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三化.docx
- 文档编号:60279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8.45KB
管理的三化.docx
《管理的三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的三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的三化:
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三化是什么关系:
平行?
层次?
A:
层次
B:
平行
一、标准化
1、什么是标准:
是对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综合成果,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是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标准在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的含义:
现实中怎么做得好就怎么编制标准文件,文件怎么编制就怎么实际操作。
标准的建立来源于大量同类业务所产生的最佳实践活动的总结。
标准有以下四大作用:
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2、什么是标准化:
建立标准的过程以及建立以标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的过程,具体说,标准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标准,以文件形式进行贯彻、实施、监督的一种过程要求。
内容包括: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
对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在企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具有指导作用。
管理标准
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它是以专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事项为对象,包括对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分工、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等所制定的规范以现行工作为内容,把承担的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工作标准
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即在执行相应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工作(操作)岗位的工作范围、责任、方法等有关的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实现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管理的过程。
3、什么是标准化管理:
通过建立标准来规范、指导执行者业务活动的管理方式。
基础管理涉及到的标准包括:
流程中的标准操作、表单样式、基础数据的格式和口径、工作行为规范等。
在采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更注重过程的考核,而不是结果的考核,因为标准化管理认为:
如果过程是按标准执行的,且标准本身是正确的,则结果是必然的,如果结果不理想,那么企业需要改进标准,而不是让执行者承担执行标准后的结果损失。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
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
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
“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
要避免抽象:
"上紧螺丝时要小心"。
什么是要小心?
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
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
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二、制度化
1、什么是制度:
在企业中,制度是为形成员工、岗位、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规则,包括这些规则及其执行机制。
规则构成人们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执行机制是为了确保上述规则得以遵守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制度安排中的关键一环。
2、什么是制度化:
制度化是指企业的管理活动从无规则、就事论事到建立规则、按规则处理的提升过程。
包括三个方面:
①确立共同的价值观;②建立规则规范;③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3、什么是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
基础管理涉及到的制度包括:
包括:
①企业基本制度:
是企业的“宪法”,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②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个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③行为规范:
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
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整体优化。
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的形成。
它的形成规范了处于机制中的各类人员的行为模式。
在这种制度体制下,行政管理者普遍会采取有益于企业和自身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企业整体优化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条件。
制度化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
企业行为是企业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制定规范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是非常必要的。
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决策体系到具体的财务、人事、机关行政都需要以制度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
企业行为需要以规范为准则,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需要以规范作为准则。
制度化管理的手段是由各种形式的制度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
要实施制度化管理,必须用有效的手段。
为了约束和引导分散在企业行政各个岗位、各种职务上的管理者的行为,就需要制定各种岗位职务规范;为了协调与控制处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上的管理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需要制定各种环节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就需要制定各种专业管理规范;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企业的动态运行,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保证企业运行与企业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包括由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三种规范形式组成的总体控制规范。
三、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就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整体出发,对各环节输入的各项生产要素、转换过程、产出等制订制度、规程、指标等标准(规范),并严格地实施这些规范,以使企业协调统一地运转。
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证明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只有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把成百上千人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其次,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变人治为法治的必然选择。
每个员工都有干好本职工作的愿望,但在没有“干好”的标准的情况下,往往凭领导者的主观印象进行考核和奖惩,难免出现在管理中时紧时松、时宽时严的现象,并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严格管理,人和人之间可以公正比较、平等竞争。
最后,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员工总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规范使员工明确企业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标准,必然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员工还可以对照规范进行自我管理。
因为规范是在系统原则下设计出来的,管理人员依据规范进行管理,也能提高立足本职、纵观全局的管理水平。
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什么?
规范化管理他强调的是通过一套游戏规则,来实施管理,这是个核心问题。
通过游戏规则来实施管理,制度不等于游戏规则,因为这个游戏规则不能仅仅的体现老板和上司的意志,仅仅体现老板、上司意志的只是制度,而制度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之中,很多贯彻执行的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制度仅仅是老板的、上司的一种意志的体现,做下属的、做员工的并没有给予认同,所以结果是什么?
才出现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想办法来钻制度的空子,结果就是这个制度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管理是通过游戏规则来实现的。
规范化管理的特征
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系统思考
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员工参与
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体系完整
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制度健全
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1.1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包括战略、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框架,也可以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
1.2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依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
要求企业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多个方面:
战略规划与决策程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规范化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化”:
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2.1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里,企业的人员从上到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途,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随后“量体裁衣”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各职能层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2.2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
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在进行流程规范化的时候,必须先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识别流程及其现状,然后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2.3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描述等。
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
组织结构规范化强调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
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应于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工作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获得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2.4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
其主要内容包括:
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2.5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6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
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