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1.docx
- 文档编号:615158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97KB
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1.docx
《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1
烂到顶的铁通公司:
一位铁通省副总的自白
仅仅为一个名分,就是一个名分。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railcom)为在铁道通信前面名正言顺地冠上一个中国的名头:
中国铁通(zhongguotietong),疲倦地整整走过了五年。
铁通2000年底挂牌,一时间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好像大家对铁通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但是现实残酷无情,时至今日,铁通还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多少沸腾的热血变得冰冷,多少希望变成失望、绝望!
每每见到铁通的现状,我的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为此把我的痛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够引发共鸣,唤醒某些人的良知,以痛苦来刺激铁通越来越麻木的心。
第一篇:
市场之痛,痛在哪里?
从成立之初铁通就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要在市场上得到什么东西,自己的竞争力、市场卖点在什么地方。
以至于所有的业务都是盲目地跟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到现在还是靠固话、互联网接入的低价政策来捡别人的残羹剩饭。
市场部门不研究市场、不研究经营管理,在铁通表现突出。
铁通早就有“全视通”视讯业务,现在连铁通公司自己开会都不想用它——请问花这么多钱建这套系统干嘛;铁通有自己的骨干智能网,各省还有省内智能网,开通两年除了电话卡还有其他业务开展吗?
的确,连电话卡都管理不好,还惶论其他业务。
全国通用的068300、197300卡是多好的东西呀,可市场上比其他运营商的IP卡折扣还低,有的地方甚至低到1.9折,2折,电话卡折扣到1.9折、2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传统长途电话业务在铁通每分钟收费不到6分钱,意味着主叫用户一方如果用电信或者网通电话拨打同是电信或者网通的被叫用户,每使用一分钟铁通电话卡,光是网间结算,铁通每一分钟就至少亏7分钱。
铁通300多个本地网,一天下来,会有多少个这样亏损的分分秒秒。
为什么?
各省分公司为完成指标不惜一切,总部对低价倾销无能为力、听之任之(如果没猜错的话,有些招数还是从上面学的),这样能管理好营销吗?
CRNET是铁通赖以生存网络支柱,也是号称VPN、MPLS都可以实现的精品网络,可是全网有几个象样的用户?
铁通总部有部门专门下文规定:
计费网终端严禁使用CRNET平台,必须物理分隔,那么请问:
自己都不相信CRNET拥有的VPN、VLAN、MPLS的安全性,那铁通凭什么让用户去相信你的核心支柱,精品网络。
己所不用,欲施于人。
铁通是不是可以天真地的认为:
有这些业务要求的,被你们界定为高端用户的部门,单位乃至决策者,统统都是傻子!
说到市场部,从总部、省分公司到地市级的市场部门全是摆设,不能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如下:
根据领导要求的计划目标下达市场指标——分派到省分公司——加一点码分派到地市分公司——再加一点码分派到经营部。
和别的部门完全不交流沟通,完全不了解省分公司网络容量、上年和今年的投资规模就下指标,然后就是对照指标收集统计数据,无所谓真假:
奖超罚缺。
各省分公司比照办理:
各种业务指标的各种不同业务提成纷纷出台,于是铁通有了世界上最麻烦的、提成比例最高的市场工资报酬计算模式.
后果之一:
营销员对业务提成烂熟于胸、对铁通的业务特性倒是没有几个说得清楚,最常用的推销就是“用我们的吧,便宜!
”,恶劣一点的是业务员互相拆台低价促销,为了拿到业务提成不计成本,很多人的脑子里想的是:
亏不亏于我无关,趁铁通没倒闭,赶紧把钱搞到手。
后果之二:
为了“完成”指标,不顾一切。
如果说个别业务员的行为还可以说是员工素质的良莠不齐,影响还不是很大。
可是,各级领导层的弄虚作假给铁通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局部表现:
不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IP话吧泛滥、201电话泛滥、虚拟网电话泛滥,很多地市的“领导”只要话费够网间结算就鼓励员工去做——折旧成本、人力成本、营销成本何来?
再大一点:
买空卖空、虚定销售合同、虚假工程承包,这些违规、违纪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几乎没有经过财务把关轻轻松松就进了收入帐,然后就是隔一段时间列入呆账、坏账,没有一把手的威逼利诱,没有上级领导的授意、纵容——试问:
那些财务人员敢这么做!
铁通财务部招了不少审计人员,有些人甚至连可怜的大专文凭都是混出来的,这些人的专业素质高低暂且不论,身为铁通总部的财务审计人员,人事关系在铁通总部,工作地点却在各个省公司,每天独来独往,信马由缰!
除了手机联系,连每天上班没上班都不知道,谁碍着谁了,谁审计了谁,只有天才知道。
所以说,为什么铁通总部的收入审计形式上年年搞,搞了可是那么明显的假帐就审不出来——是地市、省分的财务假帐水平如此之高,还是收入审计本身就掩耳盗铃?
现在更绝,把原来总部财务部满世界招聘的“财务审计人才”,由总部财务部摇身一变,成了各个省公司的审计部部长,这样的结果是:
在省公司的层面,林立的部门又多一家。
看起来,铁通深得管理之道,省级公司自己就可以审计自己!
到底谁在欺骗谁?
“领导们”,你们问一问自己的良心!
最致命的表现:
在明知有很多泡沫的收入面前,领导们大会小会、文件电报,止不住地自吹自擂和相互歌功颂德,沉醉在虚拟出来的数字里不愿自拔。
甚至有人靠造假发家致富、靠造假赢得荣誉,靠造假可以获得“铁通十大优秀管理者”、靠造假可以从地市总经理提拔到省分当领导。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收入、利润虚增导致现金流急剧下降,而奖励、提成、代理费之类又居高不下,请问:
钱从哪里来的?
像这样饮鸩止渴的日子铁通还能维持多久?
“领导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有罪!
在虚假收入可以得到上级认定成事实的情况下,玩数字游戏比实实在在做市场轻松多了,什么样的任务指标、什么样的增长率、什么样的利润率都敢定!
泡沫就会越吹越大,估计很多领导们都胸有成竹,要不然每次市场部下指标为什么都那么“科学”,各省分、各地市每个月都刚好能够完成任务,总部、省分公司市场部的同仁们水平如此之高,应该到哈佛去讲学!
但是,没有人不知道,如果还是这样走下去,铁通的路似乎就快走到尽头了。
第二篇:
建设之痛,痛在哪里?
铁通的建设,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摆脱一个“乱”字,在没有市场业务规划的情况下,铁通还没有挂牌上来就建了号称800G的“京沪穗”DWDM传输环,北电的设备有多贵!
到现在还是背负在铁通身上的超级重负,“京沪穗”环的建设完美地继承了铁道部搞工程只看长官意志不计建设成本的恶习。
接下来的长途交换网北京贝尔高价中标、计费系统(以及客服系统)华泰贝通超资质中标、“西北环”的马可尼设备长时间无法开通,这么多重要工程的决策失误到现在还在不停地困扰着铁通的经营活动,这是偶然的吗?
看看铁通的领导们分期分批地一次次以各种纷繁复杂名义展开国外之旅吧,直到今天,铁通经营如此困难,不少省公司仍然巧立名目,暗渡陈仓,借考察知名,慷铁通员工之慨,将一批又一批省公司、市公司领导,甚至是一些领导的家属安排到欧洲去N日游!
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的建设构不成单项的重大决策失误,可是有句话形容铁通的工程建设最贴切不过:
工程建设是个筐,啥样的烂桃都可以往里装。
首先是超计划建设问题:
绝大多数的省分公司经营思路就是依靠建设的扩张来带动经营,加上经营指标考核紧迫,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去建设,没有钱就向厂家借货、向施工单位欠款,欠完了这家欠那家。
五年来,铁通拖垮了多少厂家,拖得多少厂商不见现金不发货?
华为、中兴、新太,对铁通的态度,可能最能说明问题。
如果在网上调查电信运营商的信誉度,铁通无疑是千夫所指。
一段时间里面,因为长沙的那栋楼,使湖南的超计划建设看起来特别严重,其实,比湖南情况严重的省份多的是。
现实的情况是,省公司超总部的计划,地市公司超省公司的计划,可怕的是,每一级都不是超一点的问题。
而真正超计划建设到底有多少,金额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其次是自己工程自己施工的问题:
脱胎于铁路电务系统的铁通从娘胎里就有向工程要效益的本能,“一把手”向来极其重视工程(工程款嘛,一直是什么都可以做!
呵呵)实施,往往是事毕躬亲,结果工程款进了收入帐、成本支出帐也入了工程帐。
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变成了电缆,吃喝拉撒的招待费变成了多媒体音箱、液晶显示器,桂林、黄山、深圳XXX日游变成了培训费,办公室用的空调、员工发的奖金很可能变成了工费,营业厅、经营部的房租则变成了机房装修费。
铁通经营部自己哪怕是只放一根电缆,也会有数不清的房屋、绿化、道路、物业赔补费,心思都用到了这些方面,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再其次,工程建设是必然的替罪羊:
市场发展不好是建设速度跟不上,大客户谈不下来不是建设速度赶不上,就是网运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反正营销人员不研究铁通业务、营销人员不提供解决方案是天经地义的!
再往大里说:
地市公司、省公司、总部的市场部又有几个人在研究市场、研究业务的管理、推广。
别人有的业务铁通没有不行——要追究建设责任,业务平台建起来了营销不出去——追究过谁的责任?
有的省分公司老总就明确表过态:
只要有市场就必须拿下,绝不允许错过市场。
建设成本呢?
省公司老总都不考虑,其他人还不乘乱狂建,搞建设的员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没有办法。
“一把手”清楚的很:
如果不靠扩大建设规模来带动市场发展(当然主要是投资规模扩大,手里的钱多了好周转),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门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有谁去好好研究工程管理,有谁去研究建设具有最佳投资收益比的业务解决模式(比着花钱呗!
)
说到底,超了计划又怎样?
就算是“革命先驱”,湖南的“领导”不也是一阵疾风暴雨的“肃反”之后,又到江西异地做官了吗!
西部某省,省会c市分公司,几十米长的户线电缆变成了十几公里的项目施工,材料采购回扣,代理费回扣,几百多万的资金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研究,就一阵暗流涌动,最后统统变成了少数人口袋里面的奖金。
知情人举报到铁路检察院,检察院几进几出,结论是:
集体决定,没有个人行为,一场“分钱”闹剧,最后变成了铁通省公司新鲜出炉的审计部粉墨登场后的一场“监察秀”,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试问,铁通只有这一个省公司如此吗?
不是,决不是。
到底多少,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什么资产负债率、什么投入产出、什么利润指标、什么职工权益,都是一派空谈。
但是,质量的低下、用户的唾弃、现金的匮乏、经营的艰难、收入的缺口、职工的愤懑,无一不在暴露着五年多时间来,铁通建设大跃进的荒唐,铁通建设黑金的丑陋。
看起来是一笔又一笔似乎永远理不清,也永远不愿意理清的一张张清单,但是,建设之痛,却是真切的痛在每一个收入微薄,加班加点,艰辛操劳的铁通职工心里,在铁通艰难跋涉的每一个路口上。
第三篇:
人才之痛,痛在哪里?
人才之痛,痛在哪里?
铁通最大的缺陷就是人多而人才匮乏:
首先是管理人才、其次是营销人才、再次是财务人员、技术人员。
管理的不科学导致铁通内耗过大、效率低下。
营销、财务、技术人才匮乏导致既定的方针、政策无法有效地执行。
管理人才的匮乏首先表现在高层:
铁通的高层目前除了张永平空降之外,全是铁道部的干部。
前年,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铁通主管资本运作的副总经理,结果如何?
水流自家田,“轰隆一声震天响,来了一位副局长”,谁能否认这不是一场官场SHOW!
从文化到管理,从观念到作风,铁通高层是不是应该反省,你们是否有真正开明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真正在心里而不是嘴上以职工利益为重,依靠人才办铁通。
不是依靠个人好恶、历史观念管看铁通、管铁通,导致误铁通。
李嘉诚说: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企业,难道不更是如此。
我们不能说铁道部的干部素质低,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这些人的水性不好是铁的事实。
而且年龄偏大,缺乏中坚力量,毋庸讳言,铁通有些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干部,在到铁通之前就是路局、分局一直想扫地出门的庸才、刺头,甚至是败类,这少部分人除了热衷于权利斗争,其他的业务、管理是一窍不通——在铁路里就是靠政治斗争成长的嘛!
他们到铁通能干什么?
欺上瞒下、跑官、买官、卖官,拉帮结派,挑动领导斗领导、挑动群众斗群众!
问题是,这些人虽然人数有限,但是有职有位,这些连基本的人格都不具备的人混在省分公司的领导层吆五喝六,铁通到底往哪里去,能靠这些人吗?
我们也许不知道,但是张永平应该知道,在多次表露有辞职之请的惊人之语后,终于如愿以偿去了中央党校,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信每一个铁通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都有那样一个尺度,刻在2004-2006铁通的史志上。
财务、技术人员匮乏是任何一级领导都能够认识到的不争事实,可是让人搞不明白是:
铁通的用人政策还在沿袭铁路的非应届毕业生不招的政策。
本来现有的财务、技术人员的经验、经历、精力就不足以支撑铁通的健康运营,再让他们去培养新来的员工,毁人呀!
都说新招的学生呆不住,为什么?
人家不愿坐在铁通被人毁!
铁通走了这么多年弯路了,到现在用人制度还不能有所突破,还好意思到处嚷嚷“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人才”吗?
为什么不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来——领导们的思想有问题!
成天叫嚷着让员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其实最需要转变的是领导们,是高层的领导们!
不把铁通高层(绝大部分省分公司领导及以上)的脑袋换一换,就算有张永平从中央党校再回到铁通,就算是再多几个张永平这样的空降兵降落,他们纵有天大的本事,铁通如此,也还是死路一条。
在“向市场倾斜”的口号下,不管市场作的如何不好,少数干部的收入上去了,省分公司老总、地市公司老总年薪制了,可是运维、建设的人员还在死守着铁路留下的那么几档工资:
技术好坏一个样,累死的和闲着的一个样。
这些技术骨干们相对年轻,收入太低已经影响到谈恋爱、买房、结婚,他们为铁通拼死拼活,可是铁通给他们的回报是什么?
仅仅够吃饭、穿衣的可支配收入,能不让人寒心吗?
有人留恋铁路的生活是有道理的,最起码铁路局是很有人情味的,他们起码还能够多少想到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而不是借一次二次三次创业之名,行厚此薄彼之实!
五年来,有多少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来了,又走了?
有多少甚至是原来铁路电务通信系统的人才走了?
有多少代理商走向铁通的对立面?
又有那一项指标考核了铁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流失率在电信行业和铁路部门两个行业中处于什么位置?
没有,铁通就在这种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的惶惑之中,让员工“二次”创业,让人才甘心情愿?
!
从某种意义来说:
铁通是极其残忍的企业!
靠着对企业朴素的留恋,靠着对同事多年积淀的感情,几年来一步一步支撑下来的员工,面对着供房子、供老人、子女生活的巨大压力,还能撑多久?
凭什么干一样活的电信、移动、联通的运维人员就能比我们强那么多?
真是铁通的员工无能?
是不是非要等到他们支撑不下去土崩瓦解的时候再去花高工资招人?
各级领导都在嘴上强调有人才的危机感,为什么不去正视这个问题,非要矛盾激化以后再去想办法?
官僚,混日子!
反正现在的大部分领导要退休,难题交给后人吧!
有的省分公司老总在谈到建设和投资的时候,曾经“语重心长”告诉大家:
还帐自有后来人。
所以说,难题留给后来人,也是铁通一个见怪不怪的选择。
但前提是,铁通还会有后来!
第四篇:
运维之痛,痛在哪里?
运维之痛,痛在哪里?
运维之痛在铁通是一种隐秘的痛,首先是人,其次是钱,最后是政策。
经过大规模的建设,铁通的网络急剧扩张,招来的大学生来了一批,走了一群,各种在职培训制度培训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一拨接着一拨,又是经理人讲座又是执行力“驯化”,真正有用的基础技术培训却徒有其表、形同虚设。
一方面,各个公司运维人员捉襟见肘,工作量大幅增加,仅有的几个骨干根本不能长期离开,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维护人员拿着微薄的工资加班加点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最起码的基本条件,基本技术素质没有随之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对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却根本不能和三五年前同日而语。
市场在急剧扩张、建设急剧扩张,似乎什么地方都很需要人。
市场需要人,可以代理,可以用变通手法通过劳务公司短期招聘。
那么,运维呢?
去招谁?
能干活的人就那么几个,大家都需要人,那就平均分配,随着市场人员的收入提高,多数愿意到市场去,运维收入那么低,又招聘不到人,所有的地市靠着几杆老枪死撑,有的公司,偌大一个关口局机房就让一个女孩子连续三天三夜流泪值守居然无人换班,铁通的维护人员奇缺,堪用的维护人员更是太少太少。
一方面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招到了留不住人;一方面人都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去了的都想走。
不是危言耸听,铁通的运维,已经不仅仅是捉襟见肘,而是走到了人员枯竭的边缘.
人员紧张也许可以靠先进的维护手段来弥补,可是资金的极度短缺,使原来本来为数不多的用于更新改造的有限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市场开发项目。
铁通的仪器仪表、维护手段、设备更新完全跟不上急剧扩大的网络需求。
在不少地方都可以见到,铁通发生光缆中断需要紧急抢险,做为一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铁通需要多方求告,向当地的电信、移动、联通借用抢险测试仪表和熔接设备。
在个别地区,铁通甚至必须向代理商租借仪器仪表、熔接设备才能完成应急抢险和故障处理任务。
实际上,铁通在运维方面拼设备、吃老本、拼人员超长劳动时间,只是铁通方方面面工作的一个缩影,是铁通公司的基本现状。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铁通运维能够保持不出大问题已经殊为不易,奢求更高的网络运行维护质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网运之痛也许是胃痛,随着时间推移,运维之痛就会必然成为胃溃疡乃至心绞痛、心肌梗塞。
如果有人一定要说人和钱的问题不是主观原因,是属于天灾。
那么,铁通总部的运维考核政策的朝令夕改,就不能不说是人祸了。
长途落地的政策从尽义务到算收入,解决了长途落地难的利益问题,但是,长途落地阻塞对铁通网络质量的负面影响却是远不能在短期内得以消除的。
长途、互联网流量摊分政策在一个2006变了多少次?
有多少省公司、市公司自寻出口,彻底放弃铁通网内电路。
一个基础运营商,下属分公司纷纷各自跑路,试问,怎么叫全程全网?
什么是规模效应?
怎么体现质量就是企业生命?
铁通靠什么夯实发展根基?
运维之痛,让运维的精英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让联众走了,接下来,猫扑也走了,华军、天空也要走了,走了的不会再来,要走的一天一天坚定着离开的决心!
你是否愿意相信,没来的还会再来?
剩下的,留下的,可能只是一个愿望!
也只能是一个不能托付的愿望!
第五篇:
互联痛,痛在哪里?
互联之痛,痛在哪里?
铁通之痛,最痛莫过于互联之痛。
从铁通呱呱坠地之日起,铁通的互联之痛就伴随了铁通五年步履蹒跚的整个路程。
全国,到底有多少地方的铁通光电缆被砍、被锯,到底有多少分线箱、交接箱被砸、被毁,只能以无法统计,无以计数来一言以蔽。
如果说破坏、损毁设施还是以半隐蔽的方式进行的话,通过局数据的制作与修改,造成接通率低下甚至全阻,单通、断音、无回铃、电路接通却无法通话等等等等网间故障,就几乎是以公开的方式每时每刻在进行。
在电信、网通的电话上,打96068、17990等等,你能在拨打数十次以后,打通一次,那么好,算你好运气。
如果你的网站不幸挂接在铁通服务器,要想电信或者网通的用户能够顺畅的访问,你就必须得烧香拜佛,祈求上苍。
互联互通问题实际上还是实力的角逐,只不过体现在于实力的一个侧面,就是公共关系影响力。
宁夏铁通把占用铁通管道的电缆砍断,人就进去了。
张掖铁通动了电信的电缆,人也进去了。
但是,兰州的铁通被锯掉,海南铁通的电缆被盗割,无以计数的铁通光电缆被盗、被锯,在重庆南川,铁通的电缆甚至被注进硫酸,如果说,没有证据让所有破坏铁通设施的行为都无从追究的话,那么每天遍及全国,层出不穷的接通率故障,断音故障,单通故障等等等等,太容易取证,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的司法解释来取证过,来处理过。
从国务院2003年“加强电信市场监管的意见”,到信息产业部2003【453号】文件,再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再到2005年7月6日,信息产业部再次发布的“公用电信网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有哪一条真正根除了互联互通问题。
一方面,我们当然可以指责信产部、通信管理局这些职能部门的麻木、低效和势利,仍然用渊源和历史来貌似公平的执法和监管。
另一方面,铁通自己重视互联互通问题了吗?
在大多数领导眼里,铁通的互联互通已经可以马放南山了,因为互联互通部门合了、拆了,稍微能干一点的一专多职了,相当数量的公司甚至已经没有专职的互联互通的人员了,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互联之痛已经痊愈了吗?
不是,远远不是,实际上,铁通的互联互通问题表面上没有四年前、三年前、二年前那么惊天动地,但是,从收入的危害程度来讲,却是过犹不及,真正钻研市场的,不少人明白这其中的问题,但是,没有几个人愿意说出其中的秘密。
原因无外乎就是两个,一是铁通的现状合混沌,一天一天让人丢失了责任心,丧失了归属感;二是在员工日复一日生活甚至生存都成为问题的边界上,一级一级的无能与腐败导致公权与私利之间的纠葛,使问题沉疴日深。
当今的铁通互联之痛,已经从以前的语音之痛,变成了数据之痛,痛得更加顽固,痛在结算,痛在收入,痛在用户流失率上。
回过头来看,常年行走在铁路的铁通,不知深浅的暴露于世,表现的,不仅仅是实力和关系都和竞争对手都不在一个档次,更重要的是,没有几个人真正弄懂了电信行业的游戏规则。
问题的关键是,弱小的眼泪不停在洗刷铁通,在市场规则和利益原则的游戏规则下,从根本上说,谁,为什么支持你!
游戏总有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利益。
没有人因为弱小而获得足够的利益,一句话,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
对人如此,对铁通,也一样。
如果说集合社会资源争取对铁通有利的环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那么,修改网间结算的不平等规则就是一个攸关生存的问题。
曾几何时,区间结算曾经是主导运营商打压铁通的一把利器,无论如何,你的区间电话的网间结算成本都是0.46元/分钟,主导运营商把区间做到0.40元,做到0.30元,做到0.20元,甚至在个别地方做到取消了区内间定价差别,铁通跟还是不跟,哪一个地方因为主导运营商用区间资费做武器,而招致了通信管理局的处罚,没有,从来没有。
区间结算的不合理,历经五年,把铁通逼到市场的角落的时候,终于开始松动,从0.25到0.15元,区区0.30元的价格,走过了五年的市场之痛,如果说,凝聚在铁通一线员工和市场人员心里的障碍一天两天也许能够消除,但是,流失的用户还会回来吗?
当中国移动悄悄的把“移动通信专家”的招牌换成“移动信息专家”,当中国电信的“114”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大张旗鼓地改头换面的时候,互联网流量结算再次成为悬在铁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访问他你要付费,他访问你还是你要买单。
试问,用这种规则,在电信和移动都在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转型,固话语音业务已是落日之颓的时候,是不是互联本身也是一把自刃之剑?
第六篇:
管理之痛,痛在哪里?
管理是什么?
德鲁克说: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是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什么是管理,管理学认为:
―――管理就是:
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
为了优化管理,华为曾用重金向IBM取经,张瑞敏更是不惜重金向管理求品牌,求效益。
无可否认,铁通从各个地市分公司成立开始,管理就走上了一条混沌之路。
人们习惯把2001年到2002年称为铁通的“大跃进”年,雨后春笋般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位 铁通 副总 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