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docx
- 文档编号:612841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5.25KB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
2014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
2.高一
(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
7.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
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
12.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
1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14.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那种氧化原理。
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
15.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16.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小博的情绪具有()
A.矛盾性B.激动性C.掩饰性D.短暂性
17.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为了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便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法B.合理情绪疗法C.系统脱敏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
18.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焦虑症B.神经衰弱症C.强迫症D.抑郁症
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
“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诧异,梁老师接着说:
“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
”
“这是诗?
我也能写诗?
”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
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
问题:
(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
(6分)
(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
(12分)
31.材料:
小林进入初中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
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评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的观点同老
师争的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的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怀疑和批评缺乏充足的证据。
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9分),提出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
(9分)
2014年11月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专家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C【专家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
同的具体任务,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A【专家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4.A【专家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5.A【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A【专家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7.D【专家解析】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教育发展的规模如何,速度多快,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8.D【专家解析】研究性学习从课程形态上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9.B【专家解析】张老师形象化的语言属于直观手段中的语言直观,遵循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0.D【专家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具有间接性;通过学习间接知识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弯路,具有简捷性;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具有引导性。
11.D【专家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意为:
君子们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自我修养法,即要教育学生自我反省,自我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品行。
12.B【专家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降薪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小丽对学习的知识赋予意义,正是采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13.D【专家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小岩通过检查闸盒里的保险丝这种方法,来确定他的假设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
所以选D。
14.A【专家解析】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的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15.D【专家解析】公正阶段的儿童,基于公正感做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小霞在同情和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涯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已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具有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16.C【专家解析】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内涵的丰富,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
他们已具备在一定情境下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将真实情绪掩饰起来,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因此小博明明是非常开心的,却可
能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所以选C。
17.B【专家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
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调整认知,可以改变其情绪和行为。
18.A【专家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小燕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这都是焦虑症的表现。
19.C【专家解析】解析:
认同功能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思想、观点或态度来看待事物。
小玲跟她的同学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的与学校保持一致说明对学校群体表示认同,体现了群体的认同功能。
20.D【专家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
21.B【专家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同学的活动,是注意分配的体现。
所以选B。
二、辨析题(要点)
22.错误。
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
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23.正确。
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识其基本途径。
24.错误。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
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5.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三、简答题(要点)
26.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27.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
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28.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方向性顺序性。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
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
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29.
(1)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
(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
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要点)
30.
(1)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奠定基础。
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31.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具抽象性。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
始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即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发展趋势不平衡。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学生已能够运用假设,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理。
(2)建议: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下半年 教师资格 考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答案 中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