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docx
- 文档编号:602916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74.42KB
养老问题.docx
《养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老问题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5)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1-12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
大中小】
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体现。
华图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考试特点提供了关于养老问题申论试卷及答案。
养老问题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3.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
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不准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万。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51年将达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31%。
也就是说,到2051年,我国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另有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城镇单身老人户和老年夫妇户略高于乡村。
“老有所养”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
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出来。
要应对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的资金压力,战略储备资金至少要达到25000亿元。
社保基金需要我国财政在未来20年内,年均向其拨付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
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
2.2010年,第一批80后正式步入而立之年,他们大多数已经像60后、70后那样成为各领域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们也承担着父辈们没有遭遇过的困难和挑战。
一对夫妇供养4位老人,80后养老难题,何去何从?
“达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90万。
”达州市老龄办的负责人徐华告诉记者:
“其中‘空巢’老人占了二成到三成。
”
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信奉“养儿防老”这句古语。
中国人的传统养老方式也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而且这种传统观念在达州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仍是根深蒂固。
“我母亲患有高血压,我和老婆工作都很繁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她老人家。
”家住通川区的廖先生也面临着照顾母亲的难题。
廖先生虽事业有成,但工作性质使他不得不全国各地到处跑,家里就剩下一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母亲。
廖先生一直想把母亲送到当地一家设备优良、环境较好的养老院去生活,可是老母亲说什么也不去,固执地认为,只有膝下无子的孤寡老人和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才不得不去养老院度过余生。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逐步产生了变化,社会养老、福利养老使80后减轻了不少负担,但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80后夫妻来说,他们面对的将是至少4位老人的养老问题,无论是从人手上还是经济上,这都将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
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兄弟两个,弟弟还在读书,妻子是教师,有个1岁多的女儿,日子过得还不错。
在他们上面的,除了双方父母,还有爷爷奶奶。
前段时间,张先生的爷爷心脏病复发住院。
于是全家出动,张先生是家庭的支柱,日常工作也很繁忙,但几乎每天都要往医院跑,晚上还要和弟弟轮流看护老爷子。
半个月下来,全家人都有点扛不住,都瘦了不说,因为老爷子的病来得突然,老太太受惊吓,血压升高,也卧床不起了。
老婆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独自照顾女儿,不到凌晨3点睡不了觉。
现在,爷爷奶奶身体逐渐康复,但因为子女很少在身边,担心他们不能照顾好自己,所以不得不找来一个保姆。
但长期的保姆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目前,达州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竣,‘空巢’老人也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跑步前进’而快速增多,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徐华告诉记者,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五成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
“不少专家曾预言,80后小夫妻将面临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位老人的难题。
没错,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年龄结构。
而且,双方老人还在中华大地的南北两端,逢年过节该奔赴哪边尽孝?
这个问题每年都要头疼几回。
”远离家乡来到达州上班的吴先生对记者说,“说实在的,生活并没有亏待我们。
出生在80年代的人们都是幸运的,都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但80后又是不幸的,我们注定要承担父辈们不曾遭遇过并且不可能甩掉的‘大山’。
”
即使如此,仍有一些乐观的80后夫妻,他们通常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双方父母也从事着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
“我们双方父母都还在工作,工作单位都为他们买了养老保险。
他们身体健康,生活舒适,目前都不需要我们赡养。
”结婚1年半的魏小姐乐观地认为,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对于他们小两口还有点遥远。
3.按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2802万,而60岁及以上的占12%,其中65岁以上8.3%。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他强调:
“无论是人口老龄化还是经济社会现代化都是动态的过程,而且相对独立,所以也要看到‘边富边老’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口应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
4.来自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未来10年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老人发生意外后,可能很久都无人知晓。
如何知道他们的安全状况,全球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好办法。
日本:
每天监测用水量
东京水道局将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
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
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
英国:
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
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
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
漫水监测器则放在浴室或厨房内,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提供帮助。
瑞士:
配备全套电子保姆
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
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
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老人出现意外时,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
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
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被形象地称呼为电子保姆。
5.武汉市武昌区堤东社区日间托老中心是当地老年人的乐园。
这里有棋牌室、健身房、老年食堂。
20多个白发老人在打牌、下棋,还有老人在翻看报纸、聊天。
75岁的王实老人对记者说,他家就在附近,每天来这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堤东社区居委会主任魏凤云介绍,这个托老中心由湖北船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区政府支持了5万元,企业赞助了3万元。
她说,这些老人都能自己走动,子女大多在身边,托老中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托老服务需求。
记者调研了解到,像这种白天到托老所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新亮点。
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认为,过去家庭养老只是子女们的事,现在我们把它升华为社会化服务,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又满足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
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与传统文化吻合,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
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社区老年活动室5677家,建立老年康复站、老年学校、老年谈心站、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等各种老年人服务设施8000多个。
全市10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建立了234家助老服务社,有2.8万助老服务员为1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
73岁高龄的汪云老人居住在合肥市中心的一个小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成为典型的“空巢”老人。
每天“三顿饭”成了汪老最头疼的大事。
汪云说:
“我们年纪大了,又住在五楼,每天爬上爬下出门买菜很不方便,最盼望小区能有食堂。
”
如今,像汪云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盖面不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认为,对老年人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餐、沐浴、理发、洗衣被、居室打扫一类,还包括康复护理、读报陪聊、紧急援助呼叫等。
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有限。
江西省老龄办事业发展处副处长肖守渊说,现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日常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
据介绍,南昌市平均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有6人,承担工作达120多项,工作经费捉襟见肘,人手和经费都无力顾及养老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基本都是依靠自己,或邻里互相照应。
乡村还没有建立针对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农村老年协会也比较少。
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也很欠缺。
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
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武汉市武昌温馨家园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周秀红说,经过不断探索,他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
张恺悌说,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应当引起严重关切,居家养老服务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充实精神生活。
6.76岁的老陈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虽然老伴早逝,但因为有4个儿子,曾经还是村里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有福啊,这么多儿子,老了就不用愁了。
”可是随着儿子们一个个自立门户,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老陈的苦水和泪水只有往自己肚子里咽。
老大说:
“我家里困难,自己还有两个儿子要养,你去其他兄弟家吧。
”老二说:
“我要去城里打工,在家没人照看你,等挣钱了我给你寄点。
”老三媳妇说:
“这么多兄弟,凭啥我家养?
”老四说:
“在我家住倒可以,但哥哥们要考虑一下阿大的生活费每月给多少。
”
老陈的凄凉晚景在青海省农村并不是个例。
2008年11月,青海省老龄委有关人员前往海东地区调研,所见所闻让省老龄委副主任张萍愕然:
姑娘在嫁入男方家之前,都要得到婚后不养老的口头承诺。
老山里的尕娃娶个媳妇不容易,对于这样的要求,男方父母只能点头,“只要自己干得动,他们不养就不养吧。
”这是很多老人无奈的选择。
湟中县多巴镇燕尔沟村的陈老汉带着4岁的孙子和村中的老人聊天,正说话时调皮的孙子开始乱跑,陈老汉只能吃力地跟在孙子的后面,一边追一边嘴里喊着:
“小心,再别跑。
”陈老汉说:
“我也干不动农活了,现在儿子把我养上,我把孙子看上呗。
”
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了解到,目前青海省共投入使用的农村敬老院有191家,集中供养2326人,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需求,大多数农村孤寡老人都是分散养老。
“要不是没儿没女,谁来这里住啊。
”在这里住了几年的李发科说,虽然福利院里不愁吃穿,但他觉得来这里是一个老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65岁的李洪财是湟中县多巴镇黑嘴尔村的五保户,独居在10平方米的破屋内,靠政府每年发放的五保金和救济粮过活,2008年李洪财被拖拉机撞断了一条腿,到现在走路还需要拄着棍子,村委会想让他进福利院,但一直没说服他,村委会领导告诉记者,他排斥福利院。
“儿子和积蓄是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机构对农民来说比较遥远,除了没有那个意识,其次就是付不起钱。
”长期在农村做民政工作的彭文林告诉记者:
“普通老人在福利院的收费是每人每月600元,这对农村老人来说是个大数字。
”
8.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同时,调查报告还分析了老人入住该机构的原因。
调查报告认为,影响老年人或其家属选择具体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水平,离家远近,居住条件,收费标准等。
数据显示,老年人选择入住机构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占一半其次为服务好,占24%再次为居住条件好,占18%最后为离家近,占8%。
以上数据表明,影响老年人入住选择最重要的是费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要多于对居住条件和服务质量的追求其次,老年人关心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最后才是离家的远近。
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差距较大。
调查报告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在没有外部支持和监督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只能在减少人力成本方面做文章,由此造成了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也造成了许多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频繁跳槽改行的状况,造成整个养老服务队伍的不稳定。
此外,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很多人甚至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往往是就业后边干边学,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9.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
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
“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该政策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社科院对此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家庭规模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比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2亿,而此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几乎为零。
从经济实力和财力角度讲,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的物质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8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6000亿,较之上世纪90年代实行“老农保”时每年4000亿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试点工作顺利与否,关键在于农民的投保积极性。
专家对农民参保程度不无担忧。
现行规定要求,试点地区的覆盖率必须达到60%以上。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每年需缴年收入的4%—8%,按照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计算,如果取中间5%的标准折算,农民每年需要拿出240元左右。
北京早在2008年1月1日起,就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基础养老金约为280元,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
但崔宏志带领的调研组对北京昌平区与大兴区调查时则发现,即使相对富裕的北京郊区,当地农民对一年拿出几十或上百元也非常不情愿。
“农民还有孩子上学、儿女结婚、看病等需求,相较而言养老需求无疑是靠后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对记者说,因此有可能出现最需要养老保障的低收入农民家庭因为资金顾虑而无法惠及的现象。
因此,在推行过程中“让农民少拿钱”是根本。
据了解,中央财政拟出资30亿元在试点地区进行“财政补贴”,对中西部财政补贴比例分别为基础养老保险最低标准的60%与80%。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情况,对我国城乡居民养老现状进行概括。
(20分)
要求:
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字数不超过3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居家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方式。
请概括其做法的长处,分析并提出推广该做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20分)
要求:
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3.给定资料10中谈到了国务院决定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请联系农村实际,谈谈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保障体系。
(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300字。
4.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
1.答案提示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总量较大、占人口比重较高。
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
4亿,占总人口的10%,我国事实上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是部分老人老无所依,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
子女不愿或无力承担养老义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依靠老人自我养老,难以满足自身需要,使得社会养老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社会养老发展水平不高。
基层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投入不足,一些敬老院设施不达标、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完全覆盖,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要求。
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
2.答案提示
居家养老长处:
它既减轻儿女负担,又利于老人的家庭照料;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是适合我国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3.答案提示
第一,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充分考虑农村家庭文化和国家经济实力提高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制度设计,进而作出制度安排。
第二,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引导,通过试行起步门槛不高,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基本保障。
要因地制宜,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补贴、养老待遇等方面,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设置参保农民每人每年缴费标准的不同档次。
要让农民自主选择,不要脱离实际。
第三,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民个人账户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四,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
要重视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国家层面上重视和号召人们重新注重家庭养老。
4.参考范文
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中写道: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从几千年前儒家学者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社会开始,养老就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话题。
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高峰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的,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因此,应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老龄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养老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压力。
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
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五,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会服务为依托、政府推动为手段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发展,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基本出路,是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我国老龄化加剧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老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