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602828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35KB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docx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
可恶。
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
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
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
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
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
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
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
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
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
晚清亡国了。
而我们呢?
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
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
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
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
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
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
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
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
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3
说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学者,我们的脑海里能一下闪现出许多大家的名字,如胡绳、范文澜、陈麓等等。
而蒋廷黻却不怎么为人所熟知,特别是大陆。
我在学生时代对此人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成就知之甚少,老师偶尔提及,也并未引起注意。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研究高考试题,发现09年江苏高考卷第7题引用了一段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的原文: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感觉其文字凝练简洁,对近代史的分析研究透彻,能在千头万绪中把握根本。
这引起了我阅读蒋廷黻所作《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兴趣。
蒋廷黻,1895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从小接受私塾和新学教育,1911年赴美求学,先后攻读新闻、政治、历史等专业,1923年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35年从政,先后担任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兼联合国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职。
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中国近代史大纲》是蒋廷黻1938年辞去驻苏联大使回国,在汉口花了2个月时间写成的,他本人一直强调希望读者只把它当作一个初步的报告,而非学术著作。
然而就是这本仅5万余字的小册子却贯穿了从鸦X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的近百年历史,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而且通俗易懂,充分展示了作者厚重的史学功底。
难怪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院士的时候,傅斯年就说:
“中国近代史研究,除蒋廷黻以外,无第二人。
”(非原话)
除了陈麓所作“重印前言”和文正义“重版后记”之外,全书分为“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四章。
鸦X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都有涉及,主要笔墨着力于背景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特别重视当事人的口述、信件等资料的收集和引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1、语言的简洁凝练
以五万余字的篇幅来论述近百年风云际会的近代历史,史实详尽,史论明晰,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需要作者在文字方面下足功夫。
纵观《中国近代史纲要》全文,可谓“字字珠玑,让人叹绝”,有学者甚至评价其为“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
”如“剿夷与抚夷”一章中第一节“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讲述鸦X战争前后中英关系的发展变化,在19世纪以前中西无邦交的原因,作者言简意赅地用了几句话加以阐释:
第一,中西相隔很远,交通也不方便。
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
那时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别,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
几句话就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由于清政府的原因,导致中西方的隔绝。
在本节的最后,作者更是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局势的变化:
在鸦X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由此可见文字简练的程度。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论文写作中,会经常为了显示__内容的深奥和作者水平的高深,刻意将__写得晦涩难懂。
苏大的朱小田教授也曾经在讲座中谈及此类问题,说现在写一篇论文没有几十个注释,注释的字数没有多过__本身的字数,作者就会感觉不那么自信,同行也会认为这篇__档次不高。
为注释而注释,为高深而高深,学术论文永远都是“高山流水”,不接地气,没有生命。
2、以史学家的情怀、外交家的眼光来审视近代历史
(1)以现代化史观等先进的史学理念引领纵观全书的取舍编排,作者选择林则徐、李鸿章、孙中山等人为主要对象,正是基于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近代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由此可见蒋廷黻对国家近代化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我们在全书的许多地方都能感觉到,比如在讨论鸦X战争后中国社会转型时写道:
“鸦X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由此可见作者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的史学理念是十分先进的。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独到的见解正是由于作者运用先进的史学理念来研究和评价历史,加之其外交家的身份和眼光,在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许多独到评价。
比如在评价林则徐时,作者做了如下表述: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张剿灭的。
他是百战百胜的。
……真正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
他到广东后,他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极力购买外国炮船,派人翻译外国刊物。
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的提倡。
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林则徐清楚地讲述了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他请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更不敢公开提倡改革。
由此可见作者对林则徐更多的不是褒奖,而是惋惜,或者说是不满。
他承认林文忠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产品,是士大夫阶层的楷模和典范,但是他们珍惜自己的名誉更甚于国事,没有为中国的近代化作更大的努力,所以作者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评价不高。
以上是我阅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要》后的一点想法,学识和能力有限,不免流于粗浅,请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
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
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
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
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
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
……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
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5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
从1840年牙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牙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牙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
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牙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牙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牙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
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
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上、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牙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
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
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6
《重说中国近代史》是北大政治学教授张鸣老师所著。
张鸣老师常常在各大以及报刊上发表一些新闻评论。
其新闻评论语言犀利、视角独特,再加上本人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读其作品不只是学习他的观点,更是学习一些文史知识。
当然,这本著作与新闻评论并不是一回事,但多少也保留了张鸣老师新闻评论的某些特点。
具体的说,这本著作有三处与官方不同:
其一,这本书对好多近代历史事件的评价与官方评价存在极大区别。
比如,官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农民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的爱国运动。
可是,张鸣老师在文中结合大量史实得出的结论则是,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一次政治冒险。
其二,这本书罗列了大量不为人之的史实。
我们依然以义和团运动为例。
官方对这段历史的记述重点是义和团如何抵抗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破坏鲜有详细的记载。
张鸣老师却根据大量不为人知的史实,把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社会破坏做了详尽的罗列。
其三,这本书能够尽力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说历史人物的对错。
其实,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好多研究历史的人,习惯用后人的视角去评说已经远去的历史。
结果,历史反而成了“借古喻今”的题材,而要保证历史结论的客观公正真是难上加难。
当然,这部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能颠覆官方对近代史的诸多论断,而在于它能以新颖的表述改变人们对近代史的诸多误解,让人们能够带着怀疑去读我们的近代史。
2021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7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
从1840年x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x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x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
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x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
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
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x、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
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
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史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