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608337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5.69KB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
了解“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2)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1)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4.综合国力
(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地区。
(3)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特别提醒]
(1)所谓中国综合国力保持领先地位,是指农业文明居于领先地位,而同一时期,西方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所以中国的领先是暂时的。
(2)明清时期,中国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
农耕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前者占据主导地位,后者处于萌芽状态。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标志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
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
3.地位
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4.迟滞因素
(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图解历史] 资本主义萌芽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清朝——海禁政策
(1)背景
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已很频繁。
②明清易代之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
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西方——急剧发展
(1)政治:
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
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3)外交:
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3.危机到来
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概念阐释] 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它包括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而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海禁政策相当于闭关锁国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达到了高峰阶段。
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2.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自然经济发达,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3.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合作探究·攻重难]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史料一]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史料解读] 结合“出资”“计工受值”等关键信息归纳二者关系。
(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提示】 材料一反映了机户出资经营手工工场,机匠受雇于机户,两者形成自由雇佣关系。
[史料二] 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史料解读] 从“一坯”“过手七十二”可知其劳动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制瓷业怎样的特点?
【提示】 反映出手工工场内部分工细密,分工协作的特点。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劳动关系:
工场主出资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
(2)劳动分工:
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
(3)经营形式:
工场手工业,集中生产。
(4)生产目的:
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
海禁政策
[史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
遂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史料解读] 由史料信息“禁民下海”“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防其出入”分析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和目的。
(1)根据史料一,分析统治者要求将海船改为平头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目的?
【提示】 原因:
沿海居民与外国贸易,甚至入海为寇。
目的:
平头船不适于海洋航行,限制中国居民出海贸易。
[史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
[史料解读] 根据史料信息“物产丰盈……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加恩体恤”进行分析。
(2)根据史料二,分析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
【提示】 看法:
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说明:
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史料三] 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
“海禁严”“实大错”表明了作者对海禁政策的态度。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在史料三中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
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示】 原因:
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生长,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
启示:
海禁政策妨碍自身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
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影响
(1)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②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
③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④思想意识:
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2)资金和技术因素: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
(3)市场和劳动力因素: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政府的“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
(4)国家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
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D [明清时期,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D项。
]
2.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机工”是指( )
【导学号:
05812041】
A.资本家B.雇佣工人
C.奴隶D.地主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是早期工场主,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故选B项。
]
3.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资本主义萌芽
D [材料信息“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4.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导学号:
05812042】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C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表明明朝并不鼓励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表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正确,D项错误。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05812043】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 第
(1)(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
(2)问分别根据材料二、三中关键信息“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进行概括。
[答案]
(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任答两点即可)
[教师用书备选习题]
6.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
此处是( )
A.上海B.广州C.天津 D.厦门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故B项与题意相符。
]
7.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
B.使中国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使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D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海禁”政策,四个选项均是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但最大影响是D项。
“海禁”政策使中国游离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外,从而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教育 最新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近代 前夜 发展 迟滞 学案岳麓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