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语文.docx
- 文档编号:598484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95KB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语文.docx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语文
"三课"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提要] 本文拟从"三课"的涵义及具体要求出发,阐明"三课"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教师整体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前言] "三课"即"说课"、"上课"、"评课"三者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三课"中必然涉及的"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大纲实质和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教学研究、自我审视与自我调控、语言文字表达等?
"深化'三课'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
一、"说课"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说课"的涵义与要求
1、"说课"的涵义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它是"备课"的再研究--将备课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认识理性化并提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其目的是为了解释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理由。
2、"说课"的要求
"说课"是在时间有限而且是面对教师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要求是:
①说课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②大纲教材分析要中肯,突出学科特色,具有自我独特风格;③形式要多样,倡导讨论、研究的氛围;④教学程序要新颖,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程序,力求创新,具有开放特征;⑤正视、挑战传统教学中的问题;⑥补充、丰富相关理论,并将理论与说案其他部分内容有机结合;⑦凡涉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地方要阐明具体应用的内容和利用方法。
(二)说课的功效
成功的说课--在全面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有机融合地"说大纲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理论依据",对说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领域中的"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大纲实质和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1.能够提高教师领会大纲实质、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
"说大纲教材"即是说明:
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与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说课者要达到上述要求,势必要去仔细研读大纲,弄清大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说课内容部分所包含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势必要去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势必弄清该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寻找出隐含于知识之中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懂得在传授知识、讲述学科发展史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教育的立足点,这样一来,说课者领会大纲实质、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必然会有较大提高。
2.能够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说教法学法"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明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学生学习该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并指导、帮助不同的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成效;这必然促使说课者去了解多种多样的"教"的方法,去认识多种多样的"教"的方法的长处和弊端,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并运用最有效的"教法"。
与此同时,也促使教师去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内容的科学要求,说明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何种学习方法该如何应用?
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学习方法,确保学生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成效。
这样,教的基础扎实、学的障碍减少,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显著。
一位地理教师在"大气运动"说课中对教法确定位:
假设--比较--探索法和读图分析法,同时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其理论支撑点是根据地理学科地域差异的特点,强调比较的作用,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吸收现代教育中启发教学理论的先进思想。
对学法指导为:
①在学习水平气压梯度力时,梯度力与等高线上的下滑力类似,通过用等压线与等高线图类比讲解、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学习气旋和反气旋时,学生通过讨论,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填表,可提高学生概括、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③当学习大气环流这个重难点内容时,指导学生用假设、探索的观点进行因果逻辑推理,培养创新能力。
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述教法、学法的阐述,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启发讨论式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图明显、途径恰当、方法可行。
"说教学程序"则是说出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以及板书等等,要实现教学层次安排清楚、重点程序突出、内容安排合理、体现训练过程、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目标,必然促使教师去学习、掌握、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反馈论等理论,明确教学的层次性、关联性,精心考虑教学的步骤,考虑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设计来,力求达到整体优于局部之和,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如:
为了能够由浅入深地掌握大气环流这一重难点,
首先提出三种假设条件:
A.假设地球不自转;B.假设地球不公转;C.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然后,分四步分析完成:
①假设A、B、C同在,则形成热力闭合环流;②假设B、C存在,则形成三圈环流;③假设C存在,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④假设A、B、C均不存在,则为实际大气运动。
此教学设计立足点高,构建出有别于教材体系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知识系统,教学程序别致而不乱,线索清楚,反映出"系统论"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可谓构思新颖、匠心独具。
3.说课能够提高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
由于说课必须说出一切教育教学行动(包括教材分析与重组、教学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的策略等等)的理由(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要求教师必须去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法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去寻找理论依据,更能体现出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这样,教师的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上课" 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一)"上课"的涵义与特点
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面对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编成固定的学生集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设计(说课的成果之一)付诸于实践的教学活动。
它是有意识有领导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前人的成果的活动。
上课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课的特点是:
时限性-时间有限,通常是40-45分钟;高效性-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个体生命的自然规律决定了下一代必须高效、优质地去掌握前许多代人积累的经验和成果;间接性-学生在学,已知者(教师)在引导;全面性-学生在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从中发展个体的多方面智慧,使自己全面发展。
(二)"上课"的功效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场地,是一个具有多种特性--多面性、同时性、迅捷性、不可预定性、公开性的复杂环境;上课"它不是机械地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就使教学超出科学的范畴,具有艺术的特点。
"
1."上课"能够提高教师组织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所教内容是已知者,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和教育人,无论是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由教师决定;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过程、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要随着教师的教作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学生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内容内化的可能和限度,因此,教师必须去主动适应学生的学情,去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去组织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纪律和教学秩序;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吸引学生学习课题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实践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会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会不断提高。
2."上课"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只能在上课中通过实施教学设计,同学生接触并观察学生对它的反应,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并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情况等方面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及时加以调整,保持师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批判性和畅通性,才能真正提高,从而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有机结合,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3."上课"能够提高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就是指能够支配或主宰上述教学行为的能力,它的核心是实施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
说课的结果-"教学设计"是好是差?
可行与否?
必须要由上课的实践来检验,因为,教师即使在说课过程中对大纲、教材、学生、教法学法乃至教学环境的方方面面做了多么周密的思考,制定出多么好的"教学设计",其能否真正有效?
是要在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多变性,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于保证完全实现,因此,通过上课,教师才能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优劣,去不断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去努力设法保证教学设计付诸于实现,从中提高教师自己修正、实施教学设计的能力。
同一个教学设计,用于年龄、能力、认知风格窘异的多个学生组成的班级教学,显然不太合理!
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在上课的过程中,去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去研究学生的能力差异,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相应地,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就会在无数的"上课"中得以提高。
三、评课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审视与自我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评课的涵义与要求
1.评课的涵义
"评课"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性升华,也是一个交流、研究、探索、指导、提高的过程。
2.评课的要求
遵循正确的教学思想,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按照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点面结合的原则,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评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评价结果是对"评课"的基本要求。
(二)评课的功效
1.评课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1)评课的标准激励教师去努力研究
评课中使用的"标准"是值得评课教师(包括教研员、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的永恒主题。
任何一个评价标准都是人为的、主观的,用之评价自然的、客观的对象,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无疑会促使教师去思考、去研究"科学的评课标准?
"
一般地,科学的评课"标准"应该具有:
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符合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映学科教学规律;切合教学实际,有利于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对教学有良好导向等要求,但是,要真正地订出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评课标准或评价量表中,却是不容易的;同时,教育教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科学的、合理的、适用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成为教师研究的永恒主题,激励着教师去探索、去创建、去使用、去总结、去更新,这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2)评课标准的使用同样需要教师去研究
即使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课标准,如何使用现成的科学评课标准来评课 ?
也是值得教师研究的!
因为,任何一堂课涉及的影响因素(学生、教师、教材等多种因素)是不可能一致的;用同一的评价标准或量表去评价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十分恰当的,而且,标准是人去掌握和使用的,人具有主观性,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人为的、随意的地方,所以,如何避免凭个人的教学好恶定课之优劣?
如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如何避免有意无意的墨守成规?
仍成为评课需要研究的地方。
可以说,对课堂教学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
(3)在评课的过程中,会跳出个人的狭隘视野,寻找到更多的研究点,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给教师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研究实践,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2.评课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能力
评课既是对执教者课堂教学的评价,又是对执教者课堂教学的指导;既是对执教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评价,又是对评课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检验。
按照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金无足赤,课无完课。
一堂好课,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认真去思考,用高标准去衡量,才能发现得知,这必然会激励评课者认真审视自我、用更高的标准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上进。
一堂差课,也定会有可取之处,只有善于自我调控,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其缺点之下的闪光点,才能激励执教者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最终目的。
3.评课能够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任何一堂课而言,用恰当的语言向执教者或其上级管理者表达评价结果是评课者必不可少的工序。
于执教者,怎样恰当而不浮夸其优点、中肯地指出其缺点而又使其乐于接受;于上级管理者,如何在保护教师不受责难或任何打击的情况下,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是对教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检验,通过评课的实践,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实现前述用语的要求。
总之,两年的"三课"实践(成果是说案、教案、评案的书面化),充分证明它对教师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领会大纲实质和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优化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审视与自我调控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好书谈心得促提高
( 2004-12-2115:
30:
10) ——记石新路小学第七届教研月“读一本好书”活动
十二月,已是寒冷的冬天,但此时的石新路校园却翻涌着一股热潮。
因为校园里正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读一本好书”的活动。
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成为教师进步的必读书。
为了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教师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高,石新路小学科研部在本届教研月之初将这本书买来送给了每位教师,开展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教师读书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在此期间至少阅读其中的二十条,认真做好笔记,写出详细的读书心得。
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和间隙时间认真阅读与自己实践紧密相关的事例,学着用书上的理论分析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语文教师认真研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马上付诸于行动。
书中的第十九条: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差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每个班“图书角”的五百多本图书进行清理,把图书借给学生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智慧力量更活跃。
数学教师对“如何检查练习本”“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等内容很感兴趣,纷纷根据书上提供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进行实践。
综合学科教师师把“教给学生观察”“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兴趣的秘密所在”奉为至宝。
为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将自己的心得在年级内进行交流。
校行政领导全部下到各个年级参加老师们的交流活动。
交流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将平日所感与各位老师分享。
老师们时而详细阐述;时而生发扩充;时而激烈辩论;时而点头认同。
老师们都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读了这本书,就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
读好书,谈心得体会,开展实践操作,得到终身提高。
这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语文)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在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之后,开始了冷静而深刻的思考。
继对《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教育部又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便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
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应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
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名师。
当代,具有“新新人类”特征的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参上对教材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
顺应这一潮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
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老学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语文学科知识(甚至只是语文解题知识)的所谓名师将不再适应新的语文教学。
而那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社会变革、不断学习的新型教师如能在教学方式上创造出适应语文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名师。
变革意味着重组。
同样,在新的《课程标准》面前,对每个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也为我们在事业上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创新,我们都可成为驰骋课堂的骁将、驾驭教材的高手、学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师。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为师的过程应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过程,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期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对社会的敏感,没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怎么可能切实地履行这一职责?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要想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钻幽探微,透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把教科书中直接呈现的(即显性的)价值取向和隐含于其字里行间(即隐性的)价值取向,都能呈现给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体验语文的美。
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
教师的知识优势在某些方面已不复存在,在利用网络技术方面,弟子贤于师,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已为调查所证实。
因此,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向学生学习,要真正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如果仅在课堂中进行,就会因其间接性和狭窄性,使真实、生动、完整的客观现实变得肤浅和虚无,这种虚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发展。
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基础知识、巩固记忆”轮回训练的阴窄的小胡同,努力把语文教学推向那些富有人文品位和现代节律的更广阔的空间。
这已成为目前语文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时间上,我们要打破四十分钟的束缚,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观,把语文学习向课前课后延伸,让课前的预习为所需学习的课文作一些必要的知识经验准备,把课后变成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探究和扩展知识的自由天地。
在空间上,我们要向学生的生活、实践拓展,要冲破教室的束缚,把社会、自然当作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在教学内容上,要敢于跳出教材的习惯理解,对教材的传统分析进行必要的解构,用现代的价值观重新审视教材,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
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张力、让学生欢迎、教师愉悦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面对变革,让语文教学呈现出盎然生机,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对新世纪所应做出的郑重承诺.
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有感
这段时间翻阅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书中的描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给我感触良多。
原来发现这里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都是学生们所爱戴、尊敬的;都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都能与同学们交心的;都能点燃希望的老师。
他们的人格是那样的让人敬佩,他们的教学理念是那样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让人心服口服。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对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1、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每一个学生成长经历都不一样。
每个人源于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接触的人、事、物都有所区别,形成的个体也就不一样。
在我们教育这一块,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家族教育”方面,我个人认为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可以说比较落后,在这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比如:
适龄的儿童在心智等方面有没有得到适时的发展;还有现在的家长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等等。
同时也反映我们今天的社会没能创造足够的环境和条件来满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作为我们小学教育第一线上的老师该如何看待学生们的成长呢?
小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新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和憧憬,他们将在这里度过长达6年的学习历程。
这6年的学习生涯可能对其一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影响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呢?
关键在于他遇到老师和同学对其产生的影响。
作为老师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需要我们老师去思考和把握。
我们的学生确实有时很可爱和有趣,但有时也让人很是头痛、生气。
我认为学生从家庭、社会中难免会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惯,直接影响了老师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这是一种很是普通的现象。
所谓人无完人,何况是小学生。
作为老师对待这类问题应该专业一些,理智地看待这一情况。
我们不能过于指责孩子和家长的不是,而是想办法与家长取得沟通,有效地引导孩子改掉这些陋习。
既然是习惯当然不会一时半刻就可以转变的,可能会用一年、二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准备。
另外,老师要时常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新课 标的 心得体会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