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docx
- 文档编号:603183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2KB
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docx
《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曹伯启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①。
石栈②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③,俯瞰飞流过石滩。
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
孤馆④青灯夜更寒。
(注释)①阑:
尽。
意兴阑珊,兴致全无。
②石栈:
山壁上凿出的栈道。
③“两握”句:
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④孤馆:
指简陋的驿站或客店。
蜀道难(节选)
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②,砯崖③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注释)①凋朱颜:
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
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②喧豗(huī):
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③砯(pīng)崖:
水冲击石壁。
(李白《蜀道难》集评)
唐·殷璠:
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多纵逸。
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
(《河岳英灵集》卷上)
明·朱谏:
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而关键之密也。
白此诗极其雄壮,而铺叙有条,起止有法,唐诗之绝唱者。
(《李诗选注》卷二)
清·钱良择:
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
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唐音审体》卷一)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数日驱驰兴已阑(____)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
(3)白性嗜酒(______)(4)故其为文章(______)
2.用现代汉语描绘下面句子的场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结合诗歌内容体会曹伯启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4.上面两首诗用了同样的手法凸显“蜀道难”,请找出并分析。
5.根据(集评)内容,推测李白《蜀道难》一诗的结构特点。
【答案】
1.几距离特别爱好,酷爱所以,因此
2.急流瀑布飞泻,争相发出巨大的声响,喧闹异常;水在陡峭的岩壁上反复冲击,像接连不断的雷声一直在山涧鸣响。
3.从“三百尺”、“飞流过石滩”等可以感受到到作者冒险时内心的恐惧与惊悸;从“应被旁人画里看”等可以感受到作者历险结束后流露出的满足感与自豪。
4.两文都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南乡子》中的“石栈天梯三百尺”是正面写蜀道的高险,“两握不曾干”写了两手一直紧张到出汗,从侧面体现了蜀道难。
《蜀道难》选段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等句子正面写蜀道高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则写人的害怕,侧面体现蜀道难。
5.首尾呼应,“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蜀道难”三次出现,贯穿全诗,循环往复,一唱三叹。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诗歌(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
距离。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嗜”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特别爱好,酷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题干要求用现代汉语描绘下面句子的场景。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可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把瀑布飞泻、鸣响异常等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3.要求体会曹伯启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分析“三百尺”“飞流过石滩”等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作者恐惧与惊悸的情感。
还可分析“应被旁人画里看”语句,写的是满足与自豪是情绪。
所以说曹伯启登蜀道时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
4.比较阅读。
考查两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可分析曹诗的“石栈天梯三百尺”和李诗的“连峰去天不盈尺”,这都是从正面写蜀道的高险。
还可分析曹诗的“两握不曾干”和李诗的“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蜀道之难。
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题干要求推测李白《蜀道难》一诗的结构特点。
一定要读懂【集评】内容。
如从“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一句可以分析出《蜀道难》首尾呼应的特点。
再如从“蜀道难”三次出现,间隔反复,一唱三叹,一意三叠,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者感情逐步加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春天的阳光赶逐着,
雪已经从附近的山上
汇成许多道混浊的小河
向着淹没了的牧厂奔流。
自然用欣然的微笑
睡梦xīng松地迎接一年的初晨,
蔚蓝的天空发着光辉。
树林还透着,微微地现出绿色。
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
去征收田野的贡奉。
山谷干了并且斑lán起来;
一群群牛羊吵闹着,
夜莺已经在夜的静寂里歌唱过了。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奔()流xīng()松斑lá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3)“贡奉”的意思是;“静寂”中“寂”的意思是。
(4)仿照画线语句,写两句小诗。
【答案】
(1)bēn;惺;斓
(2)牧厂;牧场
(3)贡献的物品;静,没有声音
(4)示例一:
蝉儿爬上高高的树枝,去歌唱夏季的美好;示例二:
蚯蚓走出自己的寓所,去展示优美的身段。
【解析】
【详解】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惺忪”:
.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从睡梦中醒来并恢复意识。
读“xīngsōng”,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惺”“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牧场”:
适于放牧的草场;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单位。
注意据义定形。
(3)考查对词语的释义。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词语含义的把握。
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
如“贡奉”是“贡献的物品”的意思。
而“静寂”中“寂”根据“静”去推断,应该也是“静,没有声音”之意。
(4)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去征收田野的贡奉”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与例句构成并列,且要注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富有诗意,饶有诗味。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①
独怜②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③无人舟自横。
注:
①韦应物:
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
②独怜:
唯独喜欢。
③野渡:
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意境。
2.春水上涨,水流迅疾。
3.注意要将“横”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并将景物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联系。
示例一:
在郊野的渡口,看不见人迹,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斜在水边,潮水不断拍打它的这沿,它无助地晃动着。
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现实无力而茫然的心情。
示例二:
在夜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船,只有一条小船悠闲自得地飘荡在水面,任意东西。
可以看出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描写角度的理解。
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
通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勾勒出了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宁静的意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春潮带雨晩来急”中的“急”字,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携着春雨的情形,突出了春水上涨,水流迅疾的景象。
3.试题分析:
(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本题作答要抓住“野渡”“舟”两个意象来设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小船在水中任意漂浮的景象。
(2)诗人用“野渡无人舟自横”写出了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含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即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感伤的情怀。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了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4.阅读古代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⑵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选择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别这一主题。
B.“北风卷地白草折”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状写风势之猛,暗示环境的空旷、荒芜。
C.“愁”字既写当时天气状况,又为后文离别分手做了暗示,隐约透露诗人的担忧。
D.“归客”指即将回京的武判官。
“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
2.请你从三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妙处。
【答案】
1.D
2.从不同角度鉴赏,言之有理即可
我选⑴,这两句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颇有浪漫色彩。
我选⑵,这两句诗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飘雪的冬天里红白映衬的景象,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或:
“掣”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天气的恶劣。
红旗在寒风中毫不动摇、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我选⑶,这两句借景言情,耐人寻味。
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离去依依不舍、担忧惆怅的心情。
【解析】
1.D“送别的愉悦心情”错误,送别一般心情不可能是愉悦的。
2.开放性试题,从三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妙处即可。
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凤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①瞥:
突然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运用拟人、设问的修辞,“摧”宁赋予浮云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巧妙地写出了青山被浮云遮覆的景象:
一问一答间,富有情趣。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中的“何人半夜推山去”是问句,“四面浮云猜是汝”为答句,这是设问的手法,将青山被浮云遮盖的特点进行具体表达,突出一种厚重感;“猜是汝”猜想是浮云所做,赋予浮云人的行为,为拟人的手法,突出词人喃喃自语的特点。
6.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
【答案】我不赞同。
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
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
【详解】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
其中,“不”字很见功力。
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
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
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
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7.古诗文阅读。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
①灞上:
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
②致:
达到,实现。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
“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
“孤壁野僧邻”,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
E.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相同。
2.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可否?
请简要赏析。
【答案】
1.DE
2.“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
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
1.D是以动衬静,E与陆游的诗不同。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陆游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卧”比“居”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
总之,“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
8.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诗人盼归而又归期无期的无奈心情。
B.“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实写相逢后一起剪烛夜谈,叙说巴山夜雨的情景。
D.“落尽”“啼”极言暮春的萧条、悲凉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的愁苦。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C
2.思之、牵挂之情;高洁赤诚之心。
【解析】
1.C“实写相逢后一起剪烛夜谈”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是虚写。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2.考查“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明月”的寓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所以“明月”寄寓着牵挂之情与高洁赤诚之心。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②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释)①七盘岭:
地名。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
②浮客:
游子,诗人自指。
③褒城:
地名。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本诗画线句中的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清夜”写出夜晚的清冷,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又以子规近似“不如归去”的悲啼倍添伤感。
表达了作者在流放途中失意、怀乡、孤独之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芳春”和“子规啼”表明时节是暮春。
作者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着悲啼的杜鹃声,虽然面对的是万紫千红,百鸟齐鸣,但只选择了银杏树的绿和杜鹃鸟的啼,一则代表了江南的名木和四川的名鸟,表明自己远游已快到蜀地了,二则寄托了自己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高枕安稳地睡卧在褒城西的七盘岭上。
远处山头的月亮近得到窗前,高处的天河低得流进门来。
春天的银杏树已绿,清凉夜晚杜鹃在啼叫。
浮游之人白白听到杜鹃唤归,听到褒城晨鸡报晓还得上路前行。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引用两个典故,请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示例一:
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示例二:
用王质进山观棋烂柯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2.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滴、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漠不平,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解析】
1.颔联中有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
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11.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3.“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答案】
1.示例:
诗人用“蓬”“雁”自喻,写出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般出使边塞,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孤寂之情。
2.示例:
茫茫大漠,无边无际,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点儿风声,只有一缕袅袅青烟,直升天际;一条大河静静流滴,圆圆的落日孤悬,夕阳下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
3.B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作答时要注意突出沙漠的荒凉和景物的单调。
3.本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
A的句意为: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B的句意为: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
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C的句意为: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D的句意为: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故选B。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重,晓驾炭车辗冰。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加横线的句子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炭被夺走,尽管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中考 语文 古诗词 鉴赏 模拟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