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信笔试题整理分享.docx
- 文档编号:606116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91KB
福建电信笔试题整理分享.docx
《福建电信笔试题整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电信笔试题整理分享.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电信笔试题整理分享
第一部分 一个小时考完 题目跟公务员行政职能测试差不多,只恨这方面我没练习,只好尽量做
总共100道选择题,前面六道数字推理题,接下去10道数学应用题,接下去有词语辨析,句子排序之类的,反正就是跟公务员的选择题差不多,多多练习应该没问题,就是时间非常近 60分钟100道 简直不可思议
第二部分 1个小时,都是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内容,80道单选加60道多选好像,涉及道计算机硬件基础和故障排除,和 交换原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的专业课
注意:
没有数电模电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没有计算题,没有任何需要推理论证的东西。
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网络层,链路层的注意点……甚至考到电话号码位数有12位,国际是15位这样的常识。
但这些专业课,尤其是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没有复习的话,根本就是应付不了的。
下面转载一些其他地方的笔试面试
============================================================
电信面试题:
1.什么是中断?
中断发生时cpu做什么工作?
中断:
是指当主机接到外界硬件(如I/O设备)发来的信号时,马上停止原来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一事件,在处理完了以后,主机又回到原来的工作继续工作。
中断是机器BIOS中最重要的概念,当系统外部设备有请求时,比如鼠标,串口数据同步请求等,都会产生中断,这在一个单CPU的环境下,系统会保存当前机器状态,响应这个请求,在请求完成后,就恢复设备状态;“NGNc”就是一个中断请求,将我这个单CPU大脑中断,待响应结束IRET后,“NGNc”就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2.cpu在上电后,进入操作系统的main()之前必须做什么工作?
过程如下:
bios自举:
检查硬件等
读取MBR
转到MBR执行它的代码,它会检测活动分区
把活动分区的引导扇区的引导代码装入内存
运行引导代码
引导代码装入该分区的操作系统
也就是进入main()(当然不一定叫main,如linux下叫start_kernel)执行一系列的初始化,然后最终启动登录界面
实现启动过程
3.简述isoosi的物理层layer1,链路层layer2,网络层layer3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或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一个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ISO/OSI)。
[1]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第4层到第7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1~3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一、第1层: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且与物理传输介质相关联,该层是实现其他层和通信介质之间的接口。
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物理层为传送二进制比特流数据而激话、维持、释放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特征、功能的、规程性的特性。
这种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每次都在物理层内进行二进制比特流数据的编码传输。
这种物理连接允许进行今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的通
物理层相应设备包括网络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无线电、红外等)和连接器等,以及保证物理通信的相关设备,如中继器、共享式HUB、信号中继、放大设备等。
二、第2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其存在形式分为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物理层所建立的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连接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有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所关心的主要是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线路选择与规划等。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是以帧为单位。
在OSI中,帧被称为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信息传递。
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包括:
网络接口卡(NIC)及其驱动程序、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三、第3层:
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层。
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
它也确定从信源机(源节点)沿着网络到信宿机(目的节点)的路由选择,并处理交通问题,例如交换、路由和对数据包阻塞的控制。
网络层的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 路径选择与中继。
路径选择是指在通信子网中,为源节点和中间节点选择后继节点,以便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
“最短时间”是选择路径的标准。
[2]
2. 流量控制。
网络中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都存在流量控制问题,其控制方法大体相一致。
其目的是防止通信量过大造成通信于网性能下降。
3. 拥塞控制。
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高于一定的水平,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时,就会使这部分以至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
拥塞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高性能运转,保证子网不被它的用户发送的数据所淹没。
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其支持的协议有TCP/IP、IPX/SPX、AppleTalk等。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四、第4层:
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中,是比较特殊的一层。
该层的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并给端到端数据通信提供最佳性能。
传输层从会话层接收数据,负责错误的确认和恢复,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
如果有必要,它也对信息重新打包,把过长信息分成小包发送,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而在接收端,把这些小包重构成初始的信息。
传输层目的在于它既可以划分在OSI参考模型高层,又可以划分在低层。
如果从面向通信和面向信息处理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一般划在低层:
如果从用户功能与网络功能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又被划在高层。
这种差异正好反映出传输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传输层所支持的协议有:
TCP/IP的传输控制协议TCP、Novell的顺序包交换SPX以及MicrosoftNetBIOS/NetBEUI等。
五、第5层:
会话层
会话层对高层通信进行控制,允许在不同机器上的应用之间建立、使用和结束会话,对进行会话的两台机器间建立对话控制,管理会话如管理哪边发送,何时发送,占用多长时间等。
会话层负责协调两个应用进程进行的通信,以便使应用进程专注于信息交互。
从OSI参考模型看,会话层之上各层是面向应用的,会话层之下各层是面向网络通信的。
会话层提供的功能有:
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并组织,同步数据传输。
最后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
[3]
会话层与传输层有明显的区别。
传输层负(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45页)责建立和维护端到端之间的逻辑连接。
目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的传输服务。
但是由于传输层所使用的通信子网类型很多,并且网络通信质量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传输协议的复杂性。
会话法在发出一个会话协议数据单元时,传输层可以保证将它正确地传送到对等的会话实体,从这点看会话协议得到了简化。
六、第6层:
表示层
表示层包含了处理网络应用程序数据格式的协议。
它从应用层获得数据,并把它们格式化以供网络通信使用。
该层将应用程序数据排序成一个有含义的格式并提供给会话层。
这一层也通过提供诸如数据加密的服务来负责安全问题,并压缩数据以使得网络层需要传送的数据尽可能少。
表示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6层,在应用层的下面,会话层的上面。
它将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法与网络的表示法之间进行转换,保证所传输的数据经传送后其意义不改变,因此如何描述数据结构并使之与机器无关是表示层要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需要传输的是信息的语义,它对通信过程中信息的传送语法并不关心。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些编码规则定义在通信中传送这些信息所需要的传送语法。
表示层负责决定在主机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包括:
数据加密、数据压缩传输、字符集转换等。
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使用不同的传送语法,如使用加密算法、数据压缩算法等。
七、第7层: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地方,它负责识别并证实通信双方的可用性,进行数据传输完整性控制,使网络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P2P文件共享、多用户网络游戏、网络浏览、目录查询等)能够协同工作。
[4]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境提供服务。
应用层关心的主要是进程之间的通信行为,因而对应用进程所进行的抽象只保留了应用产程与应用进程间交互行为的有关部分。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应用进程某种程度上的简化。
应用层所承处的网络安全功能可粗分为保密、鉴别、反拒认、完整性等。
保密足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
鉴别是指在交换信息之前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
反拒认功能主要与电子签名有关,比如对拒绝承认所签约的客户必须惟一的确定电子反拒认,以满足法律手续。
完整体是指如何确认白己所收到的信息是原始发来的信息,而不是被窜改或伪造的。
八、结语
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并有选择地给出了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定义与相应的设备等。
4.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有何区别?
无线电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5.软件开发五个主要step是什么?
(沟通、策划、建模、构建、部署)
6.你在开发软件的时候,这5个step分别占用的时间百分比是多少?
(40-20-40法则)
7.makefile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Makefile是指导编译器编译源代码的配置文件,在其目录下输入make命令(nmake在win32,vc6环境)就可以完成编译。
8.unix显示文件夹中,文件名的命令是什么?
能使文件内容显示在屏幕的命令是什么?
l,lc,ls,这三个命令都可以显示文件名,只是显示方式不同
cat,more,vi,都能显示文件内容,也是显示方式不同
用echo*,同样能显示当前目录的文件,只不过它们是挤在一起的
9.(选做)手机用户在从一个基站漫游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什么?
=========================================================================
北京电信笔试题:
传统电路交换网和软交换网的区别?
软交换的主要技术?
为什么软交换式电话网的演进方向?
——软交换提出的背景、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功能及其对外接口
软交换技术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
不少厂商已开发出了自己的软交换产品,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的试验也正在进行。
1、软交换出现的背景
软交换技术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提出,国内外对于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兴趣达到了高潮。
国际及国内的不少厂商都已开发出了自己的软交换产品。
一些运营商也纷纷在进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的试验。
那么,软交换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为什么要采用软交换技术呢?
实际上,软交换技术是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或一个新的概念。
在IP电话网中,考虑到网关功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分解的网关功能的概念,即将IP电话网关分解为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每一功能实体完成一定的功能。
其中,媒体网关控制器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功能,而媒体流的传送和转换由在媒体网关控制器控制下的媒体网关来完成。
媒体网关控制器就是软交换的前身。
后来在IETF的相关文档中,又有人提出呼叫代理的概念,呼叫代理实际上也就是媒体网关控制器。
进一步又有人提出了呼叫服务器以及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将呼叫代理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除了提供呼叫控制功能,还可以提供计费、认证、路由、资源管理和分配、协议处理等功能。
从业务需求来看,目前电话网上传送着许多数据业务,由于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给并不适合传送数据业务的电话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运营商希望能够将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上传送的数据业务旁路到新建的数据网上,以减轻对电路交换网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IP网络的普及和IP电话的大规模使用,人们希望IP网在提供数据业务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多更新的业务,这些业务包括在PSTN/ISDN以及传统智能网中提供的各种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智能业务,以及具有IP特色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增值业务。
因此,基于分组技术的数据网与电路交换网最终必将走向融合,产生下一代由业务驱动的网络。
在传统PSTN/ISDN网络中,向用户提供的每一项业务都与交换机直接有关,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来完成。
因此,每提供一项新的业务都需要先制订规范,再对网络中所有交换机进行改造,新业务提供周期长。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要求,人们在PSTN/ISDN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网的概念。
智能网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呼叫控制和接续功能与业务提供分离,交换机只完成基本的呼叫控制和接续功能,而业务提供则由叠加在PSTN/ISDN网上的智能网来提供。
这种呼叫控制与业务提供的分离大大增强了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和速度。
但是这种分离还只是第一步。
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承载网络希望接入IP网络的需求,如各种接入网、移动网、帧中继网、数据网等。
因此,从简化网络结构、便于网络发展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将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并对所有的媒体流提供统一的传送平台。
这样,就提出了分层结构的概念,将未来的网络功能从纵向分成4层,即业务层、控制层、传送层和接入层,其中,呼叫控制层的核心功能实体就是软交换。
可以说,下一代网络的提出加速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实现这种分层结构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通过在呼叫控制层与业务层间采用统一公开的接口来实现业务提供和网络控制的分离,便于新业务的快速提供。
(2)通过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的分离,便于在承载层采用新的网络传送技术。
(3)通过承载与接入的分离,便于各种现有网络技术的接入。
(4)允许网络运营商从不同的制造商那里购买最合适的网络部件构建自己的网络,而不必受制于一家公司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这种完全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结构吸取了IP、ATM、IN、PSTN/ISDN等技术的精髓,是下一代网络(NGN)发展和业务提供的关键所在。
2、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技术被通信界炒作得红红火火,那么,到底什么是软交换?
简单地说,软交换就是基于软件提供呼叫控制的功能实体。
按照通信界的理解,软交换是为下一代网络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的实体,是下一代网络呼叫控制的核心,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
在该体系结构中,网络从纵向划分成4层:
边缘接入层、核心交换层、网络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
(1)边缘接入层
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将各种业务量进行集中,并利用公共的传送平台传送到目的地。
接入层的设备包括各种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以及各种网关设备。
这些网络或终端设备可以是公众交换电话网、ATM网络、帧中继网络、移动网络、各种IP电话终端及模拟终端等,它们通过不同的网关或接入设备接入核心网络。
a.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MG)负责将各种终端和接入网络接入核心分组网络,主要用于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格式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如提供电路交换网络的资源(如线路、中继)和分组网络(如IP、ATM)媒体流之间的转换,包括语音压缩、传真中继、回声消除和数字检测等。
b.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MediaServer)用于提供一些特殊的资源,如交互式语音应答(IVR)、会议桥和传真等,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媒体服务器与媒体网关的区别在于:
媒体网关可看作是IP网的一个端点或端点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媒体格式的转换,如从电路方式到分组方式,它通常只受控于一个软交换(如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服务器通常是作为软交换的一个从属设备,执行基于媒体流的媒体处理过程。
媒体服务器可以同时受控于多个软交换,提供多项并发的编解码和代码转换工作。
c.分组接入设备
分组接入设备(PAD)用于采用H.323/SIP协议等的IP电话终端设备的接入。
d.综合接入设备
综合接入设备(IAD)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局域网接入、V5接入等。
e.信令网关
信令网关(SG)提供七号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其中包括综合业务用户部分(ISUP)、事物处理应用部分(TCAP)等协议的转换。
信令网关通常和软交换设备合设在一处,也可以单独设置。
(2)核心交换层
核心交换层对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
多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方式,目前比较公认的核心传送网为IP网或ATM骨干网。
(3)网络控制层
网络控制层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
其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
(4)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在呼叫控制的基础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同时提供业务和网络的管理功能。
该层的主要功能实体包括应用服务器、特征服务器、策略服务器、AAA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SCP、网管(负责网络的管理)及安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a.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Server)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统一公共的创作平台。
b.特征服务器
特征服务器(FeatureServer)用于提供与呼叫过程密切相关的一些能力,如呼叫等待、快速拨号、在线拨号等,其提供的特性通常与某一类特征有关。
c.策略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PolicyServer)完成策略管理功能,定义各种资源接入和使用的标准。
d.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
认证、授权和计费(AAA)服务器负责提供接入认证和计费功能。
3、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控制层的核心设备,也是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关键设备之一。
软交换的概念虽然是从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等概念发展而来的,但其在功能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除了完成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功能外,还将提供原来由网守设备提供的资源管理、路由以及认证、计费等功能。
同时,软交换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与传统交换机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也有所不同,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具体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由于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因此在软交换系统中,为了便于各类新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引入,要求软交换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
概括起来,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如下:
(1)媒体接入功能
软交换可以通过H.248协议将各种媒体网关接入软交换系统,如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和数据媒体网关等。
同时,软交换设备还可以利用H.323协议和会话启动协议(SIP)将H.323终端和会话启动协议客户端终端接入软交换系统,以提供相应的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
它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可以说呼叫控制功能是整个网络的灵魂。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系统既要兼顾与现有网络业务的互通,又要兼顾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发展,因此软交换应能够实现现有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软交换还应该能够提供开放的、标准的API或协议,以实现第3方业务的快速接入。
(4)互连互通功能
目前,在IP网上提供实时多媒体业务可以基于H.323协议和SIP协议两种体系结构。
其中,H.323协议由ITU-T制订,SIP协议由IETF提出,两者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呼叫释放、业务提供和能力交换等功能。
H.323沿用了传统电路网可管理性和集中控制的特点,目前已比较成熟且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会话启动协议则采用分布式结构,具有简单、可扩展性好、与Internet结合紧密等特点,已逐步得到应用,尤其是会话启动协议将会在第3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智能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软交换应能够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体系结构,并实现两种体系结构网络和业务的互通。
另外,为了沿用已有的智能业务和PSTN业务,软交换还应提供与IN及PSTN/ISDN的互通。
(5)资源管理功能
软交换可以对带宽等网络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
(6)认证和计费
软交换可以对接入软交换系统的设备进行认证、授权和地址解析,同时还可以向计费服务器提供呼叫详细话单。
=====================================================================
电信笔试题; 转载
请说明TCP/IP协议栈和OSI协议栈的原理:
四层结构七层结构全部详细的列出来解释一边OTL
四层模型
tcp/ip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
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网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互联层
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internet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
网际协议ip:
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arp:
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信笔 试题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