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侮臣.docx
- 文档编号:614580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19KB
君不侮臣.docx
《君不侮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不侮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君不侮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君不侮臣
刘向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①,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
简子曰:
“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虎会对曰:
“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
”简子曰:
“何谓死而又死?
”虎会曰:
“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
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
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
”简子曰: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
”虎会对曰: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②,则使③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
“善。
”乃罢群臣推车。
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10分)
(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坂:
bǎn,山坡,斜坡。
②使:
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
名词,使者。
这里指外交关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身死,妻子又死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子曰:
“善。
”乃罢群臣推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4.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涵着什么思想?
答案
1.
(1)妻子和儿女
(2)危险
2.
(1)做人臣的侮辱他的君主,该当何罪?
&Netcooco.neNet组卷#
(2)赵简子说:
“好吧。
”于是停止了让群臣推车。
3.排比。
增强语势,强调了人君侮辱人臣的严重后果。
4.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5.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参考译文】
赵简子的车子行驶在崎岖环绕的山坡上,大臣们都解衣裸臂推车,可是虎会却只扛着戟边走边唱不推车。
简子说:
“我上斜坡,大臣们都推车,会(却)只扛着戟边走边唱不推车,这是虎会做臣子的轻慢他的君主;做臣子的轻慢他的君主,他犯的是什么罪呢?
”虎会回答:
“做臣子的轻慢他的君主,是死了又死(的罪)。
”简子说“什么是死了又死呢?
”虎会说:
“自己死,妻子和儿女死,像这样是死了又死。
您已经听说了做臣子的轻慢他的君主的罪过了!
您也听说做君主的轻慢他的臣子的罪吗?
”简子说“作为君主轻慢他的臣子有什么罪?
”虎会回答说:
“作为君主却轻慢他的臣子,就会有智慧的人不为他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会为他充当使者,英勇善战的人不会为他战斗。
智慧的人不为他谋划,那么江山社稷就不安全;能言善辩的人不充当使节,那么外交关系就会不通畅;英勇善战的人不进行战斗,那么边境就会遭受外来的侵略。
”简子说“好。
”于是不让大臣们为他推车。
给士大夫们置办了酒席和大臣们共饮,把虎会当做上客对待。
孔子见齐景公主要讲述这样一个道理: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lǐn】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平民,官职不过是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对曰:
“然。
”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孟子?
?
离娄上》)
翻译下面句子
1、
(1)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从选文中,你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答案
1、
(1)失去百姓的拥戴,那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2)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的流向下游,百兽的奔向旷野一样。
”
2、得民心者得天下
解析:
关键词或采分点
ecooco.Ne
1、
(1)失去百姓的拥戴,那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2)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的流向下游,百兽的奔向旷野一样。
”
2、作者列举了桀纣王天下的反面例子,再通过“水之就下”和“兽之走圹”两个比喻进行论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译文】
孟子说:
“桀和纣的丧失天下,那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拥戴。
失去百姓的拥戴,那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获得天下有方法:
得到了百姓,这就得到天下了。
获得百姓有方法:
赢得了民心,这就得到百姓了。
获得民心有方法:
百姓所希望得到的,就给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的流向下游,百兽的奔向旷野一样。
”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
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
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
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
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
“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
鹦鹉答道:
“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4.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
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
5.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
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
.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文言知识
天神嘉其意,即为之灭火
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
如“嘉客”、“嘉宾”。
上文“天神嘉其意”,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家的产业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
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
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图示导读】这篇短文为了讲清“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治国常富,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
墨家有个太师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对腹<黄享>说:
“先生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又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下令给司法官不杀他了。
希望先生您在这件事上听从我的话吧。
”腹<黄享>回答说:
“墨家的法律规定,‘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受刑。
’这样做为的是严禁杀人、伤人。
严禁杀人、伤人,这是天下的大理。
大王您虽然赐给我恩惠,命令司法官不杀我的儿子,但是我却不可不执行墨家的法律。
”腹<黄享>没有应允惠王,最终杀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理,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
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黄享),居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国的惠王(对他)说:
“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
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
”腹(黄享)回答道:
“墨家的法律说:
‘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
’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
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
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黄享)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黄享)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
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黄享)可说是公道啊。
【原文】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bi)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bì]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
~召。
征召推举授官
【翻译】
杨震小时候喜欢学习。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
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
“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王密说:
“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说:
“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
“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
文言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注释】
1、受:
接受
2、或:
有人。
3、诸(zhū):
相当于“之于”。
子罕:
人名。
子:
春秋时代宋国公族的姓。
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
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4、弗(fú):
不。
5、示: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6、以为:
认为……是……。
7、故:
所以。
8、尔:
你。
9、若:
假如。
10、皆(jiē):
都。
11、丧:
丧失
12、若:
如。
13、什么什么的人
【翻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
“(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
“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
“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①见蛇。
归,召晏子而②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③所谓国有三不祥④不祥也?
”晏子对⑤曰: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⑥。
夫有贤而⑦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⑧,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⑨。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⑩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⑾为⑿不祥也?
”
(选自《晏子春秋》)国有三不祥(2张)
古文字翻译
1.泽:
聚水的地方2.而:
表承接3.殆:
大概,在恐怕4.谓:
说5.对:
回答6.是:
这些;与:
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
语气词7.而:
表转折8.任:
信任9.乃:
就(是);若:
像;者:
……的情况10.如:
到……去11.曷:
怎么12.为:
是
折叠译文
齐景公外出打猎。
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
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
“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就遇见老虎,到沼泽地就遇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
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
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
原文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
“母有忧乎?
”曰:
“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
母微笑曰:
“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
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
铅山(今属江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铨:
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2.授:
教导,传授。
3.暇:
有空的时候。
4.更:
又。
5.每:
经常。
6.少:
稍稍。
7.以为:
作为。
8.去:
离开。
9.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10.差:
同“瘥”,病愈11录:
抄录。
12争药鼎沸:
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的响声。
13然:
是。
14尝:
曾经15是:
这是16视:
看17无言:
不说18辄:
就19痊:
痊愈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蒋士铨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
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蒋士铨朗诵古诗。
母亲和蒋士铨两人都身体弱、多病。
每当蒋士铨生病时,母亲就抱了蒋士铨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蒋士铨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他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母亲生病,蒋士铨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
母亲看着蒋士铨,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蒋士铨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
蒋士铨曾经问她:
“娘,您心里不快活吗?
”她说:
“是不快活。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帮您消除忧虑呢?
”她说:
“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
”于是蒋士铨就背书,琅琅的书声,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母亲微笑着说:
“我的病好些了!
”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蒋士铨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她总能很快的好。
折叠编辑本段启示
做人:
我们应当孝敬父母,绝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做事:
无论在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铨四龄”出自《严母教子》,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
”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
【翻译】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
因为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
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
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
我外祖父家向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
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母亲善于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
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
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
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
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不久又抱了我哭,说:
“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
”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
“可以醒了!
”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
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
“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
”她回答说:
“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
侍臣:
周围的大臣。
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平:
平定。
炀帝:
指隋朝第二个皇帝杨广。
穷兵黩武:
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穷:
竭尽。
黩:
轻慢,亵渎。
黩武:
滥用武力
犹:
仍旧。
征求:
这里指搜刮。
足:
满足已:
停止。
穷:
用尽。
不堪:
不能忍受。
遂:
就。
致:
导致兴:
盛行。
目:
亲眼。
夙夜:
早晚。
孜孜:
勤恳的样子。
稔(ren读三声):
丰收。
清净:
清白英明惟:
只何得:
怎么穷:
竭尽黩:
随便
贞观九年之时。
唐太宗对侍臣说:
“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君不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