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611707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1.88KB
内经复习题.docx
《内经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经复习题
一、名词术语
1、法于阴阳: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和于术数: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3、虚邪贼风: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天癸至:
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5、治未病:
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6、神明之府:
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7、飧泄:
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8、壮火:
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9、少火:
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10、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1、上焦如雾:
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12、中焦如沤:
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13、下焦如渎:
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14、三部之气:
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15、伏冲之脉:
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
16、煎厥:
病名。
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17、薄厥:
病名。
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18、洞泄:
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19、无失气宜:
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20、暴注下迫:
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暴注,急剧的腹泻。
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
21、真藏脉:
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22、伤寒:
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
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
23、两感:
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24、去菀陈莝:
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
菀,通郁。
去、莝同义,即除去。
25、缪刺:
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
26、开鬼门,洁净府:
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鬼门,即汗孔。
净府,指膀胱。
27、微者逆之:
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8、甚者从之:
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29、热因热用:
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
30、寒因寒用:
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
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1.你对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建构和指导临床重的作用是如何认识的?
阴阳指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新生和消亡着的。
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发展,就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法论和主要的哲学工具,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成为构建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并且还借助哲学阴阳学说的术语来表述医学概念,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治、预防,分析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
在临床中疾病的发生与变化也是一样,疾病本于阴阳,阴阳二气的消长,盛衰,相互制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治病就是去寻求一个阴阳平衡的制约点,阴阳平衡,疾病就不会发生。
2.何谓“阴平阳秘”?
你是如何理解的?
(√)
阴平阳秘是说,就是说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
这句话中,平和秘的意思都是要守得住,不能妄发。
“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保持阴阳的一个相对的平衡统一。
3.何谓“治病必求于本”,你是如何理解的(按教材42)
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
在我理解就是,治病应该追求基本的本源,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从根本下手,才能完全治好疾病。
4.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互相间的关系?
(√)
心主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
肝犹如将军,主深谋远虑
胆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务
膻中为心包络,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
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
大肠传化糟粕
小肠可以将胃笑话的食物分清别浊
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化水液的功能
相互间的关系就是
膀胱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十二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5.何为奇恒之府,何为传化之府?
其区别如何?
(1)“奇恒之府”:
奇,异也。
恒,常也。
即异于常府也。
因为功能上似脏,形态上似府,似脏非脏,似府非府,名日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功能:
藏于阴而象于地,藏而不泻,能贮藏阴精。
(2)“传化之府”传导消化水谷及糟粕的场所,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功能:
天气之所生也,其气向天,故写而不藏。
区别: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的功能属阴象地主藏精气,与五脏相似,但形态大多与六腑相似,且没有脏与腑表里配属关系,因而异于一般的腑,成为奇恒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特性象天,泻而不藏,功能主传化水谷,并接受,排泄五脏功能活动产生的浊气,故名为传化之腑。
6.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
有何临床意义?
(√)
魄门是肠胃的末端,应该受肠胃支配,具有腑的功能,但又受五脏制约。
如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提升,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
所以魄门启闭正常是脏腑功能协调的表现,通过魄门的异常也可以推测脏腑的病变。
同样魄门功能正常,又对脏腑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
临床意义:
肛门开阖正常与否,不但关系到大便是否能正常排泄,而且也与脏腑气机的升降直接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对大便秘结或泄泻的治疗,一定要辩证审机,根据其证情分别从肾、肺、脾、胃、心、肝等脏腑来进行治疗。
同时,对五脏的病变有时也可以通过治魄门而取得疗效。
7.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脏腑“藏”“泻”“满”“实”的理解(请结合课堂讲解)
(1)、“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2)、藏与泄,满与实概念是相对的,脏:
五脏以藏为本(精气),藏而不泄—藏中有泄:
藏不能闭塞不通,要有暂时的泄,要不断的运动,气不动气滞,血不动,血瘀。
如生理范围,男子精气溢泄,女子月事以时下。
腑:
六腑以泄为用,以传导排泄而不储藏,泄中有藏:
泄要有度,必要时有暂时的藏,六腑以通为用,如急性菌痢,急性尿路感染。
满与实概念互训,质地分,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范围分:
停留在局部----实,充满全身-----满。
启示:
实则泻腑,虚则补脏;脏实泻腑,腑虚补脏。
五脏之实证:
①肝阳上亢,心火上炎。
②气血津液阻滞:
ⅰ气分:
肝郁证;ⅱ血分:
心、肝;ⅲ瘀、湿:
脾、肺。
六腑之虚证:
津液不足,气分不足。
8.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到关系如何?
有何临床意义((√))
在生理功能上,胃受纳水谷,为脏腑气血之源,然需要通过脾的运化,才能把水谷精气输布到四肢百骸及全身脏腑组织,得以充养。
脾与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送的重要功用,亦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渊源.临床意义:
因为胃气和则后天营养自有来源,脾气健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使虚损病证逐步全愈。
因此,调理脾胃,滋养后天,是治疗内伤疾病的重要方法。
脾与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临床上对于四肢枯萎,不能随意运动的病证,运用调治脾胃方药治疗,常有良好的疗效。
《素问•疾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治则,亦是以此理论为依据而制订的,至今有力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9.五脏与七窍关系密切的机理的临床意义如何?
(√)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表明了五脏精气与七窍相应的关系,以及五脏六腑病变可导致五官七窍出现不同的症状。
五脏精气的盛衰常常可以表现欲人体头面七窍上,五脏功能失于调和,则对应的七窍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六腑的功能失于调顺,邪气就会滞留结聚而生成内痈。
五脏与七窍病理上相互影响:
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心火上炎,则舌赤红肿;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脾虚不运,则饮食口淡无味;肾精亏虚,则听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
故曰:
“五脏不和,七窍不通”。
10.营卫二气的巡行会和规律是如何的,有何意义?
(√)
营卫二气各走其道而行于脉中和脉外,营气按十二经脉次序运行于脉中,起于手太阴而终于手太阴,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则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昼夜五十周于身,然后在夜半时两者大会于手太阴肺经,是为营卫气载人身运行的一个昼夜周期。
大会之后,又分别再按前述方式各自运行。
营卫二气是水谷精微之气所化;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之气奉心神化赤而成。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去营卫二气,也就意味着生命走向终结。
11.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怎样理解的?
有何临床价值?
(√)
无者,勿也。
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
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
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
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
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
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
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
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
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2.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及其功能特点如何?
上焦之气:
出于胃口,并咽以上,即处于膈以上的胸部以及头面部
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之气:
出上焦之后,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
功能特点:
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下焦之气:
别迴肠,注于膀胱,即出于脐以下
功能特点:
下焦如渎,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排出体外。
13.你对“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是何理解的?
(√)
大凡使用针刺的治法,必须以病人的神气状况做为根本,即一定要本源于病人的神气。
因为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及功能状态。
治疗方法的施用及取效与否,除了治疗措施正确外,更主要的取决于病人的神气盛衰。
如果病人气血精神竭绝,神机衰败,则高超的治疗技术也将无能为力,故病人神之盛衰,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
此句强调了神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
(课堂讲解笔记)1.病人精神状态影响疗效。
2.调节病人的神气可诱导针刺得气。
3.医生在针刺时应全神贯注,细心观察。
4.医生根据病人情志变化,了解脏腑之虚实,从而确定治则治法。
14.试述五脏虚实病证特点及病机(教材)
肝藏血,肝气虚则表现为惊恐,肝气盛则出现善怒
脾为后天之本,批屈戌,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营气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故四肢不用。
心气虚,心血不足,营血亏耗,心神失养则心志不足则悲
肺气虚,肺失宣降故见鼻塞,少气不足以息
肾气虚,阴气或阳气衰与下,则发生热厥或者寒厥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心为神明之主,肝主调达情致,故凡五脏虚实病变,尤以心肝两脏病变最易伤神。
脾肾两脏分别为先后天之本,故脾肾之病均可直接影响诸脏,出现“五脏不安”,从来彰显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
15.什么是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其于五脏关系如何?
(√)
《灵枢·本神》篇云: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产生与存在以形体为基础。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皆统属于心,并以五脏所藏之精为物质基础。
16.请选择某条经脉的病候,结合临床案例,说说你对此病候辨证论治的认识。
17.请补出本篇(第3章)未明确的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的气盛有余及气虚不足得病候。
18.如何理解外感病的发病机理?
(结合教材与课堂笔记)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克其形”。
即当正气不足,同时外邪侵入机体,外感病形成。
阳气卫外,外邪侵犯,寒暑湿气(风)四种鞋器有各自的发病特点,发生不同的病证。
因于寒,寒主收淫凝滞,卫阳被遏。
因于暑,暑为阳邪,本质为火,阳实阴虚,其性酷烈,破津外泄,汗,犯肺绕心。
因于湿,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有形,易因遏清阳,阻滞气机。
因于风,风邪袭表,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风水相博,泛益肌肤。
(103)
19.怎样理解“生病起于过用”?
举例说明。
(√)
这句话,“过用”就是过度作用,自然界气候变化,人体的正常生活行为,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劳作、情志等,通常情况下对人体没有伤害,但如果没有节制,超出了机体自我协调和适应的能力,就会损伤人体,成为疾病发生的常见病因。
就比如,我们正常的房事生活,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节制的一直进行房事,就会伤及人体的生气,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最终就睡导致肾气虚衰,腰酸腿痛之类的。
20.如何理解“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
这里的”气”应理解为气机的失常,《内经》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皆是气运动的场所,而脏腑组织经络的一切功能活动,无一不是气运行的体现。
所以疾病的发生,大都是不同致病因素影响到气的不同变化而导致的。
如因精神因素引起的有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乱、气结等,这反应了五脏之气的病变;因气候因素引起的有气收、气滞之分,这反映了卫气方面的病变;因生活起居因素引起的有气耗,以说明人体精力的耗伤。
这些内容表明不同因素致病各有其病机特点和临床特征,这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作用。
(118)
21.试述九气致病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怒则气上,病机:
暴怒伤肝,血随气升临床症状:
面红目赤,甚至呕血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心神不藏,笑不休,狂乱等
悲,悲忧伤肺,肺气耗散,少气音低,乏力干咳
恐,肾气失摄,精气下陷,少腹胀满,遗精,二便失禁
惊,心伤神失,心血散乱,惊悸不寐,怵惕不安
思,伤脾凝神,气结于中,纳呆脘痞,失眠
寒,寒凝腠理,卫气郁遏,恶寒发热,无汗
炅,热邪伤人,阳邪亢盛,发热汗出,少气,喘
劳,伤精耗气,真气泄越,喘,少气,神疲乏力
22.试述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
生理:
维持生命:
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身阳气就像自然界太阳一样,运转不息,温养身体,抵抗外邪。
若阳气运行不畅,便会受到外邪侵袭,轻者折损寿命,重者造成死亡。
随昼夜消长变化:
顺应昼夜阳气生发,隆盛,虚衰的变化规律,调节起居活动,保护人体免受外邪侵袭防止疾病发生。
卫外:
阳气具有固护肌表,司腠理开合,抵抗外邪的作用。
故阳气充盛腠理固密,虽有外邪不易发病,反之亦反。
因此阳气的充沛及正常运行贯穿中医养生,防病,治病过程的始终。
病理:
阳气开合不得,外邪入侵流连于内而入里则生大偻
阳亢阴竭,使人煎厥
阳气逆乱,使人薄厥
阳气偏阻,使人偏枯
阳热蓄积,生疔疮
阳气郁遏,乃生痤痱
治疗:
“隔着当泻”,须急以通泻消散邪气,是人体上下通利,阳气恢复正常。
23.怎样理解“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有何意义?
(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
审查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并且与六气所主之时相结合,来分析疾病的发生机理。
意义:
揭示了在认识疾病时既要审查疾病的机理也要与五运六气相结合,对临床辨病求因有指导意义
24.如何理解“五脏相同,移皆有次”?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五脏相互通达,病气传变具有一定的次序。
故五脏病气的传变,可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认识。
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按五行相胜规律传变者为顺传,二是按子病传母规律传变者为逆传。
该理论为临床预测疾病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方向,例如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应先实脾”。
25.试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提出的养生法则及其在防病中心的意义及作用。
原则:
一是顺应四时,外避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是调养精神,保养正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具体方法:
1.法于阴阳,顺应自然阴阳变化,调养身心2.和于术数,施行合宜的养生术3.饮食有节4.起居有常,生活作息,工作要有规律
意义:
远古时代人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体和谐协调。
现在人早衰是因为不懂养生之道,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
通过对比表明了人的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人对养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作用:
提示人们要改变养生的认识和态度,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1五脏咳日久,传为六腑咳的过程?
是否属于脏变传腑,里病传表(√)
脾咳不已,胃受之
心咳不已,小肠受之
肝咳不已,胆受之
肾咳不已,膀胱受之
肺咳不已,大肠受之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
五脏咳主要与五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有关,而六腑咳主要是脏腑气化的失常,五脏咳多为咳症初期,六腑咳是久咳不愈的后期,所以并非脏变传腑,里病传表,而是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2.五脏咳与六腑咳的主要区别点?
(教材)
五脏以疼痛为其特点,六腑以泄为其证候特点。
五脏咳主要是与五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有关,症状除了咳嗽外还有一定的牵引疼痛,与经脉循行部位有关。
六俯咳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气机失常,较五脏咳更重;五脏咳是咳的初期,病变较轻,六俯咳是病变的后期,较重!
3.治痿独取阳明,可以包括哪些治法?
(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
“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所以治法包括:
1.针刺法,用针刺荥穴以补其气,针刺俞穴以通其气,同时在针刺时要注意在各脏腑受气之月进行针刺治疗。
(此法是刺阳明以补气血)2.补法,指直接用滋补精血津液的药物来补气血,使得宗筋得以濡润,肢体得以滋养,则痿证可愈。
3.健脾胃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化源不足,常致痿证,如金•李杲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暑伤胃气之痿。
4.泄法,明朝的李中梓用大承气汤泻阳明之实治疗痿证。
5后世医家还采用了清、和、温、消等多重治疗方法治疗痿证,总之抓住治痿独取阳明的总则,临床上辩证论治即可。
4.《热论》伤寒六经分症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
《热论》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础,它构筑了热病六经传变,六经分证的框架,并初步阐释了伤寒的证治大法。
正是在此基础上,《伤寒论》建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和具体的论治方法,并提出合病,并病等多种传变方式,充实了《热论》的传变内容。
并提出了多种治法,在热病禁忌护理方面,又补充了“劳服”,从而使热病的证治理法趋于完善。
5.通过对阴阳焦病证的学习,试分析其对温病学说的启示
何谓阴阳交?
抓住病机特点才能分析。
阴阳交病机特点:
邪胜精虚,这是从邪正斗争的角度来认识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强调了邪正双方的强弱存亡在外感疾病中的决定性作用。
温病的治疗既要治其热邪,又后顾护阴精,即如《热病》所云:
“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重视热病传变过程中阴精正气的作用,对后世温病治疗原则有很大启发。
还有“热病以救其阴为先,救阴以泄热为要”(好好读读教材)
6.试述痹与痿病因病机的传变规律,症状特点方面的区别?
(√)
病因:
痹症:
营卫之气不足或逆乱的条件下,风寒湿三气侵犯人体,致使经脉闭阻,气血凝滞不通,从而形成痹证。
痿证:
(1)情志所伤,气郁化热致痿。
(2)劳倦太过,耗液伤阴,阳亢生热致痿。
(3)触冒暑热,伤津耗液致痿。
(4)湿邪浸淫,久而化热致痿
病机:
痹症的病机:
邪气凝聚,气血闭阻
痿证的病机:
五脏因外感或内伤生热,致使津液气血内耗,不能营养皮、肉、筋、脉、骨等组织所致
传变:
五体痹日久复感邪气,则可向其内在所含之脏传变,发为五脏痹。
证状:
肢体关节及其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证,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7.简述肠覃与石瘕的病因病机(√)
肠覃是由寒邪入侵肠外,卫气与寒气相互搏结,气血积滞,日益滋生而成,初起像鸡卵大小,渐渐长大,至病的后期,腹胀大如怀孕。
若触按腹部包块,质地坚硬,可以移动。
由于不在胞宫,故于女子月经仍能按时来潮。
石瘕是寒邪侵犯子宫口,使子宫闭塞,气血不通,恶血凝结成块,留滞宫内而成。
其病发展迅速,病之后期,腹部胀大如怀孕。
8试从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疗等方面对水胀,肤胀,腹胀三病进行比较(√)
水胀是由阳气不达,气不行水,水停于内,泛溢于外所致,病重在水停,故治重在利水;肤胀是由寒客皮肤,阻碍气机,气停腹中,聚于肌肤所致,病重在气滞,故治重在行气;鼓胀是多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引起,导致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故治重在活血逐瘀,通脉行水。
水胀与肤胀的不同就病机而言,水胀是以水湿停聚为主,肤胀则以气滞为主。
历代医家多以本篇所提出的按之随手而起者水,按之窅而不起者气为其鉴别要点。
水胀病是水聚腹腔,故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如“裹水之状”,而皮下水肿较轻,腹壁皮下无水,故按之随手而起,不留压痕。
肤胀为全身高度水肿,水湿充斥皮下,腹壁亦然,但腹腔无水而有积气,故按之必然窅而不起,腹部叩诊呈鼓音。
临床上出现肿胀症状的疾病较多,应当结合肿胀的性质、轻重、按压的部位,以及患者的其他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本篇所言的气是指气滞的病机,气滞不能行水则水湿停聚。
但水湿停聚也可阻遏气机,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治疗时当辨其何者为主。
以气滞为主者,当以行气为先兼以利水;以水停为主者,当以行水利湿为要佐以理气,不可将两者断然分开。
鼓胀主要是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为其形成的基本病机。
其次是脾脏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形成木土同病之势,“色苍黄”正体现了这一病机。
肝脾损伤日久则肾脏气化功能受伤,不能蒸化水液,更使水湿停聚中焦。
9.为何正治反治,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运用?
?
?
?
正治:
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反治: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0.为何标本,标本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标本”是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广泛。
《素问·标本病传论》的标本代表病证的先后、主次、病情的轻重缓急。
临床运用:
1.先治本病,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是治疗中的根本大法
2.急则治标,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者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
3.间者并行:
即病情轻缓者应该标本兼治。
4.甚者独行:
是指疾病严重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则独治其本
5.标本先后:
经文中说“病发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这是根据疾病叙事确定标本先后治则。
11诊法常以平旦的机理,该如何运用
诊法常以平旦”,为医者诊断疾病确定了最佳时间,即应在清晨时分诊脉最为合适,但临床上不可能都在此时诊病,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经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