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600021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81KB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训练(课内篇)
班级姓名复习等级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做题。
1、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答:
2、这段文字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3、文中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4、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说说修辞的表达作用。
答:
5、这段文字叙述了“我”童年生活的四件趣事,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每件趣事不超过四个字)。
答:
6、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7、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有下列几种分析,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暴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遭遇。
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段,做题。
8、用原文回答。
(1)捕鸟的条件:
(2)捕鸟的结果:
9、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10、“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答:
11、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答:
12、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A.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B.下雪后在百草园捕鸟充满了乐趣。
C.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D.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三、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第54段至文末,做题。
13、“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这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14、作者为何要写弟弟妹妹玩耍及“我”的呵斥?
答:
15、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答:
16、作者写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暗示了什么?
答:
17、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答:
18、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
19、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
说说理由。
答:
四、阅读《最后一课》第20—21段,做题。
20、“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句中“监狱大门”指的是
,“钥匙”指的是,全句的含义是:
。
21、“这可怜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的心情。
22、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A.对韩麦尔先生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先生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先生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23、作者是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的?
答:
24、“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是(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的气氛。
2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26、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五、阅读《最后一课》第24—29段,做题。
27、文中的“钟敲了十二下”意味着什么?
暗示了什么?
答:
28、作者连续写“钟声”“号声”,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有什么作用?
答:
29、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答:
3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感觉?
答:
31、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声音哽咽表明他内心怎样的情绪?
他使尽全力所写的“法兰西万岁”倾注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
32、“法兰西万岁”有何深刻的含义?
答:
六、阅读《土地的誓言》第二段,做题。
33、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答:
34、作者回忆的故乡的美好生活有哪些?
答:
35、面对这样的故乡,作者想为故乡做些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6、文中作者对故乡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
37、“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8、“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9、“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
七、阅读《邓稼先》一文中“我不能走”部分,做题。
40、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引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答:
4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测邓稼先此时的心情。
答:
42、“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答:
43、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答:
44、“我不能走。
”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答:
八、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第7—20段,做题。
45、选文第1、2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答:
46、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
答:
47、选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在哪方面的“说”和“做”?
答:
48、说说对写列句子的理解。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2)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49、“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答:
50、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
“高”在哪里?
答:
51、“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九、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第24—27段,做题。
52、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
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53、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答:
54、“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是什么原因?
答:
55、第③段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答:
56、贝多芬能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答:
57、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谈谈你的理解。
答:
58、贝多芬的形象能让你记起哪些遭遇不幸但却取得成功的人?
试举一例,并介绍他(她)的主要事迹。
答:
一十、阅读《社戏》一文第10—13段,做题。
59、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
答:
60、选文第二段中的“跑”字与第一段中的哪个字相呼应?
这两个字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
61、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句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答:
第1段句子:
;心理活动:
(活泼轻松)。
第2段句子:
;心理活动:
(急切焦虑)
第3段句子:
;心理活动:
(惘然陶醉)
6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试赏析该句子。
答:
63、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多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晚景。
请各举一例。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触觉:
64、“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其中“似乎”、“料想”、“也许”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65、“然而又自失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
66、最后一段中的“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
为什么?
答:
67、第一段中的动词的表达作用是()(多选)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撑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少年们勤劳、能干的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时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十一、阅读《安塞腰鼓》第17—22段,做题。
68、第②段中的“有力”、“疾速”、“大起大落”分别强调的是什么?
有何表达作用?
答:
69、第③段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70、“好一个安塞腰鼓!
”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
为什么?
答:
7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答: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答:
72、“好一个安塞腰鼓!
”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答:
十二、阅读《竹影》第三段开头至“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做题。
73、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小伙伴
,生动地表明艺术和美往往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74、“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
75、童心是天真烂漫的。
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是哪一情节?
答:
76、文段中的孩子们有什么特点?
答:
77、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与我们因“竹影”而引起的有关艺术的探讨,而是先写景,又写我们关于烟气的讨论?
这是否偏离了主题?
请分析。
答:
78、品读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竹叶的摇动把它(月光)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答:
79、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
答:
80、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充满童趣而又随意自然的时刻吗?
你的长辈在这样的时刻对你是怎样的态度?
谈谈你的感受。
答:
十三、阅读《观舞记》第13—18段,做题。
81、解释词语。
(1)双眉颦蹙:
(2)笑颊粲然:
82、认真阅读第
段,请写出卡拉玛舞蹈体现的内容。
答:
83、找出选段中最能表现卡拉玛投入忘情舞蹈的句子。
答:
84、选段中“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85、选段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
86、文段中运用比喻、排比来表现舞蹈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87、如何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的含义?
答:
十四、阅读《伟大的悲剧》第2、3段,做题。
88、“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
答:
89、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
90、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9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
为什么?
答:
92、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答:
93、“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
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答:
94、“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
答:
95、“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答:
9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的“堡垒”指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97、“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
答:
98、“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斯科特这句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
十五、阅读《伟大的悲剧》第13段至文末,做题。
99、选段中写“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答:
100、“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中,加点的“跪下来”包含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101、选段中“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个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102、文中斯科特上校写日记时为什么将“我的妻子”划掉,换上“我的遗孀”?
答:
10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答:
10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意?
答:
十六、阅读《在沙漠中心》一文第13—18段,做题。
105、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答:
106、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答:
107、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做希望”的理解。
答:
108、本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109、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答:
110、“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11、怎样理解“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这句话?
答:
十七、阅读《登上地球之巅》第6—9段,做题。
112、第
段中的“插”“蹬”两个动词好在哪里?
答:
113、第
段中刘连满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攀登?
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答:
114、第
段中“五个多小时”“三个小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答:
115、第
段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答:
十八、阅读《登上地球之巅》第17——文末,做题。
116、文中为什么要写珠穆朗玛峰顶峰的黑影和珠穆朗玛山区群峰在夜色中的黑影?
答:
117、第
段中写“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吗?
答:
118、第
段中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119、对于这三位登山运动员来说,阻碍他们登上顶峰的障碍是什么?
答:
120、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登山运动员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十九、阅读《猫》一文第7——14段,做题。
121、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大家持什么感情?
答:
12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答:
123、“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十、阅读《猫》一文第30——34段,做题。
124、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
答:
125、第1自然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
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答:
126、“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
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
答:
127、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
128、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过失的机会吗?
为什么?
答:
129、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选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一、阅读《斑羚飞渡》一文第11——17段,做题。
130、第
段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答:
131、第
段中“用死亡做桥墩”的含义是什么?
答:
132、第
段中“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答:
133、第
段,写“我”、写“猎人”、写“狗”为了表现什么?
答:
134、请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斑羚精神”的句子。
答:
135、文中两次描写了彩虹,请谈谈这样描写的作用。
答:
136、第
段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
为什么?
答:
137、从斑羚飞渡的壮举中折射出它们什么样的可贵品质?
答:
138、文章以镰刀头羊走向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为结尾有什么寓意?
答:
二二、阅读《马》一文第2、3段,做题。
139、“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中,“它们”指,“美质”指。
140、天然野马比家马更强壮、轻捷和遒劲。
请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
14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的大意。
答:
142、你欣赏野马还是家马?
为什么?
答:
143、“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一词是的修辞手法,指的是。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
。
144、“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哪两层含义?
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现代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