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docx
- 文档编号:6031752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88KB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docx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附答案整理11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汇总
一.单选题
1.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鲁迅)
2.关于“子”的说法错误的是(自由职业者)
3.拟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
4.老舍著《断魂枪》中的主人公是(沙子龙)
5.《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表达(积极旷达的心境)
6.《前赤壁赋》一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其中“客”所起的作用(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7.契诃夫《苦恼》中能听车夫姚纳诉说苦恼的是(小母马)
8.《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
9.《苦恼》中车夫姚纳的苦恼是(没人听他诉说)
10.《前赤壁赋》中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自然景物是(江水、清风、明月)
11.下列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写“绝对之事”用的原引事例主角是(陈独秀)
13.顾城最著名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哪一部诗集?
(《一代人》)
二.填空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5.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孔子创始学派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礼)
7.《史记》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8.《边城》作者(沈从文),七中的少女主人公(翠翠)
9.写出老舍的三部作品(《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3.《诗经》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个体
14.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仁”是(爱人),“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崇尚克己复礼。
三.翻译题
1.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译:
孔子说:
“出门在外要像接待贵宾一样尊敬谨慎,役使老百姓要像承当重大祭典一样严肃小心。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诸侯国里做官不会招致怨恨,在大夫的采邑里做官也不会招致怨恨。
”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取用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
四.论述题
1.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并赏析。
可能会考的材料(不一定哈)
赏析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赏析:
祥子为了“买车”而牺牲了许多许多,它用三年时间才买到它,当然激动不已,从他的语言、动作、想法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心情。
至于“祥子买车的日子也是他的生日”,虽说这只是个巧合,但可见老天爷在暗中帮祥子呢。
读到这段话,谁都会为祥子的成功而高兴,给他庆祝。
这就是老舍这个“人民艺术家”语言的魅力。
[赏析二:
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
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
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
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
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
他嘱咐自己不要再闭上眼,也不要再乱想;快快的到城里是第一件要紧的事。
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闭上,他必须想念着点儿什么,必须醒着。
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气睡三天。
想什么呢?
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
他想不起别的,只想可怜自己。
可是,连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详细的想了,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象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
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象在一团黑气里浮荡,虽然知道自己还存在着,还往前迈步,可是没有别的东西来证明他准是在哪里走,就很象独自在荒海里浮着那样不敢相信自己。
他永远没尝受过这种惊疑不定的难过,与绝对的寂闷。
平日,他虽不大喜欢交朋友,可是一个人在日光下,有太阳照着他的四肢,有各样东西呈现在目前,他不至于害怕。
现在,他还不害怕,只是不能确定一切,使他受不了。
设若骆驼们要是象骡马那样不老实,也许倒能教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们,而骆驼偏偏是这么驯顺,驯顺得使他不耐烦;在心神最恍惚的时候,他忽然怀疑骆驼是否还在他的背后,教他吓一跳;他似乎很相信这几个大牲口会轻轻的钻入黑暗的岔路中去,而他一点也不晓得,象拉着块冰那样能渐渐的化尽。
赏析:
累他很累就是心里疲倦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黑暗中彳亍,他寂寞他无奈他有点害怕其实老舍就是想说祥子像行尸走肉一样在行走罢了,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他没有未来。
凸显了祥子的可怜啊,感慨的文字啊。
赏析三:
结合原文分析]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
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
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
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
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
“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
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
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
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
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
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
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
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
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
“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
”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
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
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
2.谈谈孔子“仁爱之道”在当今世界如何践行?
(结合事例分析得分高)
答: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
但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
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
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
要践行仁爱首先应身处其中,在当今世界,仁爱应是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弱者时,应怀揣着一份同情,但更多的应是尊敬;面对错者时,应以宽广的心去包容,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化。
陶行知用“四颗糖”教育感化学生体现了宽容和尊重的魅力;李斯特为假冒他学生的女孩捧场亦展现其旷达的心境。
孔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真正拥有仁爱之心的人,不需要人为地设立许许多多的难题去考验他,生活就是一个大考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能透彻而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本性。
大学生杀死同学事件频发是仁爱教育的缺失,从马加爵、到林森浩,高智商的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做出毁了几个家庭的事,仁爱中的宽容尊重得不到一点体现。
反观被害人,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多一点尊重,保护一下他们的自尊或许事情也不会发生。
简言之,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当然不需要许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仁爱的践行,但是深入社会时对别人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可以让社会更和谐。
(528字)
3.简述“天人合一”境界在《边城》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
“小说通过湘西茶峒的山水美、人性美、风情美来表现那时那地的“人间天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峒拥有着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态环境,高山溪水美丽纯净,建筑布局古朴自然,构成这个环境的所有因素都是那么灵动和富有诗意,即表现了山水,此乃为天;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祖孙之间的亲情之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即表现了人性,此乃为人;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倾吐爱意。
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活动。
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即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融洽,此乃为“天人合一”。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灵动。
至此,山水、风情、人性完美契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394字)
4.简要谈谈“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
答: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原文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说,通达事理的人,遵从客观规律,待人处事强调和谐,但决不随波逐流,不苟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故曰:
“和而不同”。
“
首先,“和而不同”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认为事物总是在千差万别中协调发展,所以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始终把“和谐”作为尺度,一切“以和为贵”。
“和”是不同性质的东西相掺和,它反映的是一种有差异的平衡或多样性的统一;“同”指的是相同事物的堆积,它反映的是无差别的同一或抽象简单的同一。
我们追求的是“和谐”而不是“相同”,只有“和”才有生命,才有发展;性命和则生,人物和则亲,人天和则灵,无有和则生阴阳,阴阳和则生天地,天地和则生万物。
这些告诉我们,离开了多样性,世界就没有生机,变得死气沉沉;反之,多样而不协调,势必会混乱不堪。
既多样而又和谐,这便是“和而不同”。
其次,“和而不同”是与“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致的。
当人类经历了一段苦难历程,吃过环境破坏的苦头,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协调,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过剩”、“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地球”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呼声。
经济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它的客观性和前瞻性,至今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的前沿。
再次,“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
中华民族的形成,就是“和而不同”的历史见证。
许多民族共处在一个国度之内,居住上相互错杂,经济上取长补短,文化不断交流,习俗也相互感染,逐步由“多元”合为“一体”。
各民族都是伟大祖国的缔造者,他们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贡献,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推进社会前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中华大地上都有自己的创造,但又和睦相处,相兼相容,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意义。
第四,“和而不同”是社会发展人民安康的重要保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曾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盲目地“与天斗,与地斗”,无端地挑起“人斗”,弄得天怒人怨,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濒临破产。
拨乱反正,人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猛醒过来,恢复正常秩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国家兴旺,人民安康。
第五,“和而不同”是理想的人格模式。
“和而不同”既要求人们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又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保持与外在关系的和合局面。
这里的“不同’,就是“外圆内方”。
所谓“方”,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
所谓“圆”,就是灵活变通,融通老成,指做人做事要讲究技巧,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1232字)
5.简要谈谈“仁者爱人“的现实意义。
答:
《论语》“仁者爱人”说理论体系的建立,目的就是让人们对社会、对他人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让人人具备一颗博爱之心,共同关注我们的社会,共同关注他人。
“《论语》所记孔子之言,论道德者居其大半;即在现代,尚有不磨之价值者也。
”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阶段。
追求和谐,是一种崭新的生存智慧,它不仅需要我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需要我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使人人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人。
联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语》“仁者爱人”说的思想对个人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有一定的启示
(1)我们在树立责任意识时,应该先从律己开始。
律己,就是“修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也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目的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使人得以安全,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形态。
2000年前的人们就知道通过“修己”而得以建立和谐社会,难道今天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
联系当今社会,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以权谋私者有之,贪污受贿者有之,道德败坏者有之,等等。
这些人起初的本质并不坏,只是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物质生活的改善,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国家与人民的罪人。
思考这些人变质的过程,都是从放弃自律开始的。
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妨先读读孔老夫子的“修己”之经,从自律做起,树立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将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
(2)我们在树立责任意识时,应该发扬古代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具有优良的美德传统。
孝、悌、忠、敬、宽厚、仁爱···都是古代传下来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为了创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创造这一文化、延续这一文化、发展这一文化,“激发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生机与活力,赋予其新的历史内容和时代价值,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以发扬古代传统美德为己任,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创建和谐社会作精神储备。
孝、悌等美德传统,应该从孩提时代抓起,让他们从小树立一种美德意识。
孔子认为: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具有孝悌的美德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的。
当今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大,一些国人沾染上了西方社会的不良风气,他们视中华传统美德于不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这些东西都是和谐社会所不允许的、所排斥的。
因此,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当每个人把对父母懂得孝敬、对兄弟懂得悌爱、对他人敬重、宽厚待人视为一种责任,然后再将其推广至全社会,使全社会都发扬与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整个社会将是一个有条不紊、充满责任心的和谐社会。
(3)我们在树立责任意识时,应该有一颗博爱之心。
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要求和个人责任高度统一的社会。
这种社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信念,要有着一颗与人为善的心,同时更怀有一颗博爱的心。
孔子认为能“泛爱众”,则“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能惠及虫鱼,这便是孔子“爱人”思想的终极关怀。
当灾难来临时,人人都伸出友爱的手,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还有什么灾难不能克服?
回想近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大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人人献一份爱心,共度难关,战胜灾害。
这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真实写照。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片爱,这世界将是美好的未来”,到那时,和谐社会的建立将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论语》“仁者爱人”说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启示,就是在于它要求我们有一种责任意识,并先要自律,然后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应该具有一颗博爱之心,这样,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就有保障。
(1638字)
6.具体说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答:
朦胧诗的创作特点,可概括为: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
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
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
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
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
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525字)
五.写作题
1.话题作文“认识自我”
2.谈一谈大学生活
(二者择其一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期末 考试题 汇总 答案 整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