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验学复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00904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58KB
动物检验学复习题答案.docx
《动物检验学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检验学复习题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检验学复习题答案
1.简述动物检疫的作用主要和要求?
1.1.2动物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疫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验)、消毒和处理,达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其最根本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监督作用动物检疫员通过索证、验证,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保证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通过动物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以及其他妨害公共卫生的因素。
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现在对多种疫病,如绵羊痒病、结核病、鼻疽等慢性疫病仍无疫苗可供接种,也极难治愈。
但通过检疫、扑杀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产品等手段可达到净化消灭的目的。
4)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通过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发现有患病动物或染疫产品可依照双方协议进行索赔,使国家进口贸易免受损失。
另外,通过对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可保证质量,维护我国贸易信誉。
这对拓宽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5)保护人体健康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疫病会危害人体健康。
在动物疫病中,有近200种属于人畜共患的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病、沙门氏菌病等。
通过检疫,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人畜共患。
国内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国内动物及其产品实施的检疫,称为国内动物检疫,简称内检。
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及卫生监督。
国内动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从一个地方(省、市、县等)传播、蔓延到另一个地方,以保护我国各地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的健康。
因此,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应的有关条例、规定,对原产地和输入、输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路过本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督。
(2)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应接受检疫、履行法定检疫义务。
(3)县级以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规定实施监督检查,查验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必要时可进行抽检。
对于没有检疫证明或检疫证明超过有效期或有异常的畜禽及其产品,应进行补检或重检,并出具检疫证明。
进出境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进出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称为进出境检疫,又称国境检疫或口岸检疫,简称外检。
外检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或邮寄检疫及运输工具检疫等。
外检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传入、传入我国国境,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我国在海、陆、空各口岸设立的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我国规定的进出境动物检疫对象名录,代表国家执行检疫,既不允许国外动物及其产品,必须经我国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检疫,未发现检疫对象时,才能进境或出境、过境。
2.如何进行动物的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
1)群体检疫
群体检疫是指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现场临诊观察。
其目的是通过对动物群体症状的观察,对整群动物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并从群体中把病态动物挑出来,做好记录,以待进行个体检查。
群体检查时以群为单位,一般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的动物划为一群,或将一圈、一舍的动物划为一群。
禽、兔、犬等可按笼、箱、舍分群。
运输检疫时,可登车、船、机舱进行群检或在卸载后进行集中检疫。
群体检疫一般采用是先静态检查,再动态检查,后饮食状态检查的方法,即所谓的“三态”检查法。
(1)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圈舍、车、船、仓库,在不惊扰畜禽的条件下,仔细观察动物在安静状态下的表现,如畜禽的精神状态、外貌、营养、立卧姿势、呼吸、反刍状态、羽、冠、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等,注意有无咳嗽、气喘、呻吟、嗜睡、流涎、站立异常、孤处一隅等反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个体。
(2)动态检查
静态检查后,将动物哄起或在卸载后往预检圈赶的过程中观察,先看动物自然活动,后看驱赶活动。
观察其起立姿势、行动姿势、精神状态和排泄姿势。
(3)饮食状态检查
检查饮食、咀嚼、吞咽时的反应状态。
注意有无不食不饮、少食少饮、贪饮、假食、异常采食以及吞咽困难、呕吐、流涎、退槽、异常鸣叫等现象。
动物在进食后或进食期间一般都有排粪、排尿的习惯,借此机会再仔细检查其排粪、排尿的姿势,粪尿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
经上述检查发现异常表现或症状的动物,都应标上记号,以便隔离和进一步进行个体检疫。
2)个体检疫
个体检疫是指对群体检疫中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系统的个体临诊检查。
其目的在于初步鉴定动物是否患病、是否为检疫对象,然后在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疫。
一般对在群体检疫中无病的动物也要按5%~20%抽样作个体检疫,若个体检疫发现患病动物,应再抽检10%,必要时全部进行个体复检。
个体检疫方法一般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检测体温等。
(1)视诊
利用肉眼观察动物的外部表现,要求检疫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检查经验。
检查内容:
1神状态的检查
②营养状况的检查
③姿态与步样的检查
④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⑤反刍和呼吸的检查
⑥可视黏膜的检查
⑦排泄动作及排泄物的检查
(2)触诊
利用手触摸感知畜体各部的性状。
①触诊耳朵、角根:
初步确定体温变化情况。
②触摸皮肤弹性:
健康动物皮肤柔软,富有弹性。
弹性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或脱水性疾病。
③检查胸廓、腹部敏感性。
④检查体表淋巴结:
触诊检查其大小、形状、硬度、活动性、敏感性等,必要时可穿刺检查。
如马腺疫病马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有波动感;牛梨形虫病则呈现肩前淋巴结急性肿胀的特征。
⑤在禽,要检查嗉囊,看其内容物性状及有无积食、气体及液体,如鸡新城疫时,倒提鸡腿可从口腔流出大量酸性气味的液体食糜。
(3)听诊
利用听觉器官或借助听诊器检查动物各器官发出的声音。
分直接听诊法与间接听诊法。
(4)检查“三数”
即体温、脉搏、呼吸数,“三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常数,其变化可提示许多疫病。
3.国内发生动物疫病时应如何处理?
⑴一类动物疫病的处理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畜牧局)应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情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并将疫情等情况于24h内逐级上报国家农业部。
做好保密工作,因为只有国家农业部有权对外公布疫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当疫点、疫区内染疫、疑似染疫的动物扑杀或死亡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再无疫情发生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确认合格后,由原决定机关宣布解除封锁。
⑵二类动物疫病的处理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⑶三类动物疫病的处理县级、乡级人民政府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⑷二、三类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一类疫病处理。
⑸人畜共患疫病的处理农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互相通报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扑灭措施。
3.产地检疫有什么要求?
1)产地检疫的概念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动物检疫。
4)产地检疫的要求
⑴定期检疫:
畜禽饲养场和饲养户应按照检疫的要求,每年对畜禽进行某些疫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马鼻疽等)的定期检疫。
饲养种畜、种禽、奶畜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检疫,或由当地畜禽防检机构进行检疫。
⑵引进检疫:
凡引进种畜、种禽单位,应在进场后,必须隔离一定时间(大家畜45d,小家畜30d),经检疫确认无疫病后才能供使用。
⑶售前检疫:
饲养单位或饲养户的家畜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防检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实施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
动物、动物产品售前检疫是产地检疫的核心和关键,是保证采购质量,减少采购损失,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⑷运前检疫:
动物及其产品集结后准备调运前,应进行产地检疫,由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
⑸确定检疫:
当发生疫情时,应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以便及时确诊和采取防制措施。
5.说出宰后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宰后检疫是指动物在放血解体的情况下,直接检查肉尸、内脏,对肉尸、内脏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检验结论。
2)宰后检疫的方法宰后检疫以感官检疫为主,必要时辅之实验室检疫。
⑴感官检疫动物检疫人员,通过一般的观察,即可大体判断胴体、肉尸和内脏的好坏以及屠宰动物所患的疫病范围。
具体方法如下:
①视检即观察肉尸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
②剖检是用器械切开并观察肉尸或脏器的隐蔽部分或深层组织的变化。
③触检用手直接触摸,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有无变化。
这对发现深部组织或器官内的硬结性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④嗅检对某些无明显病变的疾病或肉品开始腐败时,必须依靠嗅觉来判断。
⑵化验检疫凡在感官检疫中对某些疫病发生怀疑时,如已判定有腐败变质的肉品是否还有其利用价值,可用化验作辅助性检疫,然后作出综合性判断。
①病原检疫采取有病变的器官、血液、组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镜检,必要时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动物接种以及生化反应来加以判定。
②理化检疫可用氨反应、联苯胺反应、硫化氢试验、球蛋白沉淀试验、PH的测定等综合判断其新鲜程度。
③血清学检疫针对某种疫病的特殊需要,采取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和血液检查等方法,来鉴定疫病的性质。
4)宰后检疫的程序动物宰后检疫的一般程序是:
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肉尸检疫三大基本环节;在猪增加皮肤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猪的宰后检验程序,即头部检验→皮肤检验→内脏检验→旋毛虫检验→肉尸检验五个检验环节。
家禽、家兔一般只进行内脏和肉尸两个环节的检疫。
6.出境检疫包括哪些内容
出境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输出国外前所进行的检疫。
1)出境检疫依据:
输出动物不需事先办理检疫审批,但货主或者代理人在对外签约之前,应实现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咨询,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输入国的检疫要求予以确认,然后再对外签订有关合同。
2)出境检疫的程序:
(1)报检:
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动物、动物产品或其他检疫物出境前60d,应向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
报检时除填报检单外,还应提供合同或者协议及有关单证。
(2)产地检疫:
如输入国无特殊要求,出境动物可在动物原产地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实施检疫,并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现场验证、进行临床检查、通关放行。
如输入国要求在出境口岸进行隔离检疫,动物所在地检验检疫机关或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书》运抵口岸实施出境前隔离检疫。
(3)出境前口岸检疫:
对输出动物不需在口岸实施隔离检疫的,动物运抵出境口岸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只进行验证和临床检查,检查合格的同意出境;输出动物,出境前需要隔离检疫的,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检疫场所检疫,隔离检疫的时间,视动物种类、用途及输入国的检疫要求而定。
没有要求的按照我国规定检疫项目确定。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不准出境。
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进境动物检疫处理有关规定,作退回原地、扑杀或销毁处理。
发现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动物来源地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扑灭疫情。
4)出证:
所有的检验工作完毕后,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并符合输入国兽医当局及我国动物检验检疫机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时,由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出具《动物检疫证书》和《通关单》出境。
输入国没有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可根据我国的具体规定实施检疫;输入国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的,应按有关检疫条款的要求出证。
经检疫或检疫处理的草、料、用具出具相应的《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
7.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疫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母畜流产、早产、不孕,公畜睾丸、附睾炎、滑液囊炎等。
2)实验检疫的主要方法
(1)细菌学检查以镜检方法为主。
取流产胎儿胃液、胎盘或母畜流产2-3天内阴道分泌物抹片,用改良萋―尼二氏鉴别染色法,或改良柯氏鉴别染色法,染色镜检,布氏杆菌呈红色或橙黄色,其它细菌或组织呈蓝色。
(2)血清血检查以凝集反应应用最广泛。
常用的凝集试验有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
被检血清50%以上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凝集价。
大家畜(马、牛)凝集价在1:
100以上则为阳性,1:
50为可疑;小家畜(猪、羊)凝集价在1:
50则为阳性,1:
25为可疑。
(3)变态反应用于猪羊的布氏杆菌病。
猪、羊感染布氏杆菌后1个月左右出现皮肤变态反应。
注射部位明显水肿,凭肉眼即可观察出者,为阳性反应;肿胀不明显,通过触诊与对侧对比方能察觉者,为可疑反应;注射部位无反应或仅有一个小的硬结者,为阴性反应。
3)检疫处理
检出布氏杆菌病时,不得调运。
阳性猪、羊立即淘汰,阳性奶牛可在严密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污染的畜舍、产房、牧地、用具等用5%热烧碱或20%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
病畜流产的胎儿、胎衣、粪便和污物要深埋、发酵等无害处理。
对健康家畜及时免疫接种。
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的传染病。
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临床上会有这种症状。
1)临诊检疫要点
⑴仅发生于猪。
各种年龄、性别、品种、体质的猪均能感染,而以妊娠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并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肥育猪症状较轻。
本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⑵流行过程慢,一般3~4周,长的可达6~12周。
饲养管理不当,天气寒冷等因素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⑶潜伏期一般为14d,种母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等症状。
2~3周后母猪开始康复,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50%,发情推迟。
⑶仔猪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达80%,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
少数病例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
⑷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活力低。
感染本病的猪有时表现为耳部、外阴、尾、鼻、腹部发绀,其皮肤出现淤青紫色斑块,故又称为蓝耳病。
⑸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并出现间质性
9.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热、头面水肿、呼吸系统症状和败血症。
1)临诊检疫要点
⑴家禽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其它家禽、野鸟、野生水禽、迁涉鸟均有较高的易感性。
发病急、传播快、流行范围广,常呈地方性或大面积流行,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可达100%,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冬春两季多发。
⑵潜伏期3-5天,强毒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个别发病、死亡到鸡群中50%出现症状,仅需2-3天时间。
病鸡采食减少乃至废绝,精神沉郁,垂头缩颈,眼结膜充血,流泪,鸡冠发绀,头部水肿,有的趾爪鳞片发紫或有紫红色出血斑,拉黄绿色稀粪,呼吸罗音,咳嗽,产蛋量大量下降,一般20-50%不等,严重者绝产。
温和型临床症状较轻,大部分精神、食欲正常,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的大幅度下降,一般经7-10天产蛋率由90%以上,下降到10%不等,产蛋量下降的同时,软皮蛋、白皮蛋、沙壳蛋,畸型蛋明显增多。
⑶剖检各黏膜、浆膜及内脏有出血性变化。
喉头气管充血严重,大部分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及肌胃角质层下出血,十二脂肠、回肠、直肠、泄殖腔出血。
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肝、脾、肾、心脏常见有灰黄色的变性坏死性病灶,卵泡充血,有的变形成菜花状并有坏死,输卵管弹性、韧性降低,充血、出血、水肿乃至坏死,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
10宰后检验中常见的组织器官病变有哪些?
如何处理?
1局限性和全身性组织病变的鉴定和处理
1)出血性病变与处理
1械性出血
②病原性出血
③窒息性出血
④电麻出血
⑤呛血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由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其淋巴结没有炎症变化的,切除全部浸血组织,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②由电麻引起的出血,轻微的,胴体和器官不受限制出厂(场);出血严重的,出血部分和呛血肺化制处理,其余不受限制出场。
③出血,水肿广泛,且淋巴结有炎症时,胴体和器官必须进行细菌检查。
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后迅速出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2)组织水肿的病变与处理
在屠体上发现水肿时,首先应排除炭疽,再判明水肿的性质,是炎性的还是非炎性的。
⑴创伤性水肿时,仅销毁病变组织即可。
⑵皮下水肿、肾脂肪囊、内膜、肠系膜及心外膜的脂肪组织发生脂肪胶样浸润时,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并作细菌学检查。
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可迅速发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出厂;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水肿,放血不良,肌肉松软等,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⑶后肢和腹部发生水肿时,应仔细检查心、肝、肾等脏器,如有病变,须进行沙门氏菌检查。
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胴体迅速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场。
3)败血症的病变与处理
⑴败血症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轻微,肌肉无变化,高温处理出场。
②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变化的作化制处理。
③患有脓毒败血症的胴体作销毁处理。
4)蜂窝织炎的病变与处理
⑴蜂窝织炎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已全身化的,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②若全身肌肉正常,则须进行细菌学检查。
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肉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场。
5)脓肿的病变与处理
⑴脓肿的病变发现脓肿时,应考虑是否为脓毒败血症,尤其对无包囊而周围炎性反应明显的新脓肿。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脓肿形成包囊的,切除脓肿区作销毁处理,其于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②脓肿为多发性新鲜脓肿或脓肿具有不良气味的,整个器官作化制处理。
③被脓液污染附有难闻气味的胴体部分,割除化制处理。
6)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与处理
⑴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性脂肪坏死
②外伤性脂肪坏死
③营养性脂肪坏死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坏死轻微,无损商品外观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变化明显的,将病变部切除化制,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③如系传染病引起,应结合具体传染病进行处理。
10.1.2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卫生处理
1)心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心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心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①心肌炎②心内膜炎③心包炎
⑵卫生评价及处理
①心肌肥大、脂肪浸润、慢性心肌炎而不伴有其他脏器变化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严重的非创伤性心包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以及心机松软和色泽改变的,心脏作化制处理。
③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化制;对肉的处理须作沙门氏菌检查,结果阴性的,胴体不受限制出厂;阳性的,胴体高温处理出厂。
2)肝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肝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肝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3脂肪变性②饥饿肝
③肝硬变④肝中毒性营养不良⑤肝淤血
⑥肝色素沉着⑦肝坏死⑧肝胆管扩张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肝”、“饥饿肝”以及轻度的色素沉着、淤血和肝硬变,不受限制出场。
②“槟榔肝”、“大肝”、“石板肝”、胆管扩张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以及脓肿、坏死肝,一律化制或销毁处理。
3)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脾脏的病变
宰后见于脾脏的病变如下:
①急性脾炎②脾脏梗死
③脾脏脓肿④肉芽肿结节
⑤坏死性脾炎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凡具有以上病理变化的脾脏,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4)肺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肺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肺脏主要的病理变化如下:
①肺电麻出血②肺呛血③肺呛水④纤维素性肺炎⑤肺坏疽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电麻出血肺,不受限制出场。
②其他病变肺,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5)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肾脏的病变
除特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病变外,肾脏的病理变化还有肾脓肿、肾结石、肾盂积水、肾梗死、肾皱缩、肾囊肿等病变。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肾结石、肾囊肿、肾梗死可局部切除食用外,其他各种病变的肾,一律作化制处理。
6)胃肠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胃肠的病变
胃肠可发生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如出血、炎症、糜烂、溃疡、坏疽、寄生虫结节、结核、肿瘤等。
猪宰后检验时发现肠壁和局部淋巴结含气泡,称为“肠气肿”。
⑵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肠气肿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他有病变的胃肠一律化制处理。
10.1.3肿瘤的鉴定与处理
1)畜禽肿瘤的鉴定
畜禽常见肿瘤的眼观变化如下:
⑴乳头状瘤
⑵纤维瘤
⑶猪鼻咽癌
⑷鸡食管癌
⑸纤维肉瘤
(6)鸡卵巢腺癌
⑺原发性肝癌。
⑻肾母细胞瘤
⑼黑色素瘤
2)患肿瘤畜禽肉的卫生处理
主要是根据胴体的营养状况(即肥瘦),肿瘤的良性、恶性、是否转移,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上发现一个还是多个肿瘤而确定。
⑴一个脏器上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的,患病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其他脏器和胴体高温处理;胴体瘠瘦或肌肉有变化的,胴体和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
⑵屠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器发现有肿瘤病变的,胴体和脏器销毁处理。
⑶经确诊为淋巴肉瘤或白血病的,不论肿瘤病变轻重或多少,胴体和脏器一律销毁处理。
11.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2)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及处理
⑴感官检查及剖检
表10-8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病畜肉特征
死畜肉特征
病死禽肉
杀口状态异常:
宰杀刀口一般不外翻,切面平整,刀口周围组织稍有或无血液浸染现象。
杀口状态明显异常:
病死后冷宰的畜肉,其刀口不外翻,切面平整光滑,刀口周围组织无血液浸染现象。
杀口异常:
病禽宰杀刀口无血液浸染现象,死禽多数无宰杀刀口。
明显放血不良:
急宰牲畜呈明显放血不良,肌肉呈黑红色甚至蓝紫色,肌肉切面可见到血液浸染,并有血液外溢,脂肪、结缔组织中和胸膜下血管显露,有时脂肪淡红色。
剥皮肉表面常有渗出血液形成的血珠。
极度放血不良:
病死后冷宰的畜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极度放血不良。
肌肉呈黑红色,且带有蓝紫色彩,切面有黑红色血液浸润,并流出血滴。
血管中充满血液,胸腹膜下血管怒张,胸腹膜表面呈紫色,脂肪呈红色,剥皮肉的表面有较多的血珠。
放血状况:
病禽屠宰后放血不良,皮肤呈红色、暗红色或蓝紫色,鸡冠、肉髯呈紫黑色。
颈部、翅下、胸部等皮下血管淤血,肌肉切面呈暗红色或紫色,湿润多汁,有时有血滴流出。
死禽肉放血极度不良或根本没放血,肌肉切面呈紫黑色,且在皮肤表面可见到紫色斑点。
坠积性淤血:
濒死动物在急宰前通常较长时间的侧卧,由于重力引起的体内血液的下沉,卧地皮下组织和成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检验 复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