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PHC管桩施工方案解读.docx
- 文档编号:616339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22KB
陆上PHC管桩施工方案解读.docx
《陆上PHC管桩施工方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上PHC管桩施工方案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上PHC管桩施工方案解读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船坞及舾装码头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册二)
PHC
管
桩
沉
桩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
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船坞及舾装码头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册二之PHC管桩沉桩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
主编人:
沙益春(项目总工)
编制人员:
钟凯(项目副经理)
王喜锋(项目副经理)
张波(测量主管)
张小玉(工程部副主任)
孙浩(技术部副主任)
审核人:
徐秉岳(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施工单位:
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负责人:
徐秉岳(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
沙益春(项目总工工程师)
报送单位:
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
报送日期:
2007年01月10日
一、工程综述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船坞及舾装码头土建工程
1.1.2、工程地点:
拟建大洋船厂船坞工程位于长江镇扬河段六圩弯道左侧的凹岸,在6~7#丁坝之间,船坞口距上游扬州卞港码头约700m,距下游京杭大运河口约1100m。
1.1.3、工程概况:
拟建船坞为对原江扬船坞集团公司的滨江船厂进行改建,其部分5~6年前已进行施工,目前恢复施工,船坞区域已成为一大池塘。
拟建船坞尺寸为84×377×11.85m,两侧设置2组800T龙门吊,2组32T门座式起重机。
坞口为U形整体式现浇钢筋砼结构,坞口有效宽度84m,船坞轴线方向总长30.4m。
坞口江侧边线与大堤围堰距离在50~70m。
坞口结构采用筑岛法进行施工,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灌注桩间空隙以旋/摆喷桩进行帷幕止水。
1.1.1、建设单位: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总承包单位: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江苏河海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2、主要工程量
800吨轨道桩均为φ600mmPHC管桩,分为:
1、Z1: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35m,总数508根.配桩为12m+12m+11m.
2、Z2: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37m,总数366根.配桩为12m+12m+13m.
3、Z3: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41m,总数183根.配桩为13m+13m+15m.
其中坞尾以北段Z1:
111根,桩长35m,Z2:
111根桩长37m,即坞尾以北段800吨轨道桩共199根;
坞口管桩总数,分别为:
1、YZ1: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18m,总数80根.
2、YZ2: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20m,总数272根.
3、LZ: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28m,总数22根.
32吨轨道均为φ600mmPHC管桩,分为:
1、Z4: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40m,总数78根.
2、Z5:
φ600PHC管桩,AB型,桩长35m,总数74根.
序号
部位
编号
桩长
(m)
桩顶标高
(m)
数量
桩基型号
备注
1
800吨轨道桩
Z1
35
+3.00
508
AB型
2
Z2
37
+3.00
366
AB型
3
Z3
41
+3.00
183
AB型
4
32吨轨道桩
Z4
40
+4.60
78
AB型
5
Z5
35
+4.60
74
AB型
6
坞口管桩
YZ1
18
-10.55
80
AB型
7
YZ2
20
-8.15
272
AB型
8
LZ
28
+0.05
22
AB型
9
坞室底板桩
BZ
26
-6.6~-6.74
1200
AB型
10
坞墙桩
30~38
-6.9~+2.25
487
AB型
注:
以上统计数量均为新增部分桩基。
1.3、自然条件
1.3.1、施工现场地貌
拟建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
地形受长江河道影响,地面高程相差较大,船坞区域已成为一大池塘,船坞区域泥面标高在-5m左右,在坞口江侧边线与大堤围堰距离在50~70m,堤顶在+6.7m左右。
1.3.2、工程地质条件
第①1层吹填土、第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成分复杂,土质较松散,分布不均匀,不宜选作桩基持力层。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7击
第②夹层粉砂为透镜体,土质不均匀,该层强度较高,埋深较浅;层厚约5.40米,底标高约为-10.5米。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23.1击
第②1层灰色粉砂层厚较小,埋藏较浅,分布不均匀,成透镜体分布;层厚约2.10米,底标高约为-12.4米。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7.3击
第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软弱土,土质不均匀;层厚约2.20米,底标高约为-14.7米。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2.0击
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砂层,埋藏较浅,土质不均,以上各层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均不宜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层厚约3.2米,底标高约为-16.5米。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12.9击
第④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可塑~稍密状、土质不均,局部表现为粉质粘土。
层厚约5.80米,底标高约为-22.5米。
标贯击数平均值为12.9击
第⑤1层粉砂,稍密~中密土质不均,局部粘性土厚度较大,分布不稳定,该两层不宜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平均厚度为5米,层底埋深约-25.8m,标贯击数平均值为17.9击.
第⑤1a层、第⑥1层、第⑥2层为透镜体,仅少部分钻孔中揭露,且厚度较小,不宜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第⑤2层粉砂,密实,中等压缩性,含云母,夹少量薄层粘性土,在场地内遍布,平均厚度为11.3米,层底埋深约-33.14m,标贯击数平均值27.0击,土性较佳,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可选作本工程800、坞口、300吨龙门吊及其它高架吊的桩基持力层;
第⑦1层粉砂,密实,中等压缩性平均厚度为10.7米,层底埋深约-45.12m,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3.8击,土性甚佳,且在码头区域埋深适中,是本工程拟建码头较好的桩基持力层。
潮位情况:
设计高水位+5.55m,设计低水位-0.54m,平均高潮水位+5.165m,平均低潮水位+0.655m。
拟建场区水域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性质,潮汐作用明显,长江水位受潮汐影响变化较大,高潮与低潮水位差2.0~3.0m;地下水受江水影响变化较微弱.
风:
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3.2m/s,强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18m/s。
降水、雾: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39.7mm,最大连续降水天数为12天(降水量为226.4mm),最大连续降水量为354.8mm(连续天数6天);历年年平均出现雾日数为10天,最多为17天。
1.3.3、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北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并受到海洋性气候的调节作用,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霜期短且无冰冻。
年平均15.2℃,历年最高气温38.0℃;历年最低气温-14.2℃。
年平均气温15.2℃;月平均最高气温27.8℃(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2.3℃(1月)。
由于长江下游地处平原,又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北进的路径,冬春有寒潮入侵,夏秋有台风袭击,风力远长江中上游为大。
本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以东南方向的海洋季风为主,春秋季为过渡期,以偏东风为主。
历年平均降雨量1002.6mm,一小时最大年降水量93.2mm,最长历时降雨量109.2mm,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4天。
历年月最大降水量424.0mm;历年日最大降水量219.6mm;历年最大降水量1342.5mm。
年水面蒸发量在900mm以下,年陆域蒸发量在700~800mm之间。
影响本工程区域的雾一般为晨雾,以10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历年平均雾日为29.6天,持续至上午8时后的雾日,年平均约8天,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
二、施工总体流程
由于整个工程规模较大,工程量大。
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自项目部进场后,立即着手临设搭建、场地平整、坞外施工便道施工,为工程早日进入良性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工程开始,在有限的施工条件下,先期进行船坞以西部分(坞尾向北移出35m)的800吨轨道桩,剩余船坞两侧轨道桩待坞室两侧回填土施工完成再行沉桩施工,防止已沉轨道桩在船坞开挖过程中发生倾斜偏位。
同时抓紧时间将坞口范围内的场地标高吹填高至—4.0m(吹填厚度约为2m左右),吹填砂结束后,马上进行口门内管桩沉桩施工。
坞室新增底板桩具体施工措施待船坞内积水抽干后再做分析。
三、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1、PHC管桩施工
3.1.1、PHC管桩的运输及储存
本工程PHC管桩数量比较多,制作持续时间长,我们将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管桩厂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由水路运输至现场设置的临时材料码头,再通过平板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管桩吊装采用专用型卡具,装车后,用钢丝绳固定,并用手动葫芦将钢丝绳张紧,同时设置防止滚动的楔形块,底层应设置垫楞,支点保持同一平面,各层间可不设垫木。
现场堆放选择坚实的场地,底部设置木楞,堆高不等超过3层。
管节堆垛时要注意其稳定性。
3.1.2、PHC管桩的打设
清表整平→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管桩→检查桩位→下桩→沉第一节桩→焊接接桩→沉第二节桩→测量偏位→送桩→达到停锤标准→移机至下一桩位。
3.1.3、沉桩机械的选择
我们将选用转场灵活、施工效率比较高的DH508-105M履带式打桩机或步履式打桩架,其技术性能为:
单节最大桩长15.0m;接桩高度1.0m;替打、桩锤高度6.5m;富裕高度2.0m;总计高度25.50m。
故确定桩架高度为27.0m,桩架起重能力为20t,远大于桩重、桩锤重及替打重之和,能满足施工要求。
根据桩锤的锤击应力应控制在桩身材料强度的允许范围内;保证工程桩打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或设计的承载力的选锤原则。
我们选用D62柴油锤或D80柴油锤。
由于现场桩基数量较多,为确保工程进度,保证沉桩质量,本工程拟引入4台打桩机同时进行沉桩施工,同时配备4台50t履带式起重机,进行管桩的现场吊运喂桩。
3.1.4、测量放线
根据平面位置及坐标,桩位放样采用LeicaTc1610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方法定出中心位置和主要轴线或辅助施工基线。
然后依据轴线或施工基线,采用J2经纬仪配合钢卷尺测放桩位。
桩位放样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
放桩位前,作出测量图。
测量图应经计算、校核、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证后方可使用。
用白灰(或小木桩)画出桩位,其桩尖与样桩重合,在打桩过程中随时检查修正,旁边用小竹片标上沉桩区域及沉桩编号。
桩位测放后应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后方可进行施工。
3.1.5、沉桩前的准备
沉桩场地要满足打桩机安全平稳行使的要求,为此,口门内沉桩必须在吹填砂形成后再铺垫路基箱,保证桩架行走平稳。
现有800吨轨道桩沉桩区域因现有场地较好,只要铺设钢板,机架即可在上面行走。
坞墙及坞室底板桩要在坞室内积水抽干后,视具体情况再作决定。
沉桩前在送桩杆上画上刻度,以便沉桩控制使用。
桩垫木用松木制作,与桩截面一致,厚5cm,必要时候,桩垫木加厚。
沉桩控制原则:
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作参考。
由于本工程需要送桩,因此首先要设计圆形送桩杆,以减少上拔时的阻力和排土。
送桩杆采用圆形无缝钢管制作,钢管中间焊接加强肋板,送桩帽和送桩顶均采用圆形,以减少沉桩时的摩阻力以及拔送桩时的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陆上 PHC 施工 方案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