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docx
- 文档编号:6083450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07KB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梳理
第5课 黄河颂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劈开pī 宛转wǎn 哺育bŭ 浊流zhuó 发扬 滋zī长zhǎng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词语
烽fēng火:
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
魄力;气势。
体魄:
体格和精力。
巅:
山顶。
澎péng湃pài: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
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
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 斓)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
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
曲折,回环,多弯道。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2.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
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这首诗具有直白、豪迈的风格。
1.修辞:
呼告(啊,朋友!
)、反复(啊!
黄河!
)、比喻(摇篮、巨人、臂膀)
2.“望”字统领全诗
第6课 最后一课
一、字音梳理。
哽咽gĕng yè 赚钱zhuàn 踱步duó 捂住wŭ 祈祷qí dǎo 惩罚chéng
诧异chà 戒尺jiè 郝叟hǎo sŏu 皱边zhòu 督学dū 膝盖xī
懊悔ào 挟带xié 钥匙yào 字帖tiè
二、重点词语
诧chà异:
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
喧哗热闹。
懊悔:
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
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
(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
严厉的处罚。
踱duó:
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
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n钱 攒zǎn钱
钥yào匙shi
思量:
动词,考虑。
字帖:
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贴)
三、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四、小说文体简介:
1、文学体裁: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
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五、课文内容
1.线索: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2、主旨: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文章以“我” 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结构。
①("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②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 ③"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课上 ④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
六、文章的理解
1、“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
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4.“这些景象”指什么?
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说明了小弗郎士的不爱学习、贪玩、天真、幼稚。
5、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1)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
(2)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
(3)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对普鲁士练兵我是如何看待的?
有何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 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
7.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
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8、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
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
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设置悬念
9、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作用:
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10.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
说明了什么?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11、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第一个“最后”:
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
第二个“最后”:
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
它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
12.“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变化:
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
13、小弗郎士听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原因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
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14、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
15、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
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16、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第一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像小弗郎士这样的阿尔萨斯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
第二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普鲁士入侵者的口吻,用来说明、强调上述想法、做法所产生的后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们还能说出许多类似的话来,韩麦尔先生不愿想下去了,更不愿意说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这省略号中。
17、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也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里感到十分的内疚与痛心,特别是已经无法补救这些过失的时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
这省略号中包涵了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的自责,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责任感。
18、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
现在,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
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
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
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
19、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20、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
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
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
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
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21、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为什么?
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22、文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国旗。
因此习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说明专心致志!
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23.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表现“我”对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用德语的愤恨与讽刺(嘲讽、蔑视)。
24、作者为什么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国了的阿尔萨斯人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5、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
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26、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
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27、“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28、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
先生的心都碎了。
29、从全文来看,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富有爱国情感,善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最后一课”里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维护祖国语言的爱国主义颂歌,以深蕴于内心的爱国热情点燃了学生幼小心灵的火种,坚定了他们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3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崇高、伟大。
很好地抒发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1.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一是能够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故事情节更加连贯,线索更清晰。
3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
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
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
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
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
失去民族尊严。
3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
用了什么比喻?
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3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
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5.“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高大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崇高、伟大。
很好地抒发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3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7.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国土沦丧的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
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38.“使出全身力量”“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使出全身力量”:
写字这一动作倾注了(集中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和力量。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39、动作描写结尾的作用:
给人留下极为深刻印象,表现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此时他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40.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41.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六、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
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三)阅读课文20——23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韩麦尔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亡国了,当奴隶了,如果牢记了自己的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起爱国之心,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
所以说,“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3句中“监狱大门”指的是什么?
“钥匙”指的是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普鲁士的统治封锁;法国语言;亡了国的人民,只要能牢记他们祖国的语言,就能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就会激起民族的斗志,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4“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和教室里的人们热爱祖国的深情。
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现了小弗朗士对德语的反感,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卑劣行径的愤慨,讽刺了敌人的愚蠢,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6文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什么?
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7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有怎样的意思?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悲伤心情的理解,激发起了爱国之情。
8同样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什么会说“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今天,韩麦尔先生讲得特别认真,小弗郎士也听得非常认真,这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9反复说新的字帖是“法兰西”、“阿尔萨斯”有何用意?
提醒人们“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哦表现了学生特爱祖国的感情。
10“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孩子们学习的专注。
(四)阅读课文24到文末,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课结束
2语段从 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内心的悲痛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感情。
3文中“钟声”表明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德语要代替法语。
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这种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晴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
4“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学得十分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
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5 韩麦尔老师的脸“惨白”是因为从此他将要同自己心爱的祖国语言告别,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 “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出韩麦尔先生的激动,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以及他对国土沦丧的极端痛苦 。
7你是如何理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
8作者安排韩麦尔先生以写“法兰西万岁”结束最后一课,有什么用意?
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9选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为什么说不出话?
他想说什么?
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整。
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10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他的爱国精神,令小弗郎士感动。
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因此形象高大。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11、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D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2、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C )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中(A)
1.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便于心理描写。
2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
调皮、活泼、好动、贪玩、爱国
3小弗朗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深化小说主题
4“我的朋友们啊”其中“朋友”包括哪些人?
这个称呼的改变包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学生们和后面听课的镇上的人。
包含着他对此地朋友的眷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5“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6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因为他内心无比悲痛,这个动作倾注了他的爱国、恨敌的全部情感。
7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单词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8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
‘法兰西万岁!
’”好不好?
为什么?
神态、动作描写。
不好。
用动作来结尾,表达的感情更加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重点 知识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