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完美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609085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76.61KB
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完美教案1.docx
《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完美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完美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完美教案1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为第3—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三部分为第5—8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为第9、10自然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本文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强。
文章在表达上很有层次,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中,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点研究的是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
这样的表达,有条不紊,层层深入,为读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课文中有六处随文批注,呈现了一位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安排这六处批注,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
首先浏览文章,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去除不准确的信息,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是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梳理。
这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这一直是一个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学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3.回顾第9课《竹节人》学到的关于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4.读《宇宙生命之谜》导读部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明确生活中有了疑问要养成积极、主动寻找相关文章并获取相关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
】
(二)交流预学,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氧气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
抵御因素海盗培养沧海一粟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谜、御、斑”三个字。
(3)解释词语。
猜测:
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
抵御:
抵挡、抗御。
倾角:
直线或平面与水平线或水平面所成的角,或者一直线与其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等。
沧海一粟:
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
(4)资料袋。
温室效应:
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层:
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
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
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
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
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益处。
2.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
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3)出示阅读提示:
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
(4)学生默读、勾画、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5)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6)教师归纳: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既有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又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而综合整理,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
(三)明确任务,初步体验
1.通过第9课《竹节人》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要想解决自己的疑问,首先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
从而明确要边读边思考,在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段落,再仔细阅读相关的段落。
2.阅读任务: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3.小组讨论。
(1)如何从文章中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2)如何从相关内容里提取对阅读任务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
借助阅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让学生明白怎样带着阅读目的一步步展开阅读,并带着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
】
(四)总结
1.总结学法:
在解决“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呈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预设:
有了疑问时,首先要养成寻找文章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然后根据需要,择取重要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还要关注课后泡泡语中的部分。
2.地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从古代就有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他们在哪里呢?
有待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上节课是怎样解决“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的?
预设:
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筛选重要信息;仔细阅读,找出问题答案。
2.结合课后第二题,明确阅读任务。
(二)梳理阅读方法
1.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明确阅读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
教师引导:
在明确阅读任务之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
跳过了哪些内容?
详细读的部分,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太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
(2)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预设:
生1: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阅读第2自然段,采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也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生2: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阅读第3、4自然段,采用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生3: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阅读第5自然段,采用查找资料的方法。
生4:
第1自然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关系,可以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专业术语不影响理解内容,也可以跳过去。
(4)抓关键语句,指导朗读。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2.借助旁批进行比较。
(1)阅读课文批注。
研究学习伙伴是怎样带着阅读目的学习的。
(2)阅读方法对比。
你的哪些方法和这些方法是相同的?
哪些方法不一样?
(3)领悟阅读方法。
交流总结“有目的地阅读”常用方法:
①浏览内容法:
通过浏览过滤掉无关内容。
②勾画中心句:
通过寻找中心句迅速把握主要内容。
③概括段意法:
对段落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把握主要内容。
④提取关键信息:
在看似繁杂的内容中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解决问题。
⑤比对筛选法:
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比对筛选,去伪存真,避免走弯路。
⑥查找资料法:
查找其他资料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对本课学习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
(三)运用阅读方法
1.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1)阅读任务一: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着重阅读第3—8自然段)
(2)阅读任务二: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细读第7自然段)
辩论:
如果地球有朝一日不堪重负了,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火星上去?
正方:
主张火星上有生命,可以移居。
反方:
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不可以移居。
双方在谈自己的意见时,以书中讲的为主,可以加一些课外的资料。
(3)总结方法,迁移巩固。
同一篇文章,阅读目标、任务不同,那么相应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设计意图:
围绕两个问题,再次细读文章相关段落,从中提取重要信息,解答这两个问题。
在辩论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拓展阅读《桃花坞木版年画》。
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
②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桃花坞年画有400多年历史,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廿五年(1597年)”的刊记。
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③桃花坞木版年画用木版雕刻,采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画面宏大,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刻版精细,富有装饰性;作品题材丰富,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
内容有人情风俗、戏文故事、时事新闻、花鸟虫鱼、美人娃娃、驱邪避鬼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节日氛围浓郁,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④在自身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桃花坞年画的题材、风格、色彩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桃花坞年画,在处理仕女、花卉等题材时,风格较为雅致,色彩较为清秀。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最典型的当推古代仕女图,表现出了桃花坞年画十分细腻的刻工技巧,其线条为毛笔细描而成,但又不失木版画的刀味、木味。
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西湖十景》等。
这类作品在画面上,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等均用明暗画法来表现。
艺术风格上,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楚但略显生硬。
乾隆以后,这类作品已不多见,以传统技法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又成为主流。
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
鸦片战争以后,因为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
在画面上,对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节奏感。
⑤桃花坞年画处处透露着民间艺人精巧的匠心,它生动传神地再现了苏州民间文化,不仅与久负盛名的苏州园林、刺绣、评弹一样是吴文化的代表性资源,而且在世界文化领域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民俗艺术样式。
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概述我国木版年画的特点。
材料1:
天津杨柳青年画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形成了鲜明活泼、喜庆吉祥、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材料2: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山水花鸟、戏剧人物、故事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它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深受人们喜爱。
阅读材料:
《桃花坞木版年画》+材料1、材料2
(1)阅读任务一:
了解桃花坞木版年画。
◎选文着重从哪几个发展时期对桃花坞木版年画进行了介绍?
(2)阅读任务二:
进一步了解我国木版年画的特点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概述我国木版年画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有外星人存在吗?
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
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
2.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不是孤独的存在?
还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美丽的家园?
也许这需要我们永恒的探索,这也许就是“谜”的魅力。
我们相信科学,今天的种种迹象表明总会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之谜,也许你们当中的一员就是解开宇宙之谜的开拓者。
【设计意图:
课内学习得方法,课外阅读求发展。
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样的学习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
】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精练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
】
课题名称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地球之外有无生命,确实难以探究。
难点分析
小学生了解宇宙的知识很少。
教学方法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2)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师:
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
第3自然段,至少应有四个条件:
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
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
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师:
引导学生找“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学生通过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思考: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师引导学生谈出:
(1)作比较:
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
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
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2)列数字:
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
还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3)举例子: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
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二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
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考: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即可。
此环节让学生展示出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
小结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周菊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二、复习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
引用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
1.练一练:
判断说明方法。
练一练: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特左右。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三、熟读课文,探究新知。
1.小侦探
①寻找课文中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
②讨论交流:
找对了吗?
③尝试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交流分享:
①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地说明了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地说明了地球与火星自转一圈的时间以及各自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倾角,从而知道了火星与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被冰雪封冻着。
总结: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③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让我们知道了人们之前的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
四、科学家是怎样判断火星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火星水汽含量极少
2.大气层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
3.表面温度低没臭氧层
五、总结,延伸。
科学的探究永远不会停止,期待你的崭新发现。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请阅读《生命的奥秘》一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的思考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宇宙 生命 完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