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docx
- 文档编号:607538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66KB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docx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
这既是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步骤,也是赋予绵阳的重大使命。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奋力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突破”中带好头,在经济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始终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列。
□绵阳市委中心学习组
抢抓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放到了突出位置。
省委明确指出,四川已经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重要关头,粗放增长老路已经走不通,按照传统方法抓下去,中央政策不支持,市场没有空间,资源环境也不允许,顺势而为才是大道。
省委做出推进绵阳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的决策,正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科学研判,十分切合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的建设实际,对于发挥绵阳科技城优势,提升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要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充分看到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已经形成,率先突破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
要充分认清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境界的时代选择。
要充分发挥14年来党和国家寄予绵阳“国家使命”和“政策洼地”的独特优势,不断总结提炼科技城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委“创新特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内生增长之路。
扭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必须充分整合运用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要全面搭建自主创新平台。
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力构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一批研发平台,产生技术溢出和创新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城创新中心”,加紧入驻孵化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进一步规划建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当地国家级科研院所,搭建面向全国的产学研协作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
二是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联合自主创新;承担和参与载人航天、大飞机、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成立大项目、大课题攻关小组,加强集体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业中迅速扩散;开展政产学研联合钻研和开发,用高精尖新技术引领发展、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三是要全面开发自主创新产品。
推动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培育壮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深入探索军民融合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环保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核应用技术、物联网”等军民融合产业;突出研发新兴技术,加速发展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等新一代产品,加快实施卫星导航及无线通讯终端、新型连接器传感器等重大项目研发与生产,实现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更大胆的步伐,用好用活现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要建立推动创新的领导机制。
进一步完善部际协调小组、四川省、绵阳市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助的共建模式;建立军民同频共振协作机制,增强科技城的领导力量、人才数量、科技含量;进一步落实部省和相关院所与绵阳市互派干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举办“军民融合绵阳论坛”为科技城建设招才引智。
着力打造“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平台,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鼓励科研院所、海外研发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创建研发中心,来绵阳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开发科技产品,努力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相匹配的优化结构。
三是要建立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完善国防科研成果民用化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完善落实人才兼职流动、绩效工资额度管理、成果收益分配等相关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设立用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政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为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执笔:
绵阳市委宣传部王晓刚、陈进宝)
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
4月20日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在四川绵阳正式启动,具有技术、市场、投资、创业等经验的国防单位、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法律、税务等单位组成的资深创业导师团队将在该创客空间进行创业辅导。
据了解,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
据悉,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借助“双创”政策,以培育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产品和产业为目标,最大限度释放军队和国防科技资源优势,突进国防科研机构技术输出,促进成果转化、成果转移对接,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创客空间。
目前,首批入驻11个团队,共15个项目。
(完)
6月15日,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8家在川分行与8家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现场签约,合作金额达143.6亿元,不仅为绵阳军民融合企业“输血”,也为其它市州借力银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了一扇大门。
主动对接金融推进军民融合,绵阳给出的第一个启示是,作为政府要理念与实战兼具。
军民融合,简单说来就是“军转民”“民参军”,发挥军工企业、地方企业优势,推动军民企业技术和成果转化,相互提供支持,充分融入市场竞争。
据了解,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已经注册,资金募集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很快进入运作。
2015年11月,绵阳市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各出一半资金共同成立的初始为1亿元现已发展到5亿元的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军民融合企业信贷融资兜底。
如工行向军民融合企业的贷款出现风险,由此基金进行最后补偿。
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表示,绵阳将以此为契机,用好金融政策,更好发挥金融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绵阳市决策层表示,军民融合企业也应该与银行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银行需产品与流程创新兼具 绵阳给出的第二个启示是,作为当地的银行要在支持军民融合上取得成果就必须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兼具。
工行出一半资金与绵阳市政府组建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这在全省银行业属首例。
今年2月2日,工行又在绵阳科学城支行、高新支行和剑南支行三家银行成立“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
该中心针对绵阳389家军民融合企业,设置专员专柜、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在最短时间获得贷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如建行绵阳分行建立军民融合事业部,组建专业团队,与我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了对军民融合企业的金融服务。
”
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全省银行业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精准度,在管理机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
目前,农行绵阳分行推出“科创·税E贷”,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确定担保方式,已发放贷款1000万元;绵阳市商业银行也针对性地推出了“科技宝”“勿等贷”“专利权质押贷”等科技型金融贷款产品,丰富了金融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产品线。
与此同时,全省银行业机构与政府、创投、保险公司合作,通过“风投+贷款”“政府风险补偿金+保险公司+连带责任保证”“政府风险补偿金+银行风险准备金”联动的方式,推出军工研发贷、项目贷、技改贷、订单贷、采购贷、补贴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目前,绵阳市已有两户军民融合企业获得了绵阳市商业银行提供的军民融合补贴贷共1100万元,1家军民融合企业获准签发“电子票据”。
事实证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军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安全抢占更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也是四川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近日由四川与国防科工局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共同搭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平台,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
四川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也是军工大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雄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去年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
正是如此,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的战略协议,共同探索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军转民”、“民参军”提速扩范围,为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作出新贡献。
四川与国防科工局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工产业发展,依托四川省军工科研力量和装备制造优势,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军工技术领先优势,加快军工技术转化,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譬如,在近两年来,超高温热等静压设备技术开发、民航机场行李自动分检系统、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应用、汽车工装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等一批航空技术应用类项目获得了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
笔者认为,此次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笔者看来,此举是四川贯彻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扩大四川对外开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把四川打造成集团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发挥着推波助澜作用。
为此,笔者建议,双方要在战略框架协议内,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提速军转民、民参军,联手打造四川军工基地,力求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川企供需信息、投融资信息云端共享和能力在线协同,共促进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使四川成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
绵阳有着一座巨大的国防军工科技“宝库”。
这座城区人口仅109万的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达21万,智力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这里拥有以“两弹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国防科研院所18家,以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两院院士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60余人,科研实力令人瞩目。
在科技城管委会工作多年的胡国洪,对绵阳科技城的历史定位有着深刻的感受:
科技城的工作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目标是为国家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早在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地处内陆的绵阳部署了一批重要的国防科研力量。
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绵阳产生了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军转民”的代表。
“绵阳科技城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十分清晰。
”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绵阳的国防科研优势,‘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国防军工事业‘两翼齐飞’。
”筚路蓝缕 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之路 辗转北京、青海,后移师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也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一度举步维艰。
中物院军转民发展部的同志至今记忆犹新,院属研究所为了将一项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工程化,历经十年开展攻关。
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到了“举债攻关”的地步,整个研究所每人每天为此背负了10元债务。
面对困境,中物院咬牙坚持,引入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激励,终于攻破难关。
基于这项技术成立的“利尔化学”成为中物院下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第二大吡啶类原药供应商。
目前中物院在军转民领域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全院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孵化平台建设,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代表,参控股企业发展到100家。
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使绵阳的许多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难的时候,我们的工程师要到街头卖抄手补贴家用。
”绵阳九洲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冰说,“但困境倒逼我们走出一条军转民、民养军的发展道路。
”
九洲集团的前身是专门制造航空仪表的国营军工企业。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陷入困境。
“后来,厂里拿出最后一点家底——2万美元军工留存外汇,从德国引进了一套技术,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开发出全国第一套全频道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很快就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三成。
”周冰说,“这个产品已发展成大家熟悉的数字机顶盒。
我们用从民品中赚来的资金,继续抓军工研发,已成为国内多个领域的领跑者。
” 绵阳市市长林书成介绍,到2012年,绵阳军民结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达1003亿元,在核应用技术、空气动力学等近百项高新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创新驱动 探路经济转型升级
2011年底,绵阳科技城的一座机关单位办公大楼全部搬空,转而邀请科技企业、人才前来创业,这就是科技城创新中心。
“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科技成果交易等,不出大楼,就能全部解决。
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
”凌洋科技总工程师李科说。
经过13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院所、高校等多方积极参与的区域创新体系。
如今,这里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各类科技企业创新的平台。
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的《四川省重点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研讨班总体方案》,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办定于2016年6月21日至24日,在绵阳市委党校举办“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达到共为。
同时,搭建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推动全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5月26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绵阳举行。
该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军民两用技术交易集散地,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建成立足科技城、服务全国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绵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科技城,担负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是国家军民融合的排头兵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
要牢固树立、自觉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合力攻破制约瓶颈;坚持协调推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坚持绿色高效,提升体系建设效率;坚持开放融合,吸纳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坚持共享共用,实现军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各成员单位要更加注重落实责任、更加注重统筹谋划、更加注重加强协调配合,凝心聚力共赴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
通过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现,要求在推进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适应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落实。
4月26日,由九洲集团领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
联盟将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
四川历来是国家国防战略大后方,拥有居于前列的军民融合资源。
四川是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重点进行军民融合改革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展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军民融合重点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做强做大。
刘捷副省长说,目前军民融合已经从初步融合进入到深度融合新阶段,成立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构建区域性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正当其时。
希望联盟当好军地双方的桥梁和连接政、产、学、研、用的纽带,在促进军地统筹发展、军民融合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军地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希望联盟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深度发展,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出应有贡献。
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努力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实现联盟价值最大化。
四川将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引领,依托成德绵地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倾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主动作为,将推动军民融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
在签约仪式上,省政府与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和中物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重点项目推进协议。
四川省政府将和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共同支持集团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资合作,共同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培育产业人才队伍,促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和载体,推动军工开放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防科工局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以打破军工封闭为突破口,以军工开放式发展为牵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快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探索军民融合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省科技厅批复绵阳市依托西南科技大学,通过省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模式,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将共同把研究院建成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库、思想库和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协同创新的“特区”。
当前绵阳正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科技城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在服务保障国防军工科研生产的同时,推动驻绵国防科研院所加速释放国防科技潜能,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
希望绵阳市加快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建设中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加快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示范区建设,集聚各方面优势,发挥示范区作为军民融合发展载体的作用;希望示范区和平台建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军民融合2015四川·中航工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
会议旨在通过中航工业集团与在川军工及民口单位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搭建平台,促进军民优势科技资源交流共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发展。
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
蛰伏西南腹地半个世纪的老军工基地四川绵阳市,从承担我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这座拥有20多万科技人员的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占到一半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为我国西部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四川绵阳布局了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顶尖国防科工院所和骨干企业。
为充分挖掘这座巨大的科技宝库,2000年9月,中央宣布正式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经过15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目前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6位院士、800多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绵国防科研单位承担和参与了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1000多项,取得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要成果。
不仅如此,深厚的国防科技资源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多年来,科技城培育了363家军民融合型企业,产业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实现军民融合销售收入1550亿元,并诞生了利尔化学、九九瑞迪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绵阳科技城的发展,四川省专门开辟出100平方公里的加快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承载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
目前集中发展区已完成10亿元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华正OEM电子配套园二期、九洲光电线缆等项目也已建成投产,永年3D打印产业园、中物院军民融合产业园等10个重点项目已陆续开工。
不仅如此,集中发展区还储备了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随着绵阳科技城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系列政策,目前科技城已从整体上完成中央、省、市三级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绵阳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经济中心的西部内陆城市,正在成为无数“创客”实现理想的热土:
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走向市场,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业诞生,全市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昔日的“老三线”如今正迸发出强劲的创新热潮。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公司”。
如今已是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的他,带着10多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
对于未来,谢福林充满信心。
为了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绵阳科技城全面推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成以上;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元资助、奖励创新项目和人才;搬空一座政府部门办公大楼转为创业孵化园;建成科技孵化平台34个,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在绵阳“80后”创业者李涛看来,正是这样的创新土壤,让他这样的普通青年有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机会。
3年前作为进驻绵阳“1716创业工场”的第一家企业,李涛几乎是位“光杆司令”,但瞄准国内刚刚兴起的防伪二维码市场的他,获得了创业工场从办公场所到法律顾问、财务托管等一系列创业孵化服务。
心无旁骛做产品、推市场的李涛逐渐拥有了20多人的团队,公司年产值也迅速达到1.5亿元。
“仅靠一个创意就实现了‘零成本’创业,感谢这个时代。
”李涛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地方和央企的战略性合作,积极推动省市与军工集团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了航空产业园、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核动力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军民结合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一步收集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建立两用技术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技术信息数据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及时交流和共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培育展示等,打破军工企业间、行业间的技术壁垒,将各自的优势技术和成果通过门户网站、编印目录、交流对接等方式向省内外推介。
充分发挥我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作用,我办于2015年8月13日在绵阳市组织召开了绵阳片区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孵化中心)座谈会。
绵阳片区的10个孵化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总结了孵化中心组建以来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就如何发挥绵阳市军民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奋力 推进 军民 融合 创新 驱动 试验区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