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06650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0.08KB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Word版含答案
第45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
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
(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
①德国:
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
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
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
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
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响
开始
1914年
7月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
同盟国成员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
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4)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
(5)同盟国失败原因
①经济实力:
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战略失误:
“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③内部矛盾:
同盟国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
④力量对比: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日本参战,使德国失去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重要盟友;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6)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注:
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进行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
(7)影响
①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④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西欧相对衰落,经济受到重创;美日崛起;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①巴黎和会: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②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总部设在日内瓦。
【问题思索】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③华盛顿会议:
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2)火山口上的短暂稳定
①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
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②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
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1925年,国联行政院成立裁军会议筹委会,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③《非战公约》:
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知识拓展】绥靖政策
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④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过程
①爆发: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1940年6月,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②扩大: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26个国家正式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显著增强。
③转折:
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和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④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3)影响
①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民主、人权和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
③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非正义战争
①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从战争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史论结合】
史料1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且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永远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奇迹》(1911年)
史料2德国要求法国把……广大地区(注:
这里指刚果)让出来……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上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隔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7月《泰晤士报》
解读
(1)史料1充分暴露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即夺取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
(2)史料2表明英国表面上是要维护法国的殖民地,但主要是为了勾结法国,抑制德国的扩张野心,以维护自身既得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英国和法国参加一战的目的。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分别确立了帝国主义的新秩序。
(2)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日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完全排斥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凡尔赛体系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
(5)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欺压和剥削基础之上,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缺乏公正、民主,决定了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史论结合】
史料1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
“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联,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
史料2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指定德国为侵略国,法国都可以进行干涉。
……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解读
(1)史料1反映了英国努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主张德国应加入国联,以保证自身的地位。
(2)史料2反映了法国要求削弱德国,及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
问题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对德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的主要影响。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想。
③英法等国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敌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蔑视弱小国家。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史论结合】
史料1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史料2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
解读
(1)史料1说明在德国的侵略面前,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
(2)史料2说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纵容德国向东侵略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但最终结果却适得其反。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
2.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
同
点
背景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
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
规模
规模和影响比二战小
规模和影响比一战大
相
同
点
原因
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出现了军事对峙集团
影响
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国际组织;都增强了美国的实力
【史论结合】
史料珍珠港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决策者的玩忽职守和罗斯福总统有意使美国卷入战争。
无论夏威夷驻军负责人金梅尔上将和肖特将军是多么无能,在军事上遭受重创的罪责主要应由华盛顿以罗斯福及陆军总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为首的军政首脑负责。
他们通过各种可靠途径已深知形势危险和战争不可避免,却未如实通报夏威夷方面。
“罗斯福有意让日本成功地袭击珍珠港。
”赫尔国务卿则是罗斯福的同谋,他没采纳军方提出的以外交行动争取三个月和平的要求,急切地在1941年11月向日本提出了苛刻的“如同最后通牒一般”的照会,促使形势恶化。
……美国在1941年年初即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军事合作,分别在华盛顿和新加坡召开两次军事会议,讨论针对日本的防务问题,至同年8月《大西洋宪章》发表,美国实与日本壁垒分明,终使日本在美军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铤而走险……
——摘编自莫根斯坦《珍珠港:
秘密战内幕》
解读史料“珍珠港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决策者的玩忽职守和罗斯福总统有意使美国卷入战争”反映了美国政府及军方决策者的玩忽职守以及美国卷入战争的原因之一;“美国实与日本壁垒分明,终使日本在美军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说明美国采取的与日本壁垒分明的外交政策使日本铤而走险。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8·全国卷Ⅰ·46
第二次世界大战
依托历史文献,综合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等内容
2018·全国卷Ⅱ·46
中国与联合国
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中国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等内容
2018·全国卷Ⅲ·46
二战中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
创设新情境,考查二战中英法对德国作战情况
2017·全国卷Ⅰ·46
《开罗宣言》
从主干知识切入,综合考查《开罗宣言》
2017·全国卷Ⅱ·46
一战后的欧洲局势
从“欧洲联邦”设想切入,考查一战后欧洲的形势
2017·全国卷Ⅲ·45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口号
从社会现象切入,综合考查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2016·全国卷Ⅱ·47
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
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世界反战运动
2016·全国卷Ⅲ·47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从历史文献切入,综合考查一战后形势
2015·全国卷Ⅰ·47
法国的抗战与复兴
从戴高乐在二战中的斗争切入,综合考查法国的复兴
2015·全国卷Ⅱ·47
苏联原子武器的研制
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战后苏联发展科技的情况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47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从中国远征军切入,综合考查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考题1[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
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考题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考题3[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考向1一战和战后世界秩序
1.[2016·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计划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考向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世界秩序的演变
2.[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年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3.[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3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考向3世界对和平的努力
4.[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
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
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
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
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4单元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一轮 复习 通史 历史 作业 14 单元 45 20 世纪 两次 世界大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