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docx
- 文档编号:613972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13KB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docx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
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
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
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
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
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
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
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
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
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3、苦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啤酒例外。
鸡骨草饮
[用料]鸡骨草30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30克瘦猪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
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
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瘀结者。
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湿热瘀结于肝胆之阳黄证。
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利胆退黄。
方中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性味甘凉,擅于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疸,临床使用表明单用本品煎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擅于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可用治湿热黄疸;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利湿解毒退黄之功。
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
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
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鸡骨草的种子毒性大,使用时一定要除去豆英,以防中毒。
(3)饮食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参归羊肉汤
[用料]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
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健脾补肝。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肝脾两虚者。
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倦怠,胁肋隐痛,腰膝酸软,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
[[注意]
(1)使用本方以神疲倦怠,食欲减退,唇甲无华,胁肋隐痛,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属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者为要点。
若神疲倦怠,纳呆呕恶,胁胀而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属于湿热蕴结者,非本方所宜。
(2)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属于气虚明显者,可加用生北茂15克以助健脾益气之力。
(3)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者,可加用生麦芽30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
(4)大便溏泻者,可加茯苓12克或淮山药30克以健脾止泻。
(5)戒烟酒;节房事,勿过劳。
参麦地黄汤
[用料]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
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气阴两虚者。
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体倦神疲,气短,咽干,舌质于红少苔,脉虚属于气阴两虚者为要点。
若有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而气阴未伤者,虽有体倦神疲、汗多口渴之症,亦不宜应用本方。
(2)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3)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垂盆金佛饮
[用料]垂盆草3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金钱草12克田螺50个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适应证]无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者。
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而引发胸闷呕恶。
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止痛。
方中垂盆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性凉味甘淡微酸,功擅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具有保肝作用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单用本品片剂口服可治急、慢性肝炎;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味甘淡性微寒,擅于利尿解毒,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清热利湿之力得以加强。
而方中主证为胁痛,故又选用郁金、佛手疏肝理气止痛;郁金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性寒味苦辛,功擅行气止痛,清热利胆;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性温味辛微苦,功擅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并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二药配伍,使疏肝理气止痛之力得到加强。
田螺清热利湿,生姜、大枣相配,调药开胃,使汤汁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胁痛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
若胁肋隐隐作痛,咽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属于肝肾阴虚者,不宜用本方。
(2)若无垂盆草,可以白花蛇舌草30克或蒲公英15克代之,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3)胸闷呕恶明显者,可加春砂仁6克。
(4)食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生冷冰冻之品。
戒烟酒;调情志。
灵芝秋草治疗肝炎材料:
灵芝15克,糯稻根60克,薏苡仁30克,秋草10克。
制作:
将糯稻根洗净切短,切碎,与灵芝、薏苡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1小时,加入秋草,再煮沸半个小时,滤取头煎液,再加水煎取二煎液,合并2次煎液即可。
用法:
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
治疗慢性肝炎。
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食物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实际上有不少天然食物具有确切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故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如能经常吃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及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将国内外学者报道的一些具有抗乙肝作用的食品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菜豆又名豆角或四季豆,是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
据报道,菜豆含大量的植物凝血素,这种物质在人体内能激活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据国内学者报道,利用菜豆提取物治疗50例慢性乙肝病人的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70%左右。
甜瓜蒂甜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甜瓜蒂含有甜瓜素、葫芦素、a-菠菜甾醇等活性成分。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蒂对治疗慢性乙肝的总有效率达69%,接近于常用抗乙肝中草药五味子和垂盆草的效果。
白山云芝白山云芝为担子菌类真菌的子实体,其提取物含大量天然多糖物质“云芝多糖”。
科学研究证明,云芝多糖是一种优异的天然抗乙肝物质,它不仅对人体毫无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而且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乙肝治愈率。
云芝多糖制剂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现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越橘越橘是杜鹃科野生灌木植物越橘所结的一种红黑色浆果,其果汁里含大量多酚类黄酮物质,它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病毒作用。
经常喝越橘汁对慢性乙肝有明显改善作用。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系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所结的果实,状如青橄榄,但略小,其味酸涩。
余甘子原产于印度和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山区。
近据日本学者报道,中国出产的余甘子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包括乙肝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均有良好抑制作用。
日本已将余甘子汁开发成抗病毒饮料类保健食品。
马兰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嫩芽,味道清淡可口,可做野菜食用。
每逢春天来临,江苏、浙江民间有采食马兰的习惯。
中医认为,马兰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
另据报道,马兰连根用水煮沸饮用,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效果。
苦荬菜苦荬菜属于菊科植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将苦荬菜的嫩茎折断后,即有白色牛奶状液体流出,故西方人称其为“牛奶菜”。
近据美国学者报道,苦荬菜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它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乙肝的天然药物。
据悉,美国和欧洲已将苦荬菜开发成为抗病毒的保健食品上市。
朝鲜蓟又名菊蓟,系多年生菊科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很少种植。
据美国学者报道,朝鲜蓟也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
国外已将朝鲜蓟开发成为保健食品上市。
水飞蓟也是菊科药用植物之一,在我国江南地区俗称菜蓟,是我国特产植物之一。
水飞蓟的抗肝炎作用早已被证实,益肝灵等抗乙肝药物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飞蓟。
一些常用的药食兼用植物,如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猫爪草、藿香、佩兰等,也有抗病毒作用,故平时经常吃这类食品可以增强免疫能力,预防乙型肝炎发生。
[编辑本段]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错误一:
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只相信别人的治疗经验,听到别人说这种药好就用这种药,听说这种药不好就排斥这种药。
其实,药物的效应和毒副作用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有些患者意识不到这点,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选来选去,总是选不到自己称心的药。
所以,建议患者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复诊。
错误二:
心理负担过重
慢性乙肝患者终究有人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这种现象使许多患者忧心忡忡,情绪低落。
其实,慢性乙肝罹患肝癌只是少数。
对于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
既要看到乙肝与肝癌的相关性,又要看到这种比例不是很高的现实。
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
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
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做法。
错误三:
盲目忌口
民间向来就有患病要忌口的说法,不少人道听途说,轻信乙肝患者不能吃鸡肉、羊肉、鱼肉等。
不少乙肝患者列出长长一条“忌食”单。
结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胡乱忌口,这样他们无法得到营养,几年下来,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肝。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
实际上,乙肝患者的饮食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
水果、蔬菜、肉类、豆制品都需要,但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品。
[编辑本段]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
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
我国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
的乙肝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所以HBV并不可怕。
《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于二00九年七月二十四号由国务院通过温总理签字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从事食品生产而乙肝可以从事。
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
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
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
同时日本、美
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
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u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y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编辑本段]
治疗乙肝的药物
在选择乙肝治疗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时做到三少原则:
1)选择有临床数据能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即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2)选择安全性好的药物
3)选择花费少的药物
应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选择能够同时符合以上三条原则的药物
a.不要过多使用保肝药:
这些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肝作用。
b.无证据用药和滥用药:
目前不主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抗病毒药物。
但是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的还用两种以上。
此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用于儿童,干扰素不能用于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上见到不少患者在违规使用。
c.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有的乙肝患者打干扰素的同时,还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例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
这种联合用药是非常不合理的。
d.中西药联合:
中药和西药如何搭配、怎样联合,非常有讲究,搭配不好药效会减弱,甚至有害。
很多乙肝患者使用西药的同时又加服中药,这种组合未必对治疗有益。
e.重复使用功效一样的同类药物:
乙肝患者使用最多的是降酶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大多类似。
例如,含有中药五味子的降酶药就有几十种,五酯胶囊、联苯双酯、降酶灵胶囊等。
含有甘草酸成分的降酶药物也有几十种,例如甘利欣、美能、甘草酸苷等。
这些药物最好只用一种,不宜联合使用。
乙肝慢性化的因素
当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约65%的感染者并不发病,仅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症状,出现轻度、一过性疲乏和纳差,大多数受染者并未介意,而体内的肝炎病毒已被清除,高水平的表面抗体已经产生,对乙型肝炎获得了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约25%的感染者要发病,表现为典型的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的临床经过。
约10%的感染者常由急性变慢性或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外,以下几个方面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有重要意义:
(1)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2)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
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变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星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3)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
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4)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
资料表明: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液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滋展为带毒状态。
(5)其它因素。
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临床上发现转氨酶持续高水平超过1个半月不降者,急性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在12周以上,乙肝e抗原阳性8〜10周以上不转阴者,就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编辑本段]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
乙肝病毒存在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因此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例如,预防注射时只换针头,不换针筒,如果被注射者血中含有乙肝病毒,抽回血时就可能把病毒吸入针筒中,再给别人注射时就能把病毒和疫苗一同注入体内而感染别人。
同样,如针灸针、牙钻、采耳血针、头皮针等如消毒不严均可造成乙型肝炎的传播。
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如血浆等,如献血员未经严格筛选也可引起乙型肝炎。
总之,凡能让病人的血液进入另一个人体内的一切传播方式,包括共用牙刷、共用刮脸刀片等都有可能引起乙肝传播。
故预防的重点首先是控制经血传播,特别是医源性传播这一环节。
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其意义很大,据估计约有1/3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来源于母婴传播。
预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另一种是单独注射乙肝疫苗。
[编辑本段]
乙肝五项检查的内容
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
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e抗原(HBeAg4.e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
1、HBsAg表面抗原: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HBsAb-
表面抗体:
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3、e抗原(HBeAg):
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4、HBeAb-e抗体:
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
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5、HBcAb核心抗体:
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肝患者 护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