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概要.docx
- 文档编号:598326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54KB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概要.docx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概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概要
2006年12月PowerSystemTechnologyDec.2006文章编号:
1000-3673(200624-0073-05中图分类号:
TN734;TM764文献标识码:
A学科代码:
520·3040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
张沛超1,高翔2
(1.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市徐汇区200030;2.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SystemArchitectureofDigitizedSubstation
ZHANGPei-chao1,GAOXiang2
(1.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XuhuiDistrict,Shanghai200030,China;
2.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Zhejiang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systemarchitectureanddesignprinciplesofdigitizedsubstationareexpoundedandthetechnicalfundamentalsfortheproposedsystemarchitecturesareanalyzed.Thebasicschemeofnetworkcompositionforprocessbusandstationbusarepresented.Digitizedsubstationarchitectureswithhighreliabilityareproposedinthematteroffunctionalredundancyandnetworkfaulttolerance,andthesolutionsfortheconnectingofconventionaldevicesareputforwardintheprocesslevelandbaylevel.
KEYWORDS:
powersystem;digitizedsubstation;systemarchitecture;communication;IEC61850
摘要:
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和设计原则,讨论了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分别从功能冗余及网络容错等方面提出了多种具有高可靠性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并从过程层和间隔层方面提出了常规设备的接入方案。
关键词:
电力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通信;IEC61850
0引言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直接表现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迁,即经历了集中式和分层分布式2个阶段。
新一代变电站的结构在增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达到了节省系统投资以及简化维护等目的[1-4]。
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继承了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高速以太网[5-7]、非常规传感器[8-9]和智能开关技术的应用以及IEC61850标准[10-11]的实施,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又有了不同于常规变电站的革新性变化。
文献[4]讨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选型问题,提出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方案。
文献[12]讨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了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E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
文献[13-15]详细探讨了常规变电站内的通信网络结构与协议等问题。
上述文献都没有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具体架构方案、过程层结构以及结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在介绍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网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高可靠性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并探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接入常规系统的技术方案,可为相关部门逐步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提供参考。
1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基础
1.1网络技术
通信环节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16],对数字化变电站具有重要影响的网络技术包括:
(1交换式以太网技术[5-7]。
传统以太网采用随机的网络仲裁机制(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detection,CSMA/CD,其传输的不确定性是以太网进入实时控制领域的主要障碍。
而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微网段和全双工传输的特性,从本质上保证了通信的确定性,为数字化变电站采用过程总线提供了技术基础。
(2IEEE802.1p排队特性[17]。
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时,容易发生竞争服务资源的情况。
IEEE802.1p排队特性采用带IEEE802.1Q优先级标签的以太网数据帧,使得具有高优先级的数据帧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
另外,采用该技术还可将数字化变电站中的过程总线和
变电站总线合并为1个物理网络。
(3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技术[5-6]。
VLAN利用现代交换技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按照逻辑关系(而不是物理关系划分成多个网段,这样就可以从逻辑上划分变电站中的控制网段和非控制网段,而不需依赖物理的组网方式以及设备的安装位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控制网段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4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5-6]。
传统的以太网拓扑结构中不能出现环路,因为由广播产生的数据包会引起无限循环而导致阻塞,该问题可依靠生成树算法解决。
快速生成树协议使算法的收敛过程从1min降低到1~10s,这样,在变电站网络中就可以采用多种冗余链路设计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1.2IEC61850标准
IEC61850标准中引入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bstractcommunicationserviceinterface,ACSI。
ACSI使变电站自动化功能完全独立于具体的网络协议,因此最新网络技术可以很快被应用于变电站中。
另一方面,ACSI使物理的IED隐藏起来,变电站功能可以被灵活地分配到多个IED中,还可以开发ACSI网关装置以接入不支持IEC61850的IED[10-11]。
1.3非常规互感器与智能开关技术
采用低功率、数字化的新型互感器代替常规的PT和CT,将高电压、大电流直接变换为数字信号,利用高速以太网构成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基于微机、电力电子技术和新型传感器建立新的断路器二次系统,保护和控制命令可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数字化接口。
这些技术使变电站的过程层得以数字化,以太网也成为了全变电站的神经中枢[8-9,18]。
2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结构
2.1功能层、逻辑接口与网络总线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结构继承了分层分布式的特点,如图1所示。
其功能在逻辑上被分配到3个不同的层(即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中。
在这3层中有10类逻辑接口,分别接入2类总线:
过程总线(processbus以及变电站总线(stationbus[10]。
表1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功能A
过程接口传感器执行机构过程层
间隔层
变电站层
高压设备
1,6
9功能B
保护3控制
保护3控制
4,5
8
1,6
4,5
7
10
图1数字化变电站功能层与逻辑接口
Fig.1Functionlevelsandlogicalinterfaces
indigitalsubstation
表1功能层、逻辑接口与网络总线Tab.1Functionlevels,logicalinterfacesandbuses
逻辑
接口
说明过程层间隔层变电站层
总
线IF4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
PT和CT暂态数据交换
••
IF5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
控制数据交换
••
过
程
总
线IF3间隔层内数据交换•
IF8间隔层之间直接数据交换•
IF1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
保护数据交换
•IF6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
控制数据交换
•IF9变电站层内数据交换•
IF7
变电站层与远方工程师
办公室数据交换
•
变
电
站
总
线
2.2过程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
过程总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IEC61850标准中列举了4种基本方案[10],如图2所示,它们体现了不同的组网原则,可以满足不同的数据流要求及可靠性要求,并可应用于不同场合。
(1面向间隔原则。
在方案1中,每个间隔有其自身的总线段,同时还装设1个独立的全站范围的总线以连接各间隔的总线段。
面向间隔的组网方案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维护,缺点是需要安装较多的交换机和路由设备,成本较高。
该方案适用于220kV及以上系统以及重要间隔。
另外,设备的互操作性乃至互换性既可在IED层面获得,也可在间隔层面获得。
在IEC61850实施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互操作性实践,间隔层面的互操作性更容易得到保证,这也就自然导致了面向间隔的组网方案。
(2面向位置原则。
方案2中每个间隔总线段覆盖了多个间隔。
当IED的安装位置处于多个传
①
②
③④
图2可选的过程总线结构
Fig.2Alternativeprocessbusarchitectures
感器的安装位置的中心时,从高压端到IED的光纤传输距离最短。
另外,220kV双母线接线多采用母线PT,该PT可以为多个间隔所共用,从而节省了PT的安装数量。
(3单一总线原则。
方案3是一种全站单一总线方案,所有设备都与该总线连接。
该方案的优点是节省了交换机,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可靠性差,需要较高的总线速率。
该方案适用于网络负载较轻、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中、低压系统。
(4面向功能原则。
方案4中的总线段是按照保护区域来设置的,其突出优点是总线段之间的数据交换量最小。
2.3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
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包括:
(1独立的变电站总线。
采用该方案时,位于间隔层的IED需要2套以太网接口,分别接入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如图3(a所示。
(2合并的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
由于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公共的以太网技术,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完全可以合并[19-20],如图3(b所示。
这样,IED只需1套以太网接口,既简化了结构又降低了设备和维护费用。
该方案的缺点是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控制性数据和非控制性数据共享同一网络,易导致争夺网络资源以及安全性问题,应利用交换式以太网的优先级排队特性以及虚拟局域网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站运行支持单元
站控单元
执行机构合并单元
交换机路由器
·远方运行中心·调度控制中心
监控单元交换机(a独立变电站总线
IEC61850-8
监控单元
保护单元保护单元IEC61850-9-2
交换机执行机构
合并单元
(b合并总线
站运行支持单元
站控单元
监控单元监控单元保护单元保护单元·调度控制中心
远方运行中心·路由器
交换机
交换机
执行机构
合并单元
执行机构
合并单元
IEC61850-8IEC61850-9-2
图3可选的变电站总线结构
Fig.3Alternativestationbusarchitectures
3高可靠性的系统结构
3.1功能冗余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需要利用功能冗余结构来提高其可靠性,这一点与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相同。
图4以保护系统为例,在图2中的方案2的基础上增加了冗余功能。
其中2套保护系统具有独立的传感器、合并单元、交换机以及保护装置,母线PT可被多个间隔共享(图中只画了一个间隔。
当保
主保护
合并单元
后备保护自动重合闸保护A交换机
交换机执行机构
故障录波合并单元
主保护
后备保护自动重合闸合并单元合并单元保护B
图4功能冗余示例
Fig.4Anexampleoffunctionredundancy
护系统A的互感器因故退出时,2套保护系统可共用保护系统B的互感器,这样就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实现了真正的冗余。
3.2容错网络结构
以上讨论的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都是逻辑概念。
在物理上,变电站网络拓扑不仅可以选择总线型,还可以选择星型和环型[5],这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优点。
上述3种基本网络的结构如图5所示
它们之间的比较结果见表2。
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
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
交换机IEDIEDIEDIEDIEDIEDIEDIEDIED(a总线型(b环型(c星型。
。
。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
机
交换机交换机
交
换
机
图5基本网络结构
Fig.5Basicnetworkarchitectures
表23种基本网络结构比较
Tab.2Comparisonofthethreebasic
networkarchitectures
网络结构可靠性网络延迟造价总线型最低较大最低星型较低最小中环型较高较大最高
在这些基本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大量具有高可靠性的网络结构。
以保护系统为例,在图4所示的功能冗余的基础上再增加网络冗余,可以构成如图6(a所示的结构,该结构采用了多星型加环型的冗余设计。
在一些对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系统中,合并单元和IED的网络接口以及交换机可能成为系统可靠性的瓶颈,此时可采用如图6(b所示的网络结构。
其中的每个装置都带有双网卡(各网卡具有独立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或提供双网络端口(MAC地址相同的单网卡,它们分别接入2台交换机,网络总线采用多环形拓扑。
这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常规系统接入方案
4.1常规系统的兼容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支持IEC61850的IED以及常规的传感器、开关设备还将在系统中继续运行。
在设计数字化变电站的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接入常规设备或系统,在IEC61850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
保护系统A合并单元其它IED
(a单以太网接口冗余结构
保护系统B合并单元
交换机
交换机
交
换机
交换机
…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b双以太网接口冗余结构
其它IED
保护系统A合并单元保护系统B合并单元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交换机
图6高可靠性网络结构
Fig.6Examplesofhighreliablenetworkarchitectures
4.2过程层中接入常规设备的方案
图7说明了在过程层中接入常规设备的各种方案,其中:
间隔A只使用了变电站总线,过程层仍采用连接导线接入常规互感器和开关;间隔B也没有过程总线,但使用了合并单元,采样值传输基于IEC61850-9-1的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连接方式;间隔C中使用了过程总线,但仍使用常规互感器,可通过合并单元将采样值以多播方式发布到过程总线,即利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开关控制器将常规开关设备接入过程总线。
站运行
支持单元
站控单元
常规开关
常规互感器
交换机
路由器
·远方运行中心·调度控制中心
合并单元
非常规互感器
监控单元开关控制器间隔A监控单元监控单元保护单元保护单元保护单元
交换机
常规开关合并单元常规开关
常规互感器
间隔B间隔C
图7过程层中常规设备的接入方案
Fig.7Connectionschemesforconventional
devicesinprocesslevel
4.3间隔层中接入常规IED的方案
图8说明了间隔层接入常规IED(或系统的方案,其中ServerIED起到了IEC61850网关的作用,这样,不支持IEC61850的IED也可被接入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
交换机
…其他通信协议
IEC61850-8
支持IEC61850
的IED支持IEC61850
的IED
支持IEC61850
的ServerIED
不支持IEC61850
的IED
不支持IEC61850
的IED
图8间隔层中常规IED的接入方案
Fig.8Connectionschemeforconventional
IEDsinbaylevel
5结语
本文从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两方面讨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结构,分析了各种组网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提出了基于功能冗余和网络冗余的多种可靠性设计方案。
另外,本文还分别提出了在过程层和间隔层接入常规设备或系统的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引入了大量网络设备及新型电子装置,变电站的系统可靠性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为定量分析各种结构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可靠性,下一步将着重研究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参考文献
[1]曾庆禹,李国龙.变电站集成技术的发展——现代紧凑型变电站
[J].电网技术,2002,26(8:
60-67.
ZengQingyu,LiGuolong.Evolutionofintegratedtechniqueofsubstation-moderncompactsubstation[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2,26(8:
60-67(inChinese.
[2]曾庆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二——集成自动化、寿命
周期成本[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20:
1-5.
ZengQingyu.ThedevelopmentofsubstationautomationinthenearfeatureparttwoIntegratedautomation,lifecyclecosts[J].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ystems,2000,24(20:
1-5(inChinese.
[3]朱大新.数字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
2001,4:
20-22.
ZhuDaxin.Thedevelopmentofintegratedautomationsystemofdigitaltransformerstation[J].ElectrotechnicalJournal,2001,4:
20-22(inChinese.
[4]丁书文.数字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选型[J].继电器,2003,
31(7:
37-40.
DingShuwen.Choosinginternalcommunicationnetworkofdigital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system[J].Relay,2003,31(7:
37-40(inChinese.
[5]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张奇智,尹汝波.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现状和研究[J].传感器世
界,2005,2:
34-39.
ZhangQizhi,YinRubo.ThestateofartswitchedindustrialEthernet[J].SensorWorld,2005,2:
34-39(inChinese.
[7]SkeieT,JohannessenS,BrunnerC.Ethernetinsubstation
automation[J].ControlSystemsMagazine,IEEE,2002,22(3:
43-51.
[8]曾庆禹.电力系统数字光电量测系统的原理及技术[J].电网技术,
2001,25(4:
1-5.
ZengQingyu.Principleandtechnologyofdigitalelectro-opticmeasurementforpowersystem[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1,25(4:
1-5(inChinese.
[9]曾庆禹.电力系统数字光电量测系统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电网
技术,2001,25(5:
6-9.
ZengQingyu.Applicationofdigitalelectro-opticalmeasurementtechnologyinpowersystemandanalysisofitsbenefit[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1,25(5:
6-9(inChinese.
[10]IEC.IEC61850:
Communicationnetworksandsystemsin
substations[S].2004.
[11]谭文恕.远动的无缝通信系统体系结构[J].电网技术,2001,25(8:
7-10.
TanWenshu.Seamlesstelecontrolcommunicationarchitecture[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3,27(10:
61-65(inChinese.
[12]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
[J].电网技术,2003,27(10:
61-65.
WuZaijun,HuMinqiang.ResearchonasubstationautomationsystembasedonIEC61850[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3,
27(10:
61-65(inChinese.
[13]王海峰,丁杰.对变电站内若干网络通信问题的探讨[J].电网技
术,2004,28(24:
65-68.
WangHaifeng,DingJie.Researchonseveralissuesofsubstationnetworkcommunications[J].PowerSystemTechnology,2004,
28(24:
65-6(inChinese.
[14]田国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及传输规约选择[J].电网
技术,2003,27(9:
66-68.
TianGuozheng.Selectionofcommunicationnetworkandprotocolforsubstationautomationsystem[J].PowerSystemTechnology,
2003,27(9:
66-68(inChinese.
[15]王峥,吴在军,胡敏强,等.配电变电站内部通信网络研究与实
践[J].电网技术,2000,26(2:
59-62.
WangZheng,WuZaijun,HuMinqiang,etal.Researchandpra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化 变电站 系统 结构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