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曾巩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02677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43KB
西亭曾巩答案.docx
《西亭曾巩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亭曾巩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亭曾巩答案
西亭曾巩答案
【篇一: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4)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
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
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
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
假如。
-1-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
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
尊奉.
c.以暴易暴易:
交易.
d.时然后出言时:
看准时机.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3分)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
避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
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为孔子所称举,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
困,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横遭
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6分)
(1)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
(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西亭
曾巩
团扇频挥到此亭,他乡愁坐独冥冥。
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岁月淹留随日老,乾坤狼狈几时宁。
欲知事事今何似?
万里波涛一点萍。
【注】①乾坤:
天地。
-2-①
(1)哪些事让诗人“愁坐独冥冥”?
请结合全诗分点概括。
(3分)
—————————————————————————————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瑞珏的死给觉新极大刺激,觉慧提出要离开这个家,觉新暗地为觉慧筹路费,支持他去上海,因为他意识到,家里需要一个叛徒,而不是都如自己般顺服的人。
b.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身份参加审讯,意外与玛丝洛娃相认。
他深信她没有罪,于是与首席陪审员据理力争,最终陪审团裁定玛丝洛娃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
c.吴荪甫不但想吞并朱吟秋的丝厂,更想高价买断朱吟秋的大批茧子。
他亲自与赵伯韬谈判,让其放弃对朱吟秋的押款支持,赵提出介绍尚仲礼加入益中信托。
d.愚人节,司法宫大厅进行“愚人之王”选举,卡西莫多因长相奇丑当选。
人们给他穿戴上纸板三重冠和滑稽的道袍,把他抬上五颜六色的担架,开始游行。
e.每年生日和命名日,欧也妮都能得到父亲一枚稀罕的金币作为礼物;得到葛朗台太太一件冬装或夏装连衣裙作为礼物,这些构成她一年一小笔的收入。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
‘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
请问谁在哭?
因何而哭?
请简述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公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千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南郡丧孙权”指的是什么?
请简述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3-
①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
②孟子曰: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
【注】①彀率:
拉开弓的标准。
②引:
张弓;发:
发射箭。
③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孔孟言论中所涉及的共同话题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角度与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
艺术中的崇高
①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
例如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②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从中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③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
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
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
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
宗教唯心主义者把“神”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
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
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
“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神’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4-②③
歪曲了的反映。
”这就是说,人不是“神”的创造物,恰恰相反,“神”倒是人的创造物,“神”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
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
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
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④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
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
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
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10.对“艺术作品的‘崇高’”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
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d.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11.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崇高”的错误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本中指出了“崇高”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分点概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件绿棉袄
赵炜
①就在前几天,我买了个小棉袄,夹克式的,颜色是深蓝与墨绿格格相间的那种,柔柔软软的棉质,-5-
【篇二: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4)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
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
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
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
假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
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
尊奉.
c.以暴易暴易:
交易.
d.时然后出言时:
看准时机.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避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为孔子所称举,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6分)
(1)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
(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西亭
曾巩
团扇频挥到此亭,他乡愁坐独冥冥。
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①岁月淹留随日老,乾坤狼狈几时宁。
欲知事事今何似?
万里波涛一点萍。
【注】①乾坤:
天地。
(1)哪些事让诗人“愁坐独冥冥”?
请结合全诗分点概括。
(3分)
—————————————————————————————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瑞珏的死给觉新极大刺激,觉慧提出要离开这个家,觉新暗地为觉慧筹路费,支持他去上海,因为他意识到,家里需要一个叛徒,而不是都如自己般顺服的人。
b.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身份参加审讯,意外与玛丝洛娃相认。
他深信她没有罪,于是与首席陪审员据理力争,最终陪审团裁定玛丝洛娃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
c.吴荪甫不但想吞并朱吟秋的丝厂,更想高价买断朱吟秋的大批茧子。
他亲自与赵伯韬谈判,让其放弃对朱吟秋的押款支持,赵提出介绍尚仲礼加入益中信托。
d.愚人节,司法宫大厅进行“愚人之王”选举,卡西莫多因长相奇丑当选。
人们给他穿戴上纸板三重冠和滑稽的道袍,把他抬上五颜六色的担架,开始游行。
e.每年生日和命名日,欧也妮都能得到父亲一枚稀罕的金币作为礼物;得到葛朗台太太一件冬装或夏装连衣裙作为礼物,这些构成她一年一小笔的收入。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
‘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
请问谁在哭?
因何而哭?
请简述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公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千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南郡丧孙权”指的是什么?
请简述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
②孟子曰: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
君子引而不发②,跃如③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
【注】①彀率:
拉开弓的标准。
②引:
张弓;发:
发射箭。
③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孔孟言论中所涉及的共同话题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角度与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
艺术中的崇高
①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
例如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②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从中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③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
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
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
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
宗教唯心主义者把“神”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
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
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
“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神’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
”这就是说,人不是“神”的创造物,恰恰相反,“神”倒是人的创造物,“神”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
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
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
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④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
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
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
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
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10.对“艺术作品的‘崇高’”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
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d.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11.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崇高”的错误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本中指出了“崇高”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分点概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件绿棉袄
赵炜
①就在前几天,我买了个小棉袄,夹克式的,颜色是深蓝与墨绿格格相间的那种,柔柔软软的棉质,让我心仪,穿上犹如孤寂的心身得到了充分的抚慰一样顿感舒坦起来。
②这天一大早,狂风裹挟着雨丝覆压下来,天阴着,心也紧缩着。
我其实并不讨厌这样的天气,相反,我以镇定自若的心情迎接它,自然中的风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必由此郁闷或抵触呢?
在这样的天气,我理所当然地穿上了这件棉袄。
瞅着镜子中自己的身材还算玲珑时,心里稍感安慰,突然,我的脑海出现了另一个小棉袄,也是夹克式的,颜色是青绿色的,面料好像还是防水的,就那
【篇三:
唐宋散文第一单元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亭曾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