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596859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85KB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精品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课标要求】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资料卡片】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1)工场手工业时期(16C-18C中)
初显端倪(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C中-19C中后)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工业优势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C中后期以来)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欧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3.资本的原始积累
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积累的过程。
主要通过对农民土地的掠夺(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掠夺殖民地等。
这样使大量生产资料和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转化为资本,又造成庞大的雇佣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证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和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
【基础知识梳理】
一、分散的文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文明的形成: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发生的“”,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文明初现曙光。
2.分散的文明:
(1)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②自然环境的阻隔,人们技术水平不发达,无法交流;
③人们缺乏技术,同时也也缺乏横向交流的动力。
(2)表现
地区
文明摇篮
区域文明
东亚
南亚
西亚
北非
南欧
美洲
(3)特点:
①相对封闭性;②地域性和独立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时间:
2.标志: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
3.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①手工业生产中,新的动力的出现:
和开始取代人力、畜力
②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制、等先进的耕作技术已经出现。
③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分工扩大
①手工业劳动分工的细密使各行业的和大为提高,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行业和中心。
②农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生产手工业原料和食品的。
(3)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①手工业和农业的程度日益提高;
②在农村取代劳役地租,地方市场出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发展。
★三、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
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直接原因:
15世纪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商路。
(3)社会根源:
西欧各国人们渴望获得东方的和。
(4)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2.经过
时间
率领船队的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8年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
西班牙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等
西班牙
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引发了“商业革命”。
①商品:
世界各地区的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传统商品的交易更是成倍上升;
②市场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的过程。
④商路:
传统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沿岸转移到沿岸。
(2)引发了“价格革命”。
①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使西欧金银,商品价格。
②加速了西欧和西欧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
(3)极大的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①证明了“”的科学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
②直接冲击了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③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激发了人们的热忱,进一步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4)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①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生活。
美洲的一些作物传到世界各地,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带到了美洲。
②作为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和也登上历史舞台。
③文明打破了以往相互隔绝的状态,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课堂讨论】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课标要求】
1.了解荷兰、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2.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资料卡片】
殖民:
一国侵占国外地区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
殖民地:
指遭到外来国家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由它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也包括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属国等。
殖民主义: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是指十六至十九世纪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地掠夺而特许设立的公司。
这些国家的东印度公司不仅享有贸易独立权,还有权代表政府订立条约和约,有权组建军队,发动战争。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1.荷兰兴起的原因
(1)地理: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经济发达:
①造船业非常发达:
商船总吨位居当时世界首位。
②农业发达:
农场大多属于,还大规模经营畜牧业。
③对外贸易发达:
是重要港口,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3)政治独立:
尼德兰革命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荷兰兴起的表现
(1)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以发达的商业资本掌握了。
(2)1600年,荷兰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
(3)17世纪荷兰凭借一支强大的,垄断。
(4)对外扩张:
①夺取殖民地:
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
②在美洲建立成为纽约市的基础。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
1.条件
(1)地理位置:
(2)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
(3)对外贸易:
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4)军事措施: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5)政治制度:
17世纪,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2.表现:
(1)商业繁荣
①伦敦、利物浦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②外贸额迅速增长;
③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
(2)农业发达
①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
②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
③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3.对外扩张
(1)16世纪末:
开始参与殖民掠夺
1618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在东方矛头指向印度。
(2)17世纪上半叶:
①海外扩张:
三个方向
A.B.C.
②北爱尔兰拓殖活动
(3)17世纪中期:
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
三、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1.早期殖民活动
国别
重点
方式
结果
葡萄牙
非洲西岸、亚洲
(南美洲巴西)
建立据点、修建要塞
垄断贸易、欺诈贸易
垄断亚欧贸易达一世纪
西班牙
中美洲、南美洲
(亚洲菲律宾)
屠杀土著、
奴役土著开采矿藏、建立农业大庄园
16世纪在中、南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荷兰
非洲、东亚
中国台湾
日本长崎
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相结合,发展航运业
垄断海外贸易
16世纪末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初居世界殖民贸易之首
英国
17世纪中期
北美、非洲
印度、西印度群岛
发展海外贸易
进行殖民战争
奴隶贸易
18世纪掌握海上霸权,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战争
背景
结果
英西战争
1588年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荷兰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荷战争
1652-1674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
17世纪中期英法崛起
导火线:
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失去北美殖民地
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1763年英国取得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四.强盗的贸易
1.殖民扩张的方式:
(1)野蛮的掠夺:
英国的公司从印度获得巨额财富。
(2)残酷的屠戮:
对人大规模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导致美洲土著居民锐减。
(3)不平等贸易: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
16世纪开始,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②垄断殖民地贸易:
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的国内贸易。
③欺诈性贸易:
人用廉价的手工业品和玩具骗取贵重物品。
2.影响:
(破坏性、建设性)
(1)对殖民国家而言:
(2)对殖民地而言:
①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世界近代化进程。
(3)对世界而言:
【课堂讨论】
三、“蒸汽”的力量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资料卡片】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社会生产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既是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又是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合,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英国职业警察制度概况:
早期对警察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伦敦地区。
l740年托尼斯·戴维法官在考文特花园的舭队街建立了一所法院,处理和打击违法行为。
1785年,小威廉·皮特出任首相。
1792年,皮特进行了地方法官制度的改革。
1795年,帕特里克·科奎豪恩出版了《论伦敦警察》一书,认为警察的职能在于侦破犯罪以及建立一个与良好程序和安逸的市民社会有关的内政管理。
1800年,他出版了《泰晤士河上的贸易和警察》一书,讲述一位警察如何成功地预防犯罪的故事。
科奎豪恩主张建立一个预防码头犯罪的新警察机构,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并于1799年成立了由90人组成的泰晤士警察局。
根据西印度公司的估计,在警察局成立的头8个月中,因盗窃造成的货物损失减少了95%。
l800年英国政府将这项计划作为一种整体公共治安责任制度予以推广。
1822年内政人臣罗伯特·皮尔创建了一支27人组成的日间巡逻队,主要预防白天伦敦市的道路抢劫。
皮尔打算建立一支新型的文职警察部队,并任命了一个委员会考虑警察改革问题。
但该委员会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829年《大都市警察法》获得了通过。
《大都市警察法》于1829年6月19日正式生效。
当年9月,罗伯特·皮尔根据《大都市警察法》建立了大伦敦警察厅。
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着装的、享受国家薪俸的正规职业警察部队。
伦敦新警察制度建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政府通过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如1835年的《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的《郡县警察法》和1856年的《郡市警察法》,逐渐把这种新的治安管理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区。
英国建立警察制度后,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相仿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现代警察制度。
即使在当今,英国在19世纪初的建警原则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资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3)劳动力:
圈地运动
(4)市场:
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
海外市场: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5)技术:
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2.英国工业革命的经过
(1)开始:
发明和使用机器
①时间:
②行业:
③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
④发展:
阿克莱特机——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同时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确立。
(2)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①确立: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
②推广:
1769年韦奇伍德建立工厂制
(3)动力方面——瓦特的
①原因:
传统的水力、畜力和风力为主的动力,制约了机器的推广和使用。
②影响:
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4)交通运输方面:
利用蒸汽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工具。
3.工业革命的扩展
(1)条件:
1825年,随着英国取消的禁令,
(2)表现:
工业革命在美洲和欧洲大陆开展起来;
机床的出现和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3)影响:
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堂探究)
(1)生产力: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社会结构: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思想文化: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阶级结构:
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1)政治方面:
民主化改革
①三次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②建立制度
(2)经济方面:
自由主义思潮
①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
②国策:
1852年议会发表原则声明,自由贸易是英国的。
(3)法制方面:
法制化建设
①废除的一些列旧法令;
②建立制度;
③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自由和自由的原则。
(4)外交方面:
“炮舰政策”
①以控制海洋,强行推行自由贸易;
②用打开其他民族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大门。
(5)企业管理:
利用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的剥削。
(6)文教方面:
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3.具体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如:
煤产量、蒸汽机产生的能量、生铁产量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年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
(1)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
(2)主要途径:
列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物质条件: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4)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和的流动;促进了先进和的传播;扩大的影响,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5)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1)时间:
(2)事件:
日本“”;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门户开放”
(3)表现:
亚非拉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4)中心: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
3.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标志: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理智,信用增强。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原则内容:
、。
【课堂讨论】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资料卡片】
世界一体化:
指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性、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个整体性世界。
垄断组织:
卡特尔(源自法语Cartel),原义协定或同盟,是垄断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
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
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贸易上、财务上和法律上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因此,卡特尔这种垄断联合并不稳固。
但如果违北共同协议的规定,也会受到罚款、撤销享受的特权等处罚。
德国曾是卡特尔最为盛行的国家。
–卡特尔主要是在销售领域。
辛迪加(法语Syndicat),原义是”组合”、”联合”。
是垄断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
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法律上保持独立,但在商业上已失去了自主性。
辛迪加较卡特尔牢固。
–辛迪加主要是在采购与销售领域。
托拉斯Trust是指若干性质相同或互有关联的企业为了独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垄断组织。
1879年首先在美国出现,如美孚石油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等。
托拉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组织,参加者在法律上和业务上完全丧失其独立性,而由托拉斯的董事会掌握所属全部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
原来的企业主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照股权的多少分得利润。
资本主义托拉斯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资者的优厚利润,提高投资者兴趣,刺激投资,促进业务扩充,有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少竞争,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生产、销售和财务,法律活动已经丧失独立性的垄断
康采恩Konzern:
高级垄断组织形式。
晚于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出现,规模更为庞大。
德语Konzern的音译。
原意为多种企业集团。
一般以一两个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跨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企业集团。
参加康采恩的不仅有单个资本家的企业,而且有集团资本家的垄断企业如辛迪加、托拉斯等;不仅包括许多工业企业、运输公司、矿业公司等生产性单位,而且还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商业公司、其他服务性公司等非生产性单位。
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是该组织的核心,它们除了经营本身的业务外,还把一部分资本投入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中去,通过参与制掌握这些企业的股票控制权。
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形式上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实际上却受居于核心地位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的控制。
垄断资本家通过这种形式,控制着比其本身资本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以加强垄断统治,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基础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前提:
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4)市场:
的初步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
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进程:
(1)开始: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发源地和中心:
国和国
3.成就:
(1)电力广泛应用:
①电气发明:
电灯、电话、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
②作用:
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时代。
(2)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产量和质量提高,钢材料风行全球,重工业比重直线上升。
(3)新兴产业和材料出现和使用:
①新兴产业:
工业、工业、化工技术和工业
②新材料:
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
(4)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
农业的变革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4.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化:
垄断组织的出现,
(1)原因:
和高度的集中
(2)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3)作用:
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特点: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2)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进一步拉大了与地区的差距。
(3)垄断加剧了对。
2.表现:
(1)到1900,英法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世界绝大部分土地瓜分完毕。
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殖民地。
(2)美国的对外政策:
①早期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
1823年提出“”,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1889年提出“”,一步步把拉美变为自己的“后院”;
②19C中期,美国为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倡导和设计了新殖民主义,提出了“”构想:
19C90S马汉提出“”,主张建立强大海军,夺取亚洲、太平洋和拉美的霸权;
1898年发动了,夺取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1899年美国国务卿提出“自由贸易”的原则,1900年又重申“平等贸易”原则
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
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的霸主地位。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连接纽带:
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1)使世界范围内空前发展;
(2)实力强大的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的变革和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3.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框架:
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
(3)手段:
和
(4)主要内容:
交流、融合、撞击,的冲突与选择。
4.影响:
(1)积极:
;①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的发展。
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的扩大。
(2)消极:
导致国家关系的紧张。
①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高涨。
②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课堂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精品 最新 高中历史 历史 走向世界 资本主义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