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docx
- 文档编号:607311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47KB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docx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
Ruraltourismindustrymanagementresearchdocuments
编订:
JinTaiCollege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
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
2、篇章2: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研究文档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而且要有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即行业管理能力。
资源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丰富的资源与完善的管理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
资源丰富而管理滞后,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大打折扣,难于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其行业管理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可以说,行业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乡村旅游业的兴衰与成败。
重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研究,既是行业管理本身之所需,更是乡村旅游提质换档、实现转型之必须。
一、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概念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旅游行业管理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
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就是“政府组织及行业组织通过旅游政策、法规,引导旅游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以此类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政府及乡村旅游行业组织,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其主体就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部门。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如设施需要完善,经营需要规范,规则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维护,行业标准需要确立,这些工作必须且应当由政府来支持、推动,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维艰。
二是行业协会。
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是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行业协会在乡村旅游的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二、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作用。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行业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查处违法问题,制止无序竞争等,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起着指导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乏,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对此,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推广管理经验、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意见等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让旅游资源优势尽显,充分发挥。
服务作用。
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
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目的地知名度。
调控作用。
乡村旅游各产业要素,彼此依赖性强,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甚至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行业管理主体应当全面把握各要素发展情况,并运用行政、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适度抑制过快行业,扶持发展滞后行业,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监督作用。
监督是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当前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权威不足。
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乡村旅游的政府机构,普遍权力小、地位低,在乡村旅游中难以成为管理核心,缺乏应有的权威。
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小,一是国家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乡村旅游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关键环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过问,经营中出了问题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调。
如有的家庭旅馆经营多年却从未缴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提醒督促,最终还得协调其他部门解决。
管理滞后。
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如乡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饭店、从业人员等进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监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行业管理缺乏依据,随意性大,致使行业管理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造成乡村旅游许多项目未能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
欠缺统一。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才能有效管理好旅游市场。
但由于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默契,难以实行统一管理,致使旅游市场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对策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不仅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旅游的政府机构,除现有的职权外,根据旅游行业管理及乡村旅游市场监管的需要,应适当扩大一些行业管理职权。
如重点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和餐馆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的监察权等等。
此外,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旅游质量监督工作效能。
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旅游投诉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树立行业管理在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
在当前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旅游市场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查处的情况下,要管住、管好乡村旅游市场,仅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因此,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必须要走旅游专业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路子,且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二者结合的办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市县旅游局应下设旅游联合执法大队,长期抽调公安、工商、交通、技术监督、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进行联合执法。
联合执法大队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但业务上接受各相关部门的指导。
各部门人员的身份不变,编制不变,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及其编制所属部门的双重领导。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当前,社会监督越来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方面,建立举报制度。
旅游行政部门开设乡村旅游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随时受理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及服务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
在乡村旅游村落设立举报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监督公开化、透明化。
另一方面,强化新闻监督。
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借助新闻的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的目标。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
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赋予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
行业协会是独立于政府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有权力参加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活动。
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的一些行业管理职能,让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业检查评比活动等。
这样,可以增强行业协会的权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
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缺乏行业协会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让协会真正起到政府、经营者、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篇章2: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
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
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
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
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
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
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
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
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
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
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
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
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
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
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
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
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
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
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
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
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
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
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
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
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
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
贵州省提出“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
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
二是发展村寨旅游。
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
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
如台江民族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
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
据不完全统计,到底,贵州农村有53.2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
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
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
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
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
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
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
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
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
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
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
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
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
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
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歌对唱。
如今却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
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妇孺……。
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
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
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
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
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
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
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旅游 行业管理 研究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