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6082343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42.61KB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二第三单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学习指导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分类;
②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进而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
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和分析事物应抓住主要矛盾的观念;
②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及因素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辩证的去看待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
根本目的是人类应当如何更好的调控生产活动,保护地理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到“精准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服务。
【学情分析】
1.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
一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过影响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因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2.从学习能力来看: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自学能力,对所提供的信息也有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但对于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化,结论也不够科学和系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3.从心理上来看:
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看起来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讲授说明它们之间彼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
分析农业的区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通过分析农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观点,思考农业问题。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这是学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铺垫。
本部分重点是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网络图的形式系统的展示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教材以交通运输、市场、农业政策为例,说明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教材集中归纳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有利影响,期中,重点是介绍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程导入
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农业农村地区的“精准脱贫”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配以农业丰收图片导入本课——《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思考:
农村地区如何因时因地,统筹协调人地关系,安排农业生产,做到“精准脱贫”?
结合热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检查点评必备知识回顾
1.展示一位同学的思维导图——《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对学生的点评及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对多媒体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反思总结自己的预习成果.
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检查学生预习成果;学生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微专题1: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展示图文材料,提出问题分析图中该省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并提示从农业结构、机械化水平和主要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
2.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展示正确答案,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生成-总结1.
1.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展示自己的成果.
2.根据教师点评整理知识——总结1.
通过对图文材料的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各要素是通过哪些方面具体影响农业生产的。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提取信息、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微专题2: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展示图文材料,提出问题分析图中该省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并提示从农业结构、机械化水平和主要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
2.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展示正确答案,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生成-总结2.
1.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展示自己的成果.
2.根据教师点评整理知识——总结2.
合作探究
1.展示“冰花男孩”图片,
提出探究问题——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通过改良各地理要素促进农业发展来更好的为“精准脱贫”服务,能否举例说明。
(地区、措施、改良的因素、结果)
2.总结点评
1.学生根据问题,结合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材料信息,以及结合自己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2.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
1.加深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该原理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投入建设美丽家乡、美丽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对点练习
1.展示[2016·全国乙卷·T36]
2.教师点评.
1.独立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2.参照答案、教师点评整理自己的答案。
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点
考点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展示表格
2.点评,总结归纳。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对点练习
1.展示【2015•新课标Ⅱ卷,37】
2.教师点评
1.独立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2.参照答案、教师点评整理自己的答案。
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点
随堂检测
教师点评
独立自主完成训练
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点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情分析
1.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
一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过影响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因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2.从学习能力来看: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自学能力,对所提供的信息也有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但对于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化,结论也不够科学和系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3.从心理上来看:
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必修二第三单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效果分析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依据课标考纲,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
关注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
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
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
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看起来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讲授说明它们之间彼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
分析农业的区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通过分析农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观点,思考农业问题。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这是学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铺垫。
本部分重点是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网络图的形式系统的展示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教材以交通运输、市场、农业政策为例,说明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教材集中归纳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有利影响,期中,重点是介绍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
必修二第三单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评测练习
【2017•新课标Ⅱ卷,6.8.11】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农业生产 地理环境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