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docx
- 文档编号:607532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58KB
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docx
《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
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东易煤业有限公司
瓦
斯
治
理
计
划
东易煤矿瓦斯防治规划
为进一步搞好我矿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明确瓦斯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1、矿井概况
1、交通位置
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东易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东北约4km处的前进村,行政区划隶属平鲁区白堂乡管辖。
井田东西长2.30km,南北宽2.10km,重组后井田面积4.2922km2。
本井田东南距朔城区约17km,平鲁-朔州公路由井田西界外通过,沿此公路到大运高速公路27km,井田南距朔州站33km,距大新站约28km,距神头站约30km,井田与村庄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并与平鲁区二级公路相连,从朔州火车站经北同蒲、神朔线、朔黄线可通往全国各地。
朔州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西至神木270km,东至黄骅港587km。
2、矿区地层
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部平朔朔南国家规划矿区西北部。
宁武煤田的东缘及东北缘上太古界变质岩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出露。
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沿盆地周围呈环状出露。
盆地中心位于煤田中南部宁武~静乐一带,出露有侏罗系和广泛分布的上第三、第四系。
地层总厚2600~3500m。
3、矿区构造
矿区以北北西向的马关河向斜为主体构造格架,伴有北东及北东东轴向的次一级小型褶曲,自北而南依次发育平蕃城向斜、二铺向斜、芦子沟背斜、太西向斜、下窑子向斜。
这些褶曲的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
矿区内断层较少,大多为北东走向延展的正断层,如堡子沟断层,羊圈断层;矿区南东侧歇马关逆断层为北北东走向。
安家岭逆断层断距30~50m,为北东向横贯矿区中南部的主要断层。
矿区南界的担水沟断层在七里河西走向N70°E,河以东折为N70°W,为南侧下降之正断层,落差360m左右。
4、可采煤层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的北部东缘平朔矿区南部,地表大部分被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
仅在沟谷中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
根据钻孔资料以及地质图成果可知,井田内由下至上发育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以及新生界上第三系上新统(N2)及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为煤系地层的基底岩系。
本井田内无出露,据区域资料,本区仅赋存有上马家沟组下段,本组厚度为6.91~50.45m。
上部为灰、深灰、黄灰色角砾装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部为灰质白云岩、花斑状白云质灰岩、石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夹灰质白云岩,底部为薄层灰岩。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
含1~2层深灰色石灰岩,仅中下部一层石灰岩较为稳定,定为标志层K1,底部为山西式铁矿不甚发育,有时仅有杂色铝土泥岩。
在区外的东北部马营河河谷两侧也亦有零星出露。
与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全层厚10.82~42.90m,平均为25.49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据钻孔揭露,本组厚度84.70~110.60m,平均厚96.56m,由灰白色、灰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钙质泥岩。
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K2砂岩底至9#煤层顶,主要由煤层、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平均厚38.06m,本段含9#、11#二层可采煤层。
中段由9#煤层顶至4-2#煤层底,为一厚层砂岩带,在其顶部和中部含6#和7#煤层,其中6#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7#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本段平均厚40.80m。
上段为K3砂岩底至4-2#煤层底,赋存了井田可采的4-1#、4-2#煤层,本段厚17.70m。
本组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根据钻孔揭露,地层厚度为40.20~54.20m,平均48.21m,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成,中下部发育1~3层薄煤层,其中2#、3#煤层有零星可采点。
底部砂岩(K3)为灰白色细一中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
本组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底界以K4砂岩为界与下伏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分界,岩性为黄绿色、灰黄色、灰色粉、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灰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砂岩,局部相变为中粒砂岩,最厚可达11.63m,层位稳定。
在下部的砂质泥岩中偶夹1~2层煤线,本组上部常见一层红色—灰紫色鲕状铝土岩(桃花泥岩),为K6砂岩的辅助标志层。
在本井田内的沟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残留厚度为48~94.57m,平均55.67m。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内本组上部多被剥蚀,仅残留其下部层段,岩性以紫红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紫红色团块状泥岩,砂质泥岩。
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残留厚度为20~60.06m,平均36.30m。
7、上第三系上新统(N2)
棕红色粘土和亚粘土,内含铁质斑点,中下部常夹3~5层钙质结核层。
本组地层井田内厚度0~10.50m,平均厚8.00m。
不整合于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之上。
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主要为土黄色、浅红色、亚砂土和亚粘土组成,底部含有钙质结核,柱状节理发育,地表冲沟附近常呈直立悬崖并形成土柱地貌。
本组地层井田内厚度0~10.60m,平均厚9.40m。
不整合于上第三系上新统地层之上。
二、瓦斯治理现状
1、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在风风井安装有两台主要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风机型号为FBCDZ-8-NO.22型,电动机功率为2×160KW,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风量3300-7380m3/min。
主要通风机为对旋轴流式,通过风机反转改变风流方向,实现全矿井反风。
主要通风机机房按要求装有风机在线监控,监控内容有:
矿井负压、电机电流、电压、轴承温度、风量等。
主要通风机有专职司机操作,司机均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按要求将通风机运转情况以小时为单位记入运转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风科及相关领导。
矿井各采区及机电硐室全部采用分区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7.3/2×30KW型局部通风机、Φ800mm风筒,压入式通风。
采掘工作面及各个硐室风量分配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执行。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现井下各工作地点风量、风速、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瓦斯管理现状
我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为了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我矿要求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健全的瓦斯管理制度。
现配有多名瓦斯检测员,均经培训机构培训由煤矿安全监察局考核合格,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采掘工作面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了甲烷传感器。
每月都要按检查区域制定瓦斯巡回检查图表,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方可执行,要求瓦斯检测员按规定的瓦斯巡回检查路线、检测地点、次数、周期、方式进行检查,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制定并严格执行瓦斯日报审批制度,矿长、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通风科长每天审查瓦斯日报表和安全监测日报表。
3、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现在使用的监测监控系统是由天地(常州)自动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KJ95N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地面主站和井下分站组成。
地面主站由2台热备工控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机、后备稳压不间断电源(时间大于2h)、避雷电装置等设备组成。
井下部分由监控分站、不间断电源、瓦斯断电控制仪以及各种监控设备传感器组成,现装设有监控分站8台(含不间断后备电源)、断电仪2台、通风负压传感器1个、CH4浓度传感器16个、风速传感器4个、温度传感器6个、CO浓度传感器11个、设备开停传感器8个、风门开关传感器4套。
实现了实时监控矿井瓦斯浓度、巷道风速、通风负压等各种安全参数,具备了CH4超限报警断电、远程遥控、打印各种参数变化数值、变化曲线监测报表、自动记录超限数值、超限时间、超限次数等多项功能,并且将与区、市安监网络联接。
在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维护工作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监控管理规范,定期组织检查维护、调校,保证了系统运行灵敏、可靠。
瓦斯监控、便携仪、光学瓦斯鉴定器等齐全的检测监控设备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型的瓦斯检查体系,为实现瓦斯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4、瓦斯检测仪器配备
配备了CJG-10光干涉甲烷检测仪和CD-4型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及JCB4型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建立了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使用制度,规定跟班领导、科长、班组长、井下电钳工、采掘司机、端头尾维护工等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瓦斯检测仪器仪表设专人管理维护,定期进行标校、维护。
光干涉甲烷检测仪专为瓦斯检测员配用,每12个月送有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
三、瓦斯治理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规划目标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2、编制原则
以“一通三防”为基础,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方针,围绕“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二十四字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体系。
结合我矿的具体情况,经过合理生产布局的调整,通风、监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到2014年,基本建立二十四字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3、规划目标
到2014年,基本建立“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二十四字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做到通风系统合理、风量供给充足、通风设施完好;监控装备齐全、闭锁断电可靠、应急处置及时;管理机制健全、管理责任明确、制度落实到位;隐患排查规范、隐患排除彻底;瓦斯利用合理、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益明显,促进安全生产,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发展。
四、瓦斯治理规划
1、科学部署,为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新采区投产前,测定相对和绝对瓦斯涌出量,确定瓦斯等级,同时必须完成有关瓦斯治理工程,具备瓦斯治理的各项功能和条件,否则不准生产。
(2)组织生产,必须按照核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
严禁超强度组织生产。
严格劳动组织管理,按规定核定劳动定员,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
(3)矿井“三量”要符合规定,始终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矿井开拓系统形成后,方可进行采区准备巷道施工;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4)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对扇风机进行性能测定,保证扇风机运转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定期组织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实现矿井通风科学管理。
2、强化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可靠
(1)矿井必须具备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并不断优化,适应矿井采掘接替的变化,保持系统简单、稳定、可靠。
(2)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治理瓦斯的需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通风方式。
(3)通风设施必须按照山西省煤矿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设计和构建,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采区应尽量减少通风构筑物,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率。
(4)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温度、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确保风量充足。
(5)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坚持实行“三专两闭锁”,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保持局部通风机连续运转、均衡供风、风流稳定。
3、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保证监控有效
(1)监控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安装维护。
确保安全监控系统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健全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甲烷传感器必须按照规定的报警、断电和复电值以及断电范围进行设置。
必须采用新鲜空气和标准气样,在井下使用地点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校和试验断电功能。
同时必须加强对系统和传感器的维护、调校工作,及时维护、定期调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2)完善瓦斯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
监控系统和区、市监控中心联网,并按照要求制定《矿井应急救援预案》,严格贯彻学习。
同时要加强监控中心的值班、值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的责任,当出现瓦斯超限和各类异常现象时,要迅速做出反应,按照预案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煤矿瓦斯防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完成好治理瓦斯和利用瓦斯的远景规划,我们拟定以下措施予以保障。
1、高投入
(1)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吨煤15元提取;
(2)专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一通三防”及瓦斯治理工作中。
2、高素质
(1)健全“一通三防”机构,高瓦斯矿井要成立瓦斯和地质相结合的部门;
(2)配齐配强“一通三防”和地质工程技术人员。
人员最低达到大专毕业水平;
(3)加强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做到班前培训全员学,全员持证上岗;
3、严管理
(1)制定关于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决定;
(2)坚持瓦斯浓度按0.8%断电管理制度;
(3)坚持月度“一通三防”例会制度;
(4)实行“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查制度、“一通三防”督查制度;
(5)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立即内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6)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瓦斯超限谈话制和分级追查处理制;
(7)严格干部跟班下井制度,保证各采掘面每班有科、队长以上干部跟班;
(8)井下所有规程投产前,须经现场验收,“一通三防”具有一票否决权。
4、加强技术
(1)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2)通风设施可靠,永久风门联锁,主要风门安装开关传感器;
(3)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大直径风筒;
(4)瓦斯易集聚地方增设传感器;
(5)井下局部通风实行双电源双风机,并能自动切换;
(9)井下局扇供电线路、设备实行强制性停电检修,局扇视同地面主扇进行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瓦斯 防治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