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课时作业.docx
- 文档编号:59776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7.07KB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课时作业.docx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课时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目标] 1.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知识点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知识梳理
1.主要内容
(1)生物的来源: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进化历程: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进化原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①“用进废退”的实例
a.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b.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长期不用就萎缩、退化了。
②“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2.意义
(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
(1)拉马克的进化论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2)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试着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典题精析
[例] 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题分析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①②均为“用进”的实例,③为“废退”的实例,④不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 A
技法提升
判断是否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方法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判断是否符合其观点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性状的获得和失去是由于使用多少:
如果某器官经常使用,则发达;如果某器官不经常使用,则退化。
(2)性状获得了就一定遗传给后代:
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所产生的新的性状,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知识点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知识梳理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2.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2)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3)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意义
(1)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3)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
(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5.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摈弃。
(3)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4)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达尔文为什么还同意获得性遗传呢?
提示:
这是由于受当时遗传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清楚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2.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
长颈鹿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脖子短。
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
3.相比拉马克,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用进废退即“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而是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4.长期使用抗生素,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吗?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群体中有没有抗药性的个体?
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增强起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不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群体中就已经有了抗药性的个体。
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只是起到选择作用。
典题精析
[例1]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解题分析 影响生物变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答案 B
[例2]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进化中,长脖子的出现是由于环境使其产生定向变异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C.猎豹与斑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在冬季稳定生长、繁殖,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解题分析 长颈鹿长脖子的出现不是环境引起的,种群内本来就存在长脖子的变异,环境仅仅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遗传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错误;猎豹和斑马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C正确;春小麦性状的改变不是环境影响造成的,环境只起选择作用,D错误。
答案 C
技法提升
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题的解法
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要搞清进化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巩固提升
对应学生用书P077
1.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A、D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B项虽是拉马克提出,但不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
3.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C.可以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
D.可以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 A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物种大爆发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B、C、D错误。
4.下列有关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有强大的繁殖力
B.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答案 D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不利变异则被淘汰,D错误。
5.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答案 D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
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基础对点]
知识点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器官的反复使用
答案 C
解析 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不用就退化,并且这种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2.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下列属于拉马克学说观点的是( )
A.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答案 B
解析 B是“用进废退”中用进的观点。
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微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这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成长颈鹿
D.由于烟煤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
答案 D
解析 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当生物长期连续使用某一器官时,该器官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退化,这便是用进废退,而这种发展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D项内容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知识点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4.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00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
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
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B.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C.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D.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答案 B
解析 性状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是由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将被保留下来,B正确。
5.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中间体色数量最多,应是其最适应环境,生存几率高,A正确;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数量少,但不能说明繁殖能力弱,也不能说明是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少,B、C错误;中间体色是原本就有的性状,不是新形成的,只是在自然选择中留下来的,D错误。
6.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
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的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 C
解析 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抗性,即药物疗效逐渐降低。
7.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高中生物 现代 生物 进化 理论 由来 导学案 课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