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解析.docx
- 文档编号:601866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9.69KB
精品解析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解析.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解析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二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26题为必考题,27—30题为选做题。
请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考生作答时务必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将综合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上交,其它试卷考生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符合要求。
1.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
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依据,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
2.唐宗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其运作方式是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事件性质下放到工部。
故答案为C项,ABD项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是史实性试题,精准掌握核心历史概念和主干史实即可。
解题时注意耐心细致地逐项检查对比验证即可。
3.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A.陕西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答案】C
【解析】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所谓的行省指的就是行中书省。
在所给的选项中,陕西、湖北和河南都属于行中书省,而河北当时处于中书省的管辖范围,并不是行中书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使皇权受到限制。
故选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军机处
5.公元前50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应该属于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材料中“公元前506年”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才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题目的关键信息是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是1877年的当前政体,而不是1789年,只要读清题意的时间限制即可,法国在1875年确立了议会共和制,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7.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
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首相可以干预帝国国会立法。
首相拥有行政权,他可以改变国会立法结果,说明帝国国会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控制,故答案为D项;有权解散帝国国会的是联邦议会,A项排除;B项说法史实性错误,皇帝拥有军政大权,可以任免首相,控制议会,排除;C项说法史实性错误,联邦议会有立法权,排除;
8.太平天国l852年发布檄文:
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材料“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体现的是国内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冲突。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
B题意没有体现;C项“反帝”说法错误;D与史实不符,说法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认识
9.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中日甲午战争。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北洋舰队惨败是甲午战争的结果,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甲午战争客观上的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科技和外交等领域的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或者工业产值在GDP的占比超过一半等信息,D项排除。
10.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
“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起义“只是象征、鲁莽的行动”“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等,可以判断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故选C。
太平天国运动无盲目排外的特点;反割台斗争没有清政府的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外来文化,也没有政府的联合。
ACD均错,因此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1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
“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列强建立租界的权利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这一现象的特点是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
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反帝,中国政府保护外国权益。
故答案为D项;从1901年到1937年与A项说法不符,排除;B项是1958年《天津条约》内容,排除;C项时间不符,1901年之前就已经存在租界了,排除.
【点睛】本题是史实性选择题。
精准掌握历史知识与紧扣题干时间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如理解式记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异同是排除干扰项的保证,建议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记忆。
12.学者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从题干中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问题;结合四个答案,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不对;C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一,但是不是主要的,故排除;D项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13.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
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条“中共领导”说法错误;第二条中的“确立了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说法错误,应是中共二大;第三条中的“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挥部”说法错误;第四条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说法正确;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应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五条说法错误。
故C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抗日战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三大战役
14.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2.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5.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
巴黎公社的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②人民民主③人民公仆④工农联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而①正确;公社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体现②人民民主原则;依据材料中“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的工资”可知③符合题意。
由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主要是在城市中,故④错误。
故选A。
考点:
巴黎公社
点评: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
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失败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16.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
“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
”与标语“打倒战争!
打倒沙皇专制政府!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打倒战争!
打倒沙皇专制政府!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结合所学知识,俄国二月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并立的政权。
故选B项。
A是法国发生事件;C不符合打倒沙皇的信息;D是1991年,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
【名师点睛】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
从革命结果来看,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7.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
“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是使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故答案为C项;“过去的残物”指的是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A项错在“仅”字,说法不完整,排除;B项同样错在“仅”字,说法不完整,排除;“新途径”指的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过去的残物”的范畴,D项排除。
1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
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19.1971年7月15日一位美国总统讲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亿多人民的参加,是不可有稳定和持久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关系敞开门户。
”这里的“主动行动”指的是
A.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签署《联合公报》
B.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C.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紧扣题干时间“1971年7月15日”。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是1971年7月,故答案为C项;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签署《联合公报》是1972年2月,A项排除;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是1971年4月,B项排除;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元旦,D项排除。
20.《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两个拳头出击”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新中国对国民政府外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故答案为A项;“两个拳头出击”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反美反苏,B项排除;“一边倒”是倒向苏联,C项排除;“团结世界各国人民”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
精准掌握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和典型特征是关键。
例如,建国初年的三大外交政策,具体存在差异,“另起炉灶”侧重反封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侧重反帝,“一边倒”强调倒向苏联。
21.“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反映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才属于中国所推行的睦邻友好外交,其他几个选项均不是反映此类外交,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
22.路透社曾评论道:
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它”指的是
A.不结盟运动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道德力量,强调……和平共处原则。
”与不结盟运动宗旨相似,即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联大或安理会等信息,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关税或贸易等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联合等信息,D项排除。
23.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即将取得胜利;在二战结束之后,以美苏为首的冷战也随之展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故选C项。
【名师点睛】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结束之后,以美苏为首的冷战也随之展开。
24.保罗.约翰逊在《现代:
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可知它是苏东剧变。
它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故答案为A项;它使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处于暂时低谷,B项排除;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等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C项排除;D项说法与苏东剧变无关,排除。
25.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是指世界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③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中“一超”就是指美国,①正确;“多强”是指世界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如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欧盟等,②正确;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不是一蹴而就,③正确;“一超多强”局面并不是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④错误,选择B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为必做题,20分,27-28,29—30,题为选做题,30分,共50分)
26.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摘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杰佛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
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三新中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
。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表现?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答案】
(1)实现:
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代王朝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
(2)实质:
权力制衡。
美国总统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3)表现: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认识:
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由于国情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
【解析】
【详解】
(1)从材料中“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结合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历史知识可知,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代王朝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
(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实质,“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其思路是猜疑——权力制衡——自由政府。
据此可知,其实质是权力制衡。
第二小问是办法,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和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制宪精英们通过选举制、任期制和三权分立原则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具体办法:
其一,美国总统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其二,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3)本问有2个小问。
第一小问是表现,紧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实可知:
其一,涉及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其二,涉及法制建设的是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小问是认识,紧扣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纵向看待人类的民主政治,不论是古代雅典、近代美国,还是现代中国,其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的认识是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横向看待民主政治,类型多元,性质多样,适合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吉林省 普通高中 友好 学校 联合体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联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