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docx.docx
- 文档编号:61251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42KB
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docx.docx
《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docx.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docx
最新整理创新课外活动
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的生命本体能否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特别是能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发展的,离开实践活动,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学生的发展是由自己自主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就特别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建构。
基于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我们提出了“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0xx年,我校作为全县重点教改实验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被确定为xxxx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并将此项工作确定为学校“二五”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科研项目。
围绕这一科研课题,我们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效的尝试,在实验整体构思的“准备启动——全面推进——总结推广”三个阶段中,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去年,接受了市科院课题专项检查、考察,各位领导、专家给予了“机制全,特色明,工作实,效果好”的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xxxx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县教改先进单位”、“课题实验先进学校”。
在此,就前段课题实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立实践活动目标
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目标设计过程中,特别xx实践性特征。
积极提倡运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行为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实践活动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评估的需要来确定。
主要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
因此,我校确定了如下实践活动目标:
学校研究目标:
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出一套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教师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学习相关理论,提高业务研究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把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内容、形式、结果总结形成实践指导经验。
使教师真正成为科研型教师、反思型教师。
学生实践活动目标:
情意目标。
情意目标是开展初中课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它包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接触社会,了解我县的域情、人文地理、环境等,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效,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感情,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
认知目标。
包括调查、访谈、了解某些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用的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探究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操作技能目标。
包括通过测量、识图、设计、科技制作、市场调查、上岗实践等活动,初步学会某些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对学科语言、符号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整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上述目标分解为三个年级的阶段目标。
初一主要是培养以交往为主的实践能力。
这种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标的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格、协作精神、开朗个性等社交能力及品质。
初二年级主要是培养以认识世界为主的实践能力。
这种实践重在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发展科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选择、构建能力等,培养实际操作与科学实验能力。
初三年级主要是培养以改造世界及价值实现为主的实践能力,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创造、发展,能运用它认知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实践活动模式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实践活动操作模式,根据本校实际,将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见表一)。
1、问题生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生成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设计并提出;二是学生自主发展并提出。
无论哪一种方式提出的问题都必须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论证,形成活动主题,即“发现——论证——生成”。
主题论证要注意三点:
首先,主题是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达到度;再就是主题切口要小,选题时应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掌握。
一般步骤A一般步骤B
问题生成阶段确定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课题
做出假设
实践体验阶段收集资料
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提出论点或假说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
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
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
适用研究类别社会科学研究(大文)自然科学研究(大理)
表一
活动主题确定后,要指导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活动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步骤”、“预设成果”等几个方面。
如丁志娟老师指导学生撰写“我的家乡地方特产”的主题研究方案为(见表二):
创新教育课题实验活动指导方案
研究主题红山地方特产指导教师丁志娟
课题组成员初一⑺⑻班每班10人组长张金班级初一⑺⑻班
研究背景:
红山地方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了解这些,对家乡的经济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经济发展情况。
结合语文课本中说明知识,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建设家乡的主人。
研究内容:
1、特产品种及归类2、特产的特征、制作方法3、有关特产的传说、典故、目前状况4、个人对特产的看法与建议
研究方法:
参观法、调查法、网络信息法、资料法
主要步骤:
1、具体确定红山有哪些地方特产2、从各种渠道了解已确定的地方特产3、总结报告
预期成果:
一份小报告:
关于红山特产的调查报告。
表二
2,实践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分析信息、调查研究、初步交流,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必须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能给必要引导,引导的特点应该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也就是说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心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进行下一步的验证。
这个阶段主要采取一是资料式,即学生通过、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经分析、概括而得出结论;二是实验式,即针对课题动手做实验,通过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看课题是否成立、有效。
在活动实施前,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渗透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专题讲座。
3、表达交流阶段即总结阶段。
先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
其表达方式有陈述式结论表达、辩论式结论表达、竞赛式结论表达、研讨式结论表达,以及个性化表达(即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或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表达交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结果的反思是问题解决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也是学习者常常感到困难的一个阶段。
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急于求得答案,而忽略了这个阶段,但这却是积累经验、避免以后再走弯路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是不容忽视的。
三、建立实践活动的评价
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评价应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其评价的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及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和反思能力,还有教师指导能力与反思能力等。
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反馈形式的多元化。
我们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评价是采取多元评价,其依据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在评价时不是“一把尺子”量学生,不是单一看学生是否将问题解决,而是看他怎样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创造能力及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和教师互评、家长和教师互评,学校与社会评价等等。
1、学生评价。
我们采取问卷评价法、促进者评价法、实际操作评价法、成果展示评价法、小组评价法和反思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主体。
问卷法评价:
在实践活动后,教师可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评价。
促进者评价法:
促进者包括教师、家长及其他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社会人员。
评价形式是多样化的,哪怕是送去一个微笑,伸出一个大拇指,爆出一个掌声,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要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天马行空的设想,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怀疑,允许学生做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持学生的探求欲,准确把握学生的闪光点,予以恰如其分的延伸,于平淡处寻精彩,让学生始终处于向前、向上的追逐中。
实际操作评价法:
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是活动评价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成果展示评价法:
当一主题或某一阶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相互评价。
学生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可展示实践报告,可展示反思日记,可展示创作成果,通过展示,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评价法:
即活动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便于集思广义,相互启发,同时培养学生的群体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反思评价法:
反思就是回顾已进行了的活动,把握既定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反思的起点是问题的生成。
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参照过去对现在的自我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是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评价自己。
三是通过和同伴的比较来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
反思结果也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对获得结果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推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二是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应反思从该问题中可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以后借鉴。
反思的有效方法有:
(1)找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关键,搞清楚自己是怎样寻找思路的。
(2)对解题方法重新评价,找到最优解决方法。
(3)思考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某种技巧值得吸取,是否有某种技巧在以后类似的场合用得上。
(4)弄清楚从当前的问题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或吸取什么教训;概括出问题的一般结构、特点,总结出运用该问题解法的条件范围,以便把该问题的解法推广到同一类型的所有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指向研究的过程上,而不只是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鼓励学生按照他们所掌握的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问题的认识,来评价自己的答案,评价自己操作方案的有效性,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中学到了什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及时性、阶段性的自我反思评价,“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整理 创新 课外活动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