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水》.docx
- 文档编号:597344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45KB
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水》.docx
《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水》
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
“水”的变化。
八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九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
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学生“学”为中心。
所以我们在高效课堂的构建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找水过程。
看学生是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轻车熟路的找到“水”,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找水”的过程,就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
高效课堂的构建的前提是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学的及时反思与改进。
这就是旗教委今年重点抓的两件事:
集体备课与观课议课。
A:
集体备课
一、我旗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原因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实现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构建高效课堂前提和基础。
随着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等,都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因此集体备课不但要搞,还要有创新的搞好。
集体备课搞好了,能够起到以老促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新老教师的思维相互碰撞,使宝贵的资源得到共享,从而很好的指导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广大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如果搞不好,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浪费了广大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会遭到教师的抵触。
目前,我旗的集体备课的尴尬现状表现在:
1、小学的教师少,年龄偏大,理念落后、知识陈旧无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2、中学流于形式,费时低效。
表现在一是主备人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唱“独角戏”。
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心中有数,但是不愿意交流。
二是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和其他教师)的准备明显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组长事后补笔记;三是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分工编制学案。
四是老师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被动应付。
五是集体备课变成了网上资料的一个大拼盘。
从网上下载教案,实现教师“自我解放”。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甚至我们的教学管理干部对以下三个问题认识不足:
1、为什么要集体备课?
2、集体备课能带给我什么?
3、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为了使集体备课操作性强,真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就要解开着三个疙瘩。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
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2.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算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在使教师明白了为什么要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能带给我什么?
后我们还要做到:
1、教务处注重引领。
2、教研组、备课组注重落实。
三:
教务处注重引领
引领什么?
那就是引领教师树立教师终身备课的理念。
引领教师树立“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信念;引领教师树立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向课堂要质量;引领教师不断追求教学业务的发展等等。
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
1、制度引领
制定有关集体备课的制度、评价细则、各分管领导包组制度等,要有时间、地点保证,加大集体备课的监管力度。
2、活动引领。
搞好教材和课标培训;优秀教学案展评;优秀备课组评选等
3、讲座引领。
包组领导要及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向教师讲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破除教师们的畏难情绪。
4、督促引导。
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要至少每月一次检查集体备课开展情况,对优秀备课组要及时表扬奖励。
四、教研组、备课组注重落实---集体备课的流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备”、“四定”、“三统一”。
“五备”是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教参、备学情、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学法。
“四定”是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讲内容。
“三统一”是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
其步骤为:
个人初步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个人初步备课
在每次集体备课之前,个人都要熟悉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简要组织发言提纲,以便在集体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集体研讨备课
1、备全册。
学期之初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集体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现状,把握知识系统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通盘考虑解决重点难点的策略,安排学期教学进度。
2、备单元。
根据集体备课情况拟定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等。
在单元测试后,还应该对测试情况作简要分析,同时制定补教补学措施。
3、备课时
在集体备课时,主讲人(可由骨干教师承担)要理清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并就每一环节设计的理念或依据、达到什么目的讲清楚,在集体中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
同时注意:
(1)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
(2)根据课程的侧重点,突出集体备课的创新性、开放性,切忌一人讲,大家听,搞形式、走过场;(3)不要把集体备课演变成教案审订,搞成“一人备课、集体定稿、分头使用”,使教学成为“千课一面”的机械表演。
有条件的单位在集体备课时可组织教师执教先导课,教研组内集体听评,进而改进教案,供其他教师参照。
(三)个人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等等。
1、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密度。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2、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
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态度,不可照搬照抄。
3、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十分满意的教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及教改要求,按照“教老课,有新意”及讲求实效的原则,旧案新备。
4、要超前一周备课。
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
上课时,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准备好教学用具。
5、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责任心强、业务精湛、成绩突出、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经常上示范课、公开课,做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等。
(四)备课的检评
1、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要克服先教后备,备而不用,抄而无用,为查而备的不良倾向,各单位要加强对备课过程的管理。
2、落实好备课检评制度。
学校可实行“两级检评”,即“教研组双周查——教导处月查”。
检查时要及时进行反馈,提出带有指导性的意见。
教委根据学校安排的集体备课时间对各单位进行抽查。
把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3、建立听课制度。
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还要注意与平常的听课相结合;通过听课可以了解和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果,督促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激发教师备课的自觉性、创新性。
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应经常深入课堂,听不同类型的课,包括一般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推门听课,做到听课有计划、有准备、有交流,形成听课制度。
这样就能具体深入、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
总之,集体备课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构建。
B:
观课议课
目前我旗听评课现状
在很多学校,听课评议流于形式,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以及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
只听课、不评议
一些学校在听课评议方面,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规定,也组织老师听课,却是听听课不评议。
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ABCD,然后将表格上交,便“大功告成”。
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领导不重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们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填满听课录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
2:
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
在有些学校,听课评议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都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优点,而对于缺点与不足要么只这不提,要么轻描淡写。
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走形式,浪费时间。
3:
跟着领导意思走
有领导在场时,大家出于尊重,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跟着说不好。
参加评议的教师成了领导的附和者,听课评议跟着领导的意思走。
这样的听课评议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反,却容易滋长部分教师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悲观失望
一、什么是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
因此说,“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就我看来,观课议课首先是一种理念,然后才是一种方法。
理念是根本和实质,方法是外衣和形式。
离开对根本理念的掌握和理解,要做好观课议课就很可能要迷失方向。
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
(一)听课与评课的弊端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
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讲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
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
(二)观课与听课的比较
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
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
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极强。
4.“听”往往是凭借原有的经验进行,而“观”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
(三)议课与评课的比较
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促进教师相互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
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讲课的取向,讲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讲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四)观课议课的含义
总的来说,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二、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活动一般大致可以分成这几步:
1、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
首先,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这样,讲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其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协商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
第三,对主题要进行分解,使主题可观可议。
第四,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等。
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艺术,教学情境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评价的艺术,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利用,课堂纪律控制与偶发事件处理,教师评价语言与肢体语言等。
2、与讲课教师沟通。
观课议课教师与讲课教师要一起选择课例、讨论主题,使讲课教师在相关主题上重点做出设计和安排,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等达成一致。
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讲课教师的讲课取向,获得共同的观课议课话题。
3、学习相关理论。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观课议课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
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学习理论。
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讲课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而无深度。
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设计观课记录表的目的是便于观课老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
设计时,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要便于教师观课议课的操作。
5、观课如何“观”
观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
听课一般包括:
听、看、记、思。
主要听:
1、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
4、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
5、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6、学生的发言是否流利、准确,有无动态生成的内容
主要看:
1、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角色是否到位;教学基本功是否过硬,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
2、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主要记:
1、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学生人数、执教者、课题、课型
2、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的要点、师生的活动情况
3、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教材处理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
主要思考:
1、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4、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5、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6、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
观课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要把观课的凳子从教室后边移到前边、中间,深入学生中间,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只有这样,观课教师才能直接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精神状态、学习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即围绕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和问题,才能实现“以学论教”,使观课议课活动真正实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6、课后议课。
(1)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找出差异,然后再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
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
首先是各组小组长围绕主题作代表性发言,就问题说事、找对策,然后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会谈,形成共识,最后是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针对主题作总结性发言,开出相对完整的“处方”,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参与的教师自主选择。
(2)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平等对话是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
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心态。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议课中一定要注意表述的语气、态度等,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
“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发现…”“我注意到…”,不要说“你应该…”“你不能…”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
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
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
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7、行为跟进。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
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二)观课议课主要参与人员及议课对象
对于“观课议课”的人员构成,建议这样一种结构:
“领导+家长+老师+学生”。
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老师的教学,如果这些人都懂教学,而且又有时间,当然很好。
但是,今天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时间并不充裕。
“观课议课”当然要追求质量,但这种追求又必须在尽量减少烦琐程序的情况下实施,不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感觉太困难,这才有推广和运用的可能性。
所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这些人员需要精简。
首先,要“简”掉家长。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有的家长未必懂,也未必有兴趣。
接下来我期望领导不要参与。
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1、在今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对校长还是有顾忌的。
校长来了,就不好说话了,就冷场了,“议”就没了那种“原汁原味儿”。
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
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
但现在很多领导却难免不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评价中。
3、也有的领导,对教学本身并不太在行,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张口就说。
领导说了,大家只好随声附和,议课也就失去了对课的改进的价值。
我把学生放到倒数第二的位置。
理由很简单,学生的变化是教学最终的效果,要以学论教,就要问学生对课的看法。
老师当然是“观课议课”的主要成员。
相同学科有利于深入,不同学科有利于开阔。
我是主张跨学科的老师之间“观课议课”的,抱着虚心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受到很多启发。
观课议课不仅要看到讲课者困惑,更要看观课者学到了什么。
附:
观课议课记录表
学校
年级
科目
教材版本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第节
任课教师课前交待的
重点观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亮点、问题与我的思考
我对这节课的主要观点:
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进行的反思:
议课焦点:
议课摘要:
博兴二中观课议课的策略:
策略之一:
以学论教
1、内容:
关注焦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
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
2、理论基础:
加涅的“为学习而设计”和“为学习而教”。
3、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
(七看)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接受式-探索式);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4、观课者的理想位置:
教室的后二排学生中间。
5、观课议课探询思路:
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教育观念),达到“以学改教”的目的。
建议议课时使用“我注意到……”、“我发现……”等话语。
6、“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二:
直面问题
1、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2、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是改进教学的基础。
问题包括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
课堂教学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操作核心: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4、一个技巧:
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找出关键问题,同时不拘泥于细节。
策略之三:
平等对话
1、议课是一种对话。
需要创设参与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氛围。
2、操作时注意:
(1)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
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尊重和创造多样性:
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并维护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鼓励议出多种看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达到共同创新课堂的目的。
观课议课之喜与忧--------一位教师的反思
我眼中的观课议课如同一位亲密朋友时常和我交谈,我发现了它身上的优点有:
1、目的性明确。
它指向性很强。
2、人文性充盈。
以前的听课评课让许多作课教师无地自容、望而却步,它却具有充盈的人文性,体现了互动、尊重和平等的新课改理念。
3、反思性强烈。
它会在互动对话中促进献课教师和议课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反思课前准备,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流程,反思教学细节,反思教学效果,反思备课内容,反思实践提升等,让老师们真正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获得发展。
4、互动性展示。
献课教师、议课教师、议课学生在观课议课中平等互动,共同探讨,共同商榷,共同确定,共同进步。
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时应该注意:
1、课前交流很有必要,让观课教师对所观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并做好提前备课。
2、观课时关注点要明确,少而精,有代表性,有泛指性,观课教师还要提前收集好此关注点的理论依据,为挖掘其高度和深度作准备。
3、观课教师位置以前方偏面为宜。
4、观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生活,以学论教是万事之本。
5、观课教师还要关注你最想学习的方面,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6、观课教师关注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课内外知识的有机融合等。
议课时应该注意:
1、献课教师说教学思路、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再次提出困惑,为议课教师做出议论话题。
2、议课组组长起好组织协调作用,能够及时调控、总结和提升问题,使所有教师能有所学,有所获。
3、议课教师能够针对关注点以一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体 备课 观课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