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docx
- 文档编号:597468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09KB
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docx
《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花地中学古瑜青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依托分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大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上讲台进行教学互动,并进行知识系统的教学探究,最后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既深入地开掘了现有的资源,又使师生在课堂前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和较好的教学效应。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教学方式;走上讲台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踏入初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新奇,怎样才能打动学生,争取学生,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每一位数学老师首要任务。
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是每个教育者需要认真去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学生开始接触初中数学开始,就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在之后的日常教学中,也要把这种理念贯穿其中。
所以,在每届开始接受初一开始的第一节课,都是笔者特别注重的,笔者会特别设计好一节课来开始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而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都会注重教学设计,争取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学生永远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
现笔者就如何设计“第一课”和教学中的一些课堂设计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充分利用好入学第一课
万事起头难,如何让学生在以后三年的初中生涯中能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关键在于一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学得自信,感到快乐,活得幸福,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的健全发展?
(一)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是我们的朋友,数学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
1.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来引入,学生轻松就能解决这道题目,即使是小学数学很差的学生也能解决这道题,而且,让学生用不同的加减运算得出结果,使学生明确地知道,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
笔者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
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
例如:
1)小明到超市买了一个17元2角的玩具,两瓶2元8角的饮料,他付给收银员一张五十元面值的钞票。
问;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才没错?
2)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你能准确地向好朋友描述你班在学校的位置以及你在班上座位的位置吗?
2.体验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常常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悦目之美,和谐之美,简洁之美。
例如:
建筑中的轴对称艺术中的黄金分割历史上的三棱柱
自然界中的正多边形
(二)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在游戏中同样也可以蕴藏着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习方式中提到: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过程——游戏互动中,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让学生感受和他人的合作的重要性,为即将开展的小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例如:
1.猜谜语:
1).互(打数学符号)
2).
(打一成语)
3).直上云端风舟里(打数学符号)
4).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
(打一数词)
5).10002=1000000(打一成语)
6).左边九加九,右边九十九(打一树名)
2.成语填空
1.一□一□2.□一□二3.□三□四4.五□六□5.七□八□
6.□七□八7.十□十□8.百□一□9.百□百□10.千□百□
11.千□万□12.万□□一
3.趣味游戏
1).运用加减乘除如何把下列四个数字得到24(每数只能用一次)
(1)3、3、3、7
(2)10、10、4、4(3)5、5、5、1
2).有人带了一头羊,一条狗和一筐菜要过一条河,因为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
但是人不在时,狗要吃羊,羊要吃菜。
请大家想一想,他至少要过几次河才能安然把东西带到对岸?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数学既不枯燥,也不乏味,它是很有趣味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门科学。
它能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追求真理的决心,是以后学习的得力助手。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数学的第一课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节数学课的早日到来。
二、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教学方式
“中学数学目标教学要求:
教师必须有高质量的课堂设计,寻求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设计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这样,对于老师来说,丰富多样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把不同的课堂展现于数学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始终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数学的第一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也尽情地表现自己,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学生对小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设置以后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第二、第三。
。
。
。
。
。
”节课找到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初中教育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将平时教学中认为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探究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方式展现给大家。
(一)分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习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和空间,增加了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如何把学生进行分组呢?
方法一:
分层分组法。
学期初,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再通过一定的测试,把全班学生分为学习水平不同的好、中、差三个层次,让水评大致相同的学生处于同一层次。
而且按一定的标准制定升层或降层的规则。
因为引进了竞争的机制,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争胜之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这种分组制约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
方法二:
“平均”分组法。
所谓平均,就是使各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基本一致。
其原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每层次中选一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各小组的学习水平就大致相同了,而在一个小组内的同学水平、兴趣就不相同,而不同水平的同学分成的小组为完成探究任务,水平高的学生对水平低的学生形成一种帮带作用,这样就使整个小组的水平得到提高。
方法三:
随机分组法。
在这种分组中,笔者完全撇开学习水平,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和认可来分组。
而这种分组法由于是由学生自由来完成,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好的,这样他们的合作也是最好的,因此共同探究的兴趣也是沈的,学习的劲头也就越来越足。
总之,分组方法不是唯一的。
关键是要善于辩证处理“求异”和“求同”,使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这一高科技产物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己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
因此,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powerpoint,fiash,几何画板,更能把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起探究教学的理念。
“探究式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①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内容和专门的探究课,如华东师大教材中以“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的形式出现。
在人教版教材中大量以“观察”、“思考”、“探究”等形式出现,还安排专门探究课,。
这些无不体现出探究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教学中来,即让学生“探”起来,是成功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教学要使学生进行“探究”限于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其中来,很多探究教学因缺乏学生的参与而流于形式。
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
探究“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图略﹚,连接直线H外一点P与直线H上各点O,Al,A2,A3,…,其中PO(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H的垂线段)。
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教师让学生来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往往很费时间。
为了让学生体会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变化,可以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通过不断拉动点A,计算机自动测出PA的长度,在PA的长度不断变化中,学生就非常直观地观察到PO是最短的一条。
从而也了解了:
垂线段最短。
可以想象这比教师和学生一条一条地测量线段PA1,PA2,PA3,…的长度要直观多少倍,而且形象又节约教学时间。
(三)、让学生上讲台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纵观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多多少少存在“教师站讲台,学生坐课堂;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进行师生角色的互换。
为此,首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上讲台;其次必须积极鼓励,让学生敢于上讲台;最后要让学生尝到上讲台的益处.使学生乐于上讲台。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有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专制的作风,其结果是学生表面上“守秩序”,实际上因循守旧,最后只能导致学生“接受多,探究少;模仿多,参与少;训练多,交流少”,教学效果甚微。
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民主作风,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究,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教学,达到“质”的飞跃,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
为了学生能上讲台讲课,教师应在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不同难度的学生讲解题目,以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上讲台说解的需要,为学生能上讲台创造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刚开始学生都不太敢上讲台,即使上了讲台压力也很大,脸红心跳,手忙脚乱。
为了锻炼学生上讲台的胆量,先选择一部分较容易的题目,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头上台解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通过他们的带动和示范,使大家逐渐敢于走上讲台。
然后进一步提高要求,当学生解答出现错误时,请其他同学上台来评析、纠正。
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做对或做错,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且决不能对做错的学生加以嘲笑,对他们要及时予以安慰并和蔼地指出错误之所在,化解尴尬,以此达到进一步锻炼胆量的目的。
(四)、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涉及大量的理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占用课时多,又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切题的问题,作为一堂课的锲子,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逐个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将整个教学内容串起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集中学习资源(如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教材及参考书),有针对性地去探究问题,教师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然一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探究的终结,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新问题,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合作交流的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皮亚杰也曾指出:
“我们己进入信息社会,全世界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个重视儿童智力的培养,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作为中心的能力置于教学的首位的趋势。
”当然,知识系统的教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
在有理数知识复习课中,我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为什么要学有理数?
2、有理数0在生活中除表示“没有”外,还有什么意义?
3、有理数加、减、乘、除法运算和小学学过的运算有什么不同?
4、“相反数”和“绝对值”两概念有些什么特点?
。
。
。
。
。
。
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经过交流,不仅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还提出了很多新问题:
“新闻中的0距离接触是表示没有距离吗?
”、“经济负增长是表示在增长吗?
”。
。
。
。
。
。
这样不仅对知识有了系统复习,还和实际生活有了很好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是一个学习引导者、归纳者、组织者。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造空间。
(五)、教学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而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单单是课堂的延续,还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
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
要反思,就要有内容。
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
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
;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
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如:
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
我经常对学生说:
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
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5、依托小组合作进行反思。
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时,不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同学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同学不仅仅在课堂可以合作,在课余也可以进行交流,进而逐渐形成几个数学学习的兴趣小组,对数学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在课堂这个舞台,主演永远是学生,老师就是导演加编剧。
如何设计教学,如何指挥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也必须做好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才能让学生爱上这个舞台。
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兴趣,他们就会很快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就会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
牢牢地扎根于心灵的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可以成为应对未来和周边世界的智慧。
当学习数学成为一种有兴趣的自由的活动时,学生就会到处看到数学。
参考文献:
①张崇善:
《探究式:
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一《教育理论与实践》。
②〔瑞士〕皮亚杰著,卢浚译: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第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保持 数学 学习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