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葛小强著.docx
- 文档编号:600688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38KB
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葛小强著.docx
《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葛小强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葛小强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葛小强著
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
书上内容的总结:
1、劳动力的生产率和市场给予的产出价格决定了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收益递减原理说明,如果使用的资本和其他投入品数量不变,则每次增加的工人的边际产值递减。
就业适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寻找就业岗位人群在就业适龄人口中比例的增加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
2、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导致各国均以自身优势行业为主而降低了其他行业的投入,促使其他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左移、优势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右移,导致其他行业工资降低优势行业工资升高,加剧了工资不平等程度。
技术变革中的技能偏爱型技术提高了高技能工人的边际产量而降低了低技能工人的产量,进而加剧了工资的不平等程度。
3、失业率是失业人员与劳动力人数的比值。
一个人不是失业者不一定就是就业者,因为还有劳动力外来人员。
比如说我们这些学生、无偿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和没工作能力的人都既非就业者又非失业者。
另外,参与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它衡量了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它是劳动力与工作年龄层人口的比值,它越大说明劳动力规模越大,反之则劳动力规模越小。
4、失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其中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属于正常现象,并且适当的摩擦性失业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会要求工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匹配工作,提高生产率。
但是结构性失业的成本却很大,它使得工人长期失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另外就是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型失业,主要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和实际GDP下滑有关。
5、非自然失业不是好事,它会带来很多成本。
首先失业使得劳动力没充分利用,造成经济成本;其次失业使得失业人员具有心理阴影,让人觉得自己无能力生活,又迫于经济困难,更能让人灰心丧气甚至自杀,产生心理成本;最后就是失业具有社会成本,失业让人迫于生活的无奈,要么使人自暴自弃,要么就让人走上犯罪之路:
抢劫、偷窃、拐骗、贩毒等。
这都会造成社会不安定。
6、同通货膨胀一样,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并不能衡量真实失业水平,因为官方把丧志工人和不情愿的兼职工排除在失业人员之外。
另外,国家设置的最低工资法以及工会的力量使得工资具有刚性而高于市场出清工资,造成更多失业。
同时,失业保险和政府其他规制也造成失业。
这样使得充分就业受到阻碍。
书上内容的评论:
1、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当我们毕业找工作时不要只要求要多少工资,更应该看看自己的生产率是多少、自己的边际产值又是多少,竞争这一行业的人数又有多少,这些都影响着你所找工作的供给和需求量,从而决定了你应得的工资是多少,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找合适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怪这个工作不好、那个工作工资低,最终长期找不到工作。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告诉我们工作不是那么的好找,首先我们需要时间匹配工作;其次我们无法掌握企业的动向,而企业也不知道我们的实际才能;其三我们的技能未必满足企业可能使我们长期无法匹配工作。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应多关注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了解企业的要求,培养各种技能,多到外面实习,积累经验和技能。
这样我们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避免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给我们带来的找工作的阻碍。
3、劳动力收益递减原理则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想创业的话,千万不要以为人多量大,以为只要人多就能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出。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当你的资本和其他投入品短时间内不变时,雇佣更多的人不会使你获利反而会增加你的成本,只有当你的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时,你才应该考虑雇佣更多的人。
4、我们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也高度对外开放,显然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资的话,就应该找出我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此外,由于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是偏向于技能偏爱型的,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时下什么技能吃香,然后在大学期间锻炼那些技能,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
5、当我们失业时,千万先别忙着伤悲、丧失志气,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的失业类型,如果我们是自然失业即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的话,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会促使我们提升自己的技能来更好的匹配工作,又或者我们原来的工作的机会成本过大,是时候换一份机会成本更低的工作了,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报酬。
而如果我们属于非自然失业的话,那么我们更不能自暴自弃,因为现在是经济萧条期,并不是只有我们失业,我们应多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找到就业岗位。
6、“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法和工会的力量看起来能增加就业,但事实上却增加了失业”,这个事实教会我们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做任何决定的正确与否,千万不要想当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应该推究隐藏在事物中的原理和事物内在的联系,千万别好心办坏事。
案例:
近期一些事件较为引人注目,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
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而几乎同时,国家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却要求大学生应定位为所谓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要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应当忘记自己是大学生,要像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一样有工作就干,不要挑剔工种、工作地点和工资待遇。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困难,“零起薪”求职等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失业率高居不下,另一边是经济高速增长,价格持续上涨,菲利普斯曲线严重失灵。
2004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得到完全缓解。
从理论上讲,近期应该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景气阶段。
然而现实的情况恰好相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解决得仍然不理想,大学生难就业,月薪期望也降低,即便中高级人才自降身价也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
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
一边是失业人数增多,一边是各地纷纷出现"民工荒"。
据深圳市劳动部门最新调查,到今年2月,深圳仍有近40万劳工空缺。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表示,当地的服务性行业,如餐饮、物业和商业均是缺工"重灾区",全市目前职位空缺高达10万,以至于民工工资猛增,而研究生、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也在下降。
在国内某大城市的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月薪1000元的低价格。
以至于有人感叹,现在大学生的工资与普通民工看齐了。
看完材料我们小组不禁有以下疑问:
(1)材料中提到“通货膨胀压力未得到解决,理论上是解决失业的景气阶段,然而现实的情况恰好相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解决得仍然不理想”。
为什么说有通货膨胀压力是解决失业的好时期,通货膨胀到底与失业有何联系?
又为什么没有达到理论上的结果?
(2)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我国在经济增长加速的情况下失业率不降反升呢?
(3)为什么我国会出现一边“民工荒”一边“高失业”的怪现象,即职位空缺怎么能与高失业同存呢,这不是太矛盾了吗?
(4)在我国为何会出现高学历者的工资反而会低于低学历者的工资的现象,这不是违背了高生产力高产出高回报的规律吗?
(5)我国应该怎样来解决失业问题,或者是我国要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案例分析:
(1)首先当我们作为决策者而要促进就业时,那么我们就会扩张货币或者用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这样一来短期内就会促使企业增加产出,而更多的产出就需要更多的工人,这样便达到了降低失业的目的。
但是由于货币的增加就会促使物价上涨,则在前一年物价水平既定的事实上物价上涨就意味着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
反过来,短期内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就紧缩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这样便降低了工人的边际产值,那么企业就会降低工资,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资在劳动力供给需求变的情况下,工资下降就会造成失业。
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负相关的联系,即较高失业意味着较低通货膨胀、较高通货膨胀意味着较低失业。
因此我国的宏观决策者想利用这个负相关关系来解决失业问题,材料中才会说,当前我们通货膨胀压力还没得到解决的时期是解决失业的景气阶段。
但是从材料中看来,我国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因为较高的通货膨胀得到较好的解决。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解释:
1、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如由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向拉动内需型经济、由加工贸易型转换为高端技术密集型、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很显然我国的大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还跟不上这种步伐,很多劳动者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而面临失业,消费也跟不上,因此在通货膨胀上升的同时并不能促进总产出,致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同存。
2、国家金融调控政策滞后,利率较低造成资金成本较低,致使许多企业和厂商必定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行业,造成重资金而轻劳动力甚至裁员的结果,造成高失业。
3、客观来说我们中国再大都大不过中国人口,我国劳动力实在是庞大,致使我国再怎么增加就业也吸收不了多少劳动力,失业者比上劳动力的比值还是很大,特别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一下增加很多,而企业又认为毕业生经验不足而难以接受,造成失业。
(2)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
但我国却没有实现种情况,我们认为有两种解释:
1、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都只是GDP的大幅增长,而不是真正的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投入与产出在结构上的变化,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以来都是农业比重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小的可怜。
况且我国的GDP很多都是税收带来的,并不是我们人民消费所得,因此经济增长可能并未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
因此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增加。
2、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后,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增加了盈余且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大;另一方面使许多职工下岗,而这些释放的劳动力年龄普遍较大,所拥有的技能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经济增长对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又远小于市场供给,导致相当多的人员在下岗后不能重新就业。
(3)从金融危机袭来时的“民工慌”到此时的“民工荒”,不到一年时间,彼此对照之下,却凸显出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经济发展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这一扩张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把沉积在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干净,直至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时为止。
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正向工业化发展,无限劳动力已由现代工业部门吸收殆尽,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就目前来看,出来打工的七成以上是80、90年代的出生的,这些人大多不会只是满足于有份工可打,更多的是要求有较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而国内基本上还是劳动密集性产业,不能满足于这些要求,甚至环境还是很恶劣,因此很多人不愿打工,一方面我国正朝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员工知识需求较高,因而那些不满足于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的人又不符合这些企业的要求,使得劳动供给需求曲线不能自行达到均衡,造成一边找不到员工,另一方面高失业。
而且职位空缺和失业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并存的,因为经济中总是存在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就如企业不知道你的能力而你也不知道企业要招人,你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存在着搜寻工作的成本,而且你的技能也可能不满足企业的要求或是需要时间来磨合。
因此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并不奇怪。
(4)按照人力资本来说,高学历意味着高技能、高技术,因此工作效率应该很高,因而更多产出,边际产值必定高于低学历着,那么企业愿付的工资肯定更高,但事实上我国近年来却出现相反的趋势,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认为有两种解释。
一是当前我国的贸易方式还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最大的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他们的工作条件不是很好,一般需要加班,因而大多数人不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企业很难招人,因而不断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而对于高学历的人来说,他们自视受过高等教育因而不愿从事这等体力活,而更愿意参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然而服务业在我国并不发达,需求也不是很高,因此这类工作的边际产值相对较低,故造成工资低于低学历者。
二是存在一种偏见,对于民工而言,他们老早就出社会打拼,社会经验丰富,也容易获得一些技能,而对于高学历者来说,他们一般没什么经验,而且高校连年扩招,教学质量下降,高学历并不等于高技能,出于这些偏见,并且现在的大学生的素质确实普遍偏低,因此短期内,企业给予高学历的工资偏低。
(5)我们认为,一方面要从降低自然失业下手,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完整的就业机构,降低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建立信息机构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相关信息,降低搜寻成本;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要加快经济的真正增长。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
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言:
我们认为从国家来看应该改变现行教育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各大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设置合理的专业,改变陈旧的培养方案,以研究型和应用型为两大人才培养方向,因材施教,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就业为目标,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国家应加大对假文凭的打击力度,降低竞争。
从我们自身来看,应该有一种压迫感,消除只是混一张文凭的消极思想,在校期间,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学习其他技能,多关注社会信息,多参加实习,从实质上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增强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工资与失业的研究 葛小强著 关于 工资 失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