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docx
- 文档编号:61241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31KB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docx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潜阳封髓丹增减对虚火杂症的临床应用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莲池 ——系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及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作者:
中文名:
周思,法国名:
pasgaelle 《伤寒论》: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
。
。
],通脉四逆汤主者”。
表现出热象的里寒亡阳证经常被认为是又急又危的病情,如阴盛格阳证或者阴盛戴阳证(白通汤证)。
但是在临床实践当中,许多慢性的,不一定危急的疾病在总体上表现出寒象的同时也带有热象,这使病情难以分析。
这样的病态反映的是寒热错杂,还是阴阳双衰呢?
只有通过十分详细的观察和四诊合参,才可以抓住病情的本质,特别是在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中,有必要辨识标和本,真和假。
在这种很复杂的分析过程中,火神派因为一直不离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它不仅善于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优秀的思路:
不管涉及到疾病,健康还是生命的观念,它都强调阳气的重要性。
下面我想通过潜阳封髓丹这个代表方剂和一些临床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从阳气的统帅作用到潜阳的意义 目前,火神派的影响在逐渐扩大,好像以前认为的阴阳平衡正在变成阳主阴从。
但是,这个有特色的学派只不过强调和阐明了中医经典中一个早已存在的以阳为主的学说。
在《内经》的“生气通天论”里,阳气的地位和太阳一样的重要: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后来,张介宾在《类经》中发展了内经的认识,在认为阳气对人体就象太阳对宇宙一样重要的同时,他在“求本论”中说道:
“阴以阳为本,阳存则生,阳尽则死”。
更早的《易经》尽管没有直接用过阴阳这两个符号,但是阐明了事情的变化生于两个极端的对立统一,在这种对立又互根的关系中,阳是有权威性的,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说明阳气对生命活动起推动作用,阴气呢,处于从属的地位。
此外,郑钦安把离卦的两个阳爻加上坎卦的一个阳爻所形成的乾卦当做生命的原动力“:
人活一口气,即此乾元之气也”。
吴荣祖教授在“附子通行十二经”这篇文章里明确地指出:
命门火就是阳气的根源,它的盛衰状况决定了人体阳气的运行状态。
《难经》也强调命门火的核心作用,说:
“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又把原气说成是“谓肾间动气者。
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本也,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赵献可反对“难经”把命门火放在肾的右边,提倡命门火必需安在两肾之间,又把它看作是人体的太极,进一步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赵献可用一阳爻陷于两阴爻的坎卦来描述命门火,认为它等同于真君,真主,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出现得比心更早。
此看来,命门火是司先天的根本,在后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作用。
设意图1 可见,君火和相火不是等同的,不能同日而语。
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一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哲学理念,说明君火属于形而上,相火属于形而下,君火属“神明出”的心,,但只有在处于有机世界的相火的帮助下才能确立,相火起着促进各个脏腑系统功能的作用。
郑钦安也用坎卦来代表命门火,他说道:
“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
中一爻, 即天也。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诸书称为真阳”。
真阳又称为相火,命门火,龙雷火,赵献可是这样描写它的:
“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乃水中之火,龙雷之火也”。
这个根于肾寄于肝的相火常常借用龙的形像来表现。
比如郑钦安说:
“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水性下流。
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
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不能飞腾而兴云布雨,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
龙既代表着一种普爱众生的强大的力量,又代表着生命的原动力,它是不朽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吐出水来滋润大地的中国龙跟吐出火来毁灭世界的西方龙是截然不同的,根据郑钦安的说法,古人用它来表示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乾天。
因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而龙能兴云布雨,所以,它也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交流和天地二气的流通和转换。
郑钦安之所以强调龙的位置和它头向下的身姿,是为了突出它潜守的特性,只有在这样,龙正常的生理活动才能得到保证。
这个观点跟《内经》“生气通大论”中的阳气密固阴阳才能平衡的看法是一致的: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相反,阳气失去了潜守性就意味着阴阳失调: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可见,收敛性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正象刘力红所说的,就是再次释放能量,发挥作用,让生命如环无端地延续下去。
龙的运动也可以代表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
冬天,龙潜伏在海底;春天来了,它在滚滚的雷声中苏醒过来,腾飞到空中;夏天,它飞到天端,从那里把冬日聚起来的水分变成雨,洒下来滋润大地;到了秋天,它又潜入玄水,准备在冬眠中养精蓄锐,恢复力量。
阳气的潜守性不仅涉及到中医,也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易经》里认为,统一性远远超过对立性,对立性是必要的,但也是次要的。
另一点,是强调阳气必须处于阴的状态。
这个观点,在有阳性特征的卦中明显看得出来。
比如乾卦讲究吸取阴的柔软性,以便发挥自己的动力和创造力,也认为龙必须保持分寸感才能显示它的能力。
通过乾字可以看出来:
左边的一部分保留了一个很古老的意象:
太阳正在茂密的树荫下冉冉上升,激发着潜藏的能量,上面的十字意味著被阻蕴在地底的蒸汽。
这个字在现代的意义上只突出了太阳,而它的古意却告诉我们:
地底下蕴藏着财富,太阳正在用阳气催发着含苞待放的阴的蕴育力。
这种思想在其他一些卦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像二爻和五爻提出有必要听取“大人”的忠告,也许怕力量太过分,必须有退避的意识。
这个意识在四爻也可以看出来,也说明了没有退避和潜守,什么事情也实现不了,或者以后会后悔。
这很象五行学说的生克概念(三爻告诉人们对人类过激的行为要有警惕)。
其次出现了代表火的离卦,不断地提醒人们不打好坚固的基础而想提高是有危险的,所以要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中打下根基。
因为只有通过后退和潜守,“离”才能把它的光和热传布到四面八方。
从生理的角度看,泰卦和既济卦体现著和谐的状态,在汉语里,人们说“治病必求于泰”。
泰卦的构成是天在下,地在上,表现著天气和地气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也就是阴阳的交媾。
这种和谐的交融来自天和地各自所处的位置:
天在下,处于阴的地位,这样可以节制阳的动态的活力;地在上,处于阳的地位,这样可以激发阴的静态的沉稳。
同时,这种状态又恰恰是一个健康人的生理状态的写照:
既坚固又温和的下面,既轻松又凉爽的上面,正像一座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在阴阳爻分布均等、各安其位的既济卦中又一次得到表现:
处于下面的火蒸腾著上面的水,使水变成有用的物质,这种蒸腾的现象又让人联想到“气”字。
从另一个方面看,道家的修炼和各种各样的“吐纳”都很讲究对阳气的收敛。
不管是强调“力根于足,宰于腰,通肩而形于手”的太极拳,还是让练功者把自己的意念想象 成“沉在海底的太阳”的静态气功,都强调把体内的太阳沉入丹田,也就是郑钦安所说的“龙之下宅”。
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内经》中所描述的心身状态: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反,不正确的训练会引起所谓“走火入魔”的副作用,这个词暗示著有一那样一条火龙,一旦失控,疯狂起来,就会损伤心神。
因此,练功特别讲究体内的气要通过修炼达于柔和,要避免刻意求成。
也说要“练到火候”─这也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圣人。
。
。
弱其志”。
“火候”这个词也是一个日常生活里的词,熬药也用到它:
表明了能够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文火和容易引起药液向外溢出的武火之间的区别。
阳气的收敛也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有时,中国人的委婉和他们因为每个人的地位不同而态度也不同的行为方式,于文化的差别,被西方人误解成不够直截了当、不够直率。
西方人不了解,因为中国人很在乎不损伤别人的自尊心、不让别人丢面子─也不让自己丢面子─,所以很讲究不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在外,象习语所说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这种行为模式也是孔孟道德观中的“仁”的一个方面,它渗透在中国式的社会关系中,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
换句话说,过于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可能引起社会关系的不稳定。
从中医的角度看,也就是“五志化火”的可能性。
以上,我只是想从不同的方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我是怎么理解“潜阳”的重要性的。
这些例子既不全面,也不够深刻,但是我想以它们开头,来引出进一步的思考。
在中医领域里,以上“潜阳”精神最好的体现之一,是“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使用。
尤其是“火神派”的倡导人吴荣祖老师和他的儿子吴文笛在临床上使用“潜阳封髓丹”的方法,特别能体现他们重视命门火的生理功能、力求使生命之火潜藏在命门的临床思路。
下面我们会看到:
这个代表方剂不仅仅用于“上火”的证候,它在临床上的使用是既广泛又灵活的─关键是我们必须有中医的“整体观念”做指导,而且要把握命门火对激发各个脏系的生理功能是如何发挥著核心作用的。
2.命门火收敛归源的代表方:
潜阳封髓丹 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
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
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
是阴虚引起的火旺。
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
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
前者“潜阳丹”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写道∶“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在阅读《医理真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方剂经常用来治疗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 “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意思都是一样的,指上身的一些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郑钦安还是用龙来做比喻∶“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
故经云:
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
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阳虚阴盛造成的。
因此,虚火也可以来自两个互相对立的因素,象《内经》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简单而深刻地描写了世间万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虚火的来源∶或者阴或者阳。
火神派当代的另外一位优秀代表李可老中医在他所写的《李可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辑》中说∶“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
肾中水火,共处一宅。
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吴佩衡先生在临床上把这两个方剂结合起来使用,使潜阳丹和封髓丹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降虚火、一个温肾阳的功效同时发挥了作用。
下面是吴佩衡先生的一个医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先生在继承郑钦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潜阳封髓丹 临床 应用 如何 反映 火神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