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选择题多选资料.docx
- 文档编号:603578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217
- 大小:181.22KB
生理学选择题多选资料.docx
《生理学选择题多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选择题多选资料.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选择题多选资料
《生理学》单项选择题
1.机体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组织液
2.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血液凝固C.减压反射D.分娩过程
5.人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或出胞作用
6.与主动转运相比,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
A.需膜蛋白帮助B.逆电梯度C.逆化学梯度D.不消耗能量
7.细胞膜内电位由-90mv转变为-100mv,生理学中称为()
A.超射B.超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
8.静息电位主要是()形成的。
A.K+外流B.Na+内流C.Ca2+内流D.Na泵活动
9.动作电位上升支是()形成的。
A.K+内流B.K+外流C.Na+外流D.Na+内流
10.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
A.噬酸粒细胞B.噬碱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11.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09%NaClB.2%NaClC.5%葡萄糖D.10%葡萄糖
12.下列血液正常值,错误的是()
A.血浆pH值:
7.35~7.45B.成年女性血红蛋白:
110~150g/L
C.成人白细胞:
(4~10)×1012/LD.成人血量:
占体重的7~8%
13.引起血液凝固的根本变化是()
A.形成了凝血酶原激活物B.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C.形成止血栓D.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
14.某人红细胞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此人血型可能是()
A.A型B.A型和O型C.B型和AB型D.A型和AB型
15.已知供血者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
16.在心脏的等容收缩期中,心房、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关系是()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17.心室肌细胞不具有()
A.自律性B.兴奋性C.传导性D.收缩性
18.窦房结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脏上部B.动作电位没有2期
C.0期去极化速度慢D.4期自动去极速度最快
19.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心输出量B.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
20.动脉血压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是()
A.保持血管充盈B.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
C.防止血管硬化和破裂D.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21.人由平卧突然站立时常感头昏眼黑,这是由于()
A.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降低B.静脉回流不足,动脉血压降低
C.心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D.动脉血压突然升高
22.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
A.调节回心血量B.调节血压C.进行物质交换D.调节体温
23.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A.升高动脉血压B.降低动脉血压C.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D.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2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呼吸肌的舒缩运动B.气体的分压差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D.肺的回缩力
25.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的回缩力B.呼吸道的阻力C.胸廓的弹性阻力D.呼吸肌的舒缩
26.肺泡的回缩力来自()
A.胸内负压B.肺泡表面张力和肺的弹力纤维
C.大气对胸廓的压力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27.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依赖于()
A.延髓和脑桥的活动B.中脑与脑桥的活动C.下丘脑与延髓的活动D.大脑皮层的活动
28.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直接刺激呼吸肌D.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9.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湿润与溶解食物B.有杀菌作用C.清洁口腔D.可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30.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B.胃液C.胰液D.小肠液
31.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32.洒清擦浴降温可增加皮肤的()
A.传导散热B.对流散热C.辐射散热D.蒸发散热
33.体内最重要的贮能和直接供能物质是()
A.ATPB.磷酸肌酸C.糖D.脂肪
34.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肌肉运动B.食物C.环境温度D.精神情绪活动
35.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与()成正比。
A.身高B.体重C.体表面积D.环境温度
36.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
A.皮肤和汗腺B.肺C.肾D.消化道
37.与血浆相比,原尿中()
A.无血细胞B.缺乏血浆蛋白C.缺乏葡萄糖D.尿素等代谢废物较多
38.可使抗利尿素释放增多的因素是()
A.动脉血压升高B.血容量增多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寒冷刺激
3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D.产生牵涉痛
40.不属于内脏痛特点的是:
()
A.定位不精确B.对牵拉、痉挛、缺血敏感
C.疼痛产生快,消失亦迅速D.可能伴有牵涉痛
41.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γ—氨基丁酸
42.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后,动物会出现()
A.牵涉痛B.舞蹈病C.震颤麻痹D.深度昏迷
43.乙酰胆碱与烟碱受体结合后,引起()
A.瞳孔缩小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心跳减慢减弱D.骨骼肌收缩
44.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人类具有:
()
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
45.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凸的主要原因是()
A.睫状肌舒张B.睫状肌收缩C.睫状小带紧张D.瞳孔括约肌收缩
46.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的眼折光异常是()
A.近视眼B.远视眼C.散光眼D.老视眼
4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
A.Ca2+B.cGMPC.Mg2+D.磷脂酰肌醇
48.糖尿病、侏儒症、尿崩症,分别是()缺乏引起的。
A.胰岛素、生长素、ADHB.生长素、胰岛素、ADH
C.ADH、生长素、胰岛素D.生长素、ADH、胰岛素
49.使子宫内膜出现增殖期变化的激素是:
()
A.卵泡刺激素B.黄体生成素C.雌激素D.孕激素
50.根据月经周期形成原理分析,结扎输卵管的妇女:
)
A.有排卵,有月经B.无排卵,无月经C.有排卵,无月经D.无排卵,有月经
1_5BABCA6_10DBADC11_15ACBDD16_20BADBD21_25BCDAA
26_30BABDC31_35CDAAC36_40CDCBC41_45BDDDB46_50BCACA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A、型题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
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
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胞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
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K+通道被称为电学依从通道
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
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
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
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
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
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
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
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
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D.Na+C.C、Cl-D.Ca2+E.Mg2+
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将: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
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B.Na+C.Cl-D.Ca2+E.Mg2+
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
位的幅度将:
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
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
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
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
19.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
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
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E.刺激的频率
24.刺激阈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6.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2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丸阿托品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六烃季铵E.四乙基铵
28.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7—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29.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
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
E.水通道开放
3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3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
D.纵管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T结合
32.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质网膜E、粗面内质网
[B型题]
题干:
33—36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
3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荷减小称作:
34.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
35.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
3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外流增大出现:
题干:
37—40
A.K+内流B.C1-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3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38.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39.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40.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
题干:
41—45
A.锋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
4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4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又暂时阻碍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
43.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44.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45.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
题干:
46—47
A.河豚毒B.四乙基铵C、阿托品D.箭毒E.异搏定
46.选择性地阻断N+通道的物质是:
47.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
题干:
48—52
A.一次单收缩B.一连串单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
E.无收缩反应
48.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出现:
49.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50.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
51.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
52.当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
[X型题]
53.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的因素是细胞中:
A.脂质的熔点B.胆固醇的含量C.脂质含脂肪酸的饱和度D.蛋白质的含量
E.糖类的含量
54.关于突触后抑制正确的叙述有:
A.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人侧支性抑制两种
B.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C.突触后膜产生IPSP
D.突触后膜产生EPSP
E.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55.电解质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B.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C、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E.该离子的半径大小
56.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竞争性抑制B.不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饱和现象D.有结构特异性
E.依赖细胞内糖类
57.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丸逆浓度差进B.顺电位差进行C.不消耗能D.以“载体”为中介
E.消耗能量
58.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a含有:
A.较多的Na+B.较多的C1-C.较多的Ca2+D.较多的K+
E.较少的C1-
59.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相比,细胞外液含有:
A.较多的Na+B.较多的CI-C.较多的Ca2+D.较多的K+
E.较少的Na+
60.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
A.不随刺激强度变化而改变B.不随细胞外Na+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
E.不随细胞内Na+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61.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些因素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细胞外液中Ca2+B.细胞外液中Mg2+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的幅度
D.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E.接头后膜受体的密度
62.终板电位的特点是:
A.无“全或无”现象B.无不应期C.呈电紧张性扩布D.可以总和
E.可发生不衰减性传导
6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是:
A.单向传递B.化学传递C.时间延搁D.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E.“1对"尸的关系64.在运动终板处;
A.产生的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终板膜本身不产生动作电位
C.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为电压门控通道
65.横桥的特性是:
A.可与肌纤蛋白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
B.可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C.具有ATP酶活性
D.具有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E.具有GTP酶性
66.固定前负荷,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是:
A.后负荷加大时,可使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缩短速度变慢
B.后负荷加大到一定程度,可使肌肉出现等长收缩
C.后负荷减小到零时,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达到最大值
D.只要有后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E.肌肉收缩时,总是张力产生在前,缩短产生在后
67.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表现为:
A.前负荷加大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加大
B.加大到超过最适前负荷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减小
C.最适前负荷可使肌肉产生最佳收缩效果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
E.只要有前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参考答案
A型题
1.E2.D3.A4.C5.B6.C7.D8.D9.D10.B11.C12.B
13.A14.C15.B16.B17.D18.E19.D20.E21.B22.D
23.C24.C25.E26.B27.C28.D29.B30.D31.C32.D
B型题
33.B34.D35.A36.C37.C38.D39.D40.E41.A42.C
43.D44.B45.E46.A47.B48.C49.D50.B51.E52.A
X型题
53.ABC54.ABCE55.ABC56.ACD57.AE58.DE59.ABC60.AC
61.ABC62.ABCD63.ABCE64.BD65.AC66.ABCE67.ABCD
第二章神经系统
[A型题]
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E.通过轴突-树突型突触的活动来实现
2.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
A.钠、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B.钠、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C.钾、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D.钾、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E.钠、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3.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其结果是:
A.直接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B.先引起E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C.先引起I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D.引起IPSP,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E.引起一个较大的EPSP
4.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B.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D.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E.突触间隙加宽
5.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
A.入泡作用B.出泡作用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E.单纯扩散
6.下列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Na+、K+,尤其是对K+的通透性升高
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E.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7.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兴奋节律不变D.总和E.易疲劳
8.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
A.脊髓前角B.中缝核C.纹状体D.低位脑干E.黑质和红核
9.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
A.5—羟色胺B.甘氨酸C.Y-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E.去甲肾上腺素
10.脊髓的Renshaw细胞,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GABAD.甘氨酸E.牛磺酸
11.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
A.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B.及时中断反射活动C.使反射活动局限化
D.使兴奋与不兴奋的界限更加明显E.有利于反射活动的交互进行
12.Renshaw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属于:
A.交互抑制B.传人侧支性抑制C.突触前抑制D.回返性抑制E.对侧肌抑制
13.下列哪种神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选择题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