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docx
- 文档编号:613071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6.95KB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docx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注意:
1、是以7版为模板,5版补充。
2、黑色字体的是7版和5版相同的。
3、蓝色字体表明与7版不同之处,是5版的说法。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证-清暑祛湿——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
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
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
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补肾摄钠——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5版:
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附:
表寒里饮,寒象甚者——小青龙汤病
哮证剧烈者——紫金丹
若病久,阴盛阳虚,发虚哦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晰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淡白,脉沉细——苏子降气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附:
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麦门冬汤
哮证发作以痰气壅实为主,寒热不显,喘咳胸闷,作不得卧,痰涎壅盛,喉如拽据,咳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三子养亲汤,另服皂荚丸,必要时控涎丹
缓解期
3)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附:
气阴两虚。
咳呛,痰少质粘,口咽干,舌质红——生脉散+沙参、玉竹、黄芪
4)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5)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汤
附:
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发者/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都泡沫——小青龙汤
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表寒肺/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附:
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
7)肾虚不纳/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附:
如兼标实,痰涎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上实下虚——苏子降气丸
阳虚饮停,上凌心肺,喘咳心悸,或氺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真武汤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或如金解毒散
附: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合犀黄丸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附:
若形实证实,咳吐腥臭脓痰,胸部满胀,喘不能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
桔梗白散
4)恢复期-清养补肺/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七、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合三子养亲汤
附:
外感风寒诱发,痰从寒化饮,喘咳,痰多粘白沫——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小青龙汤合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涤痰汤+丹参、地龙、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附:
病情稳定——皱肺丸
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八、肺痿
1)虚热证-滋阴清热。
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附:
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悸而烦,善惊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
脉象滑实——黄连温胆汤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附:
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生脉散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或朱砂安神丸
附:
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
梦遗腰酸——相火妄动——知柏地黄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附:
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人参、附子加黑锡丹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附:
肾阳虚不能治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得卧,小便不利,浮肿较甚—真武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第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附:
气血血瘀者——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
附:
气滞血瘀——失笑散
气郁化热——丹栀逍遥散
便秘重者——加当归芦荟丸
3)痰浊闭阻/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瓜萎薤白半夏汤
附:
痰浊郁而化热——黄连温胆汤加郁金
4)寒凝心脉/阴寒凝滞-辛温散寒、宣通心阳/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瓜蒌薤白白酒汤
附:
阴寒极盛,胸痹重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止,身体肢冷,喘息不得卧,脉象沉紧)——芳香温通止痛——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左归饮
附:
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苔——酸枣仁汤,无效用黄连阿胶汤
心肾阴虚——左归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附;阳气虚衰——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四逆加人参汤
5版、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附:
血瘀轻症——丹参饮
2)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阴寒极盛,胸痹重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止,身体肢冷,喘息不得卧,脉象沉紧)——芳香温通止痛——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附:
脉结代——合炙甘草汤
6)阳气虚衰——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附:
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真武汤
第三、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附:
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半夏株米汤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产后不寐、老年人不寐)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附:
心阴不足——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5版:
不寐
实证:
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黄连、山栀
痰食阻滞,胃中不和——半夏株米汤
痰热重而大便不通——礞石滚痰丸
虚证: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4)心脾两虚-补益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附:
血虚阳浮,虚烦不寐——酸枣仁汤
病后虚烦不眠,老年人——归脾汤
病后血虚肝热不寐——琥珀多寐丸
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交泰丸
第四、癫狂
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顺气导痰汤
附:
痰伏较甚——控涎丹体实者——先三圣散取吐
痰迷心窍——先苏合香丸,后四七汤
痰郁化热扰神——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
神昏志乱——至宝丹
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附:
癫证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
狂证
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附:
痰火壅盛,苔腻——礞石滚谈丸、再用安宫牛黄丸
阳明腑实——小承气汤/加减承气
神志较轻,痰热未尽,心烦不寐——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
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血府逐瘀汤
附:
瘀血内结——大黄蜇虫丸
3)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二阴煎
附:
睡不安稳——加孔圣枕中丹
第五、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附:
痰火壅实,大便秘结——竹沥达痰丸
3)瘀阴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5版无)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版无)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附:
肾虚为主——可用河车大造丸
痫证日久不愈。
神志恍惚,抑郁——甘麦大枣汤
第六、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
填精养神——七福饮
附:
肾阴不足,水不治火——知柏地黄丸
2)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附:
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附:
肝郁化火,灼伤肝血心液—心烦躁动,言语颠倒,歌笑不休——转呆汤加味
风痰瘀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附:
气血血瘀——补阳还五汤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第七、厥证
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顺气、开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五磨饮子
附:
平时服用逍遥丸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附:
平时服香砂六君子丸。
可加用甘麦大枣汤
血厥
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活血、顺气—羚角钩藤汤、通瘀煎、清开灵注射液/通瘀煎
2)虚证-补气养血——独参汤继服人参养营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附:
痰湿化热便秘——礞石滚痰丸
食厥—和中消导——盐汤探吐,再以神术散合保和丸
附:
腹胀大便不通——小承气汤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第一、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附:
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
2)饮食伤胃/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附:
胃胀而便闭——合用小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
胃痛剧而据按,便秘——痰食化热成燥——合用大承气汤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附:
嗳气频者——沉香降气散
肝胃郁热——化肝煎或丹栀逍遥丸可加左金丸
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致吐血——泻心汤
4)湿热中阻-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活血化瘀——实证:
失笑散合丹参饮
虚证:
调营敛肝饮
附:
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出现呕血便血——黄土汤
失血日久心悸少气——归脾汤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阴养胃——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附:
胃脘灼痛,嘈杂吞酸——加左金丸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附:
胃脘冷痛,里寒甚重——加理中丸
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附子理中丸
痛止,无泛吐清水,无手足不温者——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寒热错杂,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痢——甘草泻心汤
附:
痞满
实痞
1)食滞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附:
食积化热——枳实导滞丸
脾虚便溏——枳实消痞丸
2)痰湿中阻/痰饮内停-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
附:
痰湿盛胀满甚——合用半夏厚朴汤
郁久化热口苦舌黄——黄连温胆汤
3)湿热中阻-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附:
嘈杂不舒——合用左金丸
寒热错杂——半夏厚朴汤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附:
气郁明显胀满较甚——五磨饮子
虚痞
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附:
四肢不温,阳虚明显——合用理中丸
苔腻湿浊内蕴——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6)胃阴不足-益阴养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香橼
第二、呕吐
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附:
如感受秽浊之气,忽然呕吐——先服玉枢丹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附:
积滞较多,腹满便秘——合用小承气汤
胃中积热上冲,口臭可渴。
苔黄脉数——竹茹汤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附:
痰郁化热,壅阻于胃,眩晕、心烦、呕吐——温胆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附:
呕吐酸水——加左金丸
虚证
5)脾胃虚寒-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理中丸
附:
呕吐日久,肝肾具虚,冲气丄逆——来复丹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5版无)
7)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第三、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
降气——启膈散
附:
津伤便秘——配增液承气加白蜜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五汁安中饮
附:
肠中燥结,大便不通——配大黄甘草汤(中病即止)
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
3)瘀血内阻-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
附:
服药即吐,先含化玉枢丹,再服药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温脾:
补气运脾汤
/补肾:
右归丸
第四、呃逆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温中祛寒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泄热、降逆止呃/清降泄热止呃——竹叶石膏汤加柿蒂、竹茹
附:
腑气不通,痞满便秘——合用小承气汤
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凉膈散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附:
气逆痰阻,昏眩恶心——旋复代赭汤+陈皮、茯苓/二陈汤
气滞日久成瘀,久呃不止——血府逐瘀汤
虚证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止呃/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丸+吴茱萸、丁香
附:
呃逆心下痞硬——合旋复代赭汤
中气大亏,呃声低弱难续,食少便溏——补中益气汤
5)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
附:
胃气大虚,不思饮食——合用橘皮竹茹汤
第五.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温中散寒——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附:
肾阳不足,寒邪内侵-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通脉四逆汤
少腹聚集冷痛——下焦受寒——暖肝煎
腹中冷痛,身体疼痛,内外皆寒——乌头桂枝汤
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附子粳米汤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附:
腹痛剧列,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大柴胡汤
3)饮食停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附:
食滞不重,腹痛较轻——保和丸
4)肝气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附:
腹痛肠鸣,气滞腹泻——痛泻要方
少腹痛,阴囊寒疝——天台乌药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附:
下焦蓄血,大便色黑——桃核承气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和理缓急——小建中汤
附:
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大建中汤
腹痛下利,脉微肢冷,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
大肠虚寒,积冷便秘——温脾汤
中气大虚,少气懒言——补中益气汤
第六、泄泻
暴泻
1)寒湿(风寒)内盛-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附:
湿邪偏重(尿少、肢体倦怠,苔白腻)——胃苓汤
2)湿热(暑湿)伤中-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附:
湿邪偏重——合平胃散
夏暑之间,发热头痛,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附:
食滞较重化热——枳实导滞丸
久泻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附: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附子理中丸
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脱肛者——补中益气汤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附:
泻下滑脱不禁,虚劳怒则——真人养脏汤
脾虚肾寒不着,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寒热错杂——乌梅丸
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合桃花汤
第七、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减/芍药汤+银花
附:
食积化热、下痢不爽,腹痛剧按——加枳实导滞丸
兼见表证——荆防败毒散
表证未解,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
表证已解,痢尤未止——香连丸
夹食滞,湿偏重——木香槟榔丸热偏重——枳实导滞丸
痢下重,赤多白少——白头翁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附:
神昏谵语,甚则痉厥,热毒深入营血——犀角地黄汤、紫雪丹
暴痢至脱——独参汤、参附汤。
生脉注射液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温化寒湿——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
附:
暑天感寒湿而痢者——藿香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敛固涩——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附:
痢久脾虚气陷,少气脱肛——补中益气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附:
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温脾汤
久痢顽固不愈,寒热错杂——乌梅丸
噤口痢——下痢不能食,或呕不能食——泄热和胃、苦辛通降——开噤散
虚证——健脾和胃——六君子汤
第八、霍乱
寒霍乱
1)轻症——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汤药未备前,先服纯阳正气丸,或服辟瘟丹,或来复丹。
1)重症——温补脾肾、回阳救逆——附子理中丸
厥证时反佐——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
热霍乱——清热化湿、辟秽泄浊——燃照汤或蚕矢汤
附:
热身厥深,真热假寒——竹叶石膏汤
干霍乱——辟秽解浊、利气宣壅——玉枢丹
第九、便秘
实秘
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附:
郁怒伤肝,易怒目赤——加更衣丸
燥热不甚,或药后大便不爽——青麟丸
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大承气汤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湿脾汤合半硫丸/济川煎加肉桂
虚秘:
4)气虚(脾肺)-益气润肠——黄芪汤
附:
排便困难,腹部坠胀——合用补中益气汤
气息低微,懒言少动——合用生脉散
肢倦腰酸——合用大补元煎
5)血虚(血液亏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附:
阴血已复,便仍干燥——五仁丸
6)阴虚秘(阴津不足)-滋阴通便——增液汤(5版无)
附:
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益胃汤
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六味地黄丸
阴亏燥结,热盛津伤——增液承气汤
7)阳虚秘(阳虚寒凝)-温阳通便——济川煎(5版无)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胁痛
1)肝郁气滞/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附:
胁肋剧痛,呕吐蛔虫——先用乌梅丸安蛔,再驱虫
3)肝络失养/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阻络/瘀血停着-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旋复花汤
附:
胁肋下有症块,正气为衰——合鳖甲煎丸
瘀血较重——复元活血汤
第二、黄疸
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清热利湿、佐以泄下——茵陈蒿汤
附:
砂石阻滞胆道,身目黄,右胁痛,牵引肩背,或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大柴胡汤
虫体阻滞胆道,突然黄疸,胁痛时作时止,痛而有钻顶感——乌梅丸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附:
初起见表证(邪郁肌表,寒热头痛)——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热留未退——栀子柏皮汤
阳明热盛,灼伤津液,大便不通——大黄硝石汤
3)胆府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附:
神昏谵语——配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阴黄:
5)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附:
湿浊不清,气滞血结,胁下症瘕疼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黝黑/气血两虚、浊邪郁阻脉络(胁下症块胀痛,固定不移,肤色晦暗)——加服硝石矾石散
木郁脾虚,肝脾两病(脘腹作痛,胁肋隐痛,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大便时秘时溏)——逍遥散
胁下症块,多因黄疸日久,气滞血瘀,湿浊残留,结于胁下,见胸胁刺痛据按——鳖甲煎丸,配逍遥散
脾虚胃弱明显——配香砂六君子丸
6)脾虚血亏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5版无)
黄疸消退后的护理
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第三、积聚
聚证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附:
寒湿中阻(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象弦缓)——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附:
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平胃散+山楂、六曲
反复发作,脾气损伤——长常服香砂六君子汤
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金铃子
散和失笑散
附:
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大成气汤
兼见外感风寒表证(寒热身痛,舌苔白腻,脉浮弦大)——五积散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附:
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并服鳖甲煎丸
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积聚配合外治——阿魏膏或水红花膏
第四、鼓胀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附:
食少腹胀甚,小便短少,脾虚湿阻为主——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饮——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附:
腹部胀急甚,大便干结——舟车丸(攻下逐水)
4)瘀结水留/肝脾血瘀-活血化瘀。
行气利水——调营饮
附:
胁下症瘕明显——合鳖甲煎丸
病久体虚,气血不足——八珍汤或人参养营汤
体质好,攻逐水饮——舟车丸、十枣汤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病证分型方名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