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论荷马史诗的艺术.docx
- 文档编号:6038472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76KB
本科毕业论文论荷马史诗的艺术.docx
《本科毕业论文论荷马史诗的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论荷马史诗的艺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论文论荷马史诗的艺术
内容摘要
诗史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在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史当属《荷马史诗》,古住今来,东西方文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荷马史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前人的欣赏基础上,笔者试图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角度对其从“史诗所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成功的塑造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语言上朴素、叙述流畅、清新质朴”等角度进行评析。
荷马史诗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许多著名学者对它所包含的丰富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音乐思想及其对这些领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进行剖析,特别在文学领域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读罢此书之后,笔者从美学角度得到了许多启示。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一、荷马和他的《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巨大成就
“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①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公元前9到前8世纪左右,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各个城市中,也许曾出现过一个吟唱歌谣或把传奇故事改编成诗的游吟诗人,他就是荷马。
荷马的诗连同诗中的神话,摆脱了幼稚的痕迹,其成熟程度不亚于但丁、弥尔顿、丁尼生的诗歌。
《伊利亚特》、《奥德赛》严谨的结构,圆熟的技巧,使后世诗人望尘莫及。
荷马以高超的艺术造诣赢得世人心目中不朽的地位。
《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一样,都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②它标志着希腊文学辉煌的开端,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叙事诗的典范。
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公元前十二世纪——公元前八世纪古代希腊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活等状况和人们的精神道德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水平,因而别林斯基认为它是“一本神圣的书”,而且是“不朽的”。
马克思也高度评价它,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在西方古典文学史上,它一直享有最高地位,被西方公认为“文学的楷模”和最“伟大的史诗”。
在世界文学的范围中,《荷马史诗》也是闪闪发光的艺术瑰宝之一。
2、荷马史诗故事主题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是“希腊叙事诗的最高成就,在任何文学中都没有能超过或和它相提并论的”。
③《奥德赛》与《伊利亚特》联系紧密。
二者都是围绕诸神传奇、英雄赞歌铺展开来的。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的表现手法极为相似,这说明这两篇史诗是一个天才巨匠的著作,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创造。
《奥德赛》描写了希腊军队与特洛伊战争的最后结局,主要是在希腊设木马计攻占特洛伊城之后,希腊军队首领俄底修斯的冒险历程及其从特洛伊回来的情形。
在世界文学中,《奥德赛》是无与伦比的趣味作品。
同《伊利亚特》相似,《奥德赛》结构紧凑、严密。
俄底修斯胜利的回归故乡,其结局之完美令人赞叹。
他才智超群、意志坚定、手段强硬。
他的经历紧张、惊险、扣人心弦,同时又瞬息万变、妙趣横生。
俄底修斯作为一个出众的部落首领形象,将在众多的大人物画廊中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
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
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
阿基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尔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
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论》中曾特别指出,作为“人性开展得最美好的社会幼年时期”的伟大作品,《荷马史诗》至今仍“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并仍然“显示着不配的魅力”。
《荷马史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它是希腊民族的伟大创造,又表现了罕见天才的水平,它那深刻、丰富的思想和雄伟、绚丽的艺术魅力永照千古。
鲁迅先生曾评述《荷马史诗》的总体风格是“伟大而活泼的”。
《奥德赛》的中译者将两部史诗作比较,他说:
《伊利亚特》具有“阳刚之美”,因为它写英雄们的战斗,“这些描写如猛火雷霆如暴风骤雨”,而《奥德赛》则具“阴柔之美”,它的故事“把人带到一个美妙瑰丽的幻想世界”。
意大利的卡斯忒斯维特洛认为两部史诗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因为它们都是只通过“一个人的一个行动”就展示出壮丽的生活场面和丰富生动的故事:
“《伊利亚特》只借助阿基琉斯的一个行动……即愤怒,就勇构成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情节”。
同样《奥德赛》则“只根据俄底修斯的一个行动”——重返家园,“就织成了另一匹绮丽不下于前者的彩缎”。
这些极为精当的评价,启发着我们对荷马史诗艺术魅力的欣赏。
1、史诗中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
荷马史诗《伊力亚特》中,那些荷马描写的英雄们横戈马上,驰骋疆场,他们意气奋发,斗志昂扬,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攻城夺地,可以使对手胆丧。
但是,他们的悲哀在于他们无时不刻地受到神和命运的羁绊。
神和命运控制着一切,他们高居于人之上,他们可以使英雄们获得胜利的荣耀,也可以使他们陷入苦难、死亡。
总之,命运主宰了他们的一切,命运一旦构筑而成,甚至神也无法摆脱,愈是躲避,愈是加剧了恐惧结局的到来,命运使一切突转,甚至陷入到可怕的罪恶及毁灭性的惩罚之中。
如阿基琉斯这位英雄,即使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也难左右他逃出命运之网,因为他的母亲早就知道,命运决定让阿基琉斯选择,或者在故乡平安到老,或者在战场上取得巨大的荣誉,而在年轻时就夭折,他的母亲竭力想使他逃脱厄运,最终还是难以幸免。
在《荷马史诗》中有这样几句:
我们从奥林波斯来参加这场厮杀,为的是保护他今天不至于遭受伤害,以后他将经受母亲生育他的时候,命运为他纺织在线轴上的一切安排。
这就是命运,无常而又时时刻刻控制着人的一切的命运。
从史诗取材背景的有关传说来看,整个战争的缘起也是由偶然的命运决定,三位女神为了得到象征美丽的金苹果,竟然唆使愚蠢的人类互相残杀,在女神忒提斯和佩琉斯的婚礼上,由于争吵女神埃里斯没有被邀请,她便把一个金苹果放在宴席上,写上赠给最美丽的女神,结果引起了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罗狄忒的争吵,后来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女神阿佛罗狄忒,这样就引起了另外两女神赫拉和雅典娜的对他和特洛伊人的仇恨,因而引起了战争。
传说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恰恰说明了人类命运的不确定性,对于人类而言,偶然的命运的力量是无法避免的,神之间的一次争吵就导致了人类的一次战争,所以,人总是面向命运去寻找解释这不可把握的虚无和存在。
在史诗中,处处贯穿和流露着对命运的思考和肯定,这也是希腊人对自身生存的思考,对有限的存在中所隐含的虚无的解释和探寻。
《伊利亚特》中关于命运的描述和解释随处可见,人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命运的制约和摆弄,当人们在一些重大的决定或在关键的时刻,总是由命运出面,而最无法避免的是,当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命运既已决定,已经就受制于命运的束缚,人根本无法逃脱。
如前面我们所引的关于阿基琉斯的命运的表述,再如阿基琉斯的伙伴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后托梦给阿基琉斯说:
“……无情的命运,已经把把我吞没,出生时就这样注定。
阿基琉斯,尽管你英勇威武如神明,命中注定将死在富饶的特洛伊城下。
即使这位英雄再英勇善战,强健英武,也是女神的儿子,也难逃命运的束缚,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每个人出生之时,命运早就决定。
阿基琉斯自己也说:
朋友啊,你也得死,为何这样悲伤?
帕特多克洛斯已经死了,他可比你强得多。
你难道没看见我如何俊美又魁伟?
我有伟大的父亲,由女神母亲生养,但死亡和强大的命运也会降临于我。
”
命运的纺锤或神线早就织好了每个人的生命,如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尔被阿基琉斯杀死后,赫克托尔的母亲哭诉说:
现在我们只好远远地离开赫克托尔,坐在厅堂里哭泣。
那不可抗的命运就是这样在我生他时为他搓线,使他远远地离开父母,落到一个强者的手里,被扔去喂狗吃。
在命运和神的左右和控制下,希腊人深刻地感受和体悟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悲苦。
在这种命运观的主导下,《伊利亚特》的一个最根本的主题是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是基于永恒的命运下的人生的短暂和有限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虚无感和恐惧。
他们已意识到,就在看似幸福的生活中,已包孕着苦难、悲愁和死亡的种子,尘世的生活是幸福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姑娘们在河边浣洗,年轻人在笑语中采摘着葡萄,诗人们弹拨竖琴引吭高歌,人们跳着欢快的舞步,可是这一切会无情地消散,就象秋风中的落叶,人最终逃脱不了死亡和命运,人生短暂得可怕。
2、荷马史诗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的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中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义感和对英雄品格的赞颂之情,但未从正面陈说,而是在情节发展的客观的描述中,或通过人物的言行态度,自然地传达给读者。
如在阿基琉斯愤怒的这一主题之中,矛盾双方的是非曲直就是渗透于事态的发展过程中的。
先是从事件的起因里反映阿伽门农的滥用权势、作威作福和阿基琉斯的刚直暴烈,随着战事的恶化,阿基琉斯为维护尊严、荣誉的正义愤愤怒发展为毫不顾及全希腊军队生死存亡的执拗程度时,是非曲直就颠倒了过来,显示阿基琉斯的任性和意气用事了,史诗通过对他方行态度的客观描述,通过其它人物的议论言谈,表达了对这种个人意气的批评;写到他拍马参战,才又从对其形貌、情感、战斗力的泼墨般的描述和渲染中,充分表达出热烈赞颂之情。
军事统帅阿伽门农昏庸无智的行为给整个民族国家带来的损害,大英雄阿基琉斯一怒之下即令天翻覆地、血流成河的威慑力以及令人深思的深刻教训都蕴于情节本身之中。
在对战争性质的判定上,史诗的表达也是自然而又明确的。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部分,几乎在展开矛盾冲突的同时,就从各种不同人的议论里谈及战争的起因,从而很客观地肯定了希腊方面战争正义性质。
继而又从特洛伊人毁誓背约的行为,进一步说明他们的不信不义。
对希腊英雄们赞颂扬之情自然从各处的文字中流露了出来。
比如当墨涅拉俄斯与帕里斯决斗时,史诗就充分反映了他满腔愤怒,因而无比勇猛的气势“好像一只饿狮发现一头长角鹿或是一头野山羊的庞大尸体,就不管那刚勇的猎人和敏捷的猎犬怎样竭力的将它驱逐,只管在那里贪馋地吞噬一般”。
而对帕里斯,则写出他那理亏、心虚、怯懦的神情,“好像一个人在丛密的山谷里遇见一条蛇,就白着脸儿,抖着手脚缩回原路去”。
在对大战斗的描述中,也是多写希腊方面军的团结战斗,同仇敌忾以及狂风巨涛般的气势,而对特洛伊则多以散乱的羊群来形容,或有如“一群鹳鹤受到寒风骤雨的袭击,发出粗厉的哭声,动身飞过大洋流去给侏儒则送死亡和毁灭……”,即使在恶劣情势下,希腊军败退之中,史诗亦总以相当笔墨写英雄们的搏击抗战,未损其英雄气概。
这样一来,史诗总的倾向自然就体现了出来。
《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都是些久经战阵、英勇无畏的战士。
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氏族集体所要求的英勇品质,又已初步显示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
特别是在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这两个主要人物身上,诗人更触及他们性格的复杂性。
阿基琉斯是一个非常骁勇而重视个人荣誉的战士,急躁而任性。
由于不甘心阿伽门农的欺负,一怒而退出战场。
但当他得知他的亲密战友被赫克托尔杀死的消息时,他悲痛欲绝,并深自悔恨过去同阿伽门农的争吵,立即决定杀死赫克托尔以报战友之仇。
他果然一战而胜,并把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奔驰,显现出他的勇敢而又残忍的性格。
后来,当特洛伊的老王用对他父亲的回忆来打动他,跪求他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时,阿基琉斯终被感动而对有丧子之痛的老王产生了同情。
这样,阿基琉斯的英勇任性而又富于友情,残酷而又不失同情心的复杂性格就充分表现出来。
赫克托尔是特洛伊全军中最英勇的将领,身负保卫城邦的重任。
一方面,赫克托尔认识到战争是由于他的弟弟帕里斯的不义行为引起的,又明知他死后自己热爱的娇妻弱子都将忍受奴隶的悲惨命运;但另一方面,为了保家卫国,他视死如归。
《伊利亚特》卷六写他辞别妻儿上阵,卷二十二写他不顾老父老母的劝阻,毅然迎战阿基琉斯,都刻画出一个意识到自己光荣职责的氏族英雄的形象。
3、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史诗一方面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变化发展的情节中去写,另一方面又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刻划等多种艺术手段。
《伊利亚特》中写阿基琉斯就是把他置于内讧产生、发展和终止中既写出他那刚直、暴烈、执拗、掘强而又韧性的个性,同时又揭示出他重友谊、讲义气、感情真挚、强烈、有同情心的另一面,而在战局的变化中,则着力突出他那非凡的神勇、力量和体魄,既从正面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战斗力作淋漓尽致的描写,同时又借其它英雄加以陪衬和烘托,这样一来,阿喀琉斯的英雄性格,犹如一块宝石,闪现出其丰富人性、复杂性格的多个方面。
又如写俄底修斯,不仅把他放在各种各样艰难困苦、重重难关中去表现他那坚韧、顽强的意志和热爱祖国、忠诚于爱情的品格,而且还借那些缺少判断、忍耐、贪图享受、财宝的同伴来对比衬托,更加突出俄底修斯的刚毅、顽强和智慧。
返乡后,又以他那几成乞丐、衣衫褴褛、形容憔悴,饱受折磨的可悲处境与为非作歹、冷酷无情、反客为主的求婚者们作对照,从人性、善恶的悬殊和差异中表现俄底修斯高尚的品德,便他那无情的报复在道义上赢得读者的同情。
另外,阿基琉斯在帕特洛克罗斯死上的可怕预感、赫克托与之对阵前矛盾的心情均为细致的心理描写,通过特洛伊长老的议论写海伦之美,从海伦的谈话中介绍希腊的将士,都是侧面描写的生动实例。
由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因之中外文中的人物形象都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荷马史诗》语言朴素、叙述流畅,具有一种清新质朴的风格。
史诗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特别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通常称为英雄格。
如果想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声响,那么荷马史诗比《神曲》更容易使我们满足。
当“人丁之多就像春天的树叶和鲜花”的阿开亚人铺开他们的军队时,又像“不同部族的苍蝇,成群结队地飞旋在羊圈周围。
”在《伊利亚特》里,仅仅为了表明统率船队的首领和海船的数目,荷马就动用了三百多行诗句。
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荷马史诗铺天盖地般的风格几乎容纳了世上所能发出的所有声响,然而在众声喧哗的场景后面,叙述却是在宁静地展开。
当这些渴望流血牺牲的希腊人的祖先来到道路上时,荷马的诗句如同巴赫的旋律一样优美、清晰和通俗。
兵勇们急速行进,穿越平原,脚下掀卷起一股股浓密的泥尘,密得就像南风刮来弥罩峰峦的浓雾与但丁著名的诗句几乎一致,这里面发出的声响不是来自词语,而是来自叙述。
荷马的叙述让我们在想象中听到这些阿开亚兵勇的脚步。
这些像沙子铺满了海滩一样铺满了道路的兵勇,我可以保证他们的脚会将大地踩得轰然作响,因为卷起的泥尘像浓雾似的遮住了峰峦。
关于浓雾,荷马还不失时机地加上了幽默的一笔:
“它不是牧人的朋友,但对小偷,却比黑夜还要宝贵。
”
荷马在转述某人谈话,描写同类场面中常用重复叙述或相同词语的方式予以表述,显得自然、质朴。
语言华丽妙语迭出精彩生动,富于装饰,常以日常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做比喻大量的比喻更增加作品的气势和色彩。
史诗中不用个别词句而彩大自然或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在渲染气氛,描摩情状、心理展示图景上显得特别真实、形象、生动。
比如史诗中表现阿喀琉斯追踪赫克托尔的神速凶猛时,这样写:
“可是那珀琉斯的儿子凭他的脚力快,一个闪电似的就追上去了。
轻得象羽族当中最快的山鹰打个回旋去追一只胆小的鸽子,一路尖叫着紧紧跟随,偶尔还突然来一个猛扑……”。
又如当埃阿斯的攻势被赫克托挡住,不得不退让又不甘心于是边打边退,钉死许多敌人方感满意。
史诗中这样表述他的心理情状:
“他可又像一头顽强的驴子,占了这些赶驴人的上风,跑进他们经过的一丘田里,去管自吃起那稠密的庄稼以来许多棍子打折在他的脊背上,他都觉得无关痛痒,后来好不容易才把他赶出那丘田,可他已经吃得心满意足了”。
在整个世界的范围里,《荷马史诗》也是艺术瑰宝。
对于我们来说,两部史诗提供了“古代希腊、社会政治、军事、风俗、民情、宗教、神话的丰富的资料”④,它把一个久被遗忘的古代世界真实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希腊文学的艺术、精神道德风貌,或者考古学、历史学都是至为珍贵的。
《荷马史诗》中所着力颂扬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重视现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我们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荷马史诗》在艺术上对后世影响也是源远流长,世界上许多有名作家如维吉尔、但丁、托尔斯泰等都从这部古代杰作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
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而今,“特洛伊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基琉斯的后脚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注释:
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论》
②马克思全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
③《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2001年广洲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民族杂志》2001年7期《世界民族史诗概览》许娓/玉珍著
结束语:
《荷马史诗》是至为珍贵的欧洲古代文学的巨著,曾经后世无数学者名家的研究和分析,文章、专著不计其数。
三千多年来,《荷马史诗》一直为欧洲和世界人民所喜爱,对这部西方古典巨大著的学习、欣赏和研究必将世代继续下去。
《荷马史诗》这一古希腊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将继续熠熠放光。
参考文献
1、《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徐葆耕主编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民族杂志》许娓、玉珍《世界民族史诗概览》2001年第7期。
3、《外国文学史简编.欧美部分》朱维之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毕业 论文 论荷马 史诗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