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15章.docx
- 文档编号:596086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7.97KB
生理学第15章.docx
《生理学第15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15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第15章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另一方面要尽量。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上端动力是。
由于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3某种植物每制造1克于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蒸腾效率为。
4、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φs=-10巴,φp=+6巴;乙细胞的φs=-9巴,φp=+6巴,水分应从细胞流向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是,乙细胞的水势是。
5、和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6、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和状态存在;比值大时,代谢旺盛。
反之,代谢降低。
7、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的水势变化趋势是,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
当时,细胞停止吸水。
8、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时,蒸腾速率。
9、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和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细胞水势等于。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等于,水势为,这时细胞不吸水。
10、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代谢,抗逆性。
判断:
1、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此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2、氢键的存在是水的比热和气化热都高的重要因素。
3、成熟的植物活细胞,因其原生质体被水分所饱和,所以衬质势的变化所占比例很小。
4、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5、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
6、植物的水势低于空气的水势,所以水分才能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细胞的水势永远是负值,而植物细胞的压力势却永远是正值。
8、种子吸胀吸水、蒸腾作用都是无需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
9、土壤中水分越多,对植物吸收水分越有利。
选择:
1、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A、蒸腾拉力引起的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2、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气孔周长B、气孔面积C、气孔密度D、叶片形状3、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B、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C、植物对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4、成熟的植物可与外界液体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这是因为:
。
A、植物细胞液胞内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B、液胞内有一定浓度的胞液,其外围的原生质具有相对半透性,与外界接触时,可以发生内外的水分交接C、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些水分可以从外界流向细胞内部D、细胞壁是半透性膜,可与外界的水分发生交接5、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细胞液的浓度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D、相邻活细胞间的压力势梯度6、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
A、低——高——低B、高——低——高C、低——低——高D、高——高——低7、将一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糖溶液中,则。
A、细胞吸水B、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C、细胞失水D、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水分动态平衡四、名词:
质外体、共质体、伤流、吐水、水分临界期、萎蔫、蒸腾效率、渗透势、压力势、蒸腾系数、等渗溶液(渗透势相等但成分可能不同的溶液。
通常是指某溶液的渗透势与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水势相等。
)、水势简答: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又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
动力如何?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低温降低根系吸水速度的原因是
(1)水分本身的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原生质粘度增大。
(2)水分不易透过原生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收表面积的增加。
(3)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主动吸水机制中所依赖的活力。
)4、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
(2)若细胞的
=-
,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
(3)或细胞的
=
,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5、简述有关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K+)吸收学说。
(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证明,保卫细胞中K+的积累量与气孔开关有密切的关系。
在光照下保卫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ATP,ATP在ATP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启动位于质膜上的H+/K+交换主动地把K+吸收到保卫细胞中,保卫细胞内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进其吸水,气孔就张开。
在黑暗中,则K+从保卫细胞中移出膜外,使保卫细胞水势增高,因而失水引起气孔关闭。
)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
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
反之,当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
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
(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
在黑暗中,则变化相反。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
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ATP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
(3)有机酸代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
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苹果酸解离的H+可与表皮细胞的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K+。
气孔关闭时,此过程可逆转。
总之,苹果酸与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判断:
1、合理施用无机肥料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2、同族的离子间一般不会发生拮抗作用。
3、根部吸收各离子的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
4、缺N时植物的幼叶首先变黄。
5、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分生区。
6、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二、选择:
1、矿质元素()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A、Ca、Mg、ClB、Ca、Mn、C、Ca、D、Mn、Cl2、
还原成
是在()中进行的。
A、细胞质B、前质体C、叶绿体D、高尔基体3、调节气孔开闭的矿质元素是:
A、PB、KC、CaD、Mg
4、在光合细胞中,
还原成NH3是在()中进行。
A、细胞质B、原质体C、叶绿体D、线粒体
5、油菜的“花而不实”和棉花的“蕾而不花”是由于缺乏元素
A、MoB、ZnC、MnD、B
6、果树的小叶病或簇叶病是由于缺乏元素:
A、CuB、ClC、MnD、Zn
7、植物的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是:
A、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B、直线相关关系C、两者完全无关
8、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向植物地上部运输。
A、韧皮部B、质外体C、木质部D、共质体
9、以磷矿粉作磷肥,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
若将磷矿粉与一起施用,则能增加根系对磷的吸收。
A、硫酸铵B、碳酸氢铵C、钙镁磷肥D、硝酸钙
三、名词: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利元素、生理酸性盐、单盐毒害、平衡溶液、离子的主动吸收、离子拮抗、养分临界期、再利用元素、质外体(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又称内部空间)
四、填空:
1、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时,常用法。
2、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
3、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有种,必需矿质元素有。
4、大量元素包括共9种,微量元素包括共8种。
5、在17种植物面必需元素中,只有4种不存在于灰分中。
6、这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这是因为。
7、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
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
8、亚硝酸还原成氨是在细胞的中进行的。
对于非光合细胞,是在中进行的;而对于光合细胞,则是在中进行的。
9、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在实际情况下,以吸收为主。
10、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
和。
11、在碱性反应逐渐加强的土壤中溶解度易降低的元素是,而在酸性土壤(为红壤)中常常缺乏的元素是。
(Fe、PO4、Ca、Mg;PO4、K、Ca、Mg。
)
五、简答:
1、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
并解释之。
(1)选择吸收。
不同的离子载体具有各自特殊的空间结构,只有满足其空间要求的离子才能被运载过膜。
由于不同的离子其电荷量和水合半径可能不等,从而表现出选择性吸收。
例如,细胞在K+和Na+浓度相等的一溶液中时,即使二离子的电荷相等,但它们的水合半径不等,因而细胞对K+的吸收远大于对Na+的吸收。
(2)竞争抑制。
Na+的存在不影响细胞对的K+吸收,但同样是第一主族的+1价离子Rb+的存在,却能降低细胞对K+的吸收。
这是因为不仅Rb+所携带的电荷与K+相等,而且其水合半径也与K+的几乎相等,从而使得Rb+可满足运载K+的载体对空间和电荷的要求,结果表现出竞争抑制。
(3)饱和效应。
由于膜上载体的数目有限,因而具有饱和效应。
2、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
为什么?
叶色墨绿,叶大而厚且易披垂、组织柔嫩、茎叶疯长、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等。
这是因为N素过多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原生质含量大增,而用于合成细胞壁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的光合产物减少。
这样一来,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因而表现出叶色墨绿;原生质的增加使细胞增大,从而使叶片增大增厚,再加上原生质的高度水合作用和细胞壁机械组织的减少,使细胞大而薄,且重,因而叶片重量增加,故易于披垂;由于光合产物大多用于原生质的增加,而用于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减少,因而表现出徒长和组织柔嫩多汁,其结果就是易于倒伏和易感病虫害。
3、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因为表施的肥料氧化剧烈,且易于流失和挥发,对
肥尤其如此。
所以,肥料适当深施可减少养分的流失、挥发和氧化,从而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并使供肥稳而久。
此外,植物根系生长具有趋肥性,所以肥料适当深施还可使作物根系深扎,植株健壮,增产显著。
4、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举例说明。
钾不是细胞的结构成分,但它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目前已知K+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
例如谷胱甘肽合成酶、淀粉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等,所以K+在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呼吸作用中有重要作用。
钾在细胞中是构成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对水分的吸收、转动有重要作用;K+还能调节气孔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
此外,在光合电子传递和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中,K+可用对应离子向相反的方向转移到膜的一侧,从而维持了跨膜的H+梯度,促进了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进行。
K+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特别是对块茎,块根作物施用K+肥可有效提高块根、块茎的产量。
钾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抗倒伏能力。
5、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为追肥?
因为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效很慢,一进难于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磷肥易于吸附在土壤胶体上而不易被淋失,其有效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所以,磷肥特别是肥效很慢的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用基肥或种肥而不用作追肥。
6、试述矿质吸收与水分吸收的关系?
7、为了确切地证实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要做哪些实验?
溶液培养,包括:
(1)完全培养(对照)
(2)缺素培养(试验组);(3)缺素症出现后的恢复试验。
8、为什么说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施用肥料大部分是无机肥料,而作物的干物质和产品都是有机物,矿物质只占植株干重的小部分(百分之几到十几),大部分干物质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所以,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主要表现在:
施肥可增强光合性能,如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
延长光合时间,利于光合产物分配利用等等,可见施肥增产的实质在于改善光合性能。
另外,施肥还能改善栽培环境,特别是土壤条件。
9、为使肥效充分发挥,生产上常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应分别阐述以下几点
(1)适时灌溉
(2)改善光照条件(3)适当深耕(4)控制微生物的有害转化(5)改善施肥方式。
10、施肥如何才能做到合理?
合理施肥就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点,适时适量施肥。
即
(1)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及收获物的不同而施肥;
(2)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施肥;(3)为使施肥适时适量,可根据某植物追肥之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才进行。
形态指标包括“相貌”、“叶色”,生理指标包括营养元素,酰胺含量及某些酶活性的高低(各点加以阐述)。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
光能利用率、二氧化碳补偿点、二氧化碳饱和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AM途径、原初反应、光合磷酸化、光合单位、Hill反应、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都是指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后的再发光现象,叶绿素a、b都能发出红色荧光。
其寿命约为10-9秒,它是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的发光现象。
叶绿素也能发射磷光,其寿命可达10-2—103秒,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
)、红降、双光增益效应、碳素同化作用、天线色素、中心色素、Calvin循环
二、填空:
1、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方面。
2、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PSII:
PQ:
PEP:
3、矿质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而等元素也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也产生缺绿病。
MgFe、Mn、Cu、Zn
4、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被()置换后,形成去镁叶绿素,被()置换后仍呈绿色。
故制备浸制标本时,常用()溶液处理。
5、光合生物所含有的光合色素可分为三类、、。
6、植物光合作用可利用的波长范围为()纳米,叶绿素吸收高峰在()光区和()光区;类胡萝卜素吸收高峰在()光区。
7、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进行的,CO2的固定和还原则是在叶绿体的中进行的。
8、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即、和,通常情况下占主要地位。
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假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9、在非环式电子传递中,光系统Ⅱ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和,而光系统Ⅰ吸收的光能则使还原。
H2O的光解质子泵入类囊体腔内NADP+还原
10、在光合作用中具有双重催化功能的酶是()。
它可以催化()反应和()反应。
11、根据现代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可分为()、()、()及()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原初反应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12、CAM植物的气孔夜间(),白天(),夜间通过()酶羧化CO2生成大量的()运往()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所以傍晚的pH值(),黎明前的pH值()。
13、在光合碳循环中RuBP羧化酶催化()和()生成();PEP羧化酶催化()和()生成()。
14、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中进行的,蔗糖的合成则是在中进行的。
15、写出下列生理过程所进行的部位:
(1)光合磷酸化;
(2)HMP途径;(3)C4植物的C3途径。
15、水分亏缺降低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在下列几方面:
、、。
增加气孔阻力CO2同化受阻光合面积减少
17、CAM植物的含酸量是白天比夜间,而碳水化合物量则是白天比夜间。
18、光呼吸的底物是,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和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
三、选择:
1、C4植物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A.草酰乙酸B.磷酸甘油酸C.果糖—6—磷酸D.核酮糖二磷酸
2、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
A.草酰乙酸B.天冬氨酸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核酮糖二磷酸
3、有人认为乙醇酸代谢也是氨基酸合成的补充途径,它主要形成的氨基酸是()和()。
A.丙氨酸B.甘氨酸C.苏氨酸D.亮氨酸E.丝氨酸F.缬氨酸
4、C4—二羧酸途径中,将丙酮酸转变为烯醇式磷酸丙酮酸的酶是:
A.丙酮酸激酶B.PEP羧激酸C.PEP羧化酶D.丙酮酸—Pi—双激酶
5、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色素,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别是前者吡咯环Ⅱ上是()基,后者是()基。
A.羰基B.醛基C.羧基D.甲基E.异戊二烯基
DB
6、具CAM途径的植物,其气孔一般是:
A.昼开夜闭B.尽闭夜开C.尽夜均开D.尽夜均闭
7、光呼吸乙醇酸代谢途径的底物主要来源于()的作用。
A.RuBp羧化酶B.RuBP加氧酶C.乙醇酸氧化酶D.PEP羧化酶
8、栽培作物中的玉米是()植物、小麦是()植物,仙人掌和凤梨则是()植物。
A.C3B.C4C.C3—C4+中间型D.CAM
9、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三碳糖是:
A.磷酸甘油醛B.磷酸甘油C.磷酸甘油酸D.磷酸丙酮酸
10、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在同时盛有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养鱼缸中,当处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整个鱼缸的物质代谢恰好处于相对平衡:
a.动物的呼吸交换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交换。
b.动物吸收的氧等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c.动植物的CO2输出等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吸收。
11、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是:
a.等于光补偿点b.大于光补偿点c.小于光补偿点
12、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源于:
a.H2Ob.CO2c.RuBP
13、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直射光下,则可观察到:
a.反射光是绿色,透射光是红色b.反射光是红色,透射光是绿色
c.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是绿色
14、培养植物的暗室内,安装的安全灯最好选用:
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
15、叶绿体内由十几或几十个类囊体垛迭而成的结构称为。
A.间质B.基粒C.亲饿颗粒D.回文结构
16、每个光合单位中含个叶绿素分子。
A.1至2B.100至200C.250至300D.500至1000
17、在循环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中,没有产生。
A.氧化型细胞色素fB.e-C.NADPHD.ATP
18、光合作用中的碳代谢在叶绿体的中进行。
A.基粒B.外膜C.内膜D.间质
19、叶绿体的光合放氧在内发生。
A.垛迭的类囊体内腔B.亲饿颗粒C.间质D.外膜
20、光系统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叶绿素a680B.叶绿素a700C.叶绿素bD.类胡萝卜素
21、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Ⅰ的作用中心的色素分子是:
A.P450B.P600C.P680D.P700
四、判断:
1、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在白天开放时,由PEP羧化酶羧化CO2,并形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
2、光合作用是一个释放氧的过程,不放氧的光合作用是没有的。
3、RuBP羧化酶/加氧酶,是一个双向酶,在大气氧浓度的条件下,如降低CO2浓度,则促进加氧酶的活性,增加CO2浓度时时,则促进羧化酶的活性。
4、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
5、叶绿素分子在吸收光后能发出荧光和磷光。
磷光的寿命比荧光的长。
6、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其叶绿素能够最有效地吸收绿光。
五、简答:
1、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1)改良半叶法,选择生长健壮、对称性较好的叶片,在其一半打取小圆片若干,烘干称重,并用三氯醋酸对叶柄进行化学环割,以阻止光合产物外运,到下午用同样方法对另一半叶片的相对称部位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烘干称重,两者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这些小圆片累积的有机物质量。
此法简便易行,不需贵重设备,但精确性较差。
(2)红外线CO2分析法原理是:
气体CO2对红外线有吸收作用(尤其是对波长4260纳米的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不同浓度的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不同,所以当红外线透过一定厚度的含CO2的气层之后,其能量会发生损耗,能量损耗的多少与CO2的浓度紧密相关。
红外线透过气体CO2后的能量变化,绿过电容器吸收的能显转变为可以反映CO2浓度的电讯号,由仪器直接显示出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始末时,其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仪表迅速而准确地观察获得,实验前后仪表上所反映的CO2浓度之差,即为植物在该测定时间内叶片吸收CO2的量·因此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单位叶而积吸收CO2的量,即植物的光合速率,此法迅速而准确,安全而灵敏,整体而连续测定是其优点,但仪器比较昂贵,目前基层还较难实现。
(3)氢电极法原理是:
氧电极由嵌在绝缘律上的铀和银所构成,以0.5mol氯化钾为电解质,覆盖一层15-20um的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两极间加0.6~0.8伏的极化电压。
溶氧可透过薄膜进入电极在铂阴极上还原,同时在极间产生扩微电流,此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记录此电流的变化,则能换算出相应的氧分压值。
当膜的作度不变,温度恒定时,植物叶片在反应液中照光时释放的氧量,即为该叶片的光合速率。
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连续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氧量及其变化过程,但只能测离体叶片。
目前也受仪器限制。
2、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为什么?
叶色深浅反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时,叶绿素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已不明显,因为这时叶绿素含量已有富余,已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叶色深的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因此阴生植物一般叶色较深,但在强光照下,叶色深有利于收集光能的优点已不复存在。
3、试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包括光强和光质,一方面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一方而影响光合速率。
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原对绿素酸酯还原成叶绿素酸酯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所以黑暗中生长的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
过强的光照容易使叶绿素被光氧化破坏,对叶绿素形成也不利。
实验证明,光质对叶绿素形成有关,单色光不如全色光,单色光中又以红光最好,兰光次之,绿光最差。
光还影响叶绿体的发育,黑暗下,叶绿体发育是畸形,片层结构不发达或不能形成,见光后才能逐渐转入正常。
光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叶片温度和CO2的吸收.
光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没有光,同化力(ATP和NADPH+H+)不能形成,就不能同化CO2;除光强外,光质也影响光合速率。
例如菜豆在红光下光合速率最快,兰光次之,绿光最差。
水稻表现为兰光最好,红光次之,绿光最差。
4、哪些矿质元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为了夺取作物高产,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矿质元素,都对光合作用速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
N和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Fe、Mn、Mg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N、P、S、Mg等是构成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可缺少的成分;
Fe、Cu等在光合电子传递中具有重大作用,水的光解反应需Cl-和Mn的参加;
光合磷酸化需要P;
K+调节气孔开闭;
Zn是催化CO2水合反应的碳酸酐酶组成成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15