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099411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57.82KB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如有的学生能力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尊重。
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指导。
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教学课时数:
4课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人)……()(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或9吗?
为什么?
小组汇报:
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
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 65÷8=□……□
35÷8=□……□ 7÷2=□……□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 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
除以9呢?
4、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
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
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
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
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
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教学课时数:
5课时
二、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
师: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
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
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
活动二: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3、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活动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教学目标:
4、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6、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
师: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活动二:
应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2、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3、一共亮着多少个绿灯笼?
……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
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
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
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生动有趣。
教材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素材。
美丽的海滨景色迷人,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
本单元在编写时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借助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按不同的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
对分类标准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
学与教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经验,经历统计和猜测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不居住在海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数学活动中展开学习。
2、加强小组合作,分享思维成果。
教学时,要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时,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评价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
教学课时数:
3课时
九、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
信息窗1亲近大海
教学内容:
分类统计,书第101~103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会填统计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
大家喜欢大海吗?
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什么呢?
师:
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到大海边玩耍去。
学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分类统计的学习中。
活动二
多媒体课件,播放如书情景图那样的动画。
由观海人提出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师:
到底有多少人呢?
怎么样才知道?
师:
那怎么样进行分类呢?
师:
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数一数,将结果填在表中。
师:
谁来说说你统计结果?
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统计,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呀。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
生可能回答:
大约有30多个。
生:
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
分类数不容易数错。
生:
按男女分类
按戴不戴泳帽分类
学生独立数数,填表。
集体交流。
集体回答
学生积极地动脑参与,在交流中充分表达想法。
使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活动三
师:
刚才我们大家统计了正在游泳的人数,你还想统计什么?
师:
咱们先来解决“海里一共有多少艘船?
”这个问题。
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请大家按照分类标准数一数,再将结果填在表中。
学生观看大屏幕,指名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
大小种类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使按不同分类统计的方法得以巩固。
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活动四
师:
刚才大家表现得都非常积极投入,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观看花灯的情景。
引入需要解决问题。
学生仔细观看课件
小组比赛用分类方法进行统计
能够运用所学知道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五
师: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分类统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总结,并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沙滩游玩
教学内容:
认识可能性,教材第104—106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步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第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对可能性的认识,能够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现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
(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
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
(板书:
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学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可能性的学习中。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1、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
师:
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
,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
师:
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
小结:
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
(板书:
一定)
师:
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
为什么?
小结:
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
(板书:
不可能)
2、小组合作,体验“可能”。
师:
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
师:
看明白了吗?
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师:
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
师:
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
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你想说什么?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四、总结全课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摸球,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
(生拿球)给我点鼓励
(4)谁还想摸?
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
(6)谁还想来试试?
师生验证,一个一个地拿出来。
学生交流。
学生观看录像。
交流摸球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活动。
小组交流。
独立思考,动手验证。
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要回顾整理。
能够积极地动脑参与,在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用“一定”“不可能”说出预测的结果。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能对事件的发生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地判断。
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总结,并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给定东、西、南、北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看简单的路线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选取的素材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乡村美景——小桥流水人家。
题目本身就足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恬静的画面更能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这样的素材既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陶冶。
2、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单纯的关注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注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
因此,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强调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辨认方向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学与教建议:
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景图的育人功能,渗透审美教育。
教师可以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介绍美丽的乡村风景,也可以结合画面的意境给人物配上富有诗意的对话,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
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景素材做“引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方向的辨认。
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
本单元不适宜用纸笔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时,应注意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实地辨认方向或路线图的活动。
在活动中,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学课时数:
4课时
六、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照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
2、想一想:
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
3、得出结论:
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
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五四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