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docx
- 文档编号:597071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1KB
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docx
《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
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及现实试探
内容提要:
90年代以来,频繁暴发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第一回忆和归纳了各国暴发金融危机的缘故,并总结其体会和教训,然后结合我国金融体系中可能诱发危机产生的因素,对我国预防和抵御金融危机进行了有利的探讨,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体会与教训现实试探
随着经济的全世界化和我国慢慢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体系愈来愈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但是2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
尤其是关于咱们如此一个大国而言,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确实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尽管我国迄今还不曾在发生金融危机,可是这并非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有何等健全,而更多地可归结为我国先前所处的封锁状态。
事实上,国外最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暴发金融危机的论调几乎就不曾停止过。
比如尼古拉斯•拉迪就以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唯一缺乏的是引发危机全面暴发的导火索(吴传俯,2003)。
更有《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发表文章以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走向毁灭”。
尽管这些观点各有其起点,可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势的当前,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体会,防范金融危机而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理论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比较权威的概念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是全数或大部份金融指标——短时间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钱、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点是基于预期资产价钱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
金融危性能够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而最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愈来愈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那么”的基础上成立的。
马克思指出,货币的显现使商品的生意在时刻上和空间上显现分离的可能性,结果致使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进程显现不确信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腕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因此,致使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
而只要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幸免,而且会第一表现为金融危机。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确实是不可幸免的。
”可见,马克思是将货币金融危机分为两种类型:
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
伴随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主若是以市场竞争、资本积存和信誉进展等因素为现实条件,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那么是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
同时马克思专门强调了银行信誉在缓和和加重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的来讲,马克思以为金融危机是以生产多余和金融多余为条件,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可是其本质上是货币危机。
(二)西方的金融危机理论
初期比较有阻碍的金融危机理论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以为,在经济扩张进程中,投资的增加主若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
这会引发货币增加,从而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有利于债务人,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大,直到“过度欠债”状态,即流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的债务,结果引发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进程,而那个进程那么往往是以普遍的破产而终止。
在Fisher的理论基础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稳固”理论,Tobin(1980)提出“银行体系关键”理论,Kindleberger(1978)提出“过度交易”理论,(1996)年提出“资产价钱下降”理论,各自从不同方面进展了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7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暴发得愈来愈频繁,而且常常以独立于实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而产生。
在此基础上,金融危机理论也慢慢趋于成熟化。
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1979)提出的,并由和加以完善和进展,以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和谐是致使金融危机的缘故;第二时期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1994、1996)为代表,要紧引入预期因素,对政府与私人之间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质和经济基础变量关于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理论进展至第三时期。
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机。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Krugman(1998)提出的道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在致使过度风险投资既而形成资产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流动性危机模型(,1998),偏重于从金融体系自身的不稳固性来讲明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孪生危机”(Kaminsky&Reinhart,1998),从实证方面研究银行业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固有的联系。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体会与教训
从历史上看,初期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等等。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回忆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并试图从中找出致使金融危机发生的一起因素,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一)90年代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依照时刻顺序如下:
-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0年代初,两德归并。
为了进展东部地域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
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
金融风波接连暴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危机出此刻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发,可是其深层次缘故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和谐,从而从全然上违抗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和谐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进展的不同紧密相连。
-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存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
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
比索大幅贬值又引发输入的通货膨胀,如此,为了稳固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
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尽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减缓。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要紧缘故有三:
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常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蓄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域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次金融危机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刻之长、阻碍之多数为历史罕有,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域,对全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严峻的阻碍。
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暴发危机的缘故也有所区别。
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一起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和谐等问题(李建军、田光宁,1998)。
-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涉及,俄罗斯金融市场在1997年秋季大幅下挫以后一直处于不稳固状态,到1998年5月,终于暴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股市陷入危机,卢布蒙受严峻的贬值压力。
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综合反映,被称为“俄罗斯综合症”。
从外部因素上看,一方面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阻碍,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世界石油价钱下跌致使其国际收支恶化,财政税收减少。
但究其全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长期不景气,金融体系不健全,外债结构不合理那么是深层次的缘故。
-2000年的巴西金融危机
1999年1月7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宣布该州因财源枯竭,90天内无力归还欠联邦政府的154亿美元的债务。
这致使当日巴西股市重挫6%左右,巴西政府债券价钱也暴跌44%,雷亚尔持续走弱,央行行长在三周内两度易人。
雷亚尔对美元的汇价接连下挫,股市接连下跌。
“桑巴旋风”迅即向亚洲、欧洲及北美吹开,直接冲击了拉美国家,欧洲、亚洲等国家的资本市场。
巴西金融危机的外部缘故主若是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阻碍致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而其内部缘故那么是公共债务和公共赤字日趋扩大,国际贸易长期逆差,宏观经济政策显现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这几回金融危性能够看出金融危机其实就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时悬在各国头上,只只是是在不同时候降落在不同国家头上罢了。
能够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几乎年年都有。
事实上,2001年再度暴发阿根廷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的频繁性。
20世纪以来典型的金融危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染性;
(2).突然性;(3).破坏性;(4).频繁性。
总的来看,金融危机的暴发是一个多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从进展的趋向来看,金融体系内部愈来愈成为金融危机暴发的直接缘故。
但是宏观经济结构失调,僵硬的汇率制度,脆弱的金融体系,不合理的外债结构往往成为酝酿金融危机的土壤,也是致使这几回金融危机的一起缘故。
(二)金融危机的体会与教训
金融危机暴发频率的增加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体会和教训。
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实施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关于一国经济而言,大致能够选择由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和由央行干与的固定汇率。
比较而言,固定汇率在微观经济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是央行明确许诺维持汇率稳固的义务却使得央行必需捐躯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浮动汇率那么可使货币政策能够对各类冲击做出反映,从而引致较优的宏观经济绩效。
但是实施固定汇率制却并非意味着绝对地固定名义汇率,而应当动态调整以反映经济进展的趋势。
事实证明,汇率变更的压力若是不能以主动的方式加以化解,那么必然就以危机的方式释放。
以墨西哥与泰国为例,僵硬的汇率制度愈来愈不能反映真实汇率变更的趋势,从而固定汇率的压力愈来愈大,结果在投机者的冲击下,外汇储蓄就会下降并引发市场信心危机。
2.关于国际救援宁可不可抱有期望
外部贷款援助往往被以为是最有效的反危机方法之一。
来自IMF等外部贷款救援有利于稳固币值,恢复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增加,可是其组织结构决定了其职能的发挥需要以极少数国家的利益为前提。
IMF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的不同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这其实又是两次危机减缓时刻庞大不同的重要缘故之一。
另外,IMF的贷款条件往往比较苛刻,乃至会以捐躯部份国家利益为代价,而且附带着漫长的讨价还价时刻,这对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是极为不利的。
而这其实也确实是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宁愿过贫困日子也不向IMF求援的缘故。
因此,关于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救援不该给予太多指望。
3.适当的外债规模和结构
双缺口模型证明了进展中国家即便在较高储蓄率时也必然要借助于外资和外债。
事实上,外资流入为进展中国家的经济进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是外债的规模与结构应当操纵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关于巨额短时间资金进出应当适度从严,以减少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上述的几回金融危机中,短时间资金几乎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借入的外债应用于投资用途,而不该用于归还旧债,更不该当为特权阶级所浪费。
4.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暴发金融危机的重要缘故。
总结这几回金融危机,能够看出宏观经济失衡往往是金融危机暴发的前提条件。
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在“东亚奇迹”正为世人所注视之际,因此,其中缘由更值得沉思。
事实上,在高增加光环的掩盖下,以高投入和出口带动的亚洲经济中早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危机 国际 体会 现实 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