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03217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64KB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研究.docx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研究
第一章导论
§1.1民营企业相关概念
我国尚不存在明确的“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一词首次出现于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文件中,大致存在以下三种界定观点。
第一种界定是以“国有国营”为标准,认为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即“非国有国营企业”;第二种界定是从所有制角度界定,认为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主要包括新型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联营经济、股份制企业、外商和港台侨胞投资企业等;第三种界定是以“经营”归属来界定,认为“民营”是相对于“官营”而言的,不但包括了私有企业,而且包括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非国有的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经济成分。
笔者认为第三种界定方法更多地强调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是“民”作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是一种非国营、非官营的经济形式,这种从经营的角度来界定民营企业,抓住了市场经济的本质。
因此,在本文中,民营企业包括:
<1)个体经济,即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不包括无证经营的工商户和经营农业的个体户。
<2)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它们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的。
<3)外资企业,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创办的企业,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们积极吸引进外资而发展起来的。
<4)民营科技企业,这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
<5)乡镇企业。
主要是在农村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是转移出来的农民,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
<6)股份合作制企业。
<7)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
<8)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
§1.2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发展力量,而且为参与二十一世纪全球竞争的中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体制外产出的快速增长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较快增长,至今为止全国个体私营企业近4000万户,解决国家就业9000万人。
我国民营企业占总企业数的99%,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额的60%、40%和近60%,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民营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七大特征”:
1、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涉及领域不断增多,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阵地。
3、各地发展教快,尤其东南沿海地区仍是民营工业的大本营。
4、平均规模有所扩大,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没有变。
5、组织结构不断完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民营工业的主力军。
6、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品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7、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第二章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2.1企业融资的实质
2.1.1企业融资过程和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投入、保持和再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它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
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上讲,全社会的资金是一定时期可用于消费、投资等最终用途的实物产品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反映。
企业是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这一点是社会总财富增加和资金增值的本质所在。
而要实现社会总财富增加和资金增值,必须将有限的社会资金供给到能高效使用资金的部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企业融资的过程。
因此企业融资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进行有机组合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1.2企业融资的运作过程
企业融资的过程是融资主体和融资中介机构利用金融工具,采用信用和金融交易形式实现融资客体的优化配置和增值的过程。
资金从盈余的部门流向短缺的部门,从个别收益率低的部门流向个别收益效率高的部门,会实现资金的增值,实现增值后的资金将会以投资收益或利息的形式流向资金盈余部门,然后资金盈余部门将会提供更多的资金给资金短缺部门,这样反复下去,则可以实现资金的不断增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金的供给者主要有政府、企业部门、居民个人。
资金需求者主要是资金短缺的企业。
资金在双方之间的顺利流动必须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市场,其中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基金、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而金融市场主要是指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
§2.2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融资方式是指资金由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短缺部门转化<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
企业融资方式也就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
2.2.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按照企业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积累和运行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即企业主在创业时所投入的靠自己以前储蓄所积累起来的资金和将企业在创立后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收益重新投入企业使用的资金及折旧基金。
内源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2)有限性<3)低成本性<4)低风险性。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等。
同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高效性<2)有偿性<3)高风险性。
2.2.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资金短缺的企业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直接债券而获得资金,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资金。
在前一种情况下,资金盈余部门购买资金短缺部门发行的直接证券,资金由资金盈余部门直接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而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这中溶质方式称为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资金获得的直接性<2)融资的期限具有长期性<3)债权的可转让性<4)不可逆性。
间接融资过程即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流通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即资金盈余部门购买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间接证券而将资金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中介机构在购买资金短缺部门发行的直接证券,将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部门,与直接融资相反,间接融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资金获得的间接性<2)融资期限的短期性<3)非流通性<4)可逆性。
2.2.3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按照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资金产权关系,企业融资方式还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又称为有权融资,是企业向其股东或投资者筹资金,主要指企业在创立时或增资扩股时为了筹集资金而以出让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为代价向股东或外界的投资者周济资金,投资者获得了企业的股权则获得了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
股权融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而获得的资金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即企业以所拥有的资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企业的自有资本是向外举债的基础。
<3)企业获得股权必须以出让部分控制权为代价。
债权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债权融资代表着债权人对企业的债权,债权融资的特点是:
<1)偿还性<2)债权融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3)债权融资不需以出让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为代价。
2.2.4企业融资方式的其他分类方法
按照融资的具体业务形式,可以把企业融资的方式分为:
<1)商业信用融资,包括企业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贷款等;<2)银行贷款,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贴现支票透支等;<3)证券投资融资,主要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4)财政资金融资,包括财政拨款、所得税返还、政府补贴等;<5)租赁融资;<6)个人和社会集资、企业间信贷等。
第三章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知道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政策歧视到管理水平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它越来越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从贷款条件来看,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不如大企业,一些个体私营的民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使民营企业信贷无门。
它们只能通过集中家庭亲戚朋友的资金、收取职工风险金、社会筹集、民间借贷等形式取得,但这些资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筹集使用的急与频的特点。
同时,也使民营企业筹资成本加重,带来较大风险。
由于资金的匮乏,民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只能靠缓慢的自我积累,步履艰难,错过了许多发展良机。
§3.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3.2.1民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融资困难的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由于自身因素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如下:
1、企业资信情况不佳,难以取得信贷支持。
从经济交易的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整个社会信用意识十分淡薄。
加上近几年金融系统对企业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银行的贷款审查主要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的考察分析,对企业的资信评级也普遍存在关注企业资产规模的倾向。
而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
并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短,经营规模小,资产信用严重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的财务。
2、财务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较低。
银行是否发放贷款必须是以企业的真实情况为前提,以控制新增贷款风险。
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
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财务开支盲目性较大;财务核算质量低下;一些民营企业有意隐瞒真实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
基于此,银行信贷人员往往放弃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
3、市场竞争能力弱,稳定性差。
民营企业往往经受不起市场风波的冲击,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闭的往往是民营企业,而且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民营企业市竞争力往往不如大企业,经济效益相对差。
这些使其在商业信用上不如大企业,因而融资也困难,特别是用于固定资产的的长期资金更是困难,因无力购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造成劳动效率低,使竞争能力难以提高,造成经营状况不佳,而经营状况不好使其更难以得到融资,形成效益差,资金筹集难的恶性循环。
3.2.2国有银行改制滞后
我国的国有银行制度是我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国有银行是按照我国政府执行财政拨款的出纳,并没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这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确保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产出的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有银行也开始改革,但改革的步伐不够。
1998年以来,为解决日趋严重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央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措施。
<1)在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专业的职能部门,要求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型企业信贷部,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把主要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各种所有制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的发展,这为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了组织上和渠道上的保证。
<2)多方面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是完善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体系,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管理部门,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功能。
二是要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支持中小型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各国有商业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投入。
三是要突出支持重点,重点支持产品与市场、有效益,能增加就业和有能力还本付息的中小型企业;扶持市场潜力大,高科技的中小型企业等。
四是放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力度,由原来10%扩大到20%。
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并不令人满意。
3.2.3直接融资制度和体制不健全
自从1981年我国提出培育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市场融资体系以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对解决我国企业资金短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储蓄—投资转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起了较大作用。
但与我国的间接融资规模相比,直接融资规模显得过小,二者的比例不协调已经对我国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我国的直接融资制度和体系的不健全更是使民营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因而。
培育我国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993年以后各地成立了26家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对于民营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失常风险较大和管理者观念上的问题,这些市场目前已经被清理整顿。
此外,各地还有200余家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市场,这些市场以整体转让为主,上市出售的商品主要是国有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很少有民营企业进入市场融资。
由于运作机制问题,除了极少数地区如上海外,目前这类产权交易市场大多处于有场无市状况,基本上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从直接融资体系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市场结构扭曲,股票成为最主要的投融资工具,由于交易品种过于稀少,相对充裕的社会资金只能面对极其有限的投资渠道,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严重阻塞,同时大量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也无法进入资本市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行政管理严格、市场行为严重扭曲。
第四章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
§4.1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政府要营造一个较好的宏观环境,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同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除了资金、实力、规模上处于弱势外,在经营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健全方面也有很大差距,这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
所以,民营企业应致力与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1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一部分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企业规模扩大了也没有摆脱家族企业家庭管理的模式,很多民情企业不能利用资本的有限责任来确立资本结构,维护资本所有者的权利。
因此应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自动逐步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核心问题是要明晰产权和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佳丽有效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筹资渠道就容易畅通。
建立起规范的信贷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在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增资金时,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活动。
4.1.2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筹集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及成本费用管理。
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管理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相当重要,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多种,为了保证企业资金来源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控制成本与风险,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根据自身条件,综合判断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选择最佳方式,避免盲目性。
<2)资金与资本结构的选择。
民营企业资金有限,融资能力差,经营风险大,所以如何科学确定企业资本结构尤为重要。
在企业中,其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多少为最佳,这就要根据多种因素来分析,企业大量借入资金固然能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提高收益率,但过度举债也可能增加财务风险,降低举债能力,降低信用等级,甚至引起财务危机,使企业倒闭。
所以在资本结构的选择上民营企业应慎重。
4.1.3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想到广泛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的重点,是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应当注意产业升级和转化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快走上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的发展道路。
§4.2建立多元化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4.2.1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之一。
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相适应,银行信贷要遵循效率原则而不是所有制原则,信贷就不能过分向国企倾斜,应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限制,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有企业同等的融资待遇。
对于大型民营企业国有银行应在信贷扶持和利率政策上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资本市场要为符合条件的民企上市或债券融资提供便利。
在放宽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时,应考虑相应的规范的信用制度和约束机制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资信评估、贷款信息等中介机构,组建规范的民企贷款担保支持体系,以效益机制和信用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理顺银企信用关系。
4.2.2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或称风险投资基金,是当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用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
它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中小型企业创业为服务方向,以股权投资作为主要投资方式,以获得长期风险收益为目的的新型产投资基金。
建立和发展中国的企业投资基金,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首先政府要积极倡导创业投资,制定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推动创业投资;其次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不以国有资本为主,而以社会资本为主,资金来源应由社会各界的风险投资和海外资本积聚而成;第三,创业投资基金融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但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重在科技型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创业”扶持,重点投入对象是高成长、高增值、高风险、高预期回报的民营中小企业,这一点对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第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要与国家改革相配套,要区别与传统金融产业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产业。
4.2.3进一步开放证券市场。
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民营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
这里所指的证券市场和直接融资主要是讲股票一级市场的直接融资。
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股市直接融资在资源配置、资金筹集、转换机制和分散风险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性。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看,股市直接融资约占社会融资50%以上,并且股票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但每年不超过数百亿元,不足银行信贷的10%,流通市值也只有国民生产总值的10%。
这意味着中国股市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股市要大发展,必须为民企开放绿灯。
1999年《证券法》出台,为民企改制上士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整上士公司机构,从而提升股市发展的活力。
此外,尽快在大陆创立二板市场,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当务之急。
4.2.4兴办区域性民营商业银行。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它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投资拉动型,资金“饥渴”又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加之国有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观念、金融效率、信贷方式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转轨的需要,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节奏。
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成分。
面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和中国已加入WTO的形势,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势在必行。
发展区域性民营商业银行,这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是非常现实和必需的。
发展区域性银行,以吸收国内民间资本和引进国外资本为主,金融支持的主要对象是民营企业,这种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可优先考虑城市信用社和蔼农村信用社的重组和嫁接。
这种区域性商业银行是以民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要严格按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构建与运营,各级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法律上明确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合法地位和相关权益,让它在为民企服务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只有当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了民营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民营企业的腾飞才有了稳固的金融基石。
参考文献
1、于青,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Vol.15,54~56
2、周新德,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障碍与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8~59
3、李菁,民营企业融资的内部环境建设研究,《甘肃金融》2002年第8期,5~6
4、李琳,从制度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0~52
5、刘次邦,改善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设想,当代经济科学,2002<1),Vol.24,20~24
6、高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2),Vol.11,27~29
7、孙飞,资本市场:
民营企业发展优化的能动载体,决策咨询,2002<11),32~33
8、王道阔,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2<4),266
9、陈泱,坚持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大船,《税务》,2002<9),13~14
10、肖起来熊考核,关于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思考,《求索》,2002<1),33~35
11、毛细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诌议,金融与经济<学术探讨版),2002<11),14~16
12、王汀汀,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分析,金融与经济<学术探讨版),
2002<8),14~16
13、叶国灿,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Vol.1,56~58
14、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08~109
15、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80~184
16、曹晋生,企业发展中的银行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7~10
17、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秩序,经济研究,2002<4),3~4
18、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14~15
19、周孟亮曾福生,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Vol.28,173~175
20、邱华炳,中小企业融资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0~25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刘怀珍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修改、定稿都倾注了老师辛勤的劳动,导师的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在上海交通大学夜大学就读的三年中,交大的各位任课老师给予我许多教诲,使我在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上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班主任张美玲老师,她为人正直、待人宽厚,这几年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了我许多关心和帮助,也给了我许多做人的教诲,这些教诲将是我毕生拥有的财富,在此我要真诚的向两位老师说声谢谢!
同时对就读期间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夜大学严谨的校风熏陶了我,在我做论文的过程中,我不得一次又一次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终成此文。
这种严谨的治学风格将永远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俞萍
2005年4月29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 融资 问题 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