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税收重大事件.docx
- 文档编号:598336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9.07KB
历年税收重大事件.docx
《历年税收重大事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税收重大事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税收重大事件
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若干税收事件回顾
通过对每一阶段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税收事件。
第一,1994年分税制体制建立。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的财政体制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上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一项成功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际惯例。
我国财政体制建国之初是一种连续实行了20年之久的原苏联的统收统支的中央集权体制模式;1980年开始改行“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1988年后又改为多种形式的“大包干”财政体制和财税管理制度。
直到1994年,我国对税制进行的改革,才实现了真正的“质变”,由行政性分权改为经济性分权,这是我国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改革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结合了我国国情,建立了分税制的基本框架,既调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是大大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进步,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突破。
第二,2006年废止农业税。
在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明显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下,经过几年的试点改革后,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皇粮国税”寿终正寝,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即将到来。
第三,2008年统一企业所得税。
本着国民待遇原则,我们在税收政策上,要适当“优待客人”,但同时不能过分“克己”。
“二税合一”的实现,标志着从1994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双轨制”就此终结,原来内外资分别为33$%的企业所得税率正式统一为25%。
内外资企业“异税成为历史,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此次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事实上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充分向世人宣誓:
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我国吸引外资已经可以不依赖牺牲经济利益,而是更加依赖于良好的国际信誉、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梧桐树”引得“金凤凰”。
税收征收管理变革分析
我国于1992年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税收征收管理法》。
并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同时又对税收征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普遍建立了纳税申报制度;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初步建立了科学、严密的征收管理体系。
这对于保证新税制的贯彻执行,建立正常的税收秩序具有推动作用。
并于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在税收征管工作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增值税等的征管办法的变化。
1994年3月底,“金税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0年8月31日,向国务院汇报“金税工程”二期的建设方案并得到批准。
在整个税收工作形势中,可以说,近几年税收的增收,“金税工程”二期的顺利运行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1年十大税收热点新闻事件
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此类的评选,按照所得票数依次为:
新《税收征管法》实施;金税工程实现全国联网运行;共和国第一骗税案“潮阳、普宁骗取出口退税案”水落石出;2001年全国税收收入1.5万亿元;中国正式加入WTO,税收政策将有重大调整;整顿税收秩序再出重拳,全国税务系统展开“三大战役”;车购费停征,车购税开征;第十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主题:
税收与公民;普通发票管理引入高科技手段;税法上网透明公开。
2002年税收十大新闻出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降低关税、刘晓庆税案等入选
昨天,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中国税务报、搜狐网联手评选出“国酒茅台2002年十大税务新闻”。
其中,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涉嫌偷税1458.3万元、全国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税收事件都在评选结果中。
2002年十大税收新闻分别是:
一是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多种手段,偷税税款1458.3万元;二是新颁布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于2002年10月5日起实施;三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我国计算机管理的纳税户已超过1000万户,80%以上的税款通过计算机征收;四是我国加入WTO第一年关税下降,仅2002年一年我国有5300多个税目的税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五是2002年,全国税收预计完成任务1.7万亿,全国税收收入连续3年平均每年增收2000亿元;六是第11个税收宣传月主题“诚信纳税利国利民”;七是全国推行“免、抵、退”税办法,使出口企业享受实惠;八是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各地开通;九是金人庆解说2002年税收热点,强调个税起征点不变,燃油税在等待开征时机;十是全国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
2003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
1.全国税收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税收收入超过2万亿元,增收超过3000亿元;2.非典无情,税收优惠政策有义;3.温家宝总理关心税收工作;4.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农业特产税顺利淡出;5.出口退税重新洗牌;6.再就业税收优惠进一步放宽;7.“一窗式”管理覆盖全国;8.今年关税继续下调;9.严厉打击五类涉税犯罪;10.广东民营经济缴税全国第一。
2004年十大税收新闻
全国减轻农民税收负担280亿元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原因在于,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早就应该对涉及“三农”问题的税收作出相应调整。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今年1月中旬,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之所以要从农业税收的减免入手解决“三农”问题,其原因在于通过财政支出方式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往往在运转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截留。
因此,国家采取了农业税减免这种直接跟农民见面的办法。
这种办法的实施,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它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带的税收政策究竟该向何处去,是不是要把农村地带搞成“无税区”的特殊地带?
随着农业税完全走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乡村政府的财政来源究竟该如何解决?
2004年中国税收收入双突破
这条新闻之所以被老百姓和专家认定为一个重要事件,一个原因是去年的增收额已经超过了1994年税改第一年全部的税收收入。
到今年年底,中国税收收入有可能突破3万亿元大关。
出口退税新机制正式运行
从2004年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运行状况来看,有两个方面是非常令人关注的。
一是它基本验证了这样一种预期,即出口退税新机制的实施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并不会给中国的出口形势带来多大的影响。
2004年的出口形势非常好。
二是出口退税机制的变革,事实上是中国新一轮税改正式启动的标志,即从2004年的1月1日起,伴随着出口退税新机制的实施,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开始了。
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启动
在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终于破冰而出。
伴随着东北地区转型改革试点的启动,从2006年开始,我个人觉得,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开,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欠税将被公之于众
欠税问题是税收征管当中的一大顽症,这与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国有经济制度有很大关系。
市场化的改革,理顺了或逐步理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税务部门才有可能在今天宣布,欠税将作为一种不好的事情在媒体上被公之于众,企业才可能觉得欠税是不光彩的事情。
也正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逐步理顺,依法治税工作才逐步步入正轨。
落实再就业税收减免过百亿元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正是处于对公平问题的关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几乎运用了各种手段来增加再就业,税收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作用很大。
全面清理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一个特色,就是具有区域性。
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格局有直接的关系,也与政府涉税行为的不规范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清理,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标志我们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是政府部门的税收行为必须予以规范。
《行政许可法》实施,国务院取消44项涉税行政审批项目
这涉及政府涉税行为的规范化。
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增强税收的透明度和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国家税务总局曝光铁本偷税案
这是2004年中央政府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产物。
税收在这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并非是它的全部。
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大家由此看到了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
这一事件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从此以后,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得到实施。
到2004年年底,宏观调控成效逐步得到了体现。
首座财税博物馆开馆
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要了解中国的财税,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财税历史。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首座财税博物馆的开馆吸引了方方面面的注意。
中国的财税文化,中国的财税历史对于研究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5年十大税收新闻点评
1.城乡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农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业税条例的废止,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减轻农民的负担,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一系列复杂的经济与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面对。
财政是政府处理经济与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政府掌握一定的财政收入就显得意义极为重大。
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也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3.税收法治在法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税收法定主义在各国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中的确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税收法治也应成为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一个突破口。
最近举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立法听证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听证会将成为我国税收立法民主、乃至整个立法民主的里程碑。
4.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考虑到了对公民生存权、平等权和发展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同时也考虑我国现阶段财政的承受力,以及人民群众对立法听证会的心理预期,因此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就很容易理解了。
5.农村税费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此外,农业税条例废止后,乡镇机构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负担等问题都需要面对。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作出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安排是十分及时的。
6.社会保障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从无到有,有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社保费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就是一个突出的成绩。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定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从而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有效的税收征管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税收征管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10起涉税违法案件的曝光就是一例。
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税收违法和税收犯罪的处理,有助于堵塞漏洞、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可以增强纳税人的纳税人意识,对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公平也不无意义。
8.在现阶段,间接税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增值税又是间接税中的重中之重。
增值税的转型和征税范围的扩大是我国增值税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东北的试点为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9.加入WTO后,减少政府规制、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成为对各级政府的重要要求。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是我国落实WTO要求的重要举措。
税收作为关涉公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领域,也须贯彻WTO的相关原则、精神,对税务行政审批的清理和削减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10.我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已经顺利完成,和“九五”相比,我国在各个经济指标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税收收入也不例外。
这表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继续提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6年度十大税收新闻
2007年02月14日
一、温家宝总理视察基层税务机关
2006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视察工作,亲切慰问基层税务干部。
温家宝总理在办税服务厅仔细询问了各项办税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
温家宝总理对进一步做好税收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要加强税收法治建设。
我们已经制定了《税收征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是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基础。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国家财权、税权就体现在税收执法权上。
我们每个税务工作者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
企业、个人要照章纳税。
在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地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第二,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这些年,我们对税收制度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改革,总的方向是使税收制度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税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认真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税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
第三,要加强税收科学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纳税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对税务机关的管理工作和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大税务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
这些年来,金税工程为实现税收信息化管理,推动税收业务工作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继续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把金税工程搞好。
此前,温家宝总理分别于2006年1月和7月,对税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二、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将自行纳税申报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了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的5种情形,分别明确规定了纳税申报的地点、期限、方式、管理、法律责任和执行时间等多个具体事项。
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的5种情形是:
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明确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年所得计算口径,以方便纳税人履行自行申报义务,并强调此举“仅适用于个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年度自行申报,不适用于个人计算缴纳税款”。
三、《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2006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155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决定,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2007年3月5日召开。
经过人大常委会一审,《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主要修改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的修改是关于对小型微利企业税率的规定,原草案把这一规定放在25%基本税率之后作为另一种基本税率。
第二个方面的修改涉及对所得税额具体计算的问题。
四、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37636亿元
据国家税务总局快报,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37636亿元(不含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收6770亿元,增长21.9%。
五、国家税务总局曝光9起涉税违法案件
2006年4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曝光“黑津冀”系列虚开发票案等9起涉税违法案件。
2005年以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稽查部门依法加大选案力度、检查力度、协查力度、处罚与税款追缴力度以及与公安机关的配合力度,坚持案发地检查与源头打击相结合、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发票交叉稽核和异常问题协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稽查队伍建设,通过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税收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整治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检查纳税人108万户,查补收入367亿元;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46.4万起,其中查补税款超过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就有3300起,查补收入99.5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查处和督办各类案件208件,查补收入41.4亿元。
六、数千万纳税人拿到个税完税证明
2006年我国拿到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的纳税人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前3个月就有2000多万纳税人拿到了个税“税单”。
由税务机关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是优化纳税服务、推动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工作、提升个人所得税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满足纳税人实际需要、促进税法知识普及、培养公民依法纳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在建立健全征信体系、深化税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七、我国出口退税已实现“应退尽退”
2006年4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进出口税收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了前一年的出口退税工作。
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出口退税“应退尽退”。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崔俊慧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说,2005年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实施的第二年,也是进出口税收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年。
全国税务机关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发挥税收宏观调节作用,本着优化服务、积极支持外贸出口的原则,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时足额办理出口退税,实现了出口退税“应退尽退”的目标,维护了政府的形象。
2005年全国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3372亿元,是历史上办理当年出口退税最多的一年。
由于出口退税的及时退付,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增长。
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4221.2亿美元,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的地位。
八、捐赠减免税:
鼓励企业介入“第三次分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文件,批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10个社会团体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可以在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目前,纳税人捐赠可在缴纳所得税前享受全部或部分扣除优惠的受捐团体已达到38个,其中可全额扣除的受捐团体有22个。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根据国际通行惯例研究制定捐赠减免税的政策和法规,可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慈善事业,进一步增强“第三次分配”在协调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在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基于市场机制实现的初次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基于税收的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或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则被称为“第三次分配”。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能够募集到的慈善资金不到GDP的0.05%,它对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国内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因缺乏慈善公益之举而不鲜明,社会声望评价也不高。
专家认为,调整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将成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九、取消农业税第一年,支农资金创新高
2006年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以县为主推进支农资金整合。
政府支农资金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科技投入等。
除此之外,近年来,有关部门还安排其他专项投资,支持农村公路、电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据财政部统计,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资金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达到2975亿元,2006年达到3397亿元。
十、八成民众不愿与纳税污点企业做生意
江苏省国税局举办的第二届全省百姓税收意识有奖调查活动表明,80.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跟欠税或涉税案件曝光企业发生经济往来。
这说明大多数民众对纳税不诚信、有不良记录或者有“案底”的企业保持高度戒备心理。
在本次江苏省百姓税收意识有奖调查中,有53.92%的被调查对象关注“两法”合并问题;89.2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誉等级纳税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71.8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到税务机关了解税收政策。
江苏省国税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欠税、涉税违法行为与企业的商业信誉和社会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多数民众之所以不愿意与纳税有污点企业做生意,是因为有欠税、涉税案件的企业在资金支付能力及合同履行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怀疑。
文章来源:
《中国税务报》
2007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
《企业所得税法》获高票通过
这一条大家都选在前面,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一直最吸引人的眼球。
在中国所有的税制改革方案中,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税种包括10个,其中改革的重头戏,一个是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另一个是增值税的改革。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收入相加,约占整个税收收入的2/3,而在增值税改革和企业所得税改革当中,又必须以企业所得税改革开路,才可能迈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第一步。
迄今为止,尽管进行了几个税种的改革,但是我们看到,这些税种的改革还都属于“零敲碎打”,没有触及税制改革的要害———税收规模的增减,税收占GDP比重的增减。
因此,企业所得税的改革是所有税制改革中最重要的。
而这个改革,可以说是历经波折。
直到去年3月,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才终于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并且获得高票通过。
我们从中至少能够总结出两点:
一是在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各种既得利益方在整个格局中发挥着力量;二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的曙光,改革的方向。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修订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修改施行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修订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修改施行是“绑”在一起的,其修订背景大致相同。
两个条例最初都是在20年前制定的,时过境迁,背景和现实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个变化中最突出的是两点。
一是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地价猛涨,而地价的上升并没有带来税收收入的相应增加。
因为这两个税基本都是定额税,定额税和比例税率有很大的不同,地价再上涨,定额税也不随之上升。
大量的价格上涨利益实际都留在了企业,留在了一些开发商的手中,所以必须调整,必须让国家的税收随着地价的上涨而相应上涨。
二是这几年大家所了解的房价的上升。
房价的激增是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的,而在政府所能操作的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中,对税收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通过税收来调控房价,调控整个房地产市场,就成了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暂行条例必须修订。
增强预算约束力,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
一直以来的新闻中,几乎找不到“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这样的字眼。
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我们从纳税人的角度,对国家预算收支、运行状况的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年 税收 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