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029333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00
- 大小:351.71KB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
图形与几何包括:
观察物体、周长。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
“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
“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
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
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
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
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
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
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
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017-2018学年度新北师大版
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
灵璧县东关小学
教师:
王群
2017年09月01日
2017-2018学年度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德育目标:
渗透节约用钱、团结友爱、节约粮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
学生计算两步式题时,易产生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上的错误,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
单元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观察物体与测量活动。
教材内容包括: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体会和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单元目标:
知识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单元难点: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建立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实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1课时----------------------看一看
(一)
第2课时----------------------看一看
(二)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德育目标:
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测量和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具准备:
树叶、线、直尺、皮尺等。
单元学具准备:
树叶、线、直尺、皮尺等。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4课时
第1课时----------------------捐书活动
第2课时----------------------运白菜
第3、4课时----------------------节余多少钱
第5、6课时----------------------里程表
第四单元乘与除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单元教学课时:
共5课时
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面积计算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德育目标:
5、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测量和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具准备:
树叶、线、直尺、皮尺等。
单元学具准备:
树叶、线、直尺、皮尺等。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4课时
第六单元乘法
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2.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单元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
单元课时安排:
共8课时。
第七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的知识。
2.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了解时间与数学的关系,解决
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认识平年、闰年并且能够进行判断。
2.认识24时记时法,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日历
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
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单元课题:
认识小数
单元教材简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景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认识。
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
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小数意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币模型、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学习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学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
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三、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
3、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
(1)题。
(2)完成试一试的第
(2)题。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
(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
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提问: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
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
然后再解答。
50-4×5=7+6×2=
7×3+4=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买文具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
引导发现
学法:
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
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
3-10÷2
=6+4=3-2
=10(元)答:
(略)=1(元)答:
(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
3-10÷5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
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
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买文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28÷7+336÷6+324÷8+781÷9+4
15÷3+8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除加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钢笔每只7元圆珠笔每支6元
自动笔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
淘气上次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了多少元?
(1)说说解题思路(同桌之间)
(2)独立完成
2、结合上面的情景说说下面的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x7+125-12÷4
三、巩固提高
课本第6页“练一练”1、2、3
小组检查
四、课后小结
买文具
(第三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28÷7+336÷6+324÷8+781÷9+4
15÷3+8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除加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
鲜花图片每套20元,一套4张
风景图片每张2元,一套4张
鲜花图片每张3元,一套4张
(1)每张风景图片比没张鲜花图片便宜多少元?
(2)一套风景图片和一套动物图片一共多少元?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课堂达标
配套练习册第三页1、2、3
三、课后小结:
在混合运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四、课后反思
过河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
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
2
教法:
指导练习
学法:
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6×9=30+15=42÷6=
2、脱式计算7×2+3046-6×4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
二年级,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
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
29+25÷9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
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师大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