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96126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91.93KB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1、单元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学情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6-10的各数的书写和各数的组成,以及6-10的加减法,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但是要让他们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
四、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掌握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利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可设计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盒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建立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页)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2、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
3、教学难点:
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4、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算器、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你们看。
(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是的,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做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孩子。
(二)新授:
1、教学数数。
教师:
你知道图上有几个人嘛?
你是怎么数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图中的人数,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有6个同学,用“6”表示;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是7个人,用“7”表示。
教师:
除了6个学生能用数字“6”来表示,7个人用数字“7”来表示,你还能从图上找出什么能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汇报。
教师:
谁会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1)个别学生汇报:
数数。
(2)同桌互相数一数。
2、教学认数。
教师出示电子图,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
(1)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小圆点。
(2)分别拿出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你喜欢的图形。
比一比谁摆的多,摆得漂亮!
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学生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在计数器上拨出5个珠子。
提问:
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6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学生汇报:
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
(3)教师出示直尺图。
教师:
观察直尺图,说一说5的后面是几?
6的后面是几?
7的前面是几?
学生抢答。
4、教学比较大小。
教师:
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填一填。
学生填符号,并汇报:
5<6;6<7;6>5;7>6
5、教学序数。
教师出示课本第40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
6、教学6和7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2题。
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
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5)作业布置
小册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
。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分解和组成。
3、教学难点
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
4、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
昨天我们认识了6和7这两字数字宝宝,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解和组成。
(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出示课本第41页的圆片图。
教师:
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
第一行涂了几个?
还有几个没涂?
个别汇报:
第一行涂了5个,还有1个没涂色。
教师:
那么6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
(5和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怎么涂色?
6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
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的分解。
教师:
观察6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把6的分解总结并展示。
2、全班齐读6的分解。
3、教学7的组成。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你能将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
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
教师板书7的组成。
教师:
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师:
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7的组成归纳板书。
4、全班齐读7的组成。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3、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5题。
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布置
小册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
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5-3=2+3=4+0=
3-3=4+1=3+1=3-2=
2+1=2+2=2-1=4-3=
3-0=4+0=4-4=3-1=
2、复习6和7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
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
教师:
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另一边摆5个圆片。
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1=,1+5=。
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
(2)教师:
你想怎样计算5+1和1+5呢?
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和1组成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
教师完善板书:
5+1=61+5=6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
2、教学6-1和6-5.
(1)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
动手摆出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
教师:
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那两个部分?
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算式?
学生观察,汇报算式:
6-1=5。
教师继续追问:
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又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式:
6-5=1。
(2)教师提问:
问计算6-1和6-5时,怎样想才算得快?
学生交流汇报:
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1。
(3)教师小结:
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
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摆一摆”。
(1)摆花。
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
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2=,2+4=,6-2=,6-4=。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摆小棒。
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
教师:
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习书写算式。
(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7题)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6、8、9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2、教师强调:
可以利用学过的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第四课时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 2+5= 3+3= 7-6= 6-3=
1+5= 7-3= 6-4= 1+6= 7-0=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
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
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
并写出算式。
预设:
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
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应的学生要说:
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
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
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6和7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47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
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
夏日的森林里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出示教学情境图)
(二)新授课:
1、教学图1。
(1)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观察、汇报:
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
从图中发现的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汇报:
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个大括号来表示,而大括号下的问号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
要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2=6。
知道学生填写课本第46页课本例题。
(2)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图的意思。
2、教学图2。
(1)教师出示图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
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
“?
”又表示什么?
学生汇报。
(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
”表示还剩几只青蛙)
教师:
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7只青蛙里去掉跳走的2只,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列式,教师板书:
7-2=5。
(2)完成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
完成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求什么?
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最后将课本中要求填空的内容写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完成图下面的列式并计算。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收获呢?
学生个别汇报。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关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迅速口算6、7的加减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有我们熟悉的数字呢?
个别汇报在生活中见到的数字。
2、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生活中的数学”。
看图联系学生汇报的结果,归纳得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字6、7的认识和相关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题目中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说明题目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学习。
3、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4题。
教师提出要求:
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4、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5题。
组织学生每组派代表进行抢红旗比赛。
5、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6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解答。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评价本节课练习中自己的表现。
第七课时8、9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0-52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
9个人、8位小朋友、8棵树、9盆花……
教师: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都发现了这张图中藏着两个数字宝宝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数字。
(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学具操作,认识8和9。
教师出示点子图:
教师: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几?
(左边表示8,右边表示9)你能拿出学具来表示这两个数吗?
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汇报,动手操作。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7个珠子,提问:
怎样拨能表示8呢?
(再添上一个就是8个)
教师:
8个再拨一个是几个呢?
(9个)
学生学具操作、小组内互相展示。
2、认识9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直尺图:
8在谁的前面?
9的前面是谁?
8在谁的后面?
学生观察直尺图,一一汇报。
3、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出示7、8、9的点子图:
你能知道这三个数谁大,谁小吗?
请你从中任意选两张,进行比较。
学生汇报、展示:
7<8、7<9、8<9、9>8、9>7、8>7.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请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提出的要求。
(2)请同桌之间模仿课本上的要求互相提一个问题考对方。
5、教学8和9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6、教学8、9的组成。
教师:
请你们用学具分一分,想一想8和9的组成是怎样的,边分边写,小组合作,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进行学具操作,并一一将8和9的组成全部归纳出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8、9的组成。
。
2、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圈一圈。
。
3、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习十一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8”和“9”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第八课时《8和9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体会分与合思想,初步掌握8、9的分与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2、掌握8、9的分与合,能从8、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的8、9的组成,掌握8、9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图片、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这座漂亮的小屋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小动物说只要我们回答出这几道题,它呀就会出来和大家见面了!
(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8的分成。
(1)动手操作。
师:
今天,小白兔买了8个苹果,小白兔想把这些苹果分为两部分,我们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分的?
,问:
它先向右移动了几个?
下面我们用这8个磁铁代替8个苹果,也这样分一分?
这时8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你能把分与合完整地说一说吗?
谁再说一说?
你来说一说。
我们再来看看小白兔,它又向右?
(移动了一个),你能说说它的分与合吗?
谁再来说一说?
像这样,每次往右移动一个(点击),移一次就说一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你会吗?
请把你的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下面自己先练习一遍,边移边说。
再演示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
好,开始。
好,停一停。
2、师:
把书翻到第35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前4次是怎样移动的,好,想好了吗?
再将每次移动后得到的8的分与合按顺序填在上面的方框里。
好,开始。
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填的?
指名回答。
第一次向右移动一个,怎么填的?
再移动一个呢?
下面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的四个分合式。
你填对了吗?
同桌互相检查,如果有错,马上改正。
3、看了8的这几个分的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8的3个分合式。
4、谁能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记住这些分合式呢?
用你刚才说的这些好方法记一记吧,可以大声的读出来。
(5)游戏巩固。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手指游戏吧!
好不好?
老师出的数要和小朋友们出的数合起来是8。
二.教学试一试
师:
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开心,小白兔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小朋友们愿意吗?
小白兔带来了9个贝壳,正在研究9的分成呢,小朋友想不想跟它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呀?
好,先听题目,用9个贝壳翻一翻,再填空。
瞧,小白兔从右边先翻起了几个?
你们接着往下会有顺序的翻一翻吗?
好,请小朋友把9个圆片代替贝壳反放在课桌上,摆成一排,再有次序的一个一个的翻动圆片,并把每次翻动后得到的9的分法有顺序填在35页下面的方框里,再像研究8的分成时一样把根据这4道式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