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596446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57KB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docx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
瞿剑宛
摘 要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针对目前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讲解趋于表面的问题,以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与鉴赏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欣赏描述→形式分析→内涵解释→反思评价→审美实践→自我评价”的“六步曲”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
从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反思评价”的内涵与价值、“像画家一样创作”学习取向以及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角度出发,对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进行再思考与再论证。
1研究背景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尚存在着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讲解趋于表面的现象,例如只讲解一些显性的、肤浅的视觉形式,或者只谈一些艺术家的轶事、戏言,却未能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也缺乏有效引导学生鉴赏的具体教学策略。
这导致了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与精神内涵,无法提升学生自身的“感知体验”“创造表现”“反思评价”等艺术核心素养,无法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性发展,从而极大地削弱了“以美激趣、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求真、以美冶性、以美储善、以美润心、以美养品”的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独特教育功能。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造型艺术。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因此,“鉴赏”是美术学科独特的阅读方式。
从2015年开始,美术学科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用美术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解决现实生活复杂问题情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美术学科包括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在此背景下,如何借用美术学科的独特性,使用有效的鉴赏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当今注重提升国民文化精神的“全民阅读”时代,“美术鉴赏”作为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悟经典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何发挥美术鉴赏教学最大的功效?
美术鉴赏,是以鉴赏者的感官为切入点,以增强鉴赏者认识感知、理解感悟、创造表现、心灵滋养、品格培育为目标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
因此,在中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
眼到(视觉感知,学会整体感受作品)——脑到(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学会分析作品中的技艺与艺术风格)——心到(对作品中的技艺、创意、思想、精神,学会自我内化,心灵感悟)——手到(像画家一样创作,注重审美体验,加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学会用大师的表现技艺去表达“自己心中最美的世界”)——口到(反思性评价,培养评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用思辨性的语言评述他人的作品与自己的课堂习作,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
2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理论架构与实施步骤
(一)理论架构眼界决定境界,品读的质量决定着品格养成的成效。
提升“品读的质量”,名家经典作品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美术基础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合理选择经典作品,从而让学生从鉴赏大师经典美术作品开始,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感悟大师精彩的艺术人生,让中小学生在鉴赏大师经典作品中,不仅获取美术表现的技艺,而且能从中汲取真精、真气、真神,滋养自我精神生命的成长。
德国美学家阿恩海姆认为: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认识功能,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学会体验生活与生命的价值,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发现与探究视觉形式背后的事物本质的内涵,美术教育是训练视觉思维最佳的手段。
可见,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向上的品质是何等重要。
我们要突破以往美术鉴赏仅仅停留在题材分析、艺术家故事的层面,指导学生透过作品读懂作品背后的文化思想与精神内涵,从“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反思评价”的视角解析、去领悟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教学提倡采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鉴赏学习指导,而不是直接的灌输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
刺激强烈,印象深刻,易于记住观看的美术作品;学习是主动的,美术鉴赏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超越美术课本的限制;说明或解释美术作品的过程具有挑战性。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获得有关美术作品的生成知识,提高创造性思维和高阶思维技巧(如分析、综合和评价),增强情感体验。
笔者认为,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应该由传统的关注“知识性、实用性品读、鉴赏”转向对学生“审美创意培养、美好心灵滋养与精神生命成长培育”为教学目标。
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策略、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评价等都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使其更加有助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美术学科课程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教育功能的发挥。
由此,笔者带领教师研究团队以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方式,对以往美术鉴赏教学程序即“费德门美术鉴赏教学程序四步骤”(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反思性“比较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中,逐渐提炼出了更加符合视觉艺术教学特征的,更加体现结构化和顺序化教学程序的,更加凸显发挥“以鉴赏大师经典作品为载体,以走进大师心灵世界为活动方式,以培养审美创意与滋养精神生命成长为目标”的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理论架构。
基于这一理论架构,笔者提出美术鉴赏教学的“六步曲”,即“欣赏描述→形式分析→内涵解释→反思评价→审美实践→自我评价”。
(二)实施步骤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架构与实施步骤如图所示。
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中的每一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关系。
但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这“六步曲”不是平铺直叙的,而应有所侧重。
譬如,针对小学生,教师应该侧重于“审美实践”与“自我评价”的教学环节。
而针对高中生,教师则应该将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解释”与“反思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加以实施。
同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鉴赏内容、不同的单元教学课时与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内、美术场馆)来灵活确定教学重点。
3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与成效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有策略地鉴赏大师经典作品,感受大师的艺术风格,感悟大师的艺术人生,像大师一样创作,发表自我评价等学习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心灵得以滋养,精神生命得到健康成长。
笔者在美术鉴赏“六步曲”教学实践中归纳与提炼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共“奏”都市交响乐(小学)“共“奏”都市交响乐”是笔者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全面阅读”宣传活动中上的一节美术鉴赏“六步曲”教学示范课。
本课的鉴赏作品是梵高的油画作品《星空》,教学对象是上海市××小学四(3)班学生。
教学过程:
1.欣赏梵高作品,对作品进行整体描述,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
2.总结特点:
螺旋之形,夸张造型,强烈对比,明亮色彩,粗犷笔触。
3.评述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是从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形象得到的创作灵感?
梵高通过这些作品,想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感?
4.喜欢梵高作品的理由是什么?
5.强调主观表现,学会“像大师一样创作”。
用合作的创作方式,尝试用旋转的短线、夸张的造型、色彩对比强烈的色调,绘出富有律动和美感的上海,并能够将2017年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的时代精神融入画面之中,绘制出洋溢着“书香都市,文化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现代都市画卷。
6.能够从绘画技法、创作构思、作品主题、创意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畅谈学习感受。
整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挥毫作画能相互配合,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上海大气、开放、包容、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作欲最强的时期,他们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把美术看作一种快乐的游戏。
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除了让学生看懂作品外在的美术表现语言之外,还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快乐地创作体验,进行情感的释放与表达。
案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审美实践”和“自我评价”两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用合作的创作方式,学习像梵高大师一样用旋转的线条,画出富有律动、美感的上海,表达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
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读。
学生通过实践创作体验和自我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梵高作品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得到了很好地表达,感受到了绘画创作的快乐,放飞了心中的梦想。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
生活即教材,社会即教育。
因此,一切时代资源,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时代,许多网络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为我创意表现,为我思想情感表达。
譬如,人称“2017年最牛的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为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即成名”,横匾是:
“撇捺人生”。
这对联蕴含着深奥的美学原理、人生哲理、创意思维与创意表现。
案例二:
我用撇捺画春意(初中)为此,笔者将这副对联设计成一节初中美术鉴赏课——“我用撇捺画春意”。
教学对象是上海市××中学初三(3)班学生。
课堂伊始,先给学生欣赏“2017年最牛的对联”,如图3所示,同时让学生对这副对联进行欣赏并做整体描述;接着,引导学生对这副对联进行形式分析,让学生对“若”与“苦”、“各”与“名”分别在字的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句子的含义进行思考、研究;最后,让学生自主寻找出因为“撇”与“捺”基本笔画的使用不当,导致字句内涵与意境的截然相反。
通过对对联的鉴赏,让学生学会透过“撇”“捺”的笔画,感受中国汉字的美妙,感悟人生的哲理:
做人,应该从写好“撇、捺”开始,“撇、捺”是精彩人生的奠基。
此处的“审美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着审美判断与创意实践两方面的教学指向,因此,教师先引导学生赏析对联中的文化性、思想性、教育性以及书法艺术,让学生体验对联所蕴含的寓意之美、字体之美、章法之美、创意之美。
接下来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用迁移性思维方式,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借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乡”的概括、肯定、构成、简练、诗意的画法,用汉字的“撇、捺”基本笔画、态势,又基于江南房屋“人”字形独特的结构特征,尝试用特制的软笔进行主观创意表现,张扬个性,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如图4所示。
因此,我们看到学生用寥寥几笔表现的现代简约、黑白对比强烈、富有意趣意境的江南水乡小品,其实是学生向大师学习之后的创作结果,是学生融入水乡情怀的结果,是学生悟出人生哲理的结果。
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性、审美性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师生对“2017年最牛的对联”的解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将美育有机渗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写实期,往往追求画得“像”与“不像”,如何将具象的江南民居转化成概括简约、具有形式美感的意象的艺术作品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因此,教师通过对大师吴冠中“江南水乡系列”作品的“形式分析”“内涵解释”,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学习大师概括和取舍的方法,为最后的“审美实践”环节,借鉴大师的表现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做好了铺垫。
目前,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专业性训练,忽视对学生必备的人文精神、思想精神、创新精神、艺术精神的培养,轻视在作画过程活动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评价,习惯于用“短平快”“速成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去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表现,将学生视之为“速成的只会绘画造型表现的机器人”。
这种极端的美术教育已经远离了“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审美品位、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案例三:
我笔下的保洁阿姨(美术特色高中)为此,在“六步曲”思想指导下,笔者设计了“我笔下的保洁阿姨”人物头像速写课,旨在从中摸索出一条提升人物速写教学品质的教学新思路、新路径。
笔者选择了美术特色高中——上海市××中学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
课程伊始,笔者向学生出示罗中立的作品《父亲》,追问学生:
这幅作品画了什么?
它传递出了什么信息?
画面中的人物是谁?
画家是怎么创作的?
画家是如何收集创作此画素材的?
画家为什么要用超写实的绘画方式去刻画人物?
画家究竟想表现什么思想内涵?
他是用怎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的?
罗中立的《父亲》对后期的中国油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归纳,从而让学生学会用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思辨眼光去鉴赏美术作品,获得鉴赏作品中的精气神。
接着,给学生欣赏笔者用写实性的绘画语言给老母亲画的像。
笔者的母亲是一位地道的、淳朴善良的农民,她虽然80岁了,但是她健康、乐观、开朗,对子女很关爱。
她每天下田劳作。
母亲额头上宛如深壑的皱纹,一双粗糙的手,这都是一种伟大母爱的表现。
接着,笔者将四位保洁阿姨请到了画室中央,让学生零距离地用心观察,提问学生:
“你们觉得这几位保洁阿姨与你们的妈妈在穿着、发型、皮肤、精神面貌上有什么区别?
是什么原因造成她们比同龄人显得更苍老呢?
”学生沉默了片刻,保洁阿姨独特的外貌与工作特质已经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灵魂。
这时,笔者请学生以速写的方式给保洁阿姨画个像,表达对保洁阿姨的感谢。
有的学生反映平时几乎没有真正关注过保洁阿姨,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整洁干净的校园环境,有时还轻视过她们,内心很惭愧。
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远远超过速写技艺的掌握与应用,更可贵的是,通过人物速写的教学,让他学会了如何观察、理解、尊重、帮助身边的人。
也有的学生认为,罗中立用超现实的绘画技法,精细入微地表现了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而笔者为自己母亲创作的肖像画作品更让他深深感动。
透过画面,他感受到的是中国社会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坚强的高贵品格,最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人性的光辉。
学生的感言,写出了我们时代人性的光亮,写出了人间的温暖与尊重,写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间之美。
同时,笔者也认为,考大学,不应该成为学生学美术的唯一目的;学美术,应该以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健全的人格为学习目标,并且等他们长大后,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培养的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好的生活情怀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工作中,那么,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就真正达成了。
从以上三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美术鉴赏,不仅是一种人的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简单解析作品中的美术知识与技艺的品读,更是透过视觉形式语言,丰盈一个人心理的调养活动与滋养一个人精神生命成长的艺术活动。
4对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反思
(一)对美术鉴赏教学意义与作用的反思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业内容。
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与作用主要是:
第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广泛鉴赏,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与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第二,以欣赏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有助提升中小学美术常态化教学的品质。
第三,美术鉴赏倡导由“知识性阅读”“实用性阅读”转向注重“文化性阅读”与“精神性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
(二)对“反思评价”内涵与价值的反思“反思评价”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
反思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自我超越的学习评价,它促使认识主体的自我提升,俯瞰并评价自己特定的思考观点。
(三)对“像大师一样创作”学习取向的反思“审美实践”是基于美术学科中“术”的特性而确立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大师的形式语言、艺术特色、艺术风格与生活的素材,尤其是其艺术精神去进行创作,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
用视觉语言倾诉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畅想,表达思想、抒发情感。
“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创作作品,体悟作品中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带着激情投入创作,能够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大师作品的进一步理解,能够直接用绘画语言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反思鉴赏大师经典美术作品,有助于滋养学生精神生命。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方面,就应该做到:
①以经典作品为教学载体;②以“六步曲”为实施程序;③以“审美创意”为评价指向;④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教学方式;⑤以“课内外美术教育资源相结合”为教学形式;⑥以“像大师一样创作”为活动样式;⑦以“滋养学生心灵成长”为教学核心目标;⑧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手段。
5结语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是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费德门美术欣赏“四步骤”教学基础上加以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六步曲”与“四步骤”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内涵与功能上的提升。
欣赏描述,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与描述;形式分析,注重用美术专业语汇分析作品构成中的视觉语言、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内涵解释,注重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反思评价,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欣赏感受与学习经历以及已有的审美素养,对作品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审美实践,注重鼓励学生“像大师一样创作”,尝试运用大师的形式语言、艺术特色、艺术风格与生活的素材,创作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用视觉语言倾诉对生活、对人间、对未来的畅想,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自我评价,注重加强对学生“审美体验”后的综合性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想情感、创意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注重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品质。
事实表明,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描述—形式分析—内涵解释—反思评价—审美实践—自我评价”六环节的结构化、顺序化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当下美术鉴赏教学的内涵与教育价值,调动了学生参与互动、探究思考、思想碰撞、情感抒发、创造实践、交流评价。
为此,在倡导学科“立德树人”与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文化精神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用智慧、创意去探索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品读传统经典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的核心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核心 素养 美术 鉴赏 教学 六步曲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