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109297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77KB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本组课文以“颗颗游子心浓浓思乡情”为专题编写,每篇古诗和散文都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泊船瓜洲》《秋思》和词《长相思》,精读散文《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中。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阅读,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无限的眷恋之情,并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二、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预习。
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
模块二:
理解内容。
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细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模块三:
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表达出了思乡之情。
模块四:
语文实践活动:
结合单元主题,举行“乡情歌颂会”的实践活动。
模块五:
口语交际与习作:
通过开展口语交际“谁不说咱家乡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模块六:
整本书阅读。
师生同读《城南旧事》,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背诵三首古诗,感知大意。
3.能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学习借景、事、人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来理解诗词的大意。
2.在感悟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时,能有意识地领悟表达方法。
3.能够通过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
预定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
一、自定学习目标
1.师生商议,制定本组课文的预习目标。
2.从“字词、了解内容、质疑”几方面制定。
二、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填写预习单
预习单一
容易写错的字
学会的新词
我积累的好词
预习单二
课题
主要内容
写作目的
存在疑问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景、事、物?
2.全班交流,初步解疑
三、朗读
在组长的组织下,以多种形式读本组课文,达到无错字,流畅。
四、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小组比赛读课文,打出等级。
模块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思乡曲》音乐,教师朗诵《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听完后,谈谈你内心的感受。
这淡淡的哀愁,伤感的旋律加上深情的诗歌这就是游子那缕思乡的情丝。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本组课文,走进游子的心里,来感受他们浓浓的思乡情。
二、潜心品读,领悟情感
1.在阅读本组课文时你感受到最深的情什么?
思乡情。
2.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找出你最打动你的句子,细读品味,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边画句子,边写批注。
)
3.小组内交流。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悟。
)
4.全班交流。
三、重点品读
《梅花魂》
1.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落泪的原因是什么?
你理解诗句的意思么?
本组课文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怀?
(背诵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重点诗词句。
)
2.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桂花雨》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小桥流水人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组内互读令你感动的语句。
2.展示读,集体评价。
五、拓展阅读
教师给学生读陈慧瑛的散文《相思岬》,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再次感受浓浓的亲情与乡情。
六、总结
阅读了本组课文,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谈一谈。
【设计说明:
在理解内容,领悟情感这一模块中,我只围绕“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情?
”这一大话题展开,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并没有设计太多的问题和环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这一个点将课文的情感理解的很到位,其他那些不是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地方,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就解决了。
如写梅花的精神那一段落,很多学生当堂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话,与中心有关系么?
我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很快他们得出,着歌颂梅花的精神正是歌颂祖国人民,正是爱国的表现。
】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一、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被游子们惆怅的思绪感染着,有几次我们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这真挚的乡情,这富有感情的文字打动了我们,那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
二、学习表达
1.本单元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分别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题
表达方法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梅花魂》
《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2.集体交流,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3.你还发现了哪些可以借鉴的表达方法?
4.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准备在写什么类型的习作时运用本组课文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三、积累语言
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写在积累本上,尤其是那些字里行间流露着情感的语句,试着背诵下来。
模块四实践活动
──乡情歌颂会
活动流程:
搜集资料──自制诗词卡──精彩展示──总结收获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歌颂家乡或者是表达思乡的各类资料,以古诗、散文、古词为主。
活动过程
一、课前搜集
各小组交流自己所搜集资料的来源。
二、表演展示
1.小组内商定节目和展示方式后,进行排练。
每组准备两个节目,可以配上音乐,也可以用上合适的道具。
2.展示。
3.演出结束后,学生通过投票选出“最浓的乡情──我最喜爱的节目”,前三名小组加分。
三、展示诗词卡
1.每人将个人搜集到的诗词提前写在自制的精美卡片上,课堂上展示。
2.各组长打出等级,评出15张漂亮的卡片,张贴在教室内。
四、总结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谈一谈。
五、齐读《乡愁》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夸家乡──展望未来──写习作,填写习作提示单──修改──讲评习作
课前准备:
假期中画一幅家乡的景色图。
一谁不说咱家乡好”
1.在实践课上,我们通过诗词赛诵的方式知道了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诗词来歌颂家乡,同学们再想想诗词内容,回忆你的活动收获。
一两名同学简单谈感受。
2.话题交流
你喜欢你的老家么?
老家哪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你画的图画,给你的组员描绘描绘。
在你的老家都做过什么有趣的事?
讲给你的同桌或组员听。
3.小组交流
4.各组派出讲的最有趣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为下面展望家乡的未来做情感铺垫。
】
二、展望未来
话题一:
你希望你的家乡将来什么样子?
(环境、人两方面。
)什么发生了变化?
什么始终没有变化?
话题二:
想像二十年后你回到家乡了,见到你的亲人什么情景?
描绘出来。
思考后,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小组交流。
三、写习作
回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借景、事来抒发对家乡热爱的美好感情。
1.拟写习作提纲
2.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展开想象,写习作。
四、讲评习作
1.组内互评
注意关注同学的优点。
2.各组推荐突出的习作,全班评价。
3.评价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5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
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
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
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
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
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
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
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幻灯1:
泊船瓜洲课件 幻灯2:
江南春
1.图片欣赏 江南春景图6幅
2.王安石简介
3.诗题
4.诗歌
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
6.《乡愁》诗
第二课时:
《秋思》《长相思》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
其中《长相思》是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
见到什么?
(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
“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
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
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
(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
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
(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
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恐“说不尽”?
(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
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
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
——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
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
)——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
情难理,又开封。
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学生背诵全诗)
(二)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
(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
“此声”是指什么声音?
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
(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
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
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
“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
故园有什么?
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
)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
(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
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
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
——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
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5、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6 梅花魂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情”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
2、教师小结: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
(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
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出示词语:
秉性训斥撩乱蒙胧眷恋玷污凉飕飕
颇负盛名 低头 折节(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
(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
A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
(a)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板书:
黯然泪下)
(b)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c)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
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出示: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
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
(“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
读出“训斥”的语气。
“是玷污得的吗?
”是什么句?
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
“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
为什么?
(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
(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