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成生物会考必修2遗传与进化.docx
- 文档编号:616003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31.49KB
邢志成生物会考必修2遗传与进化.docx
《邢志成生物会考必修2遗传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志成生物会考必修2遗传与进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邢志成生物会考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2遗传和进化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
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①试验现象:
P:
高茎×矮茎→F1:
高茎(显性性状)→F2:
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
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
高茎∶矮茎=3∶1。
测交:
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
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理解)杂交试验中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5、(理解)遗传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
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
豌豆高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
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理解)测交的概念、测交试验和测交的意义
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8、(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理解)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的概念和实例
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例如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杂合体的花是粉红色,这是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具有自己的表现效应)。
共显性遗传:
在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的作用都得以表现的现象。
例如马的毛色:
枣红马和白马的后代毛色既有枣红色的毛也有白色的毛,这是共显性的现象;ABO血型也是。
10、(应用)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
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3D_:
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
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或DD×Dd或DD×dd
11、(理解)“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
1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圆×绿皱P:
YYRR×yyrr
↓↓
F1:
黄圆F1:
YyRr
↓自交↓自交
F2: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
Y--R--yyR--Y--rryyrr
9:
3:
3:
19:
3:
3:
1
在F2代中:
4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
黄圆9/16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
黄皱3/16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种×1/16
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种×2/16
双杂合子YyRr共1种×4/16
1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
3:
3:
1
14、(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F1(YyRr)×隐性(yyrr)→(1YR、1Yr、1yR、1yr)×yr →F2:
1YyRr:
1Yyrr:
1yyRr:
1yyrr。
15、(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应用)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1)配子类型问题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
AaBb×AaBB,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6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
AaBb×Aabb,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4种表现型。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中着丝粒染色体:
两臂的长度大致相同
1、(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类型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具有微小短臂
端着丝粒染色体:
无短臂
2、(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4)减数分裂:
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理解)活动: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精原细胞
①精子的形成
次级精母细胞
精巢中的精原细胞
染色体单体分开
联会、四分体(互换)
有丝分裂
增殖
染色体复制
长大
(2n)
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n)
(2n)
第一次分裂
变形过程
第二次分裂
(n)
(n)
(n)
初级卵母细胞
②卵细胞的形成
第一极体
卵巢中的卵原细胞
染色体单体分开
第二极体
极体
联会、四分体(互换)
有丝分裂
增殖
染色体复制
卵原细胞
极体
长大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n)
卵细胞
(2n)
(2n)
4、(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场所
睾丸
卵巢
细胞质分裂方式
两次均等分裂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均为不均等分裂
产生的生殖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关于配子的种类计算:
(1)、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子,且两两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1个1种类型的卵细胞,同时产生3个极体,四个子细胞两两相同。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着丝点分裂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
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
体细胞,2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变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图形判断方法:
(此方法不用记,只要理解、图形能判断即可)
(1)先判断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有单体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
后期: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
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单体
(2)三个前期的判别:
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联会;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奇数:
减Ⅱ
偶数:
有联会:
减Ⅰ
无联会: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3)三个中期的判别:
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染色体排列;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奇数:
减Ⅱ
偶数: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
减Ⅰ
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4)三个后期的判别:
看一极:
一看有无染色单体;二看有无同源眼色体
有染色单体:
减Ⅰ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无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5)两个末期的判断:
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奇数:
减Ⅱ
偶数: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例题]:
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理解)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6、(了解)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7、(理解)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9、(了解)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
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10、(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性别决定:
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XY型:
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
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1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12、(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1)伴X隐形遗传:
如人类红绿色盲症
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交叉遗传。
母亲有病→儿子有病;女儿有病→父亲有病③一般为隔代遗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交叉遗传:
儿子有病→母亲有病;父亲有病→女儿有病③代代相传。
13、(应用)应用伴性遗传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如芦花鸡性别的鉴定:
一般用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纯合子交配
5.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
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
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1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2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 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2、(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过程:
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结果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3、(了解)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结论:
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注:
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了解)核酸的分子组成
5、(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DNA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1)提出者:
沃森和克里克
(2)★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A=TC=G
(2)(A+C)/(T+G)=1或A+G/T+C=1
(3)如果(A1+C1)/(T1+G1)=b那么(A2+C2)/(T2+G2)=1/b
(4)(A+T)/(C+G)=(A1+T1)/(C1+G1)=(A2+T2)/(C2+G2)=a
6、(理解)“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模型设计过程和讨论
7、(理解)DNA复制的概念
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8、(理解)DNA复制的过程、特点、意义
(1)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
(4)复制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5)复制条件①模板:
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②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
ATP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6)复制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7)复制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9、(了解)DNA的功能
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
10、(理解)DNA与RNA的异同
DNA
RNA
结构
通常是双螺旋结构,极少数病毒是单链结构
通常是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G、C、T
A、G、C、U
产生途径
DNA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复制
存在部位
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极少数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功能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①mRNA:
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②tRNA:
运输特定氨基酸
③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11、(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
⑴转录的概念
⑵转录的过程:
⑶转录的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⑷转录的模板: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⑸转录的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⑹转录的产物 一条单链的mRNA
⑺转录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A—U、T—A、G—C)
12、(理解)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⑴定义:
⑵翻译的场所:
细胞质⑶翻译的模板:
mRNA
⑷翻译的原料:
20种氨基酸⑸翻译的产物:
多肽链(蛋白质)⑹翻译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A—U、G—C)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场所
产物
条件
模板
原料
酶
能量
DNA复制
主要在细胞核
DNA
DNA的两条链
脱氧核苷酸
需要不同的酶
需要
转录
主要在细胞核
mRNA
DNA的一条链
核糖核苷酸
翻译
细胞质
多肽(蛋白质)
mRNA
氨基酸
13、(理解)遗传密码
遗传信息
密码子(遗传密码)
反密码子
概念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tRNA中与mRNA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作用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识别密码子,转运氨基酸
种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64种:
密码子
61种:
能翻译出氨基酸
3种:
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61种或tRNA也为61种
联系
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②mRNA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
③密码子与相应反密码子的序列互补配对
14、(理解)中心法则
15、(理解)基因的概念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对大多数生物是DNA中的一段,少数生物是RNA的一段
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
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1、(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类型: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类型、特点、诱变因素、机理
(1)基因突变的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病因:
直接原因: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
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替换)
(2)基因突变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①诱发突变(外因):
a.物理因素:
如紫外线、X射线、激光、γ射线b.化学因素:
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c.生物因素:
如某些病毒
②自然突变(内因):
DNA复制出现差错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②多方向性③可逆性④稀有性⑤有害性
(5)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基因突变的意义: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练习:
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基因突变;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3、(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变异类型:
①缺失:
猫叫综合症(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缺刻翅
②重复:
果蝇棒状眼③倒位④易位:
夜来香花色遗传
4、(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染色体组数目变异类型: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5、(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实例
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Ⅰ、Ⅱ、Ⅲ、Ⅳ)。
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
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4组,左图每组3条染色体
右图每组2条染色体
备注:
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根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数目)
6、(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二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多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
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志成 生物 会考 必修 遗传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