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07716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31KB
数学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数学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珍惜每一粒米_六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思路]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估算的教学是一种尝试。
本设计从猜一本书的页数和字数中让学生感知估算;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测量13亿粒米的重量或体积,利用调查的数据计算13亿粒米有哪些作用。
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本节课采取分组活动教学,4个同学分为一组。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使学生了解大数目估算的含义与作用,在操作中掌握“以小估大”的方法。
2.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会到应该珍惜每一粒米。
[教学准备]
1.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
5.每组2克米,每组一张实验报告、每人一份作业纸。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计算过程
作业纸
你用了哪些数据
计算过程
结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估算
1.估算页数
①陈老师这里有一本《小学生趣味数学手册》,请你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少页?
到底有几页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翻开书本最后一页)
②刚才哪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恭喜你。
2.估算字数
①再请你来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少个字?
②刚才谁估计得最准?
跟实际的字数,我们发现相差的大不大?
很大,那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因为字数比较大),噢,字数大了,估计的难度也就大了。
(板书:
大)。
那么除了这样凭空想象的估计,有没有别的方法,能让估计的误差缩小呢?
③当学生说到先数出一页的字数,再估计一本书的字数时。
(板书:
一页→一本)
④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⑤当学生说到先数出一行的字数,再估计一页的字数,最后估计一本书的字数时。
(板书:
一行→一页→一本)
⑥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操作一些?
⑦一行的字数比较少,很容易数出来,用这种少的字数通过计算估计出大的字数,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估算的方法。
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⑧出示以小估大。
二、实验:
估算13亿粒米的重量
1.出示问题,猜测
①同学们这是一粒米,很少,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这一粒米,全国13亿人每天大约要浪费多少粒米呢?
(电脑出示: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全国13亿人每天大约要浪费 粒米,大约 吨。
)
②大约是多少吨?
2.动手实验,估计
①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下面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
每组都有一袋2克的米,计算器和一份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估算出13亿粒米大约有多少。
小组合作要求:
A.讨论出估算步骤后再操作;
B.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C.填写实验报告,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D.小组模拟会报。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3.小组汇报
①好,我们先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每组汇报,师板书)。
②哪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步履。
(各组汇报)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估算13亿粒米有多少千克?
实验步骤
先数出2克有几粒米,然后算出一粒米有几克,再乘13亿。
计算过程
2÷100×1300000000≈26吨
③同学们,虽然我们每组的实验步骤不同,但我们采用的方法都是“以小估大”的估算方法。
④讨论结果
.A这么多估算结果,陈老师填哪个好?
(取我们几个组的平均值。
)
B请同学们算一算,得数保留整吨数。
(输入电脑)
三、13亿滴水的作用,在比较中体会
1.这26吨米相当于多少呢?
同学们,现在我国还有3000万人吃不饱饭,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
如果我们把这26吨米运到这些地区,可以供多少人吃饱一天;如果把这26吨米给一个人吃,又能吃多少年;
3.下面让我们来计算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供你们参考。
想好了写在填在作业纸的表格里。
(电脑出示数据:
一人一天大约吃0.5千克的米;一袋米重10千克;一千克米3元;)
4.学生汇报:
你用了哪些数据
一共有26吨米;我1天吃0.5千克。
计算过程
26000÷0.5÷365≈142(年)
结论
26吨米够一个人吃142年
四、珍惜每一粒米
1.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想。
2.陈老师在同学们吃饭之后拍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了这些你又有什么感想?
你想对全校的师生说点什么?
3.当学生说到“珍惜每一滴水”。
(出示课题)
4.请同学们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想写下来。
5.除了珍惜米,我们平时还应该珍惜什么呢?
6.一个人珍惜一点,很少,如果我们全市、全省、全国、全世界都来珍惜这些资源,那可又是了不起的大数据。
课后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业纸交给班长,由班长组织以“珍惜每一粒米”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小数第七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重庆市秀山县山东风路小学 孔繁刚
教学内容: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第101页的例题,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重、难点:
运用对比方法,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具:
投影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
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
二、提出问题
(一)、观察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可能有以下问题:
1、篱笆有多长?
怎样计算?
2、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怎样计算?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长的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
(二)、确定学习目标。
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学习1~4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的问题,大家课后去自行探讨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进行分组,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4人一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
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记录员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记录,汇报员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大家一同观察、操作、讨论,总结学习结果。
课前分组。
形成制度:
每个人担任的任务定期进行交换。
围绕以上4个问题,展开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小结:
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4、完成书上的101页例1。
四、应用
1、估计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3、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1、2、3、5题。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请课后自己去解决好吗?
板书: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正方形 长方形
比较表
六、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
你发现到什么?
(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
等底等高)
(2)为什么?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
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
(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呢?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v(立方米)
v(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
(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
4、出示例2:
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
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
5、比较:
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
(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书本44页第3、4、5。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
(1)麦堆的体积:
3.14×()=12.56(平方米)12.56××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
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
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想知道吗?
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
)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①(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
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
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
(课件:
情景创设。
明明说:
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
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
师:
孩子们,你们会吗?
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指名回答。
(课件:
明明说:
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
师:
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
②自主探究:
师:
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③汇报结果。
1、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
2、怎样排的?
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
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
还有吗?
(有没有漏掉的)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
(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
④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1、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2、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
3、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4、教师小结:
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抽奖
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
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
这里有四个号球:
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
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
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
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
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
再猜?
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
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
(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
③写好了吗?
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
学生先摸出一个球。
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
25、27、28。
再摸一个球。
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
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
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⑤出示所有结果:
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
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
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
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3、握手
①师:
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
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
加油!
②提出问题: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猜猜看!
生1:
6次!
生2:
4次!
师:
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
小组长指挥说明。
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
(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
A和B握手了吗?
B和A握手了吗?
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
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
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
情景创设:
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
妈妈说:
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①师:
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
老师都流口水了拉。
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
听听妈妈怎么说:
(课件出示)
师:
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
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
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
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②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
不重复,不遗漏。
③学生连线。
④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⑤一共有多少种搭配?
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
(点数或者加法:
3+3+3=9)
1、合影:
课件:
情景创设:
妈妈说:
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
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①师:
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
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②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
你是怎么想的?
(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
(师:
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
还有补充吗?
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
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
③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
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
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珍惜每一粒米六年级数学教案 珍惜 每一 六年级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