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608069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8KB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实录.docx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
上课。
(师生问好)
师:
打开书!
(板书:
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
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
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
很好!
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齐):
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
对!
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
师:
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
生(齐):
不相chèn。
师:
正确!
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
不相chèn。
师:
再读。
生(齐):
不相chèn。
师:
“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
hài人听闻。
师:
再读。
生(齐):
hài人听闻。
师:
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
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
生(10):
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
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
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
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11):
当然是缺点。
师:
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
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
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
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
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生稍停一会)
生(11):
爱美过度。
师:
很好!
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12):
臭美。
(众生笑)
师:
就是这样说的。
这显然是贬义。
生(13):
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
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
这叫虚伪?
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
生(13)(未语)
生(14):
这叫虚荣。
师:
对!
那么什么叫虚伪呢?
生(15):
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
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16):
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
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
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生(16):
(似有所悟)噢!
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
说得好!
就是这样。
生(17):
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
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
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
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生(19):
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
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
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
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生(20):
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
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师:
大家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
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是对的,个别有点毛病的也纠正了。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
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
(生翻书、思考)
生(21):
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
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生(22):
我认为用“骗”字概括。
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生(23):
我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
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
我认为用“假”字。
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
我认为用“傻”字。
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
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
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
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
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26):
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
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
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
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
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
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
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
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
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师:
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
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众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
师:
很好!
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
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众生活跃)
师:
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
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
刚才我说的是:
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
生(29):
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
(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
完全正确。
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
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
什么是“检验法”呢?
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0):
“新、装”这两个字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
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
所以,这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生(31):
“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
我试了一下,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
师:
现在还剩下两个字了,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眩怎样比较呢?
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
生(31):
我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
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
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生(32):
我也认为“心”字不如“骗”字。
“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
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
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
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
所以,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
师:
还有不同意见没有?
(众生摇头)
师:
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
骗)。
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
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
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师:
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33):
骗子骗人。
生(34):
皇帝受骗。
生(35):
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
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众生:
骗人。
师:
对。
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36):
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
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
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
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37):
不是。
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
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
很好!
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38):
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39):
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
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40):
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
很好!
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
(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
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下课铃响)
师: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课。
《皇帝的新装》讲解及练习
疑难解析
什么是童话呢?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周扬曾说过:
“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大读者。
”
安徒生自己也说:
“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
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因此他的童话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它不仅仅是逗人一笑,而是在笑声中让人深思。
所以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我们应该知道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
安徒生创作《皇帝的新装》是他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移植过来的。
它最早见于14世纪堂·曼纽埃索的《卢卡诺伯爵》的第七章;说的是一个国王被人整治的故事,篇名即《赤身裸体的国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
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有一个世人公认的父亲,他又真是这个父亲的儿子。
但谁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亲的儿子,那他就看不见。
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法定父亲的儿子,哪些人不是。
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
因为在摩尔如果他们不是父亲真正的儿子,便不能继承他父亲的遗产。
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进宫来工作。
三人告诉国王,确保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
这使国王非常高兴。
国王由于对新布的“图案”和“色彩”什么也看不出,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因为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认作父亲的那位国王的儿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
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我们不禁要问安徒生为什么移植改编这则民间故事呢?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阡陲的丹表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
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皇帝的新装》同原型相比,有三处重要的更动:
一是在塑造人物方面。
原作中的皇帝只是一个在故事情节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缺乏典型性,而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则是一个典型形象。
二是原作中说凡是私生子看不见衣服,安徒生把它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是原作中由一个没有财产继承权的黑人来点破真相,安徒生则通过一个孩子的口来戳穿骗局。
后面的两处改动,加强了童话细节描写的典型性。
总的说来,《皇帝的新装》中的这些改动,使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更加典型化,这样就增强了作品的教育性和艺术蛙力。
正因为如此,所以直到现在,人们批判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往往还要引用那个没有穿什么衣服,还自以为穿得很漂亮的皇帝的愚笨相来作比喻。
从西班牙的民间故事到《皇帝的新装》幻想不难发现作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精心进行了再创作。
单从上述三处改动,也可见出安徒生在创作上的一番匠心。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呢?
只有全面的准确的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才能全面的准确的理解它的思想意义。
两个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声称“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他就是喜欢穿得漂亮,他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因此他觉得这“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也就是说,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还是一件法宝。
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露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
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内臣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童话以讽笑之鞭无情的鞭挞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的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到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揭露了他们身上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掏出来示众。
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
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来,谁也不及他。
”
②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③“愿上帝可怜我吧!
”老大臣想。
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④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⑤“我的老天爷!
”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吗?
不成!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
⑥“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⑦“哎呀,美极了!
真是美妙极了!
”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⑧“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归纳节选的这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部分描写老大臣运用了哪些方法,在对项上打“√”。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
C.肖像描写()D.心理描写()
(3)选段两次写到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这两次描写,分别反映了老大臣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写了老大臣当时的想法,共有几层意思?
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的两个“决不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段中写老大臣“仔细地看”,表现了老大臣怎样的性格(结合上下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老大臣诚实吗?
为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这道题是考查综合知识归纳能力的题。
(1)写老大臣看布的经过。
写出了老大臣的,愚昧虚伪的性格特征。
为了写出老大臣的虚伪
(2)采用了ABD的方法。
(3)第一次是说他很惊讶的样子,因为织布机上根本没有布料,第二次是说他很认真的样子,竭力想看见布料,老大臣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
(4)共有三层意思:
一是不承认自己是愚昧的不称职的人;二是他很自信;三是他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表现了他的由惊慌转而强作镇定的过程。
(5)表现了老大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心不惜代价保住自己官职的态度,说明了他的虚伪性格。
(6)昏庸、虚伪、明明没有东西,偏要装出仔细地看的样子。
(7)不诚实!
他不敢面对现实,因为他怕丢官职。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统治者,特别是皇帝的愚蠢、昏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皇帝的新装 部编版 教材 年级 语文 上册 皇帝 新装 优秀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