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典型案例fuwu.docx
- 文档编号:6000702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97KB
机加工典型案例fuwu.docx
《机加工典型案例fuwu.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加工典型案例fuwu.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加工典型案例fuwu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
---天津宝坻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都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要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密切与企业合作,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如何使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特色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力。
综观国内外,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主要取决于校企融合程度。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目前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
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更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参与现状:
尽管校企合作是一个正在破解的命题,尽管职业学校的观念有所转变,但毋庸讳言,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方面就事论事谈合作,而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
参与积极性不高,最突出表现是“校热企冷”。
1、校企合作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
2、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部分企业只考虑当前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3、一些企业领导存在着怕麻烦、担心影响生产的心理,更不愿意为校企合作埋单。
怎样才能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由被动变主动?
本专业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改革创新和积极探索,初步找到了答案——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用与企业共同创建“学校车间”及“企业课堂”的做法,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主要目标
(一)通过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校企合作,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提高办学直接贡献率;
(二)通过产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降低办学成本,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三)通过技术服务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四)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实实在在受益。
实现校企在合作中双赢格局,为建设长效合作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本专业在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创新点是协调区内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及就业基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以服务展现诚意,赢得信任,以服务达成双赢,促进合作,以服务锻炼队伍,扩大影响,获得企业的认可。
三、实施过程
(一)唱好主角戏,打好主动仗,主动深入行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摸清企业优势,了解企业需求,寻找校企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切入点。
先是交往、交流,逐步实现交融与合作。
(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邀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参观考察,通过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举行毕业生推介会、技能比赛、向企业介绍专业发展现状和办学成果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信心,在学校与企业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
(三)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和能工巧匠人才库,聘请企业技术9名专家兼课,并为协调开展技术服务活动进行人才储备。
让兼职教师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制定《专业教师技术服务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供技术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为调动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相关奖励规定,对在技术服务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绩效工资中有所体现。
两年来,我们主要组织了下列技术服务活动和专业教学改革:
1、2012年4月,专业教师史玉强、杨海波利用暑期下企业顶岗实践,为天津市众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了简式数控车床刀形动力头装置,使普通数控车床初步具备了车削中心功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2012年5月,专业教师张得强、高学良为天津市天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制定了压力容器生产质量保证手册、压力容器生产程序文件、压力容器生产质量记录表卡,使生产管理环节更加科学、规范。
3、2012年6月-8月,专业教师张玉新、史玉强、杨海波,为天津市众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普通车床数字控制改造,基本满足生产使用,为企业节省了设备投资。
4、2013年4月,专业教师王宏磊、李林为天津市宝坻区得天佑机械加工厂进行铣床专用夹具设计,使零件加工效率提高了一倍。
5、2013年4月,专业教师史玉强、杨海波、胡嘉轩为天津市鼎鑫五金工具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了配合数控车床使用的工业机械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实行技术服务联络人制度,开发、征集技术服务项目,及时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对时间要求紧、难度较大的项目,协调区内外专家共同参与解决。
(六)利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生产性实训活动,为企业生产直接做出贡献。
(七)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规格。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课岗融合、做学合一。
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立“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人才培养思路,依托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构建实训生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年来,我们在规范和完善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工学交替的合作模式,通过“企业进校”和“学校进企”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就业的对接,实现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行业支持的办学体制,改善了“学校热、企业冷”的校企合作现状;发挥部门行业优势,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有机结合。
按照“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要求,良好的毕业生质量也是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法宝。
(八)实施小班化组织结构
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如果班级规模太大,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2012年我校实现新生入学小班化,目前每个班平均30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在实施中每个教学班配备两名教师,两位教师互相配合教学,一主一副,一前一后,一位主讲、一位主练,两位教师互相配合共同指导学生校企合作动手实践。
(九)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主要形式是建立“学校车间”及“企业课堂”、“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互通”的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双方不仅具有共同利益基础,也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
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没有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就没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专业化水平,就失去了对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吸引力。
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双赢,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对于学校来讲,引进了企业技术、文化理念、实现教育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走的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技能水平渗透到实训基地环境、教学、管理、服务中,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标准,打造文化一流、管理科学、具有真实企业实践环境的一体化教学平台。
2012年底,本专业和天津众力机械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校方以投入场地和设备为主、企业以投入技术人员和产品原料为主,生产人员以学生为主,主要生产矿山机械零件,每月可创产值30万元。
企业精益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人员的引进,使学校实训教学大有改观,在“学校车间”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师、学生产业文化理念得到强化,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截止2014年5月底,学校师生与企业员工共加工半成品零件8种4323件,加工成品12种5957件,累计完成10280件,产品已经按期交付国际客户,均符合质量要求。
除此以外,“学校车间”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供了方便。
教师随时深入企业进行教学实践,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行业理解、兴趣与热爱,与企业同行共同开发4部核心课程教材。
机械专业教师们在校内直接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工程师和技能工人共同探讨,改进了数控车床的刀具,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效率10%,提高了精度,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与此同时,本专业十分注重在企业建立课堂,先后在天津众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天津众力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宝洪源机械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其中天津众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被授予天津市市级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向各个基地输送教学实习生650人次、顶岗实习生300人次、优秀毕业生95人。
四、条件保障
(一)专业基础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成立于2002年。
2010年被评为天津市中职学校骨干专业,数控实训基地被确立为天津市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基本确立了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实训为主,一专多能”的办学特色。
近几年来,在校学生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目前在校生945人,校内实训设备303台套,实训设备总值798万元。
自2010年以来,陆续建立了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到目前为止,共向社会输送了210名初、中级车工、数控技术、焊工、铣工等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区及周边地区加工制造类技能型人才用工的紧张局面。
毕业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表现,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二)本地区产业基础
宝坻区机械加工制造业十分发达。
区政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纲要中,都把现代制造业确立为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产业之一。
目前,我区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有240余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在建大型企业5家,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为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制度保障
制定了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专业教师技术服务制度,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和一系列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师资队伍保障
目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45人,外聘及兼职教师13人。
其中,双师型教师23人,能工巧匠3人,通过多年的打造,基本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施教能力强、技能过硬,在本地区机械行业颇具影响、服务企业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五)本区加工制造类行业专家人才库支持
自2004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开始建立行业专家人才库,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聘请部分专家来校兼职专业课程授课。
到目前为止,人才库已收录了21名专家,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成立了产学协调小组,建设有功能齐全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得到了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二)与本专业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已达12家,校外实训基地8家。
完全满足本专业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需求。
(三)通过开展技术服务,专业知名度得到提高,主动参与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推荐学生就业有了充分的保障。
(四)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丰富了企业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专业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使“双师型”教师操作技能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训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013年,2010级学生有32人考取了高级车工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高级证书零的突破。
(六)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获得企业投入共计48万元,其中,在项目建设期内获得企业投入14万元。
(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同时,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对学校的办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学到真本领。
因此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下去,并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对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学校起到借鉴作用。
示范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企业被动参与的局面,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经历了无奈、彷徨、思索、行动、收获,愿与同类专业分享。
(一)不等不靠。
不等政策,不等资金,不等条件俱备。
不完全依赖政府宏观指导。
(二)加强校企交流沟通,知彼所思所想,多从合作主体角度分析,达成共识。
(三)“校企双赢”不只是口号,要体现在行动上,要让企业在合作中实实在在受益。
(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着眼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着眼于服务经济、改善就业这一基本宗旨,要破除就事论事的碎片化思维。
要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工 典型 案例 fu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