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 文档编号:616666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4.75KB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
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学段性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大题4个,小题22个。
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
“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前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
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
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
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
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
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
林德顺问他:
“买什么?
”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
“给我一个桔子。
”
“一个桔子?
”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
“多少钱?
”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
“给两毛钱吧。
”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儿子说: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
“我踩着啦!
”
父亲才说:
“快吃桔子。
”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了。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
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
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轻灵而出: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
林德顺问他:
“买一个桔子?
”
他说:
“给我一个面包。
”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
“孩子好吗?
”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
“孩子?
”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
“孩子死了。
”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
“你吃一口。
”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
“我不想吃。
”
“你还是吃一口吧。
”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
”她还是摇头,她说:
“你吃吧。
”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
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
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
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是街头小店老板林德顺目睹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过程。
B.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
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出人意外,太过突兀。
C.“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满是胡子茬”说明丈夫无心也无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是镶嵌的意思,说明丈夫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没有生气。
D.小说将焦点放在人物的动作上,从来不涉及他的内心世界,也不涉及情节和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E.到“孩子死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就已经结束,戛然而止,让人深思。
再写小店老板的经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
5.小说设置林德顺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
(4分)
6.简要概括小说中年轻丈夫的形象特点。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1909年9月21日,美国奥克兰市郊匹满高地的伍•吉•典梓农场。
一架升降舵装设在飞机前部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在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由慢而快地滑行着升上天空。
那个驾驶着简陋的飞机在10~15英尺之间的低空飞行了约半英里航程的年轻、挺拔的身影,犹如一道永恒的闪电,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空上--冯如。
中国航空之父,首位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
旧金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
这座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冯如终其一生的对于机器和工业的迷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白天在工厂劳动,晚上回家学习,研读各类科技书籍。
经过十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冯如精通了机械和电机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熟练地设计和制造各种机器。
特别是他制造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运输、移动方便,而且发电效率优良。
他设计制造的抽水机、打椿机、发电机、无线电报机等轻便耐用,深得社会赞誉。
1906年前后,有两件事情给冯如内心带来了强烈震撼。
一是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
冯如萌生了效仿莱特兄弟试制飞机的念头。
二是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特权,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狗咬狗的战争。
1905年9月两国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竟规定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所有。
这件事情更使他坚定了研制飞机的决心。
冯如为祖国的不幸痛苦不已,他的“机器梦”破灭了:
“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
从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
冯如勤奋学习、研究,先后从《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和《昆虫式飞机》等当时著名的航空科学书刊上,搜集了大量制造飞机的技术资料。
为了探索飞机的制造和驾驶技术,冯如通过观察飞鸟的飞行情况,领会到要制造一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要有合理的外形,良好、稳定的操纵系统,而且要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满结合。
经过充分观察研究之后,冯如选定以莱特式飞机为设计飞机的主要蓝本,同时参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奥等当时著名飞行家的飞机图形绘制成飞机结构施工图。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生产工具,飞机的大小零部件都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制成一个合规格的零部件。
冯如的家人也屡屡催促他回国团聚,冯如复信婉言劝慰,并毅然宣布,“飞机不成,决不归国”。
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驾驶着经过检验和更换了新车轮的飞机,冒着强风,在伍•吉•典梓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起飞。
围绕着一座小土山,飞机作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间。
在未经试飞证实确属安全之前,冯如不打算冒太大的风险,进行更高的飞行。
飞机飞行了一圈,航程约半英里。
这表明这架飞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能够如意地进行操纵。
冯如首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史的开端。
1909年9月23日,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报导了冯如制造飞机及试飞成功的经过,大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
相关链接
(1)冯如制造飞机和试飞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
当时国内发生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想利用冯如为其建立航空部队,电召冯如归国,许以破格录用。
航空是当时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冯如完全可以用他掌握的航空科学技术知识,在美国经营航空事业,赚取大量金钱,但冯如毅然回国。
(2)1912年8月5日,经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冯如在广州郊区做第二次飞行表演。
为避险冯如意欲使飞机飞得更高,将两手所持之机关一抽,不意用力过猛,该机直上,头高尾低,冯如两足浮松,全身下坠,飞机亦即坠落。
冯如头、胸、股各部均受重伤。
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撒手人寰。
一代英豪,就此长眠,时年29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旧金山对于冯如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他学习机械制造的完整理论,并能够在实践之中不断应用,使他最终研读各类科技书籍,精通了机械和电机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熟练地设计和制造各种机器。
B.祖国的积贫积弱,激发了冯如强烈的爱国热忱,使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研究,搜集资料,尤其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飞机制造相关资料。
C.冯如试飞成功,美国的报纸大力加以报道,这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大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
D.冯如回国后第二次在广州郊区进行飞行表演,以大无畏的勇气,努力使飞机飞得更高,由于用力过猛,飞机失事,冯如遇难,年仅29岁。
8.为什么称冯如为中国航空之父?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9.央视曾热播“大国工匠”,冯如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工程师,你认为大国工匠的精神品质在他身上有怎样的体现?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定子,字瞻叔。
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
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
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前是,酒酤贷秫于商人,定子给钱以籴,且宽榷酤,民以为便。
麻菽旧有征,定子悉弛之。
会水潦洊饥,贫民竞诉无所于籴,定子曰:
“女毋忧,女第持钱往常所籴家以俟。
”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
邻邑有争田十余年不决,部使者以属定子,定子察知伪为质剂,其人不伏。
定子曰:
“嘉定改元诏三月始至县,安得有嘉定元年正月文书邪?
”两造遂决。
四川总领所辟主管文字,同幕有以趣办为能迫促诸郡者,定子白使者斥去之。
总领所治利州,倚酒榷以佐军用,吏奸盘错,定子躬自究诘,酒政遂平。
制置使郑损强愎自用,误谓总领所擅十一州小会子之利,奏请废之,令下,民疑而罢市。
定子力争,乃得存其半。
损又欲增总领所盐课,取旧贷军费,定子辨其颠末,损乃释然。
顷之,召入奏事,吏民追送,莫不流涕;邻郡闻定子至,焚香夹道,举手加额曰:
“微公,吾属涂炭久矣。
”定子之未去郡也,伯兄上印而归,了翁亦至自靖州,过定子于绵,定子为筑棣鄂堂,饮酒赋诗为乐,一时以为美谈。
入对,极言时敝。
时史弥远执国柄久,故有曰:
“陛下优礼元勋,俾得以弛繁机而养静寿,朝廷得以新XX而革因循,不亦善乎?
”既对,人为定子危之,定子曰:
“乖逢得丧,是有命焉,吾得尽言,乃报君职分也。
”弥远没,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寻兼权参知政事。
因请致仕,不许,力辞,退居吴中,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
以资政殿学士转一官致仕,卒,赠少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江夹县
B.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江夹县
C.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江夹县
D.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江夹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榷酤,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B.质剂,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
长券叫质,用来购买马牛之类;短券叫剂,用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
C.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
年号有一帝一元和一帝多元的情况。
D.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应缴纳的粮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定子善于断案。
根据嘉定改年号的诏书三月才能到县里这个情况,顺利地解决了邻县十多年无法解决的争夺田地的案子。
B.高定子做事果断。
高定子被四川总领所聘为主管文字时,看到幕僚中有一个急于显示自己办事能力强而不断催逼各郡的人,就自作主张把这个人赶走了。
C.高定子为官清正深得人心。
高定子被召回朝廷奏事,官吏百姓都追随着送他,没有不流泪的;就连邻郡的人听说高定子到来,就焚香夹道欢迎。
D.高定子敢于直言。
史弥远当时长期把持朝政,但高定子没有害怕,而是对皇上说朝廷可以把元老的公务减轻,让他们颐养天年,朝廷也可以在各方面创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
(5分)
(2)弥远没,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5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
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
西湖桥名。
④韦曲:
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4.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代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的两句是,。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归程的轻松愉悦,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共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B.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
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如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
C.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今天上午举行发布会,由于现场声音杂乱,信号传输不稳定,同声传译和一些翻译误将“silt”(淤泥)译为“silk”(丝绸)。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教师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落实新版课程标准的教学期间各显其能,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顺利渡过深水区。
C.如果在湖南路与上海路交叉路口建设立交系统,那就会大大缓解这两条主干道在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D.作为“吊环王”的陈一冰深知,在裁判员并没有明显失误的情况下,去指责裁判员或申诉,往往无济于事且会自讨没趣。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718 学年 上学 期高二 第一次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